孫仁歌
故鄉(xiāng)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濕漉漉且掛滿露珠的字眼,也是貫穿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命題??梢哉f,發(fā)生在故鄉(xiāng)的許多往事,差不多就是一個人童年的全部。這其中的情感,永遠具有“保鮮”的美好品質(zhì)。最起碼于我是如此。
隨著年華的逝去,這個命題就在心中悄然發(fā)酵、膨脹,動輒幻化成一幅幅鮮活如昨、揮之不去的風景長卷,圖畫一般懸掛在心底的“展廳”。
曾經(jīng)讀過周國平先生的《時光村落里的往事》一文,很欣賞其中的一段話:“正是被親切愛撫著的無數(shù)往事使靈魂有了深度和廣度,造就了一個半滿的靈魂。在這樣一個靈魂中,一切往事都繼續(xù)活著:從前的露珠在繼續(xù)閃光,某個黑夜里的歌聲在繼續(xù)回蕩,曾經(jīng)醉過的酒在繼續(xù)芳香,早已死去的人在繼續(xù)對你說話……你透過活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別具魅力?!边@段話說得多么悅耳可心,簡直就是詩語!的確,許多往事一直活在我的靈魂中,靈魂也因此變得比較豐滿,這或許就來自留在童年印象中的小鎮(zhèn)之美。
留在我的童年印象中的小鎮(zhèn),有一個極為文雅柔美的稱謂:隱賢。無知的年代,只知道名曰隱賢的小鎮(zhèn)很好玩,逗樂打趣的人和事很多,卻不知小鎮(zhèn)頗有來頭,意義通古。直到后來長大、讀了一些書,才知道“隱賢”二字的不同凡響。原來小鎮(zhèn)的“觸須”伸向歷史的深處:三國時曾因曹操屯兵于此、兵敗之后又留下數(shù)百座打造兵器的火爐于斯——成為赤壁折戟的見證,故史稱此地為“百爐鎮(zhèn)”。可見,隱賢之美名與曹操無關(guān)。從文化的角度說,曹操還給此鎮(zhèn)留下了千古兵燹的罪名。隱賢之美譽緣于唐朝的一個士人董召南的書香。這董子因京考進士落榜,無顏直奔家鄉(xiāng)面對父老,便輾轉(zhuǎn)來到百爐鎮(zhèn)隱居,以便埋頭繼續(xù)攻讀“四書五經(jīng)”。董子之所以被后人譽為賢人,倒不是因為其隱而讀書,而在于此君來到小鎮(zhèn)后為人正直,品行端莊,還常常行俠仗義,惠及鄉(xiāng)里,贏得口碑,受到景仰;另一個因素是董子與韓愈相識在先,是朋友;韓愈可是唐朝的大文豪,名揚后世,影響深遠。董子落第,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好在受到了韓愈的關(guān)切與呵護,有韓愈作《嗟哉董生行》《送董召南序》等詩文傳世為證,其中有個“版本”,“嗟哉,董生孝且人不識,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無時期”至今還在民間流傳。韓董二人之所以能成為知音,就在于二人擁有共同的讀書經(jīng)歷,人生的坎坷使彼此成就了一段傳世的文壇佳話。后人普遍認為董子是因韓愈之名而傳世,這固然有其道理,但也不要忽視了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即董子自身品行高潔,否則,千古圣賢之名,豈能僅憑韓愈之名而名?也只有人美才有學(xué)問之美,兩美齊全,后世才會接納。
感謝董子!也感謝韓愈!作為隱賢的后人,我甘愿折腰在小鎮(zhèn)美名的源頭而頂禮膜拜?;蛟S沒有如此詩意的內(nèi)涵,童年的小鎮(zhèn)就留不下來那么多鐫刻在我心底的風景。雖然全國有多處同名隱賢者,并皆可與董子的隱賢相提并論,如廣東東莞的隱賢山莊、河南信陽的賢隱寺等,都孕育出了堪稱聞名天下的隱而成賢之輩。只是屬于董子的隱賢才進入了我的童年印象,我生于斯也長于斯,所以,故鄉(xiāng)隱賢,才沉入了我的心底。
童年的小鎮(zhèn),如今想來很夢幻,也很有詩意,記憶中堆砌著許許多多說不盡、也說不清的美人、美景和美事兒。
小時候就喜歡小鎮(zhèn)上的風景,總覺得特別美。比如小鎮(zhèn)的街頭巷尾或房頂墻角等景點都特別好看,好看得就像是一枚枚古色古香的郵票。美國作家威廉·??思{正因為自己的故鄉(xiāng)美得像一枚郵票而寫出了那么多驚世之作。小鎮(zhèn)的四條老街都是彎彎的,窄窄的,兩邊的民居也都很古老,多為瓦頂磚墻木板門面,有時候遇到刮風下雨天或鬧節(jié)日,那些老房子似乎都顫顫巍巍的,因為有些年代了,經(jīng)不住折騰了。四條街道的路面清一色青石板鋪就,千層底鞋每每走在上面都會覺得腳下有功,一旦跑起來更是鏗鏗鏘鏘,青石板很給力。
在缺食少穿、文化蒼白的年代,人容易無聊,大人們無聊就去睡覺,孩子們無聊了就會“招兵買馬”“打仗”。雖是鬧劇,卻也有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之頑童,每每一仗打下來,滿街都是當作子彈用的碎磚爛瓦,常常是西街敗給東街,北街敗給南街。我所歸屬的東街實力最強,因為“勇”者多而總是百戰(zhàn)百勝,立于不敗之地,終落了個“常勝街”的美名。如今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情景,真是不敢相信,那時候的玩法確實“野蠻”了一些,而且也缺少了一點文化含量,與小鎮(zhèn)的美名很不相稱。
可后來讀到余光中先生的《日不落家》,從中得知余光中先生初為人父時“顛車練兒膽”的情景,于是又聊以自慰。那時余光中先生的四個女兒都還小,被余光中先生譽為“四只生動的小白兔”??捎嘞壬鷦虞m把“四只小白兔”拋到自家老爺車的后座上,然后玩命似的駕車狂奔,每每都讓“四只小白兔”嚇得面色煞白、驚恐萬狀,甚至哭喊著叫“爸爸爸”。這一同樣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一種“極端”教育方式,與我們孩提時代玩的那種“野蠻游戲”如出一轍。后來余先生四個女兒個個成才。是的,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聯(lián)想我小時候那種玩命“打仗”的經(jīng)歷,也算是一種自育之舉吧,何以要比之于小鎮(zhèn)美名加以排斥呢?
流經(jīng)小鎮(zhèn)的淮河支流淠河及其河灘也是童年的樂園。那時候的淠河既沒有遭遇污染,也沒有裸露河床,用一雙童眼看去,簡直就像是一灣天降之水。正如屈原筆下的那位漁夫所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碧子眠@句話就是:“淠河之水清兮,可任憑童子玩兮?!钡拇_,淠河上下,水流湯湯,四季風光,皆可入畫。平日里,靠近小鎮(zhèn)的碼頭總是泊著各種船只,風帆種種,時而張揚,是一道頗為誘人的風景。因為風帆就意味著遠方,而遠方又意味著一種理想與愿望。故此,在沒有火車的小鎮(zhèn)上看舟楫風帆,就算是一種視覺的奢侈了。有時隨帆而視就不禁有一種入夢的感覺,遠方的世界到底什么樣,唯有那南來北往的風帆才知道吧?在極其封閉的童年時代,對遠方的世界是多么期待啊!平日里看船入夢無疑是一種快樂,享用不盡。
而一旦到了冬季冰天雪地之時,淠河不由分說就跟小鎮(zhèn)人翻了臉,變得嚴酷無情。那時的冬季特別冷,深深的淠河常常就會被冰凍三尺,甚至凍到河底,那變成了冰的河床結(jié)實得就像航母的甲板。于是,這個季節(jié)就成了孩子們的節(jié)日,一窩蜂地擁到冰上玩耍。孩子們大都穿得“臃腫”不堪,像一只只“小狗熊”似的。可大家在河冰上“飛舞”的風景像活年畫一般別具魅力,如今,再也難以重見此景了。
到了夏季,淠河又由嚴酷變得歡騰。淠河的深水區(qū)絕對是夏游的好去處。深水區(qū)緊傍一座千年古庵,俗稱“奶奶廟”,不管是庵,還是廟,都是抑惡行善的象征。許多孩子或許心里有得廟如得神,深游有救星之念頭,故而常常深游無恐,逞強顯能。盡管每年夏季都有鮮活的生命在此“遠游不歸”的記錄,可每年夏季,到此過一把深游癮的“英雄少年”總是前赴后繼。幸虧我小時候水性不好,一直被水上的“英雄少年”排斥在外,故而絕少沾水弄險。這不幸的往事悲情也印證了生活中的一個真理:人間煙火,禍福相依。在動態(tài)的碰撞中,禍福似乎也在維持著一種平衡。
雖然淠河夏游中發(fā)生“遠游不歸”的記錄不免大煞風景,但每逢盛大節(jié)日,小鎮(zhèn)人聚集在河灘上歡度焰火晚會的風景也堪稱那個時代的視覺盛宴了。但在我童年的印象里,五彩繽紛的煙火再好看,似乎也沒有那時的人好看,可不,那時的人衣著樸實、笑容淳厚、立姿堅挺,站一個地方活一個地方,所以一眼看去滿河灘都是風景。那時的小鎮(zhèn)總像是夢境一般,一切都美得像夢中所見,不過這美那美說到底還是人美,人美是小鎮(zhèn)上的第一道風景,正是人美才造就了景美;是的,回想那時候小鎮(zhèn)上的人,差不多個個都像“千手觀音”,好人呵護千年小鎮(zhèn),才使小鎮(zhèn)美名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