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景平先生散文集《走過時光》"/>
糜果才
辛丑除夕前兩天,我收到一個快遞,拆開來,見是景平兄給我寄來的新作《走過時光》,我便急忙給他發(fā)了一條微信:“大作收到了。這個正月又有好書讀了。”
果然如我所望,正月里,我一邊享受著妻子、兒子烹飪的豐盛的美味佳肴,一邊享受著景平兄寄來的精神文化大餐。我很受用,整個人全被人間的高檔次營養(yǎng)包裹著、浸潤著,身心都有了滿滿的收獲。
景平兄的這一冊《走過時光》,有十六萬五千字。我不像有些人,拿起一本書來,就一口氣讀完,我是越見到好書,越是要慢慢地欣賞。讀《走過時光》也一樣,十六萬五千字,我讀了十天,每天平均也就是一萬六千多字。好書,就是要慢慢地讀,細(xì)細(xì)地讀,思考著讀,正如面對美味佳肴一樣,就應(yīng)該慢慢地咀嚼、品咂,囫圇吞棗是品不出真正的滋味來的。
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走過時光》,共含五輯,分別是:“心念妻女”“感恩父母”“悵望鄉(xiāng)土”“留住時光”“懷想故人”。第一輯“心念妻女”,正如標(biāo)題一樣,寫的是他的心愛的愛妻與女兒,雖然都是舊作,但那顆心依然鮮活,那份情依然濃重。第二輯“感恩父母”,寫了父親的正直,寫了母親的慈愛。他的父母盡管已經(jīng)與他陰陽相隔,但他覺得父母依然就在他身邊,父親的言傳身教、母親的烤饃片,就像發(fā)生在眼前。第三輯“悵望鄉(xiāng)土”,寫了生他、養(yǎng)他的那塊黃土地。無論他走了多么遙遠(yuǎn),無論他身處多么繁華的城市,他發(fā)現(xiàn),他的骨子里、他的血脈里,仍然是農(nóng)民的血液,仍然有黃土氣息。第四輯“留住時光”,寫了他工作過的工廠,也寫了他讀過書的大學(xué),寫了他的同事,也寫了他的同學(xué)。每一次悵望,每一次回想,都顯露出他其時的意氣風(fēng)發(fā),都反映著他當(dāng)年的不懈努力。第五輯“懷想故人”,寫了他工作、生活中交集、敬重過的一些故人。雖然這都是些悼念性的文章,但從這些細(xì)碎的文字里,足以看出他是個重感情的人、講義氣的人,是個可以讓人用生命來交往的人。
散文,有偏重于記事的,有偏重于記人的,也有偏重于抒情的?!蹲哌^時光》收集了作者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散文五十四篇,幾乎都是偏重于記人的。在這些偏重于記人的散文中,每一篇都寫得生動感人,但最能代表景平兄創(chuàng)作水平的是《國際長途》《遙祭黃土魂》《沉重》三篇?!秶H長途》寫琦出國后,按照約定,一家人在等待琦打來的國際長途電話。還不到約定時間,“全家人就吃不安晚飯了。岳父岳母早早地就要下到傳達室在電話機前等著”,寫活了一家人想要通話的急切心情。等到電話真的來了,岳父“嗯嗯”著,反而說不出話來,輪到岳母說話了,岳母說著說著,就像要哭出來了,當(dāng)作者的妻子、琦的四姐與弟弟通話時,“說著,竟將一只手攥成拳頭,舉在面前,緊緊地握了握”,形象生動地活畫出了老少一家人的心態(tài)與舉止。作品在最后寫岳父岳母還想與琦說話的時候,電話突然就斷了,竟然忘記了問琦要一個電話號碼。留給家人的是一個遺憾,留給讀者的卻是一個懸念?!秶H長途》成功之處,就是用小說的手法來寫散文,人物更加鮮活,情節(jié)更加生動,故事更加耐人尋味?!哆b祭黃土魂》寫了一生廝守在黃土地上的爺爺。作者小時候是在爺爺身邊長大的,他一邊聽爺爺給他反反復(fù)復(fù)講土地的故事,一邊給爺爺撓“那土褐色的寬寬的脊背”。他見過爺爺“在土地上耕耘的時候”,“高高地舉過頭頂,重重地刨進土里,镢頭上的泥土撲娑娑落在背上”;他見過爺爺“躬耕在發(fā)燙的坡地,顫抖的空氣中,陽光狠毒地在他背上舔起了白皮,而他依然任陽光炙烤”;他見過爺爺“累了困了便五體投地在田埂上一躺打出深深的鼻鼾”;他見過爺爺“如惜家珍般地把秋土翻得濕潤潤綿騰騰像肌膚一樣富有彈性”……爺爺晚年,知道自己得了絕癥,卻不說破,只說得了那種病了。一個吃苦耐勞、憨厚老實的典型的農(nóng)民形象,被作者描述、塑造得躍然紙上?!冻林亍肥且黄磕钌⑽模髡邇A情講述了環(huán)保戰(zhàn)線上奮斗了一輩子的呂步云先生;既講述了呂步云的工作,也講述了呂步云的生活,既講述了呂步云的人生,也講述了呂步云的個性。特別是用回環(huán)反復(fù)的修辭手法來描述呂步云的個性,使得呂步云這個人在讀者腦子里一下就活了起來。
散文這種文體,說好寫也好寫,說難寫也難寫。搞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人都知道,寫散文要形散神聚,要意境深邃,要語言優(yōu)美。形散神聚,意境深邃,好比一個人的內(nèi)涵與想法,而語言優(yōu)美則好比一個人的相貌與聲音。內(nèi)涵與想法,只有慢慢相處,才能夠感知與了解,而相貌與聲音,則是對一個人的最初印象,也是終身印象。更何況內(nèi)涵與想法也是依靠語言來反映、來表達的。好的散文都有特色,而最能反映特色的就是語言。讀孫犁、賈平凹的散文,不用看作者名字,就知道是他們兩個人的,這就是語言的魅力。由此可見,要想將散文寫好,寫出特色,首先要在語言上下苦功,要力求將你最喜愛、最熟練、最能表達你個性的語言習(xí)慣,應(yīng)用、擴張到極致,這樣才能凸顯出你的特色來。這一點,景平兄做得很好。他的語言習(xí)慣是時而急促,時而舒緩。急促時,就像在跳躍;舒緩時,又像是在漫步。讀《走過時光》,一看就知道是景平兄寫的。
景平兄是紀(jì)實作家,又是散文作家。他早年曾經(jīng)出版過散文集《綠歌》,這一集,他原準(zhǔn)備是要以“愛歌”作為書名的,想與前面出版的《綠歌》形成一個姊妹集,后來,責(zé)編出于另一個角度考慮,選擇了“走過時光”這個書名。
就我愚見,則更喜歡“愛歌”這個書名,因為,在整個集子里,景平兄都是在用一顆愛心在歌唱家人、歌唱同事、歌唱友人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