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瓊
“藝術(shù)是屬于人民的。它必須在廣大勞動群眾的底層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須為這些群眾所了解和愛好。它必須結(jié)合這些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們。它必須在群眾中間喚起藝術(shù)家,并使他們得到發(fā)展。”讀完楊曉升散文集《人生的級別》,掩卷沉思,禁不住聯(lián)想到列寧的這段話。
東漢荀悅《申鑒·政體》中說“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散文集《人生的級別》分印記、沉思、瞭望、觀潮、談藝5個板塊,收集了作者36年來的人生履痕,其中《母親和魚》《悼岳父》等多篇散文中談到家庭、家教和家風,充滿正能量的主旋律貫穿著散文集《人生的級別》始終,給讀者以溫暖的同時,也讓人更加懂得生活的意義。我想,這也就是為什么,楊曉升散文集《人生的級別》,被列入華語文學精選讀本的原因之一吧。
即將退休的我能讀到文集中的《母親的筆記本》真是有幸、有緣啦。我不怕容顏衰老,但我擔心視力衰退讀不了書、寫不了字。對于一個有工作習慣的人來說,退休后干什么呢?一個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一個生活沒有目標的人,那無所事事的生活還有什么意義呢?文章中說母親已到耄耋之年還堅持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做筆記。母親有4種不同類型的筆記本,一本記家庭生活點滴、一本記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和唐詩宋詞名篇、一本記生活隨感打油詩和順口溜、一本記生活健康和保健知識。一位高齡老人把生活過得這樣細致和精致,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老人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讓我肅然起敬、淚眼朦朧?!叭松呤_始,八十滿滿是。九十算來不稀奇,一百笑咪咪。六十還是青少年,五十小孩子。四十睡在搖籃里,唉唷唷,三十才出世?!蔽疫^去不喜歡打油詩和順口溜,覺得不夠文學、不夠深度,但老人摘抄的這首《臺灣歌謠》為我驅(qū)散了心中的迷霧,瓦解了我對打油詩和順口溜的偏見,并深深愛上了這種文學體裁。這已不是我在讀書,是老人在度我。
出生20世紀60年代的我,對散文《母親和魚》更加感同身受。文中說母親長期患有胃病,一年盛夏時節(jié),母親胃病發(fā)作,什么食物都吃不下,父親心疼母親,就省吃儉用買回了三五兩豬肉燉爛了給母親吃,可是母親卻把一年難得吃上一次的豬肉分給了孩子們,自稱是屬貓的,天生只愛吃魚。巧合的是,值此期間,作者和二弟同村里的小伙伴們在池塘里游泳戲水,看見一條受驚的大魚躍出水面,蹦到了岸上,驚喜之極,抓住了魚,飛奔回家,想給病中的母親做了吃,哪知母親見狀,不但不領(lǐng)情,還堅決讓兄弟倆把魚送回池塘放生。多年后,母子仨談起這件往事,母親還是堅持當初的做法,嚴肅地說:“不是你勞動或花錢換回的東西,啥時候都不能要!”
千字散文,作者平鋪直敘,看似平淡,但母親的教誨卻影響了作者一生,甚至是幾代人,這在《給留美女兒的信》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3000字的家書,拳拳愛女、疼女、寵女之心躍然字里行間。父親從自我成長經(jīng)歷談起,旁征博引,談立志成才、談交友婚戀。父親談到自己最喜愛的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中的名言警句:“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苯Y(jié)合當今社會,剖析這句話的局限性時,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觀,即“我始終認為,人活著必須有自己明確的人生追求,必須盡可能為自己、家庭和社會多做些事情,在這種追求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并獲得成績與快樂?!薄拔沂冀K認為,一個人想要與眾不同,比別人活得更出色一點,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隨波逐流是不行的,肯定須比別人更加耐得住寂寞并承受更多的寂寞,也肯定須比別人有更多的努力與付出?!迸c其說是作者寫給愛女的家書,不如說是千千萬萬父親對兒女的教誨和期盼,堪稱家教典范,值得每個父親、每個兒女學習和共勉。
作者以拉家常的敘述方式,讓閱讀者悄然融入故事情景中,被一個大家庭中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的傳統(tǒng)美德深深感染。母親初心不改的“不是你勞動或花錢換回的東西,啥時候都不能要”,20字箴言在影響幾代人的同時,又會引發(fā)多少讀者閉目塞聽、捫心自問、掩面汗顏呢?
文集中作者多次感慨世事無常,歲月如刀,人生苦短,生命就在呼吸之間。千帆過盡,作者想說的是:珍惜我們今天擁有的一切,包括上蒼賜予我們的時光、如意與不如意、快樂與憂傷、親情、友情和愛情。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我們今天擁有的一切,還能擁有多久,還能持續(xù)多久。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咬定目標,心無旁騖,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堅定自信地朝著目標前行,就如魯迅先生所說:“使一個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作者在《人生的級別》《我當“毛驢”的幸福生活》《2016年元旦隨感》《我看似走了彎路,實則曲徑通幽》《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求解人生幸福之謎》等多篇散文中談到初入社會職業(yè)的選擇、堅持、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作者用長者一般慈愛、溫情、真摯、樸素的文字詮釋了他一生踐行的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獨上高樓”的寂寞,最后達到“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的領(lǐng)悟。
我做心理輔導工作多年,特別是做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工作,遇到幾個月待在家里把自己封閉的初高中生不足為奇,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人際交往障礙、情感障礙、認知障礙不勝枚舉。全國每年都有上百萬的高校畢業(yè)生踏入社會,面臨人生發(fā)展與職業(yè)選擇的痛苦和焦慮,而作者當初高校畢業(yè)放棄所學生物專業(yè)選擇新聞與文學,事業(yè)正值上升時,卻出人意料放棄體面高薪的《中國青年》轉(zhuǎn)入到《北京文學》當起了“毛驢”。作者用36年“毛驢”精神,日復一日,重復著苦行僧般的編輯、業(yè)余寫作工作,在困難中享受著工作和收獲的喜悅,始終為人民書寫,堅守初心不改,圓了自己人生的夢,值得每個高校畢業(yè)生學習借鑒,也值得千千萬萬個正在面對職業(yè)選擇搖擺不定、奮斗目標不明確的年輕人學習借鑒。作者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依然要源于好的家庭、家教和家風。我想,這也就是為什么,楊曉升散文集《人生的級別》,被列入華語文學精選讀本的又一原因之一吧。
古人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鄙⑽募惺珍浟恕?011年,美麗的遺憾》《一個財經(jīng)少年與母親相伴成長的奇特經(jīng)歷》《感受誠信》《賣藥記》《翼城從遠古走來》《上黨從來天下脊》《中國影視界:無法排遣的憂慮》《編輯不僅僅是一門學問》等多個名篇,都是在發(fā)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fā)展中有所作為,使閱讀者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家國情懷,和對普通民眾愛得真摯、愛得持久之心。
讀到《一個財經(jīng)少年與母親相伴成長的奇特經(jīng)歷》是意外,也是驚喜。就像作者在文章中所說一樣: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興趣。孩子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成人成才。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自信心更多來自母親對他的影響。作者用近8000字寫實的方式,詳細講述了一個財經(jīng)少年和母親共同成長的故事,讀完令人深思,也深受教育和啟發(fā)。據(jù)教育部發(fā)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其中,在園幼兒4713.88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54億人;特殊教育在校生79.46萬人;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3994.90萬人。這是多么龐大的一個群體,如果每位母親都能像作者文章中的母親一樣,結(ji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體的實際差異因材施教,相互陪伴,共同成長,那將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福祉,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福祉。
說到教育就繞不過高考,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斗,40多年來影響著千千萬萬個家庭。一分之差猶如生死抉擇,就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真是一分之差就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啊。這其中的痛乎、悲乎、哀乎無以言表。作者在散文《2011年,美麗的遺憾》,用了近2萬字真實的記錄了女兒高考求學的經(jīng)歷。讀完這篇文章,我忍不住起身走向窗邊,陽光正好,黃透了的銀杏葉兒被風一吹,大把大把地飄落,我的眼淚也忍不住簌簌滾落,我不知道有多少讀者會和我一樣,有著經(jīng)歷高考的切膚之痛,又隱而不發(fā)、忍而不語。這篇散文與其說是作者記錄愛女的高考求學經(jīng)歷,還不如說是給正欲參加高考,或是將來要參加高考的家庭、父母、學子的參考指南,堪稱高考求學之寶典。
散文集《人生的級別》中處處談到的信仰、自信、責任、擔當、民生讓我感受頗深。作為一名最基層的干部,我們更多面臨的是實際矛盾和問題,而更多的時候就是在就事論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從實際出發(fā),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散文《翼城從遠古走來》中的一個細節(jié)說,經(jīng)原國家計生委同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準自1985年7月起,翼城縣農(nóng)村開展“晚婚晚育加間隔”生育政策試點工作。這就意味著在那個“催糧催款刮宮流產(chǎn)”的年代,這個縣的夫婦可以生二胎。這項工作的實行不僅把人口生育高峰拉開,還能調(diào)節(jié)生育,有效防止人口老齡化。像這樣對民生的觀照,《承諾制不是皇帝的新衣》《在深圳布吉,追溯“植樹節(jié)”的源頭》《生死之間說堅強》等多篇都有講述,令人三思。
為何選擇文學,一生堅守文學,作者有這樣的描述。一是文學是傾訴與表達思想情感的最佳方式;二是文學能讓你一定程度獲得心靈的自由與自尊;三是文學在創(chuàng)造藝術(shù)精神財富的同時能讓你留下生命的文字印記;四是文學能最大限度地延長你的事業(yè)壽命直到生命終結(jié);五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能為讀者提供美的享受與思想的啟迪。我讀過作者的《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尋找葉麗雅》等多部小說,也讀過作者的《失獨,中國家庭之痛》(又名《只有一個孩子》)的報告文學,時隔多年,這部報告文學我都不敢放在臥室或是書房顯眼的位置,害怕聽到隱忍的抽泣聲?!靶┬∥岵苤菘h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弊髡?6年來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曾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yè)領(lǐng)軍人才”稱號、第三屆徐遲報告文學獎、新中國六十周年全國優(yōu)秀中短篇報告文學獎、首屆浩然文學獎、第二屆《小說選刊》最受讀者歡迎小說獎,就像他從5個方面描述的文學一樣,他始終聚焦底層、聚焦教育、聚焦醫(yī)療等民生,每一個階段,每一部作品都會給人驚喜!
散文集《人生的級別》出版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圓滿。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百度想找到作者的散文集,都是無功而返,黯然神傷。10月26日刷朋友圈突然看見一條有關(guān)作者散文集《人生的級別》出版的信息,不加思考地買了,雖然這周一直在出差的路上,忙于迎來送往,但總是抽出時間來讀,因為作者是在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