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振勇,丘新才,梁永鋒,郭海燕,梁彩霞
(佛山市南海區(qū)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廣東 佛山 528200)
肺周圍型病變(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PPL)是發(fā)生于段支氣管以下的病灶,因其特殊的解剖結(jié)構(gòu),傳統(tǒng)的經(jīng)支氣管鏡肺活檢(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不能直接看到病灶,對肺外周病變診斷能力不佳[1]。臨床對PPL的診斷多采用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活檢等盲檢手段,但這些方法準確性不高,因此如何安全而準確診斷PPL尤為重要。徑向支氣管超聲(radial probe EBUS, RP-EBUS)是新型輔助檢查手段,其探頭外徑約為2 mm,可進入遠端氣道,進行360°成像掃描,可觀察到周圍病變組織的細微結(jié)構(gòu),從而有效診斷PPL[2]。因此本文對來我院PPL患者進行支氣管徑向超聲引導肺活檢(radial probe 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RP-EBUS-TBLB),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經(jīng)CT檢查為PPL的患者198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99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CT發(fā)現(xiàn)為PPL患者,在常規(guī)氣管鏡下未見病灶;②符合支氣管鏡檢查適應(yīng)證者。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的心、肺、腎疾病患者;②呼吸道活動性出血或伴出血傾向患者;③存在明顯麻醉禁忌證者;④依從性較差,無法配合的患者。觀察組男性62例,女性37例,年齡28~74歲,平均年齡(48.32±8.74)歲;其中惡性病變67例,良性病變32例。對照組男性60例,女性39例,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48.64±8.23)歲;其中惡性病變68例,良性病變31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患者均進行血常規(guī)、心電圖、血氣分析評估操作,觀察患者是否都能耐受,術(shù)前禁食禁水,取平臥位,采用2%利卡多因噴霧局部麻醉鼻腔、咽喉,監(jiān)測患者心率、血氧飽和度及血壓。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支氣管肺活檢,清除氣道病理分泌物,將活檢鉗自活檢通道到達病灶支氣管附近,感覺有阻力時,將活檢鉗稍向后移動,打開活檢鉗夾取合適病理標本。
觀察組行RP-EBUS-TBLB檢查,依據(jù)CT結(jié)果,確定通向病灶的支氣管和病灶位置,使用日本Olympus公司MAJ-935超聲探頭驅(qū)動器,連接日本Olympus公司腔內(nèi)徑向超聲探頭UM-S20-17S(分辨率20 MHz,外徑1.4 mm),通過可彎曲電子氣管鏡的工作通道,送至目標支氣管腔內(nèi),感受到阻力時打開探頭徑向掃描,完成超聲圖像觀察后,將超聲探頭緩緩退出,并測量病灶與支氣管鏡可見支氣管開口距離徑向,重復探查掃描相鄰的細支氣管,獲得最佳超聲圖像,確定最佳活檢部位,沿著RP-EBUS探頭確定的最佳活檢路徑,將活檢鉗送入,并獲得合適標本。
以病理結(jié)果為金標準,記錄兩組診斷情況和術(shù)中活檢次數(shù)。整理觀察組圖像,記錄探頭位置、內(nèi)部回聲、病灶大小及邊緣形態(tài),探究這些指標與診斷率的關(guān)系。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診斷率、惡性診斷率和良性診斷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術(shù)中平均活檢次數(shù)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診斷率及術(shù)中平均活檢次數(shù)比較
觀察組的探頭位置在病灶內(nèi)的診斷率顯著高于探頭位置在與病灶相鄰處的診斷率(P<0.05),超聲邊緣不連續(xù)診斷率顯著高于超聲邊緣連續(xù)的診斷率(P<0.05),內(nèi)部回聲不均勻診斷率顯著高于內(nèi)部回聲均勻的診斷率(P<0.05),病灶直徑≥2 cm診斷率顯著高于<病灶直徑2 cm的診斷率(P<0.05),見表2。
表2 RP-EBUS-TBLB診斷率的影響因素[%(n/m)]
操作過程中,患者耐受性均較好,僅為操作時鏡下取材部位少量出血,無大出血、氣胸等癥狀發(fā)生。
PPL患者中病灶常常被診斷為肺部感染、肺惡性腫瘤或肺結(jié)核等,CT通常較難鑒別,且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因此經(jīng)支氣管鏡檢查取得病理結(jié)果進行確診是常用方法。RP-EBUS能夠利用支氣管鏡的可彎曲性,依據(jù)CT定位進入靶支氣管,同時利用其超聲小探頭可實時操作,探查靶支氣管腔內(nèi)及周圍組織情況,達到準確定位病灶的目的,安全有效[3]。
本研究中,經(jīng)RP-EBUS-TBLB檢查后的觀察組的各項診斷率高于對照組,術(shù)中平均活檢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分析為超聲探頭能夠更準確定位目標病灶,進而掃描支氣管及周圍組織的細微結(jié)構(gòu),且活檢鉗能準確沿著RPEBUS探查路徑送入病灶處,取材準確率較高,提高了常規(guī)TBLB對PPL盲檢診斷率[4]。同時還有學者[5]認為RP-EBUS能夠通過分析圖像的像素值及灰度紋理特性對病灶進行分析,有利于其對良、惡性病變進行評估。
本研究對影響RP-EBUS-TBLB診斷率的因素進行考察。其中病灶與探頭的位置關(guān)系是TBLB成功的重要因素,探頭在病灶內(nèi)部或鄰近病灶時,代表活檢的位置離病灶近,活檢鉗可直達病灶,準確活檢病灶組織,保證診斷率;而無法探及的病灶,離探頭位置遠,活檢不能更多地獲取病灶組織,導致診斷率下降[6]。大的病灶容易被探及且侵犯支氣管相對較多,易獲得更多組織,而小的病灶侵犯到支氣管較少,故病灶直徑≥2 cm診斷率高于病灶直徑<2 cm的診斷率。邊緣不連續(xù)的病灶提示常侵犯周圍肺組織,與周圍組織連接多,位置相對固定,而具有連續(xù)邊緣的病灶則提示與周圍肺組織的連接少,活動性好,增加活檢難度,導致診斷率低。研究表明,不均勻回聲與病灶內(nèi)的壞死、纖維化和出血相對應(yīng),有利于臨床診斷[7]。本研究中患者耐受性均較好,僅操作時鏡下取材部位少量出血,說明RP-EBUS-TBLB較為安全,不會增加不良事件風險。
綜上,RP-EBUS-TBLB是一項安全的PPL活檢方法,能有效提高PPL的診斷率,探頭位置、探頭位置、內(nèi)部回聲、病灶大小及邊緣形態(tài)影響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