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玉穎
電視作為大眾傳媒,具有權威性和可靠性的特點,是人們最為熟悉的新聞媒介。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背景下,新媒體方式應運而生,通過數字化技術向人們傳達新聞信息,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獲取信息的選擇。
在新媒體逐漸發(fā)展的背景之下,新聞采編和制作素材十分豐富,在各項新聞媒體工作中融入了創(chuàng)新技術和工作模式,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工作效率更高效,新聞采編和制作相關工作便利性更強。采編人員通過應用新技術,可以快速完成工作,更新新聞素材,提升媒體工作水平,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準確的新聞資源。現階段,新媒體模式與傳統(tǒng)媒體模式有效融合,在節(jié)目設計和制作方面,信息獲取更加靈活,新聞的傳播渠道也更加廣泛,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捷,新聞傳播效率更高。雖然新媒體的融入使新聞采編和制作工作更加容易、效率更高,但與此同時新媒體也缺少適當機遇,在新聞內容準確度方面還有待提升。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傳統(tǒng)媒體帶來很大沖擊,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形式靈活,素材豐富,交互性較強,且可以隨時隨地實時傳遞新聞,更具便利性。在新聞傳播工作中應用新媒體,可以提升新聞采編與制作工作效率,應用智能客戶端,只要有網絡即可獲取新聞資訊,接收信息,瀏覽新聞網頁,其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空間與時間局限性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新媒體中融入大數據信息,隨時隨地為用戶推送信息,且可以針對客戶觀看需求推送信息,新聞內容符合用戶的閱讀喜好。但隨著人們對新聞內容多樣性和準確性的要求有所提升,很多新聞在真實性有待推敲階段被發(fā)表,人們可能會接收錯誤的信息,不實報道誤導群眾視線。由于新媒體新聞涵蓋各種各樣內容,人們對傳統(tǒng)電視新聞興趣逐漸降低,導致傳統(tǒng)媒體受到很大影響,受眾流失嚴重。
新媒體新聞采編與制作過程中,可以應用電腦及手機等智能設備,而這些設備早已普及,媒體工作人員可以應用這些設備快速發(fā)布信息,各種國際和國內新聞都可以快速大范圍傳播,新媒體應用十分廣泛,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勢明顯。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喜好,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向用戶針對性推薦信息。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工作的融合與碰撞使新媒體新聞采編與制作工作面臨巨大挑戰(zhàn)。
一種新的媒體形態(tài)是否具有發(fā)展前景,和它的技術價值、社會價值以及可參考價值等因素密切相關。其中,要評價其是否具備技術要素,要看其能否在其場域內不同的社會群體間進行對話交流,社會文化是否可以得到生產和再生產。新媒體的優(yōu)點,就在于它不會教授或灌輸給用戶某種結論,而是在于提供了一種討論環(huán)境,提供了信息流動的氛圍。用氛圍讓用戶擁有更多寬容的做法,讓媒體更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可持續(xù)性。
具有優(yōu)勢的媒體樣態(tài)必須要具備可持續(xù)性,這樣才可以在現在獲取更多的用戶市場以及包容度。隨著地球村范圍的不斷擴大,在大量信息面前,人對信息的篩選能力非常重要。如何利用本媒體已有的資源,做好相關的衍生,就在于是否能夠抓住社會發(fā)展的節(jié)奏,探討仍在社會當中的存在形態(tài)??偠灾?,新媒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如何挖掘“新”的作用和意義,在真實且有職業(yè)操守基礎上,給用戶提供物質生活之外的精神世界的自給自足。為年輕一代提供有別于以往的參考模式。新媒體當中所帶來的很多話題經過討論,便會在無形之中為我們提供一種價值參考的可能性,有助于營造新的文化思維,這也成為新媒體衍生的立身之本。
新媒體新聞采編相關工作具有繁雜、多樣的特征,工作人員在采集信息之后,對信息進行全面的考量和提煉,選擇信息類型,從多個角度切入,從觀看者角度思考問題,實時傳播新聞訊息。新媒體的出現,擴大了新聞傳播范圍,具有十分強大的影響力。
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深刻影響了新一代青年人的行為方式,使得過去不相關的思維方式運用到現在生活中成為了一種表現形式。新媒體不僅提供了平臺,它本身也在無形之中促成了我們交流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轉型與變化。從基于大眾媒體的思維方式,到現在基于新媒體的思維方式變化的過程中,參與者成功地將新媒體變成構建現代思維方式的中介,同時行為也在被新媒體所改變。新媒體促進了很多思想之間的差異與誤解,也催生了很多獨特的思維方式。
現階段,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斷提升,對整個新聞媒體行業(yè)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各種媒體形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特別是自媒體的出現,使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制作者和傳播人。媒體數量大幅度增加,信息資源被深入挖掘,傳播方式多種多樣,傳播平臺也較多,新聞從業(yè)人員逐漸增多。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訊息傳播迅速,資源可以共享,傳播者可以是個人或群體,這就導致新聞資源十分復雜,各類媒體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及時洞察新聞信息,甚至會進行猜測臆斷,導致很多虛假新聞出現在人們面前,對社會及個人輿論產生誤導,極大程度降低了新聞媒體重要價值。因此,新聞采編及制作人員應提升新聞工作標準,準確篩選信息,確保信息真實性,發(fā)揮正確輿論引導作用,提升新媒體新聞傳播價值。
新媒體資源與傳播之間不是簡單的選擇和被選擇的關系,而會雙向影響,新聞資源與新媒體構成了相互依賴的關系。
新媒體新聞采編與制作工作需嚴格按照流程進行,采編人員作為新聞信息收集者和參與者,需對事件真實性進行探訪,并采訪當事人,獲取準確的新聞信息,保障采編工作質量。在新媒體不斷發(fā)展過程中,電視臺采編工作人員需跟隨時代步伐,開展各項專業(yè)培訓,使相關人員能夠掌握新技能,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采訪溝通能力,快速找到新聞亮點,在短時間內獲取有效信息,提升采編效率,為后續(xù)新聞內容制作提供保障。采編人員應具備較強的洞察力和辨別力,識別準確信息,過濾非重要或非真實信息,從人們關注點著手編寫制作新聞節(jié)目,提升新聞公信力。
我們也要警惕全球消費文化的影響,很多跨國文化,商品文化不僅沒有弱化國界,還會作為中介傳達一些別國的民族文化。作為新媒體的工作者,不能忽視背后的資本操控,媒體運營以及政治操控。媒體的經營運作要有清晰的認知,并不斷提高政治覺悟。
傳統(tǒng)新聞媒體傳播方式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信息需求,雖真實性較高,但傳播速度較慢,傳播途徑受限,無法吸引人們的密切關注。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突破了傳統(tǒng)新聞傳播局限,改變了新聞傳播方式,采編和制作方式也有所創(chuàng)新,推進媒體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通過多年來媒體人的努力,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逐漸融合,各自探尋到發(fā)展的方向,發(fā)揮各自的重大價值。如網絡電視的出現,將傳統(tǒng)電視與網絡技術相融合,為人們帶來更加豐富的新聞節(jié)目,對感興趣的新聞可以反復觀看,即使錯過直播時間,也可隨時隨地重播進行觀看,打破空間和時間限制,快速掌握新聞信息。
新聞采編與制作工作應緊隨時代發(fā)展步伐,全面掌握受眾需求,將所采集的新聞素材通過網絡平臺播放,建立官方新聞資訊發(fā)布平臺,作為新聞傳播的專屬平臺。在平臺中,工作人員可以與用戶進行互動,了解用戶關注點,并分析、解讀新聞事件,以獨到的見解吸引用戶,提升用戶量,保障新聞權威性,使人們可以通過各類平臺獲取新聞。
新媒體提供了新的傳播方式,同時,也為用戶帶來了新的應對外部情景和傳播內容的“實踐模式”。在現代社會中,利用新媒體渠道合理發(fā)聲,已經成為了很多公眾人物或者是中產階級取得影響力的途徑。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獲取信息仍然需要很高的成本,而諸如微博此類的新媒體,將信息傳播虛擬化,因此成本也會減少。傳播當中的自我和現實中的自我可能會越來越分離,依托新媒體的傳播也要警惕“虛假自我”。虛假自我和現實情境當中的自我可能會發(fā)生沖突,而且在個體生活中不斷彌散,他人也會日漸對“虛假自我”的表達產生厭倦、排斥。
新媒體新聞采編與制作相關工作是快速獲取準確的新聞資料,整合新聞內容制作出完整的新聞,并通過電視臺或媒體的方式向受眾傳播信息,使人們了解新聞事件始末,滿足觀看需求。傳統(tǒng)新聞采編工作主要按照常規(guī)化流程操作,新聞要素明確,內容制作穩(wěn)定,久而久之采編人員的創(chuàng)新想法被擱淺,缺少打破常規(guī)的意識,新聞內容缺少新意,無法吸引人們的眼球。新媒體新聞采編工作,需加強工作內容和程序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在不違反規(guī)定基礎上選擇關注度較高的素材,從多個角度分析新聞事件,向人們傳播最新信息。
除此之外,新聞制作還可融入趣味性內容,考慮觀看者的感受,深入挖掘新聞信息內涵,創(chuàng)新內容制作模式,擴大受眾范圍。如央視新聞在某平臺開通官方賬號,向人們傳遞最新新聞資訊,且新聞剪輯視角獨特,內容嚴謹又不失趣味,賬號粉絲很多,創(chuàng)新內容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傳統(tǒng)媒體接受用戶反饋通常是“延時”的,隨著新媒體引入“彈幕”,可以讓用戶的關注點聚焦到某個片段或者鏡頭評價的視角,更為具體和有針對性。這也為新媒體管理者適時的調控和改變引入了參考方向,彈幕的評論也會引起很多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方法融入到文本中,從而產生與他人同時觀看視頻的感覺,讓用戶不止單純地享受數字快樂,而更能體會到真實生活當中社交帶來的真實感。但同時也要警惕長期觀看彈幕視頻會讓受眾衍生出嚴重的惰性思維。因此,新的方式還要有待觀察,以免帶來負面效應。
在新媒體發(fā)展形勢下,新聞采編與制作人員需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打破常規(guī)方式,突破體制束縛,提升新聞采編制作水平,改變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電視臺應結合觀眾反饋及行業(yè)發(fā)展情況,對相關人員開展教育培訓,融入新理念內容,使媒體工作者清晰認識到新時代、新媒體發(fā)展所遇到的契機和挑戰(zhàn),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才能夠促進媒體領域的欣欣向榮。
除此之外,采編與制作人員應拓展思維方式,靈活采集新聞素材,從多個角度分析新聞內容,從多個層次剖析新聞內涵,思維橫向、縱向多方發(fā)展,對信息來源進行過濾和分析,敢于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以多方向思維思考問題,從辯證角度分析,以讀者視角觀看,逐漸完善采編內容和制作形式。由此可見,新聞采編與制作人員需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具備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整理能力,針對視頻類新聞,需具備較強的編輯能力和剪輯能力,從而將新聞信息整合起來,做好內容上的銜接,梳理事件發(fā)展。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編與制作工作需加強工作模式和工作內容的創(chuàng)新,探索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優(yōu)勢,拓展新聞內容獲取渠道,規(guī)范各項工作流程,加強內容審核,保障新聞真實性。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fā)展背景下,新聞采編與制作人員需找到適合新媒體發(fā)展的道路,提升新聞水平,豐富采編內容,開展實地走訪,了解新聞事件來龍去脈,引入先進的工作模式,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和方法,加強道德修養(yǎng)和素質培養(yǎng),提升采編工作質量,構建完整的新聞制作平臺,促進新媒體的穩(wěn)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