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曉雁
胃臟位于上腹部中間,如一只“口袋”,上接食管,下連小腸。胃壁由肌肉組成,肌肉保持規(guī)律性收縮,并受到神經(jīng)(主要是迷走神經(jīng))的調(diào)控。肌肉上面覆蓋一層黏膜,即胃黏膜。空腹時“袋子”縮小,隨著進食量的增多而逐漸膨大,最大可增至1.5升。
食物從食管入胃后即與胃黏膜接觸,促使其分泌胃酸與消化酶(統(tǒng)稱為胃液),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消化程序是:胃受到食物刺激后,胃壁收縮加強,像波浪一樣,從胃的上部傳遞到下部,通過晃蕩擠壓,將食物進行粉碎碾壓,同時胃液分泌增多,將食物潤滑磨細后推入小腸,進行進一步地消化與吸收。
胃最大的生理特征是嚴格遵守時間表,如胃液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正常情況下,胃部的運作(如胃壁收縮與胃液分泌)應與一日三餐同步,讓食物、胃壁收縮與胃液分泌三者維持和諧狀態(tài)。如果不同步,失去和諧,就會埋下不適感乃至胃病的隱患。
同時,胃的正常運作需要神經(jīng)與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因此影響神經(jīng)與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的因素也會影響胃的健康,比如三餐若不定時,在胃液分泌的生理高峰期,胃中卻空空如也,大量的胃液無食物中和,勢必會損傷胃黏膜,時間一長便會引起糜爛或潰瘍。
當人遭遇巨大壓力時,迷走神經(jīng)會頻繁發(fā)出信號,與胃部自身的頻率不符,致使胃部無法正常運作,積食、反酸、燒心等癥狀便可逐步滋生。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如邊走邊吃、邊看邊吃,可“搶奪”一部分供給胃部的血液,進而誘發(fā)消化不良。不用公筷可導致幽門螺桿菌入侵胃部,引起胃黏膜發(fā)炎。吸煙者吸入尼古丁等有害物,會抑制胃黏膜合成具有保護作用的前列腺素,破壞胃黏膜屏障。酒類飲料中的乙醇可溶解胃黏膜上的黏液與生物膜,引起胃黏膜糜爛或潰瘍形成,造成酒精性胃病。
此外,胃還是人類臟器中最受精神、情緒、心理影響的一個器官,有“第二張臉”的雅稱。人在憤怒、怨恨或焦慮時,胃會和臉一樣充血發(fā)紅。人在悲傷、沮喪或憂郁時胃就變得蒼白,導致胃液分泌不足,活動減少。人在生氣時,神經(jīng)的興奮會引發(fā)胃壁肌肉收縮、痙攣,或造成胃壁的血供障礙,胃就會出現(xiàn)疼痛,甚至出血??奁m可使壓抑的情緒得到發(fā)泄,但流淚過多、過久會使胃的運動失調(diào)、胃液的分泌減少,所以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很可能也患有胃病。
您可以根據(jù)以下標準來判斷自己的胃是否健康。
一看胃口。在正常食量的情況下,第二餐之前會出現(xiàn)饑餓感,且很有食欲,說明胃蠕動的功能較為理想,能順利完成食物的分解與消化。如果吃得不多,但到了第二餐卻沒有饑餓感,甚至七八個小時沒吃東西也沒有胃口,則意味胃的健康已出現(xiàn)問題。
二摸腹部。溫熱且軟,提示胃腸較好。如果胃腸不好,造成廢氣積累不能排出,會使腹部變得硬邦邦的,失去柔軟感。
三看排便。每天定期排便,大便成形(如香蕉狀),顏色正常,表示胃腸功能正常。如果經(jīng)常腹瀉、便秘,或大便顏色變黑,需警惕胃腸出現(xiàn)問題。
四看癥狀。胃出了問題,會引起程度不等的食欲不振,胃部不適、噯氣、反酸、嘔吐、腹脹、胃痛、口臭等癥狀。腹脹即患者感覺胃脘部撐脹,外觀脹滿,提示胃部有病損導致胃排空延緩。食物在不斷對胃壁產(chǎn)生壓力的同時,又在胃內(nèi)過度發(fā)酵產(chǎn)生大量氣體,使胃內(nèi)壓力進一步增高,于是會出現(xiàn)上腹部的飽脹、壓迫感。
胃痛是胃病最直接、也最常見的表現(xiàn),民間有“十個胃病九個痛”的說法。胃痛也是迫使患者求醫(yī)或服藥的最直接癥狀。反酸是指酸性胃液或胃內(nèi)容物經(jīng)食管反流到口咽部,口腔感覺到酸性物質(zhì)的現(xiàn)象,常見于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反流等胃病患者。
胃部不適、腹脹、胃痛、反酸是胃病臨身的四大信號,提醒您該去看醫(yī)生了。為了確診,您可能需要做包括胃鏡在內(nèi)的醫(yī)學檢查。
國內(nèi)外的醫(yī)學研究資料均證實:吸煙者,包括被動吸煙者的胃潰瘍發(fā)病率比非吸煙者高2~4倍;經(jīng)常三餐不定時者患胃癌的概率增加1.3倍;生氣進食者患胃癌的概率增加1.5倍;喜歡吃燙食者患胃癌的概率增加4.22倍;每天都吃加工肉制品的人,攝入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概率提高15%~38%。
在戒除以上不良飲食習慣的同時,還需要通過食物調(diào)整、規(guī)律作息來增強胃的功能與抗病能力,具體方法有:
養(yǎng)胃可多食湯粥,如八寶粥、芡實粥、燕麥粥、地瓜粥、山藥粥。湯水主要是指菜湯而非肉湯,如番茄湯、芹菜湯。蔬菜如菠菜可促進胃液分泌,卷心菜、山藥可健脾養(yǎng)胃,桂圓可溫胃補脾,胡蘿卜富含胡蘿卜素,甘藍富含維生素K與維生素U,能保護、修復胃黏膜,防止?jié)?,南瓜可消炎殺菌、止胃痛,蘋果可補氣益胃、生津潤燥,蓮藕可養(yǎng)胃滋陰。
上述食物應隨季節(jié)更替巧加選擇,如春天多吃點山藥、香蕉等甜味食物,以養(yǎng)脾氣;夏天多吃豆類以健脾利濕;從立秋起開始多喝粥;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宜多吃一些暖胃食物,如小米、蘿卜、大棗、南瓜、紅薯、板栗、甘藍、羊肉與魚等。
可將粗糧改造成對胃腸負擔較小的形式進食,如泥(山藥泥、芋頭泥、土豆泥),或漿、粉(糙米粉、黑米粉、燕麥粉、芝麻粉)等,以減輕胃的負擔,并提升養(yǎng)分的吸收率。
飲食的溫度以不燙不涼為佳,即35~50℃之間。趁熱吃之所以不健康,一是食物過熱可破壞口腔中的唾液酶——其存在的最佳溫度是37℃;二是食物過熱可損傷胃黏膜——胃黏膜最高可耐受50~60℃的食物。涼食尤其是冷食也不宜食用,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影響胃的功能,同時還會刺激胃蠕動,甚至產(chǎn)生胃痙攣。即便是炎熱的夏季,也不可嗜吃涼食特別是冷食,如涼粉、冷粥、冷飲、生冷海鮮等。寒冬時節(jié)吃水果最好蒸后食用。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用餐時間也在急劇減少,從40多年前每餐用時20~30分鐘,縮減到現(xiàn)在的每餐用時僅5~10分鐘。缺乏咀嚼的食物大大增加了胃的負擔,成為胃病的又一個源頭。堅持細嚼慢咽(每口飯至少咀嚼30下),既可刺激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有利于消化食物、殺滅細菌、清除致癌物,對胃也是一種保護。
容易損傷胃黏膜的藥物主要有四類:一是乙酰水楊酸類,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抗炎藥物;三是皮質(zhì)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四是抗生素類藥物,如紅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等。必須使用相關藥物時要謹遵醫(yī)囑,控制劑量和療程,并安排在飯后服用。
常熬夜者易與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結(jié)緣。睡眠可以顯著提升一種叫作TFF2的蛋白質(zhì)水平,它能有效地保護胃黏膜不受傷害。
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zhì),還能加強腸道的蠕動能力,從而更好地消化食物。一些簡單易行的小動作(又稱“微運動”)就有此種效果,如飯后“罰站”半小時,或做拍手運動。打太極拳、步行、慢跑等舒緩運動,也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處于溫暖的狀態(tài),對養(yǎng)胃很有好處。做腳趾操也有效益,相當于按摩脾胃二經(jīng),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上班時可以邊工作邊用腳趾抓地、抓鞋底,每次做5分鐘?;蛘咴谙茨_盆里放一些橢圓形、大小適中的鵝卵石,邊泡腳邊用腳趾抓石頭,能達到鍛煉目的。
如果經(jīng)醫(yī)院檢查,證實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應在醫(yī)生指導下用藥根治。目前提倡三聯(lián)療法,即鉍劑(如麗珠得樂)或質(zhì)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加兩種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甲硝唑),療程1~2周。
盡量讓生活節(jié)奏與胃的運作頻率同步。比如7點鐘起床,喝1杯溫開水,漱洗完畢后再喝半杯到1杯溫開水,幫助胃做好接受早餐的準備。8點用早餐,12點用午餐,吃完后閉目養(yǎng)神半小時,保證血液大量流向胃腸道,使其正常工作。下午4點若有饑餓感,可酌情加餐,如補充一些點心或水果。晚7點用晚餐,然后站立半小時,若患有胃食道反流,晚餐后不要再進食,最好散步助消化。晚8點可適當活動,別一直坐著看電視。晚10點上床睡覺,睡前別進食,否則會刺激胃酸和膽汁分泌,誘發(fā)或加重胃食道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