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紅
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人類在認識事物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就成為概念。概念教學始終是教學的難點,很多教師教學時直接給出概念,再對概念中的關(guān)鍵詞進行解讀和分析,最后應用概念,強化理解。這樣教沒有顧及到學生感受,把知識強加給學生。學生很難理解概念,很難掌握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
最近聽了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九單元“溶液的形成”一課,覺得“溶液”概念教學部分授課教師有創(chuàng)新思考,筆者聽課后與備課組交流,并要求教師改進后在平行班再上一次,反響很好。
案例:“溶液概念”教學片段:
師:我準備了一瓶功能飲料,請一位同學喝一口,并談談感受。
(生搶著舉手。)
生1:(喝一口后)甜的,好喝。
師:這說明飲料里面含有糖分,飲料屬于混合物。(板書:混合物。)
師:我還為同學們準備了奶茶、維生素C泡騰片、菠蘿固體飲料、秋梨膏、葡萄糖。我分別把這幾種物質(zhì)加入干凈的紙杯中,加水,并用一次性筷子攪拌,請同學們觀察是否溶解。(教師邊說邊舉起物品,同時在課件中展示幾種物品和配料表的照片。)
生1:奶茶不溶解,其他幾種物質(zhì)溶解。
師:其他四種物質(zhì)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我相信通過觀察同學們對溶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四種溶液有何不同?誰來品嘗一下?
生2:(品嘗)味道不同。
生3:顏色不同。
生4:多少不同。
師:同一杯菠蘿飲料,各處的甜度是否相同呢?(教師將紙杯中的菠蘿汁分別倒入三個紙杯中,且果汁的量不同,請剛才品嘗過的那個學生再次品嘗。)
生2:甜度一樣。
師:嗯,甜度相同。請同學們再看看我手里這瓶功能飲料,它的出廠日期是2020年9月6日,它分層了嗎?有固體析出嗎?(手機拍照投屏。)
生:沒有。
師:對,沒有,所以我們喝每一口飲料時,甜度和味道也都是一樣的。由此可見,當外界條件不改變時,溶質(zhì)溶劑不會分離。也就是說,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教師解讀了什么是均一性,什么是穩(wěn)定性。板書:均一性、穩(wěn)定性。)
教師選取的素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一瓶功能飲料被教師利用到了極致。一看飲料解決的是溶液是“混合物”的問題;二看飲料解決的是溶液“均一、穩(wěn)定”的問題。至此,板書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混合物、均一性、穩(wěn)定性”三個詞語。接下來只須解決“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的問題。教師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和學生繼續(xù)探索。在探索中讓學生自己獲得答案。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配料表,看看維生素C泡騰液、菠蘿飲料、秋梨膏水、葡萄糖溶液這四種溶液的溶質(zhì)都是什么。
觀察實驗得到的4種溶液,請學生再次讀配料表,獲得真實信息,總結(jié)概括出:“溶液中的溶質(zhì)可以是一種,也可以是幾種?!敝链耍芤焊拍畹?個要素都獲得了。這些都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獲得的,教師的功夫在課上,更在于課前。能設計出這樣的課說明教師對教材、教學內(nèi)容有自己的理解,教師不拘泥于教材,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探索。
“混合物”是學生的已有認知。教師首先從溶液概念中最容易理解和做出判斷的“混合物”一詞入手,進行溶液概念教學,關(guān)注了學生的知識起點,降低了教學的難度。接下來,體會稍微難點兒的溶液特征:“均一性”“穩(wěn)定性”。最后處理“一種或幾種物質(zhì)分散到另一種物質(zhì)里”這一完全陌生的、內(nèi)在的、隱含的、看不見、需要借助微觀視角來解決的教學難點,水到渠成。尤其是在溶質(zhì)、溶劑概念之后處理這一部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智慧,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溶質(zhì)”“溶劑”兩個概念,并將“溶質(zhì)”“溶劑”兩個概念整合到“溶液”概念之中,建立起知識間的聯(lián)系,難能可貴。
■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