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梓菲
小時候去博物館,是不是有人很認真地查看地名?會不會也有人指著地球儀、讀著各個國家的名字?地理課、歷史課上,你是不是也抱怨過有些國家的名字格外難記?
其實,有些國家的名字,可以說是打開了這個國家的小百科——
以前,很多國家都是用君主的名字來命名的,如今世界上僅剩下2個國家用君主的名字來命名,它們就是沙特阿拉伯和列支敦士登。
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同時跨越了東、西、南、北4個半球,這個國家就是太平洋上的島國基里巴斯,它由33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而又橫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國家。其所屬的萊恩群島是全球唯一使用UTC+14時區(qū)的地方,這也使得基里巴斯成為全球一天中最早開始的國家。
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有首都,但太平洋上的島國瑙魯除外,這個國家不設(shè)首都,只是把行政管理中心設(shè)在亞倫。瑙魯是一個珊瑚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國土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這個國家孤懸在太平洋之上,離它最近的島也有700多公里,方圓14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nèi)只有瑙魯和旁邊一個更小的小島,這意味著成千上萬的海鳥都會在這個小島上落腳。在上萬年的時間里,海鳥在這里棲息繁衍,也留給了這里10多米厚的鳥糞。鳥糞富含磷,從而在這里形成了大量優(yōu)質(zhì)且容易開采的磷礦資源,讓這個小國曾經(jīng)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富的島國和肥胖率最高的國家。然而,資源的過度開采讓這個國家又慢慢窮了下來。1798年,英國船長約翰·費恩發(fā)現(xiàn)了瑙魯,將它命名為“快樂島”,這個國家的居民不管貧窮還是富裕,的確一直都很快樂……
說到首都,想起了一個曾經(jīng)很流行的說法——日本的首都不是東京,這又是怎么回事呢?1950年日本頒布了《首都建設(shè)法》,規(guī)定了東京是日本的首都,但是在1956年,這部《首都建設(shè)法》被廢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首都圈整備法》,而其中并沒有寫明東京是日本的首都,而日本憲法中也沒有寫明日本的首都是東京。其實,這個說法并不能作為把東京“開除”出“首都籍”的依據(jù),因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首都都是約定俗成的,并不一定在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而日本人一般也認為天皇住在哪里,哪里就是國家的首都。天皇的居所、首相的官邸以及中央政府、國會辦公地點都在東京,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也是理所當然。
說到日本,富士山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象征,就連流行歌曲中也有“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 的歌詞。雖然不是因為愛意,但富士山的確是私有財產(chǎn),它屬于淺間神社所有。相傳富士山最早屬于德川家康將軍所有,在公元1606年,德川家康把富士山捐贈給了淺間神社。在明治時代,日本政府頒布了《太政布告》,將淺間神社在全國所有的土地都收歸國有。到了1948年,淺間神社依據(jù)日本新憲法中“政教分離”的思想提出起訴,要求日本政府歸還所有土地,其中就包括富士山。但由于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因此,當時法院并沒有將富士山相關(guān)的土地判還給淺間神社。官司一直打到了日本最高法院,1974年,淺間神社勝訴。不過直到2004年,日本政府才正式承認淺間神社的富士山本宮大社對于富士山“八合目”以上部分的所有權(quán)。也就是說,富士山大約3360米以上直到山頂,都是淺間神社富士山本宮大社的私產(chǎn)。
在世界上,土地私有不算新鮮事,哪怕是像富士山這樣的土地,但是“私人國家”可不多見。很多人聽到“私人國家”,往往有些摸不著頭腦:都這個年代了,還有“私人國家”一說?有,而且還有好幾個。當然,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國家,至少都不是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或觀察員國。
2020年8月,有一個“國家”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亡國了,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亡國的國家。當然,很多人可能從來沒聽說過這個國家,它叫“赫特河省公國”。
赫特河省公國位于澳大利亞珀斯以北大約500公里,是曾經(jīng)隸屬于西澳大利亞州的一個農(nóng)場。當時西澳大利亞州實行小麥配額制度——對每個農(nóng)場出售的小麥設(shè)有上限,按照當?shù)卣浣o的額度進行銷售,而這個農(nóng)場一直因為小麥配額而同當?shù)卣嬖跔幾h,原因是農(nóng)場占地面積很大,但得到的小麥配額太少。1969年,這個農(nóng)場的農(nóng)場主倫納德·卡斯勒認為州政府的行為已經(jīng)在事實上迫使他“獨立”,當然,這種話沒能引起當?shù)卣闹匾?。令澳大利亞想不到的是,倫納德·卡斯勒真是敢想敢干,1970年4月21日,他正式宣布成立赫特河省公國,正式從澳大利亞分離,但仍舊效忠于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至于赫特河省公國的國土,就是他的農(nóng)場,占地大約75平方公里——沒錯,甚至比摩納哥、圣馬力諾和梵蒂岡這些國家還要大一些?!敖▏背跗冢仗睾邮」珖摹肮瘛敝挥袀惣{德·卡斯勒及他的家人,還有一些雇農(nóng),一共23人。而倫納德·卡斯勒也不出意外地被他的“臣民”選為“國王”,并自封頭銜為“至高無上的赫倫特君主倫納德殿下”,簡稱“倫納德國王”。不過,其國土上只有2棟樓:一棟是皇宮兼中央政府辦公室兼郵局,一棟是旅游部兼?zhèn)}庫兼收藏紀念品中心。其實,澳大利亞政府根本沒拿赫特河省公國當回事,認為這就是個人行為的商業(yè)炒作。本著“你炒我也炒”的原則,在澳大利亞官方出版的旅游圖上,還特地標明了該地區(qū)為澳大利亞的“特色旅游景點”,并且還標注了該公國已宣布獨立。一看沒人管,倫納德國王可是“放飛了自我”,很快印制了赫特河省公國的郵票和護照,甚至還發(fā)行了貨幣赫特河元,與澳元等額。
不過,赫特河省公國很快就和澳大利亞政府發(fā)生了沖突,原因就一個字:稅。赫特河省公國認為自己已經(jīng)建國了,所以不會再給澳大利亞政府繳納稅款。這下澳大利亞可不干了——你們怎么炒作我不管,但是該上繳的稅款一分錢也不能少。因為澳大利亞政府長期向赫特河省公國追繳稅款,1977年12月2日,倫納德國王一怒之下向澳大利亞政府“宣戰(zhàn)”。不過2天后,倫納德國王宣布戰(zhàn)爭結(jié)束,撤回了宣戰(zhàn)聲明。赫特河省公國也利用了這個事件宣稱:根據(jù)《日內(nèi)瓦公約》,雖然一方宣戰(zhàn)另一方?jīng)]有回應(yīng),但這也代表雙方地位平等,且赫特河省公國沒有戰(zhàn)敗,應(yīng)該視為國家擁有主權(quán)。而澳大利亞對此根本沒有回應(yīng),只是繼續(xù)向赫特河省公國追繳稅款,并在赫特河省公國抗繳稅款的基礎(chǔ)上加上了滯納金。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一個年輕人的加入改變了赫特河省公國默默無聞的地位,他就是凱文·蓋爾。凱文·蓋爾是主動申請加入赫特河省公國的,這讓倫納德國王沒有預(yù)料到,他當然是“龍顏大悅”,當即將凱文·蓋爾封為公爵,后來頭腦一熱,干脆將凱文·蓋爾封為了攝政王。很快,凱文·蓋爾就把持住了赫特河省公國的“財政大權(quán)”,雖然他常年居住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但依然運籌于千里之外。他不顧通貨膨脹等問題,開始大規(guī)模發(fā)行赫特河省公國的貨幣和郵票,并且開始賣官鬻爵,在歐洲和北美大肆出售赫特河省公國的貴族和爵位頭銜。到了90年代初期,凱文·蓋爾在各個方面的運作已經(jīng)越來越獨立,他定期舉辦盛大的公共集會,高調(diào)出席各種募捐活動。這些舉動也提升了赫特河省公國的影響力,其知名度越來越高。而此時,“功高震主”的凱文·蓋爾開始準備“謀朝篡位”,1995年,這位攝政王大人準備在太平洋上買下一座島嶼,推翻倫納德國王的統(tǒng)治,成立真正擁有主權(quán)的赫特河國。但他沒想到的是,居然上演了一幕“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凱文·蓋爾突然去世,他的如意算盤全部落空。而直到凱文·蓋爾死后,倫納德國王才知道攝政王想要“改朝換代”的計劃,盛怒之下,倫納德國王宣布凱文·蓋爾為“叛國者”,收回了他的一切官職和爵位,并且將其除名。從此,對凱文·蓋爾在赫特河省公國的15年,一直爭議不斷,赫特河省公國的官方機構(gòu)對凱文·蓋爾也很少提及。
雖然有“改朝換代”的計劃,但凱文·蓋爾的一系列操作也給赫特河省公國留下了很多“政治遺產(chǎn)”。凱文·蓋爾在職時期的大量宣傳讓赫特河省公國名聲在外,每年有數(shù)萬名游客來此觀光。旅游業(yè)給赫特河省公國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為了增加自己的旅游資源,赫特河省公國完善了自己的國旗、國徽、貨幣,甚至還發(fā)行了車牌。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常住人口不到30人的國家還想要創(chuàng)辦自己的國立大學(xué)。赫特河省公國的民眾還會由倫納德國王親自頒發(fā)護照,據(jù)統(tǒng)計,赫特河省公國一共頒發(fā)了14000多本護照,而有趣的是,這本很多人當成收藏品的護照,居然還能在世界上十幾個國家通行無阻。
赫特河省公國國王與王后。
赫特河省公國的農(nóng)場和建筑設(shè)施。
國王與家人。
當然,來赫特河省公國可不是免費的,需要繳納4澳元的簽證費。但與接待規(guī)格相比,這筆簽證費可以說是物超所值。游客“入境”后,由倫納德國王親自接待并擔(dān)任講解員,這可是元首級別的待遇。游客首先會來到赫特河省公國的中央政府辦公室,這里只有2名工作人員,是倫納德國王的兒子和女兒。王子和公主殿下分別擔(dān)任了海關(guān)署長、郵政部長、旅游部長、紀念品商店銷售員和中央政府保潔員。中央政府大樓外,是倫納德國王的大頭雕像。因為旅游業(yè)的逐漸火爆,赫特河省公國還新建了很多旅游設(shè)施吸引游客。來到這里,還能看到中式的微型牌樓,上面用漢字寫著“向往自然精神世界之門”,在一個房間里面還能找到幾個仿制的兵馬俑雕像。旅游業(yè)讓赫特河省公國的名聲更上一層樓,還驚動了英國女王。在2016年,英國女王曾向赫特河省公國致信,祝賀赫特河省公國成立46周年。
2017年,倫納德國王去世,小兒子卡斯利繼位??ㄋ估麌鮿倓偫^位就遭受了不小的打擊,原因還是因為稅。澳大利亞政府一直堅稱赫特河省公國要向澳大利亞政府繳納稅款,雖然倫納德國王一直向澳大利亞法院提起上訴,企圖通過打官司來免除稅款,但該來的終究逃不掉。2017年,澳大利亞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宣布倫納德國王敗訴,赫特河省公國應(yīng)該向澳大利亞補繳稅款連同滯納金一共約300萬澳元,這讓赫特河省公國一下子陷入了財政危機當中。屋漏偏逢連夜雨,沒過幾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fā),嚴重影響了全球的旅游業(yè),而赫特河省公國自然也不能幸免。旅游業(yè)的停滯讓赫特河省公國的財政難以為繼,終于在2020年8月由現(xiàn)任國王卡斯利宣布國家破產(chǎn),解散赫特河省公國,并出售土地用來償還對澳大利亞欠下的稅款。至此,擁有50年歷史的赫特河省公國成為了第一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亡國的國家,也成了全球多家媒體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1967年,前英國陸軍少校帕羅伊·貝茨占領(lǐng)了“怒濤塔”,聲稱它是一個獨立的主權(quán)國家。
羅伊·貝茨在“怒濤塔”建立了名叫“埃塞克斯”的私人電臺。
二戰(zhàn)期間的“ 怒濤塔”,用來保護港口與航線免受德國空軍的攻擊。堡壘安裝在兩根高18米、直徑7.3米的混凝土柱子上。機構(gòu)重量超過了4500噸。
有人覺得自立國家這種行為太匪夷所思,可放眼世界,這樣的國家還真不止赫特河省公國一個。1963年,意大利西北部一個叫塞波加的小鎮(zhèn)宣布獨立,成立了塞波加大公國,這個大公國國土面積僅有4平方公里左右,居民只有360人,但它擁有自己的憲法、貨幣、郵票,甚至還有自己的軍隊,并且還與4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guān)系。塞波加大公國和赫特河省公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旅游作為自己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只不過塞波加大公國向意大利政府繳納的稅款可是一分不少,所以意大利政府也并沒有太介意。
1944年,一群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的師生為了躲避二戰(zhàn)戰(zhàn)火,來到丹麥東海岸的一個小島,并宣布這個只有0.015平方公里的小島獨立,成立了埃洛王國,如今埃洛王國的“王位”已經(jīng)傳到了第6代,發(fā)行過自己的郵票,還設(shè)定了獨特的“埃洛標準時間”,只不過這里已經(jīng)變成了丹麥中學(xué)生夏令營的首選圣地。
這種“占山為王、畫地立國”的行為大多是抓住了某些國家的法律漏洞。比如2004年,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導(dǎo)致在北極地區(qū)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小島,發(fā)現(xiàn)這個小島的英國人亞歷克斯·哈特利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條約》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法律漏洞,于是號稱對這個未命名的小島擁有主權(quán),并宣稱在這里建立了尼馬克共和國。
與上述這些國家相比,有一個“國家”最具有傳奇色彩,知名度也最高,這就是西蘭公國。
前面所說的“國家”大多數(shù)都不被承認,而且“國土面積”都非常小,然而比起西蘭公國,也都算得上是“大國”。別的國家國土面積都用平方公里來計算,但西蘭公國根本用不上那么大的單位,它的“國土面積”只有550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小。實際上,西蘭公國建立在一個廢棄的防御工事上。
這要從二戰(zhàn)的時候說起。1942年,為了防止德國偷襲,英國軍隊開始在附近的公海上修建防空塔,其中有一座叫“怒濤塔”?!芭瓭钡幕且凰覐U棄的駁船,2個基座支撐著一個550平方米的平臺,二戰(zhàn)期間,有100多名軍人駐守在這里。二戰(zhàn)結(jié)束之后,“怒濤塔”被廢棄,因為是建立在公海上,英國軍隊也沒有把這座防御工事炸掉就直接撤離了,而這引出了后邊一系列的奇聞軼事。
1967年9月2日,前英國陸軍少校羅伊·貝茨登上了已經(jīng)被廢棄的“怒濤塔”,并且宣稱根據(jù)自己對國際法的理解,他占領(lǐng)了這個地方,并對“怒濤塔”擁有主權(quán)。他宣布在這個550平方米的廢棄平臺上建立一個國家,并將其命名為西蘭公國。
其實,他最初來到這里,是因為當時英國對廣播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只允許英國廣播公司(BBC)進行正式廣播,而為了播放自己喜歡的廣播內(nèi)容,羅伊·貝茨帶著一家人來到“怒濤塔”,并且建立了一個名叫“埃塞克斯”的海盜電臺——并不是給海盜播放的電臺,而是為了繞開英國當時的廣播限制而成立的一系列私人電臺。電臺播了一段時間,羅伊·貝茨發(fā)現(xiàn)并沒有人來管他們,就一不做二不休,在家人和幾個粉絲的見證下,建立了西蘭公國。之所以選擇9月2日建國,是因為這一天是羅伊·貝茨的妻子瓊的生日。
西蘭公國不光建國的地點和時間有創(chuàng)意,政體也是別出心裁。羅伊·貝茨自封為“西蘭公國羅伊親王殿下”,將他的妻子瓊封為“瓊王妃殿下”,西蘭公國由夫妻共治。當然,西蘭公國常住人口基本上只有羅伊·貝茨一家人,夫妻共治也屬正常。其實在當時,西蘭公國建國除了羅伊·貝茨一家和幾個粉絲之外,根本就沒人知道。但1968年的一天,一艘英國巡邏船經(jīng)過此地,羅伊·貝茨認為“怒濤塔”周圍12海里水域都屬于西蘭公國的“領(lǐng)?!?,英國巡邏船“侵犯”了自己的領(lǐng)海主權(quán),于是帶著自己的兒子“邁克爾王子殿下”向巡邏船鳴槍示警,還向巡邏船扔了好幾個燃燒瓶,巡邏船還以為是遇到了海盜,倉皇而逃。羅伊·貝茨借此向英國提出建交的要求,并要求英國承認西蘭公國,直到這時候,英國政府才知道居然有幾個英國人在自己搭建的平臺上建立了“國家”。
西蘭公國國王及其妻子、女兒(中)。
西蘭公國的公民。
于是,英國政府派出一組士兵占領(lǐng)了“怒濤塔”,并將羅伊·貝茨送上了法庭。英國是一個“判例法”國家,法官翻遍了文書都找不到類似的案例。最終法庭宣布,事發(fā)地點處于英國領(lǐng)海之外,其對此事無權(quán)干涉,羅伊·貝茨被當庭釋放。而羅伊·貝茨認為,這個宣判相當于英國承認了西蘭公國的主權(quán),從此他開始更加認真地建設(shè)西蘭公國,除了國旗外,國徽、貨幣、郵票、護照一樣都不少。此時的西蘭公國通過媒體的各種報道,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還獲得了不少水手和海盜電臺粉絲的支持。
出名之后的西蘭公國開始“樹大招風(fēng)”,這個常住人口不到5個人的國家居然還經(jīng)歷了一場武裝政變。1978年,由羅伊·貝茨任命的西蘭公國首相亞歷山大·阿亨巴赫趁其不在,與幾個荷蘭人發(fā)動了武裝政變,占領(lǐng)了“怒濤塔”,并俘虜了羅伊·貝茨的兒子邁克爾·貝茨。羅伊·貝茨畢竟有過軍旅生涯,聞訊后馬上招募了一批雇傭兵,通過直升機突襲了“怒濤塔”,奪回了西蘭公國,并且俘虜了首相和其部下。羅伊·貝茨將幾個參與政變的荷蘭人遣送回了荷蘭,不過首相因為“叛國罪”被拘禁在“怒濤塔”上。首相亞歷山大·阿亨巴赫是西德人,因為此事,當時的西德政府還專門派了一名外交官進行談判,經(jīng)過艱苦的談判,首相被遣送回西德。而羅伊·貝茨則宣稱西德外交官對西蘭公國進行訪問,標志著西德在事實上承認了西蘭公國,當然,西德方面始終沒有承認這個說法。
此事之后的幾年時間里,羅伊·貝茨一直乘坐民航班機“出訪”歐洲各國,要求各國承認西蘭公國主權(quán)。為了防止這位“西蘭國王”得逞,英國政府還特地派了一隊外交官隨時跟著他。而政變的事情還沒完。亞歷山大·阿亨巴赫回到西德后,就地成立了一個西蘭公國流亡政府,他自封為西蘭首相兼樞密院院長,宣稱自己擁有西蘭公國的軍政大權(quán)。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西蘭公國和流亡政府在法統(tǒng)上進行了激烈的交鋒,流亡政府明顯“技高一籌”。西蘭公國的主要收入之一就是出售護照,羅伊·貝茨發(fā)放護照還本著相對負責(zé)的態(tài)度,一共發(fā)行了不到100本西蘭公國護照。而流亡政府就“沒底線”得多,發(fā)行了超過15萬本西蘭公國的護照,賺得盆滿缽滿。聽著是不是有點耳熟?沒錯,赫特河省公國的“攝政王殿下”也這么干過。
不過,這些護照也卷入了不少犯罪事件,其中一部分還與兇殺案有關(guān),于是在1997年,西蘭公國宣布所有護照均為無效。失去護照這個創(chuàng)收來源后,西蘭公國想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創(chuàng)收,其中比較知名的是幫盜版網(wǎng)站進行資源存儲。2006年,“怒濤塔”由于發(fā)電機故障引起大火,西蘭公國差點在大火中亡國,幸好英國海上消防隊及時趕到,用船只發(fā)射的水柱熄滅了大火。
為了重建西蘭公國,早在1999年就被封為攝政王的邁克爾王子殿下決定發(fā)展旅游業(yè),想要到西蘭公國旅游,要提前一個月發(fā)電子郵件進行確認,湊齊5個人之后,游客在英格蘭的一個酒吧集合,由邁克爾王子殿下親自開船送游客前往“怒濤塔”。有趣的是,王子殿下親自開船并非是隆重其事,而是因為雇不起船夫,當然,船也是臨時租來的。到了西蘭公國,西蘭海關(guān)署長兼外交部長會在游客的護照上加蓋入境印章,并且會向游客推銷西蘭公國的“爵位套餐”。沒錯,西蘭公國的爵位是可以出售的,不到現(xiàn)場也沒關(guān)系,可以在西蘭公國的網(wǎng)站上購買爵位,只要29.99英鎊就可以獲得勛爵或女勛爵爵位,99.99英鎊可以成為西蘭公國騎士,199.99英鎊就能當伯爵或女伯爵,如果金額出到499.99英鎊,那么你就是西蘭公國的公爵。據(jù)說最高可以買到親王爵位,要價2000英鎊,只不過在西蘭公國的網(wǎng)站上沒有選項,可能是因為親王關(guān)系重大,需要到西蘭公國面談。不光爵位可以賣,西蘭公國連領(lǐng)海都可以出售,只要19.99英鎊就能獲得一塊西蘭公國領(lǐng)海。其實在2006年大火之后,西蘭公國還有過出售國家的打算,他們在《泰晤士報》上刊登廣告,以650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西蘭公國的所有國土、主權(quán)和王位,只不過從來沒有人出過價。
同其他的“私人國家”一樣,西蘭公國從來沒有得到過其他國家的承認。不過,有不少的研究機構(gòu)將這些“私人國家”當做案例進行研究,逐漸豐富了國際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意義。
隨著國際法律和各國法律的逐漸完善,“私人國家”可以鉆的漏洞也越來越少了。這些“私人國家”,一些因為各種原因亡國,一些被主權(quán)國家依法取締,僅存的一些被當?shù)刂鳈?quán)國家政府當做“旅游景點”,在獲取收入的同時,也讓游客見識一下什么叫做“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責(zé)編: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