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喜歡頂撞長輩、愛說臟話;嫌父母嘮叨,拒絕和父母交流;不愿接受批評,討厭別人干涉自己……為啥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不受控制了呢?于是,父母開始焦慮,總擔(dān)心孩子走錯路。
其實,這種焦慮大可不必。中國父母大多有一個問題,就是愛灌輸自己的觀點,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guī)劃走?!拔沂前职?,你就得聽我的”是多少家長氣急時的口頭禪。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個孩子的求助帖:“我跟我爸相處得太壓抑,他在家里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對我說話也總是頤指氣使。我一反駁他,他就說:‘我是你爸,你從頭到腳都是我給你的。到最后都成了我不孝順,我不懂感恩……我感覺自己都快得抑郁癥了。”這就是屬于父母的“權(quán)威意識”,認(rèn)為自己懂得多,孩子必須得聽從自己的想法。事實上,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了解的知識越來越多,對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之后,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也越來越強,肯定不會再對父母言聽計從。叛逆反映了孩子在心理上的進(jìn)步,他們從心理上依賴成人,到出現(xiàn)獨立的意識,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的表現(xiàn)。
跟你對著干的孩子,要的不是你控制他,而是你理解他。沒有任何一個孩子,會因為父母太理解他,而變得叛逆。就像策劃里的“過來人”爸爸說的:“在愛里長大的孩子,就算離譜,也早晚會變得靠譜?!彼?,當(dāng)我們用全新的態(tài)度重新定義叛逆期的時候,又可以把叛逆期稱為“探索期”。此時,父母要多些耐心,“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面對孩子的變化,要充分尊重;盡量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和孩子平等交流;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不要對孩子做的每件事都指手畫腳。有時,讓孩子吃點苦,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好處的。之前有則新聞,說有個爸爸帶著孩子去搬磚,孩子這才發(fā)現(xiàn),還是讀書更好。這比說多少遍“你要好好學(xué)習(xí)”都有效。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但愛孩子,并不意味著理解孩子。做父母是門學(xué)問,被譽為人才“魔術(shù)師”的蔡笑晚的6個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碩士,當(dāng)別人問他育兒的秘訣時,他說:“我只是把父親這個角色當(dāng)成了事業(yè)去經(jīng)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