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毅,賈鵬翔
(青海省烏蘭縣氣象局,青海 希里溝 817100)
大氣層溫度變化是氣候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面層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太陽輻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溫,低層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后,再通過輻射、對流、湍流等方式將熱量傳遞給高層大氣,地面層溫度一定程度影響或決定著高空溫度的變化,研究范圍也逐步延伸到整個大氣層,從地面氣溫單一要素的分析,拓展到高空溫度變化的探索。
本文作者利用茫崖地區(qū)近30 a(1989~2018年)探空資料(選取08 h、20 h次500 hPa等壓面的資料)和地面觀測資料,運用氣候統(tǒng)計學(xué)方法,分時次對地面、500 hPa溫度進行分析,并進一步探討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以期能對該地區(qū)地面、500 hPa溫度變化特征有一個初步的認(rèn)識,這對茫崖地區(qū)制定區(qū)域發(fā)展政策、防災(zāi)減災(zāi)及生態(tài)建設(shè)均有一定的指導(dǎo)意義。
選取茫崖1989~2018年高空探測(08 h、20 h)500 hPa等壓面、地面層(08 h、20 h)的月平均溫度資料。在季節(jié)資料的分析中,按照氣候統(tǒng)計分四季的方法,春季為3~5月,夏季為6~8月,秋季為9~11月,冬季為12月至翌年2月。春、夏、秋采用1989~2018年觀測資料,冬季采用12月至翌年~2月的觀測記錄進行統(tǒng)計整理,生成季、年的平均溫度序列。
在以往的分析中,大多氣象學(xué)者采用地面月平均(4次平均)數(shù)據(jù),根據(jù)國家氣象信息中心2012年8月發(fā)布的氣候資料統(tǒng)計整編方法(地面),日平均值由四次定時值(北京時間02、08、14、20 h)平均求得;月平均值由日平均值平均求得;年平均值由12個月平均值平均求得。在本文中,地面層溫度分別用每日08、20 h氣溫值合計并求平均求得,高空溫度分別用每日08 h、20 h500 hpa氣溫值合計并平均求得。在時間上與500 hPa溫度的獲取是基本同步的,因此更具有可對比性。
地面層氣溫平均值是每日08 h、20 h兩個時段定時值合計并求平均而得,500 hPa的溫度是測站垂直方向上的觀測要素值之一,釋放氣球后10分鐘左右(即07 h、19 h25分前后)高空瞬間溫度,兩者在時間上相差是基本同步的。
通過使用氣候傾向趨勢分析、累積距平、Pearson相關(guān)性分析等方法,對地面、500 hPa各時次逐年、逐季、逐月平均氣溫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并分析它們之間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
08 h的地面氣溫在近30 a內(nèi),隨著年份的增加,氣溫呈明顯遞增趨勢(如圖1),與全國氣溫變暖的趨勢是一致的,年平均氣溫增溫率為0.61 ℃/10a,在0.001的水平檢驗下顯著上升,表明茫崖地區(qū)08 h年平均氣溫上升明顯,高于全國年平均氣溫傾向率0.22 ℃/10a[1],與姜永見[2]等對江河源地區(qū)平均氣溫分析的結(jié)果大致相同。08 h地面氣溫累計距平 由圖2可見,1989~1997年氣溫偏低,氣溫距平值以負(fù)值為主,1998~2019年氣溫偏高,距平值以正值為主;最高年平均氣溫為-0.3 ℃(2016年);最低年平均氣溫為-3.1 ℃(1989年),大致的突變時間在1997年左右。
圖1 08 h地面氣溫年際變化
圖2 08 h地面氣溫累積距平
由圖3可見,1989~2019年20 h地面平均氣溫為7.9 ℃。近30 a內(nèi),隨著年份的增加,氣溫呈明顯遞增趨勢,年平均氣溫增溫率為0.23 ℃/10a,小于08 h的氣溫傾向率,通過了0.1水平下檢驗顯著上升,表明20 h平均氣溫上升趨勢較為緩慢,低于08 h地面氣溫上升趨勢。從累計距平圖(圖4)知,1989~1997年氣溫偏低,氣溫距平值以負(fù)值為主,1998~2018年氣溫偏高,氣溫距平值以正值為主;最高年平均氣溫為8.9 ℃(2016年);最低年平均氣溫為6.5 ℃(1989年),出現(xiàn)年份與08 h一致。大致突變時間在1997年左右。
圖3 20 h地面氣溫年際變化
圖4 20 h地面氣溫累積距平
08 h500 hPa氣溫在近30 a內(nèi),氣溫呈遞增趨勢( 如圖5)。年平均氣溫增溫率為0.37 ℃/10a,受下墊面影響,氣溫上升趨勢明顯,增溫率介于08 h地面氣溫和20 h地面氣溫之間。1989~2018年,平均氣溫為-15.3 ℃,最低值出現(xiàn)在1989年 ,最高值出現(xiàn)在2017年;由累積距平圖6知,1989~1997年以前,距平值以負(fù)值為主,均值為-15.7 ℃,低于30 a平均值,氣溫偏低;1998~2014年,距平值有正有負(fù),均值為-15.2 ℃,與30 a平均值基本持平;2014~2018年,距平值以正值為主,均值為-14.6 ℃,高于30 a平均值,500 hPa氣溫偏高。中間1998~2014年為過渡期,無明顯突變。
圖5 08 h500 hPa氣溫年際變化
圖6 08 h500 hPa氣溫累積距平
20 h500 hPa氣溫,由圖7可見:在近30 a內(nèi),氣溫呈遞增趨勢,年平均氣溫增溫率為0.28 ℃/10a,略低于08 h500 hPa氣候增溫率,氣溫上升趨勢不明顯。30 a來,氣溫上升了0.84 ℃。1989~2018年,年平均氣溫為-14.6 ℃,最低值出現(xiàn)在2000年,最高值則出現(xiàn)在2016年;由累積距平圖8知,2005年以前,距平值以負(fù)值為主,平均值為-14.8 ℃,低于30 a平均值,氣溫偏低, 2006年以后,距平值以正值為主,均值為-14.3 ℃,高于30 a平均值,氣溫偏高,大致突變時間在2005年左右。
圖7 20 h500 hPa氣溫年際變化
對流層主要是從地面獲取熱量,故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所在地區(qū)、高度、季節(jié)等因素的不同,氣溫隨高度的變化也有所不同。在茫崖地區(qū),所探測的500 hPa等壓面離地面只有2 700 m左右,500 hPa等壓面和地面氣溫的變化同時受到地面長波輻射的影響,這種影響在每個時次(08 h次、20 h次)是不同的。
圖8 20 h500 hPa氣溫累積距平
2.5.1 08 h相關(guān)性分析 圖9為08 h地面和500 hPa的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除個別年份出現(xiàn)反相位變化趨勢,地面和500 hPa氣溫變化曲線大致相似,30 a來,兩者均呈現(xiàn)升高趨勢,500 hPa的增溫率不如地面大,地面增溫率是500 hPa的近兩倍。
通過對08 h地面、500 hPa氣溫的分析,兩個變量有共變現(xiàn)象,為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密切,其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為r=0.724(p<0.01),通過了顯著性為99%的檢驗,說明地面在氣溫逐漸升高的同時,500 hPa氣溫也隨之升高。
在08 h,地面平均氣溫在四季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氣溫增溫率分別為0.63、0.75、0.65、0.40 ℃/10a(如表1),氣溫變化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差異,夏季增溫最顯著,與全年增溫變化相關(guān)性最強,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87,通過了0.001的顯著性水平的檢驗;其次是春季,冬季增溫率最小,地面氣溫四季的增溫幅度表現(xiàn)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氣候特征;500 hPa的增溫則主要集中在秋季,為0.81 ℃/10a,冬季最小,為0.07 ℃/10a,趨于緩慢降溫的趨勢。春夏秋地面年際變化與全年平均變化強相關(guān),冬季由于數(shù)據(jù)序列差異,表現(xiàn)為弱相關(guān),500 hPa四季年際變化與全年平均變化相關(guān)性較地面小;08 h夏季地面、500 hPa的相關(guān)性最好,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r=0.77(p<0.01),春秋冬基本一致,為r分別為0.55、0.59、0.59(p<0.01)。
表1 地面、500 hPa季度和年的氣溫變化傾向率及相關(guān)系數(shù)
圖9 08 h地面和500 hPa的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
在20 h,地面平均氣溫在四季亦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但上升趨勢較變緩慢,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氣溫增溫率分別為0.40、0.24、0.08、0.08 ℃/10a,春季氣溫上升趨勢最為明顯,500 hPa氣溫呈上升趨勢,夏季上升最為明顯;春夏秋季地面年際變化與全年平均變化強相關(guān),冬季由于數(shù)據(jù)序列差異,表現(xiàn)為弱相關(guān),500 hPa春夏秋三季年際變化與全年平均變化相關(guān)性較強,冬季變化數(shù)據(jù)序列差異,表現(xiàn)為極弱相關(guān),與08 h的結(jié)果相一致;20 h春季地面、500 hPa的相關(guān)性最好,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r=0.76(p<0.01),冬季相關(guān)性最差,為r=0.41(p<0.05)。
2.5.2 08 h地面、500 hPa氣溫月累計平均相關(guān)性分析 從平均氣溫月變化分析看(表2),10月份的相關(guān)系數(shù)最小,r=0.13,其次是6、1月份,分別為r=0.27、0.42,9、8月份最高,分別為r=0.91、0.70。由08 h地面和500 hPa的氣溫月變化曲線看(圖10),曲線在12、1月較近(即氣溫差值最小),7月份兩曲線間隔較大(即氣溫差大),地面月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月份,500 hPa月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7~8月之間,最低氣溫則均出現(xiàn)在1月份。隨著一年中氣溫的變化,08 h地面和500 hPa的氣溫差值也有規(guī)律的變化,變化范圍在7.4~19.0 ℃之間。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由輻射造成的,茫崖地區(qū)的冬季,凌晨近地面經(jīng)常有輻射逆溫層存在。因逆溫層的存在,常出現(xiàn)地面氣溫接近或低于高空500 hPa氣溫的現(xiàn)象,此時500 hPa層的氣溫不會隨地面氣溫的降低而降低,有時反會高于地面氣溫。但隨著太陽的升起,地面開始吸收來自太陽的短波輻射而增溫,并且自身以長波輻射的形式向外發(fā)射熱量,大氣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也逐漸增溫,逆溫層逐漸消失,500 hPa層的氣溫開始隨著地面氣溫的升高而逐漸升高。
表2 08 h地面與500 hPa各月平均氣溫的相關(guān)系數(shù)
從地面、500 hPa近30 a間每月的線性變化趨勢分析得出(如圖11),在08 h,地面氣溫在2、4、8、10、11月份的線性氣溫上升傾向率較大,其中8月份傾向率最大,為0.94 ℃/10a,3、5、6、7、9月份的氣溫傾向率變化通過了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1、12月份地面氣溫上升傾向率變化不明顯,12月份傾向率最小,為-0.01 ℃/10a,升溫趨勢不明顯;而500 hPa的氣溫傾向率在4、5、7、8月份遞增趨勢,8月份的增溫率最大,為1.30 ℃/10a,高于同期的地面氣溫傾向率,且通過了0.0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而在9、10、11、12月份傾向率出現(xiàn)遞減的趨勢,1、2、3、6、12月份氣溫升溫趨勢不明顯,基本保持平穩(wěn),這種升溫不明顯現(xiàn)象,與500 hPa層離下墊面較近,受地面輻射大有關(guān)系。
圖10 08 h地面、500 hPa氣溫月變化
2.5.3 20 h相關(guān)性分析 由圖12知,20 h地面與500 hPa的氣溫變化曲線幅度大致相同,即500 hPa氣溫隨地面氣溫的變化而變化,對兩者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兩個變量有共變現(xiàn)象,為高度正相關(guān),其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為r=0.705(p<0.01),這一數(shù)值略小于于08 h地面與500 hPa的相關(guān)系數(shù)(0.724),通過了顯著性為99%的檢驗,表明了20 h地面和500 hPa氣溫年際變化是相當(dāng)一致的,即地面氣溫逐漸升高的同時,500 hPa氣溫也隨之升高。30 a來,兩者均呈現(xiàn)升高趨勢,地面層增溫率與500 hPa基本一致。
圖11 08 h地面和500 hPa氣溫傾向率變化比較
從地面和500 hPa的季度和年的氣溫變化傾向率分析比較來看(表1),在20 h,地面在春季的增溫率最大,為0.40 ℃/10a,通過了0.01的顯著性水平的檢驗,其次是夏季,秋季、冬季,則最小,為0.08 ℃/10a,與08 h升溫趨勢相比,有較大差距;500 hPa的增溫主要是春季和夏季,分別為0.35℃/10a、0.44 ℃/10a,相當(dāng)于或小于08 h冬季增溫率,冬季為0.21 ℃/10a,秋季最小為0.11℃/10a。而在20 h,冬季地面和500 hPa數(shù)據(jù)相關(guān)性略小于08 h,其 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r=0.705(p<0.01)。從兩者的月平均變化來看(如圖13),兩條曲線的變化大致相同,均呈單峰型,間隔距離相當(dāng)(即氣溫差),與08 h的變化趨勢有所不同。近地面空氣因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而升溫,在日落前1~1.5h,輻射由正值轉(zhuǎn)為負(fù)值,近地面空氣開始失去熱量而逐漸降溫,這個時間段也正好是臺站施放氣球的時間,因此地面和500hPa氣溫差變化不大,范圍在15.5~26.0℃之間,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也符合溫度隨高度而遞減的規(guī)律。
圖12 20 h地面和500 hPa的年平均氣溫變化曲線
圖13 20 h地面、500 hPa氣溫月變化
由圖14知,在近30 a,20 h次地面和500 hPa每月的氣溫變化傾向率也不一樣,地面在3、4、8月份氣溫上升傾向率較大,3月份的地面月平均氣溫上升最大,為0.64 ℃/10a,5、6、11月份則相對較小,9、12月甚至出現(xiàn)負(fù)值,分別為-0.15 ℃/10a、-0.12 ℃/10a;500 hPa層的月平均氣溫上升傾向率在3、7、8月份較大,8月份最大,為0.70 ℃/10a,而在5月份出現(xiàn)負(fù)傾向率,為-0.07 ℃/10a,即溫度降低的現(xiàn)象,但這種降溫現(xiàn)象不明顯。
圖14 20 h地面、500 hPa氣溫傾向率變化比較
(1)在進一步細(xì)致分析地面氣溫與500 hPa氣溫相關(guān)的基礎(chǔ)上,可利用地面氣溫場和500 hPa氣溫場互相進行插補。在實際業(yè)務(wù)應(yīng)用中,當(dāng)某一時次探空記錄出現(xiàn)500 hPa氣溫層缺測或氣溫因信號變性無法判別時,可利用地面氣溫進行插補或判別。亦可以利用500 hPa溫度場對瞬間溫度值進行訂正判別。
(2)近30 a來,地面和500 hPa氣溫在每個時段的增溫率是不同的,地面氣溫增溫率高于500 hPa,20 h的增溫率小于08 h,各時段的增溫率分別為:08 h地面溫度0.66 ℃/10a、20 h地面溫度0.29 ℃/10a、08 h500 hPa溫度0.27 ℃/10a、20 h500 hPa溫度0.28 ℃/10a。
(3)地面、500 hPa氣溫在兩個時段均有共變現(xiàn)象,為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密切,其Pearson相關(guān)系數(shù)都通過了顯著性為99%的檢驗,在春季,因08 h段近地面輻射逆溫層的存在,相關(guān)性稍差,地面四季平均氣溫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夏季增溫最顯著,冬季增溫最小,地面氣溫四季的增溫幅度表現(xiàn)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氣候特征;500 hPa的增溫則主要集中在秋季,冬季亦最小。08 h夏季地面和500 hPa的相關(guān)性最好。月平均氣溫線性趨勢分析中,地面氣溫8月份的增溫率最大,1月份最?。?00 hPa氣溫也是8月份的增溫率最大,2月份最小。
(4)20 h地面與500 hPa的氣溫變化曲線幅度大致相同,為高度正相關(guān),地面氣溫在春季的增溫率最大,秋、冬季則最?。?00 hPa的增溫主要是在夏季,秋季最小。地面和500 hPa每月的氣溫變化傾向率也不一樣,但逐月增溫趨勢基本一致。
(5)在茫崖地區(qū)的近地面上空,冬季常有接地逆溫層存在,該逆溫層的強度、厚度以及風(fēng)向、風(fēng)速對500 hPa溫度有直接的影響,其變化特征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