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哲
白天,他守候在電氣柜旁,穿梭于滿是油污與鐵屑的設備之間,不斷對各類設備進行維修與調試;夜晚,他又“定”在電腦前積極學習各類數控系統(tǒng)裝調知識,匯總白天工作內容,總結維修經驗。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太原重工軋鋼設備分公司維修電工王永晶憑借突出的技術水平、務實的工作作風,將山西省“三晉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山西省“勞動模范”、中國重型機械行業(yè)“大工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一一攬入懷中,成為年輕一代工匠的楷模。
2013年,公司有一批新開發(fā)的冷軋設備急需交付用戶,但其中最關鍵的機架部分加工精度要求嚴格。王永晶臨危受命,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連機床廠都不敢嘗試的機床精度調整任務。結合機床現(xiàn)有狀況,他將機床墊鐵全部釋放,重新調整兩條床身的水平、等高、平行度和直線度,嚴格控制調整結果,保證將調整后的機床精度誤差控制在國家標準的一半以內。
隨后,王永晶結合西門子840D數控系統(tǒng)的補償功能,進一步將機床誤差減小,提高了機床精度,滿足了機架加工的設備要求,同時也使公司內的數控機床精度遠超國內同類產品。
公司稀有設備——德國希斯的大型動梁龍門移動式數控鏜銑床是國內唯一一臺圓形滑枕鏜銑床,滑枕行程是其他機床滑枕行程的兩倍,因加工范圍廣,這臺設備解決了許多高精尖零部件的加工難題。
2017年,這臺設備因滑枕內部主軸部件出現(xiàn)問題暫時停機。當時,國內還從未有人對圓形滑枕部件進行過拆裝維修,而外方提出的維修條件極其苛刻:外派維修人員每人每天的勞務費用是1 000歐元(約合人民幣7 450元),維修費用在1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12萬元)以上,維修時間預計3個月,但不確保能完全解決故障?!百M用高、時間長,還不能保證能修好。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干。”在沒有先例可借鑒的情況下,王永晶接受挑戰(zhàn),決定自行維修。
經過仔細研究,王永晶制定出符合要求的維修方案,將機床的全部資料匯總整理,在沒有圓形滑枕裝配原理圖的情況下,逐步摸索,采用特種工裝對滑枕內部件進行定位,再將滑枕拉起,露出主軸故障部件,對故障部件處理之后,使用叉車將部件叉入滑枕下方的定位工裝處,再根據拆卸順序依次安裝圓形滑枕,直至機床恢復正常。整個維修過程持續(xù)了40天,比外方預估時間提前50天,而且完全解決了設備故障。
此次設備故障的排除,開創(chuàng)了國內先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型進口設備維修保養(yǎng)完全依靠國外資源的現(xiàn)狀,為圓形滑枕今后的拆裝維修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019年6月,王永晶參加了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的高技能領軍人才赴德國培訓任務。作為山西省屬企業(yè)的唯一代表,他積極參加并學習了“德國跨國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德國工人職業(yè)教育培訓”等一系列課程。
通過在德國實地培訓,他積極總結中德現(xiàn)代制造業(yè)發(fā)展狀況的差距原因和德國工人職業(yè)教育培訓體系優(yōu)勢,向中華全國總工會建言匯報的同時,還將所學知識在企業(yè)內積極進行宣傳,幫助企業(yè)轉型發(fā)展,多渠道培養(yǎng)各類高技能人才。
作為張東元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骨干成員,王永晶充分發(fā)揮工作室平臺各項作用,利用工作室平臺,將所學技術知識和各類維修經驗傳授于50多名太重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太重技能人才的技術水平,使更多的人成為企業(yè)的技能中堅力量。
歲歲桃李芬芳,“后浪”追逐“前浪”。在王永晶所帶的徒弟中,一人晉升為電工高級技師,一人晉升為鉗工技師,一人晉升為數控裝調維修工技師。王永晶表示:“發(fā)揮技術帶頭作用,不僅要提高自身技能,還要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傳承下去,為企業(yè)積蓄人才也是一種貢獻?!?h3>主動加壓 業(yè)專技精
技術高了,名氣大了,來找王永晶幫忙的人也越來越多。齒傳分公司、起重機分公司、工程分公司、礦山分公司、大鍛件分公司等合作單位的進口數控機床故障現(xiàn)場,都少不了王永晶的身影。
通過維修不同類型的機床,王永晶在積累寶貴經驗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身知識儲備的不足。從2014年開始,他開始自學日本FANUC數控系統(tǒng)、國產華中數控系統(tǒng)和國產廣州數控系統(tǒng)的調試與維修。他借閱大量技術書籍,先后自學了《FANUC數控系統(tǒng)維護與維修》《工業(yè)機器人系統(tǒng)集成與應用》《現(xiàn)代數控機床》《GSK工業(yè)機器人編程教程》等技術理論書籍,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維修工作中,強化自身訓練,勇于攻關,破解修理難題,成為讓大家信賴的“設備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