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謀
(廣東樹本律師事務所,廣東 佛山 528225)
律師在我國的職責是:為需要法律幫助的個人或集體提供專業(yè)的法律援助,由此可以看出律師參與社會治理,并不像政府機關那樣依靠執(zhí)行法律規(guī)定,而是通過給有需要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來實現(xiàn)。
律師的從業(yè)服務很廣,有金融、借貸、繼承、婚姻、侵權等民商事務,也有為犯罪嫌疑人代理答辯這種刑事事務;其服務對象多樣,上至國家機關下到普通民眾都可以尋求律師幫助。所以,律師參與社會治理的方面也非常廣泛,如對司法問題提出建議協(xié)助國家機關正確處理;幫助受到不法侵害的公民,維護其合法權益等。我國現(xiàn)階段處于社會經濟改革的新階段,律師參與到社會公共治理中,其專業(yè)的法律解釋、辯論等能力,能有效地解決多元化的社會糾紛,促進國家社會經濟秩序正常發(fā)展。
隨著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提出與實施,農村法律思想建設也在各個鄉(xiāng)村開展。法治思想有區(qū)別于農村原來的人治思想,也就是讓人們從原來的遇到什么糾紛,都是找村里的某位“大人物”處理,到尋求法律處理的轉變,要處理千頭萬緒的矛盾糾紛,需要專業(yè)的法律職業(yè)人員進駐農村,為村民們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等服務,鄉(xiāng)村法律咨詢顧問制度由此開始發(fā)展[1]。
在這種制度下,律師的工作有區(qū)別于常規(guī)方式,并不是先在村民那獲得司法糾紛的代理權,再到法院去打官司;而是注重利用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向村民解釋法律、分析問題事件在法律中的定位,并呈明利害關系,引導人們思考等方式來處理糾紛。
當然律師在鄉(xiāng)村中不僅要充當糾紛解決者,還要扮演法律宣傳者的角色?!氨蝗舜蚩刹豢梢源蚧厝??”“我還小是不是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有人欠債不還應該怎么辦?”……要建立法律思想,這些群眾關心的問題也要有專業(yè)的法律解答。許多鄉(xiāng)村都開展過法律公開宣講的活動,律師在其中便扮演著法律宣傳家的角色,其可以利用自身經歷過的真實案例宣傳,并且因為接觸當事人較多的因素,律師更能用人們通俗易懂的交流方式進行法律講座,為人們解答生活中的法律問題,以此來引導人們知法懂法,再到守法。
讓人們真正認識法律才是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律師充當法律咨詢顧問與宣傳家等方法,能有效增強農村群眾在處理問題時的法治思想和依法維權意識,在鄉(xiāng)村形成了依法辦事、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huán)境。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社會公共治理并不是只能依靠政府機關,其他多元化的社會力量在公共治理中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律師更能貼近群眾,處理問題的方法多樣等特點,使其在公共治理中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社會經濟發(fā)展在給人們帶來新經濟收入的同時,也使人們認識到了自身利益的重要性[2]。在原來農村的小農經濟中,個人利益的獲得或失去在村民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因為當時人們的利益大小或說可以獲得利益的多少,并不能對人們的實際生活產生太大影響。而現(xiàn)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西部大開發(fā),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等政策的開展,極大沖擊了農村人原本的生活方式。商業(yè)化農業(yè)、土地租賃承包、農村旅游業(yè)建設、道路或其他公共設施占地拆遷補償等,這些經濟活動使人們的既得利益開始變大,一畝地在原來可能只是種糧食,但在現(xiàn)在可能是幾萬元的占地賠償款,或者是商業(yè)種植或農村旅游業(yè)項目的租金,經濟利益產生也必然導致矛盾的出現(xiàn)。
利益的多樣化會讓矛盾也變得復雜化,這些經濟矛盾使各種法律關系相互交織;而律師在長時間的職業(yè)生涯中,接觸的矛盾也是多樣化的,所以其在面對這些新興農村法律矛盾時,能針對不同矛盾主體之間的沖突因果,分析各個利益主體的本質需求,使復雜的法律關系變得清晰,促進法律問題的解決。
還有律師具有較為中立的特點,因為其的職業(yè)原因律師在處理法律問題時,并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站在法律立場處理問題。生活中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代名詞,這也是當事人愿意尋求法律幫助的原因。對律師來說同樣,當事人遇到法律問題尋求律師幫助時,往往并不希望律師有向任何一方偏袒的情況;哪怕是在為他考慮,因為這樣會使當事人產生對法律公平的質疑。他們更希望的是,有一位中間人代表公平公正來處理糾紛。中立的立場更能樹立律師法律專業(yè)人士的地位,更加容易被當事人所接受,能真正地參與糾紛解決。
(一)律師因為自身生存問題而過多地考慮經濟利益,再因為付出遠遠大于回報等情況,律師對給自己產生較少經濟利益的法律問題咨詢用心程度較低。上述提到了鄉(xiāng)村法律咨詢顧問制度,其是由政府購買服務,委派律師到鄉(xiāng)村的模式;但因為資源限制等原因,這部分律師與城市中處理公司商業(yè)法律事務的律師之間利益的獲得存在較大差別,再結合農村法律意識建設較低,人們在遇到問題時想到咨詢律師的情況較少,并且村民的整體素質較低,對法律問題的表達能力也較差,所以使參與到鄉(xiāng)村咨詢顧問制度的律師從業(yè)感并不是很好,常常出現(xiàn)消極怠工的情況。
(二)在社會公共治理中缺乏完善的協(xié)調機制,并沒有讓律師與公共治理真正結合產生長久的良性作用[3]。律師能參與的公共治理范圍很廣,因為自身的職業(yè)原因其自主性較高,并不只在特定領域服務而是跨多個領域服務;也因為如此在公共治理中會出現(xiàn):曾經這個律師處理的問題,現(xiàn)在有新問題出現(xiàn),但是原來的律師已經進入了新的領域工作,并不愿再從事曾經的工作,就導致了新問題無法有效溯源,加重問題處理難度。
還會出現(xiàn)某些律師因為跨行業(yè)較廣,服務對象較多,使律師參與社會公共治理出現(xiàn)散漫、缺乏秩序、臨時工現(xiàn)象盛行,也導致了政府相關部門在律師參與社會公共治理時協(xié)助配合意愿較差等情況。
律師是一種職業(yè),也是從業(yè)公民養(yǎng)家糊口的工作,對其較高地要求公益性顯然不合理。針對律師在參與某些公共治理中,缺乏物質保障的情況,可以適當提高經濟補貼或給予其他經濟輔助。當然也應結合各方實際情況進行,在經濟困難地點可以調動多方積極因素共同來提高律師參與公共治理的積極性。
如,購買服務這方面,除了政府提供外也可以讓當地企事業(yè)單位共同參與;再比如出臺政策等吸引律師參與公共治理。
律師參與公共治理時會遇到許多復雜的法律問題,因為一些問題的特殊性導致律師難以分辨其存在的法律關系。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適當提高律師在處理公共事務中的調查權限,并通過呼吁其他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配合律師調查等方法,以此來降低律師處理問題的成本,使其并不用像處理常規(guī)經濟法律事務那樣復雜,也可以提高律師的積極性。
在社會其他有利因素輔助律師參與社會公共治理的同時,律師自身也要提高素質。在為公共治理服務時,轉換常規(guī)法律事務處理思維;要明確公共事務與經濟事務的區(qū)別,樹立正確的從業(yè)觀、價值觀;多將自身價值融入集體利益中,增強服務意識、大局意識,以此來更好地為社會公共利益服務。
律師參與社會公共治理,存在許多問題但也掩蓋不了它的有益成分,其自身的諸多良性優(yōu)勢能很好地針對社會中的矛盾進行處理。面對當今時代下矛盾糾紛出現(xiàn)多樣化、復雜化的新問題,法治建設刻不容緩。
除了政府機關在頂層設計法律規(guī)范框架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公民的法治意識。律師作為日常法律事務的參與者,其更能彌補政府機關在法治宣傳中的不足,有利于提高人民的依法維權意識。律師除了日常的經濟事務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更應多關注社會公共事務;要明確只有法律制度完善,人民擁有法治意識,律師才能有更長遠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