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透明質酸概述
1934年 透明質酸發(fā)現
玻璃體中的多糖
KARL MEYER.JOHN W.PALMER
摘要:Momer的研究證實了玻璃體中黏液的存在。隨后的所有工作人員都使用他的制備方法:用稀醋酸沉淀稀釋后的天然玻璃體液。在杜克·埃爾德最近關于玻璃體性質的書籍中,他給出了玻璃體的濃度為0.021%,即總蛋白質的30%。我們能夠找到的關于玻璃體中黏液的唯一分析是M6mer的數據:N,12.27%;S,1.19%。
為了準備用于其他研究的假定玻璃體黏液,我們通過非常溫和的方法獲得了一種高分子量的游離多糖酸,它以鹽樣組合明顯存在于玻璃體液中。與細菌的某些特定多糖相比,它似乎是高等動物特有的一種物質。
結論:通過不采用強水解劑的方法,從牛眼的玻璃體液中獲得了高分子量的多糖酸。該酸的表觀當量約為450。已知的成分是鈾酸、氨基糖,可能還有戊糖。在32°解離常數已確定為4.58×10-5。未來可以將多糖酸與青光眼的發(fā)病機制聯系起來。
文獻來源:KARLMEYER,JOHNW.PALMER THEPOLYSACCHARIDEOFTHEVITREOUSHUMOR[J].J.biol.chem,1934,9:629-634.
1985年 透明質酸命名
透明質酸的命名
Torvard C.LAURENTa,R0ger W.JEANLOZb
摘要:“透明質酸”是Karl Meyer對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組成的多糖的命名。名稱的第一部分,“hyal”,源于hyaloid(玻璃體),因為是Meyer和Palmer(1934)首次在牛眼的“玻璃體液”中發(fā)現了這種多糖。隨后,它在許多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系統中被發(fā)現。為了指定聚陰離子的名字,在生化文獻中廣泛使用沒有相應陽離子的術語“透明質酸鹽(hyaluronate)”。由于“多糖命名法”的協議(IUB-IUPAC生化聯合委員會NomencLature,1982/3),我們建議無論其解離程度如何,一般都要使用術語“透明質酸(hyaluronan)”來表示這種多糖。
文獻來源:Endre A.BALAZS,Torvard C.LAURENT,Roger W.JEANLOZ.Nomenclature of hvaluronic acid[J]BIOCHEMICAL JOURNA,1985.12:903
1875年 透明質酸研究概況
透明質酸研究概況
沈渤江,凌沛學,張?zhí)烀?/p>
摘要:Meyer和Palmer于1934年從牛眼玻璃體中分離出一種高黏性物質,命名為透明質酸(HA)。此名稱是由HvaIoid(透明的、玻璃狀的)與Uronic Acid(糖醛酸)復合而成的。五十年來,無論在HA分布和化學結構方面還是在其生理功能和臨床應用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較大進展。各種經典分離技術的應用,加上近年來新技術的出現,不僅可以從多種組織中分離出HA,而且已有了商品生產。產品從生化試劑發(fā)展到了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藥物。我國近年來也開始了藥用HA制備和臨床應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進展。本文對國內外的研究作一概述。
文獻來源:沈渤江,凌沛學,張?zhí)烀裢该髻|酸研究概況[J].中國?;幬镫s志,1985,23-23
2005年 糖生物學概述
糖生物學概述 黃思玲 麥沛學
摘要:糖生物學(glycobiology)是研究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結構、化學、生物合成及生物功能的科學?!短巧飳W基礎》一書是由美國Varki等編著,張樹政等譯校,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專著。該書的內容涵蓋了糖生物學的發(fā)展史、基礎知識、糖鏈的生物合成和生理功能、與人類健康的關系等,是有關糖生物學的理想基礎讀物,也是描述聚糖生物發(fā)生和功能的第一部教科書。現對該書作一概述。
文獻來源:黃思玲,凌沛掌.糖生物學概述[J].食品與藥品,2005,(7A):61-64.
②透明質酸分布
1936年發(fā)現部位
由A組黏液菌株制備的血清學無活性多糖溶血性鏈球菌
FORREST E.KENDALL,MICHAEL HEIDELBERGER,MARTIN H.DAWSON
摘要:現有研究已經清楚地證明,具有單獨不同化學結構的免疫反應性多糖是包囊病原微生物(如肺炎球菌)的特征類型特異性和免疫學行為的原因。肺炎球菌還含有在整個群體中與血清學相關的蛋白質,一種體細胞多糖C,在血清學上具有反應性和整個群體的特征,并產生一種血清學上無活性的多糖,這顯然與幾丁質相關。
結論:1.提供了一種從黏液相關的三種A組溶血性鏈球菌的培養(yǎng)物中分離血清學上無活性多糖的方法。在使用的介質中未發(fā)現該物質。2.這種由N一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單元組成的多糖似乎與牛玻璃體液和人臍帶中的多糖相同。3.討論了這些發(fā)現的重要性。
文獻來源:FORR EST E.K EN DALL,MICHAEL HEID ELBERGER.MARTIN H DAWSON.A SERO LOGlCALLY INACTlVE POLYSACCHARIDE ELABORATED BY MUCOID STRAINS OF GROUP A HEMOLYTIC STREPTOCOCCUS[J]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1936,118(1):61-69
1947年鏈球菌菌株提取
透明質酸和透明質酸酶的生物學意義
KARL MEYER
摘要:透明質酸是一種黏多糖酸,它在動物組織中似乎在間隙空間與水結合。它進一步將細胞固定在果凍狀基質中,并在關節(jié)中充當潤滑劑和減震器。它在透明質酸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和解聚。在這篇綜述中,試圖討論對理解透明質酸和透明質酸酶的生物學作用最重要的方面。
結論:從可用的少量數據來看,很明顯皮膚、眼液、滑液和結締組織的功能基本都取決于透明質酸的數量和聚集程度。由酸形成的凝膠部分用作將細胞固定在一起的黏合劑。在其他結構中,如在關節(jié)中,它們保護內表面,或者成為黏性屏障的一部分,如在某些結締組織中調節(jié)代謝物和水的交換。因此,透明質酸以及其他中胚層膠結物質的生理方面似乎比它們在感染中的作用更重要。
文獻來源:KARL MEYER.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HYALURONIC ACID AND HYALURONlDASE[J].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1947,27(3):335-359
③透明質酸結構
2008年核磁共振波譜
透明質酸鈉的核磁共振波譜研究 金艷 麥沛學 張?zhí)烀?/p>
摘要:目的:對透明質酸鈉(SH)的結構進行表征。方法:向SH的D20溶液中加入NaOD,使NaOD的終濃度達到0.25mol/L,分別于600MHz和150MHz進行1H-NMR和13C-NMR分析。結果:SH的氫譜和碳譜信號均清晰完整,且與文獻報道基本相符。結論:堿性條件下的NMR分析可為SH及其衍生物的結構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文獻來源:金艷,凌沛學,張?zhí)烀裢该髻|酸鈉的核磁共振波譜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8,29(2):113-115
④透明質酸理化性質
2000年結構及理化性質
玻璃酸鈉結構及理化性質的研究進展 麥沛學 賀艷麗 白若琬 李小平 張?zhí)烀?/p>
摘要:玻璃酸鈉是人體內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廣泛用于醫(yī)藥及化妝品領域。
1.結構:一級線性結構;二級螺旋結構;三級網狀結構。
2.理化性質:流變學性質:玻璃酸鈉溶液黏度大小僅僅取決于濃度,屬假塑性流體。依數性:玻璃酸鈉溶液的依數性與其分子內和分子間的氫鍵及疏水區(qū)域的相互作用有關。降解反應:酸堿條件均可降解。酸性條件下降解發(fā)生在糖醛酸殘基的C1、C4及羰基所連的C等部位;堿性條件下則發(fā)生在C1、環(huán)中的O及乙酰氨基的N原子上。交聯反應:玻璃酸鈉交聯可形成不溶性的玻璃酸鈉凝膠或膜,因其交聯度的不同,在體內的保留時間不同。交聯度可通過調整交聯劑的用量和反應時間來控制。酯化與成鹽:將玻璃酸鈉羧基進行酯化可提高玻璃酸鈉的穩(wěn)定性,抵抗玻璃酸酶的作用,而又不影響其原有的許多性質如黏彈l生、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玻璃酸可以形成多種鹽,其中鈉鹽在制劑中最為常用。玻璃酸金具有明顯的抗炎活性,玻璃酸鋅可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
文獻來源:凌沛學,賀艷麗,白若琬,等玻璃酸鈉結構及理化性質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0,21(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