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革命歌曲通過間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和具體任務有目的的傳唱紅色革命歌曲,幫助高校的青年學生把個人理想匯入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中并在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明確黨史中陜甘寧地區(qū)紅色革命歌曲的內涵及特點,了解其深刻的價值,從而優(yōu)化紅色革命歌曲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作用表現。
關鍵詞:紅色革命歌曲;黨史;價值作用
一、黨史中的紅色革命歌曲
百年黨史中涌現出多樣化的歌頌革命行為和贊揚無畏的先鋒戰(zhàn)士的歌曲。這些紅色革命歌曲通過被傳唱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質,讓人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將共產主義信念武裝到心靈。當代的紅色革命歌曲是一種信念的傳承,精神的傳承。
(一)紅色革命歌曲的內涵
回眸陜甘寧地區(qū)在那個時代所產生的紅色革命歌曲,可以將其大致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表達陜甘寧地區(qū)工農群眾堅定的革命信念,歷史將永遠銘記披荊斬棘,為了理想歲月浴血奮戰(zhàn)在前線的革命先烈。第二類是歌頌共產黨、歌頌偉大的領袖的抒情、贊頌類歌曲,將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體現得淋漓盡致,將領袖的實踐偉力、思想偉力、人格偉力刻畫的入木三分,比如在抗日時期根據甘肅慶陽民歌改編得來的《南泥灣》、陜北民歌《繡金匾》等。第三類紀實歌曲,這一類歌曲生動形象的描寫了當時真實發(fā)生的社會事件,例如在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后產生的《軍民大生產》,《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皆可定義為紅色革命歌曲,綜上所述,紅色革命歌曲即是具有濃厚的時代特征的,是特定時代的歷史記憶,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激起人民斗志以及能夠引起中華民族兒女的共鳴的歌曲;是歌頌以人民群眾利益為中心的,是為無產階級革命斗爭所服務的。
(二)紅色革命歌曲的歷史背景
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隨著五四運動的興起開始建立和發(fā)展,在五四運動中,青年學生親眼看到工人階級表現出來的磅礴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往民間去”,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陜甘寧民間”的傳播。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悄然盛行,而且一些進步的思想比如:革命、自由等也在這些地區(qū)萌發(fā)生機。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也標志著紅色革命歌曲這一歌曲形式的出現。
(三)紅色革命歌曲的特點
紅色革命歌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產生于不同時代的歌曲在各個時間段都有其不同的社會功能,在戰(zhàn)爭時期《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戰(zhàn)斗勇士武裝上了心靈的鎧甲,提高了干部戰(zhàn)士的思想覺悟。在抗戰(zhàn)時期,《南泥灣》描寫動員陜甘寧地區(qū)群眾進行軍民大生產活動,其宣揚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紅色革命歌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紅色革命歌曲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是在意識形態(tài)內的新型表達形式,是符合無產階級斗爭立場,符合時代發(fā)展潮流的音樂作品。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是紅色革命歌曲的主要作用,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
二、紅色革命歌曲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中的價值
高校為貫徹“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這一思想方針,積極宣揚傳唱紅色革命歌曲。傳唱紅色革命歌曲在對傳承信仰力量,激發(fā)奮斗熱情,感悟愛黨愛國情懷具有積極意義。
(一)時代價值
紅色革命歌曲具有時代意義,不同的作品反映出來各個時代不同的特點,歌聲響起仿佛時代的號角重新吹響,勾起無限往事回憶,激起人們熱淚盈眶。藝術傳達情感,不同背景創(chuàng)作出的紅色革命歌曲傳達了中國兒女當年的血淚希冀。澎湃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創(chuàng)作了《農會歌》,農民傳唱,傳達給貧苦農民要革命的信號;《東方紅》、《繡金匾》、《延安頌》、等歌曲群眾基礎廣泛,革命熱情深厚,階級立場鮮明,中國共產黨每一階段的政治思想、革命理論通通蘊含其中。紅色革命歌曲是一種在火熱革命斗爭中形成的藝術形式,該形式孕育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革命、偉大斗爭的不同時期。在現階段,傳唱紅歌,回憶紅歌創(chuàng)建的時代背景,歌唱者猶如身臨其境,感悟崢嶸歲月,激發(fā)民族信仰。
(二)實踐價值
紅色革命歌曲是勞苦人民英勇抗戰(zhàn)的產物,是艱苦斗爭的載體,是人民在抗戰(zhàn)斗爭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藝術品。《八路軍進行曲》(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是抗戰(zhàn)爆發(fā)之際由鄭律成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的,該歌曲紀實八路軍朝氣蓬勃、勇往直前、無畏艱難險阻、堅毅豪邁的部隊性質,因此曲調氣勢磅礴,呈進行曲風格,同時,該歌曲蘊含了八路軍戰(zhàn)士在抗日中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敢于勇往直前的偉大精神,是全國上下拼死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民族的信仰的心靈寄托。
如果說《八路軍進行曲》是抗戰(zhàn)時期的真實寫照,那么《西北青年進行曲》就是無數中華兒女愿為獲得民族獨立灑頭顱拋熱血的決心,泱泱五千年大國在剎那間成了全世界的笑話,炎黃子孫被迫跪下,中華兒女淪為了階下囚,歌詞大聲呼喊人民覺醒,大聲呼喊人民起來。在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今天,紅歌再次響起,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重現眼前,我們充滿自信。
(三)審美價值
一首歌曲可以是炎炎夏日里一陣清涼的風,煩躁的心得到安撫,傷心的人在其中療傷,一首歌曲也可以是一把利劍,刺進敵人的胸膛,散發(fā)正義的光。歌曲的奏響是生命樂章的奏響,紅色革命歌曲的詞、曲都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給人美的享受和心靈震顫。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旋律高低起伏,猶如黃河波濤洶涌,浪花滾滾,飛流而下?!饵S河大合唱》已誕生八十多年,卻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被人們遺忘,是旋律,是詞意,是時代背景的多重融合造就了它的美,它的不可遺忘。傳唱紅歌,在紅歌中學習黨的歷史,黨的歷史在激昂曲調中生動鮮明,在深刻詞意中熠熠生輝。
三、紅色革命歌曲在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作用表現
在高校黨史學習中傳唱紅色革命歌曲,傳頌經典紅色好聲音,不失為黨史教育的一種創(chuàng)新嘗試。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紅色革命歌曲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激發(fā)了革命年代的斗爭精神。在新時代,“她”則是一種獨特的傳播形式,承載著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指引方向,照耀前進道路的任務。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黨史學習教育新形式,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百年苦難與輝煌的歷史內容,在音樂維度增強高校師生的理想信念。
(一)以歌敘史,為黨史學習教育增添形式美
一百年來,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許多革命的歌唱家,他們用歌聲帶來了新中國的黎明。一百年間,不同歌曲用不同的旋律訴說著黨的歷史,吟唱這一段艱辛的、悠久的、沉甸甸的歷史,吟唱的聲音可以是年輕的、緊跟時代潮流的、響亮的。第一,用影視劇中的流行音樂激發(fā)高校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一句句振聾發(fā)聵的臺詞,一句句熱血澎湃的歌詞,讓這些以歷史為基準,用獨特的手法和精細的水準還原的獻禮劇、紅色歌曲,鼓勵更多年輕人以他們喜愛的方式去回溯百年黨史的波瀾壯闊,使黨史學習教育更加“接地氣”。時代在變化,每個時代的紅色歌曲歌唱技巧不同,一代人的音樂愛好不盡相同,主題其實還是“同一首歌”:那就是不忘初心。第二,鼓勵音樂工作者帶著新媒體技術走進黨史學習教育中??萍嫉倪M步使收集﹑選擇﹑儲存歌曲資源的方式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促進紅色革命歌曲的傳播與繼承?,F代化新媒體手段兼?zhèn)湟暵犝f觸功能,動靜互補,有針對性的運用合適的技術手段,為理解黨史教育內容提供生動而直觀的材料。通過歌曲的旋律、富有激情的聲音讓優(yōu)秀音樂工作者也成為黨史學習教育隊伍建設的一員,以歌曲訴說黨史,將黨史學習教育變得更加有形式、更鮮活、更生動精彩。第三,音樂的主體——演唱者用獨唱、二部輪唱、四部合唱、男女混唱等表現形式為黨史學習教育增添形式的美感。例如在《黃河大合唱》中,共八個樂章,以激昂的風格,敘述中華民族跨越歷史長河積攢的五千年文明,沉重訴說日本侵略者所做的那駭人聽聞的暴行,表達了中華英雄兒女艱苦奮斗、浴血奮戰(zhàn)、百折不屈的斗爭精神和誓死保衛(wèi)家園的豪情壯志。
(二)以史鑒曲,為黨史學習教育完善內容美
通過演唱者富有激情的表現力,使得受教育者看見這樣栩栩的畫面:“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絞刑架上的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如是說。又或是面對死亡,方志敏烈士大義凜然寫下:“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我們應當將紅色歌曲的壯烈節(jié)奏感與深刻的歷史內容融合起來,不斷完善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美。第一,全方位了解陜甘地區(qū)紅色革命歌曲的“前世今生”。挖掘紅色革命歌曲的來源,產生的歷史背景,深度了解黨的歷史,找準政治站位,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的忠實傳承者,求發(fā)展的奮斗歷程顯現出來并將繼續(xù)得到發(fā)揚和傳承。紅歌傳承紅色基因,展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時代的豐富內涵。第二,了解黨的光輝歲月,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實踐和理想信念做音樂工作者真實的教材。紅色百年,滄桑里有浴血奮戰(zhàn)的殘酷和傷痛;紅色百年,滄桑里有奮勇直前的忠貞和英勇;紅色百年,滄桑里抬頭挺胸的自豪,還有昂首闊步的自信。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偉大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不斷激勵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第三,用深厚的歷史土壤來鑒賞歌曲。黨史學習教育需植根于百年黨史的辛酸與從容,并以此作為賞析紅色革命歌曲的路徑之一。黨史學習教育需要的不是華麗的、空洞辭藻而是始于音樂本體,忠于理想信念的情懷,陷于歌曲的審美認知價值、審美實踐價值。
(三)以樂增信,為黨史學習教育增強信念美
第一,以樂促思,以樂促情,以樂增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紅色革命歌曲不僅是曲與詞的簡單組合,更是一種信念的傳承,精神的傳承。高校青年學生在充分體會紅色革命歌曲中所包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情感,了解背后令人難忘的歷史記憶,經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后會轉變?yōu)闉槔硐胗掠诳範?、不屈不撓的精神,能夠促使高校青年學生發(fā)現自身缺點、改正自身錯誤,將自身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結合,攜手共進。在音樂教育的路上發(fā)揚斗爭精神,不斷加強對音樂學理論基礎問題的研究,提倡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現代歌唱技法的有機融合,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斗志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引導教師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才能帶給學生以深厚的情感源泉。第二,利用紅色經典音樂作品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用中國傳統(tǒng)樂器以獨奏、合奏等形式演奏出來,擁有龐大的體系和深刻的文化內涵,獨樹一幟、別具一格、各具特色。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過“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華兒女勠力同心,為中國革命斗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傳承和保存了各民族共有的紅色文化基因,正因有了這樣的文化根基。通過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和特殊功能,在各族青年學生中增強文化認同、促進紅色革命歌曲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教學設計中,選擇大家耳熟能詳的,如《黃河大合唱》《延安頌》《東方紅》等經典歌曲,這些經典歌曲表達了各族人民對黨的熱愛,對新中國的謳歌,對維護民族團結、完善社會穩(wěn)定、促進和諧發(fā)展的美好愿望和堅定決心。
總之,紅色革命歌曲促使高校學生知歷史、感黨恩、匯眾力、崇德行、綻光彩。鼓勵黨史教育者力避千人一腔,“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陜甘寧地區(qū)運用本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風格和曲式結構,增強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創(chuàng)造性運用現代性歌曲技術,全面把握黨史學習教育的規(guī)律和教育對象復雜的思想和行為因素,將紅色革命歌曲中的精神和文化傳承好、發(fā)揚好。堅持歌曲中的革命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理想主義精神,用革命熱情和智慧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參考文獻
[1]馮成純.紅色音樂文化及其時代價值.黨史論壇.2020(11).
[2]周耘.紅歌:特定時代的歷史記憶[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2(02):26-27.
[3]曹昆,龍學禧.論中國“紅歌”的發(fā)展歷程[J].歌海,2012(04):84.
[4]王宏偉.誕生在陜甘寧邊區(qū)的革命歌曲[J].黨史文匯,2011(06):12-15.
[5]邢曉萌.中國紅色歌曲的概念界定及發(fā)展歷程[J].當代音樂,2020(01): 15-17.
[6]高淑敏.抗戰(zhàn)進行曲及合唱曲創(chuàng)作技法研究[D].延邊大學,2017.
作者簡介
何怡璇;19967;女;漢;甘肅;在讀碩士研究生;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中國傳統(tǒng)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