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國
摘要:在大單元背景下如何進行宋詞的教學?一堂課可以重于實踐,但是背后,卻肩負著當代高中語文課堂的進步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重任。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作者提出了三點想法:“教會學生一個具體方法”,提升學生思維訓練,對學生進行審美培育。這在原有的課堂基礎上,進行了一個整體構思的嘗試。
關鍵詞:單元教學意識核心素養(yǎng)文學短評
日前,有幸向江陰市青陽高中的尹波老師學習了《念奴嬌·赤壁懷古》《聲聲慢》《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3首詞的一堂課,具體流程如下:
㈠個人體驗交流,感受詞人的生命姿態(tài)
㈡比較探究,尋味生命的感發(fā)
㈢完成表格,探究詞人情感的觸發(fā)點
㈣研討交流,發(fā)掘美好的意境
這是一個實踐環(huán)節(jié),從三首詞中任選一首,賞析詞作的意境美。
尹老師這個發(fā)掘意境之美的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亮點”,可以將宋詞教學推向深入。當然,宋詞的美學價值遠不止意境之美,然而,這畢竟給學生在審美方面打開了一扇窗戶,甚好。
除此之外,這堂課的構思里,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單元教學的意識:
第一塊:“優(yōu)美的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中華兒女代代相傳的文化基因。閱讀古詩詞作品,可以體味古人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樣的人生,加深對社會的思考,增強對人生的感悟,激發(fā)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p>
第二塊:“本單元匯集了不同時期、不同體式的詩詞名作。曹操對‘天下歸心’的渴望,陶淵‘明復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狀態(tài);李白馳騁想象的豪邁,杜甫登高望遠的悲涼,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表現(xiàn)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蘇軾、辛棄疾詞的豪放,李清照詞的婉約,則展示出宋詞不同的審美追求?!?/p>
第三塊:“學習本單元,要逐步掌握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意識。要在誦讀和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境,欣賞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受詩人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對社會的思考與對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嘗試寫作文學短評?!?/p>
結合尹老師的課,以及單元教學目標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關于宋詞的教法的淺探如下:
一、授之魚,不如授之漁
如今任務驅(qū)動的語文課堂,學生參與多了,這是優(yōu)點;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只是第一步,而讓學生在參與實踐之后學會總結出具體的方法,這才是更重要的。鑒賞宋詞的方法,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這里有一個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個從具體細節(jié)上升到抽象認知的過程。結合尹老師預設的幾個主要問題,串聯(lián)起來就是一個鑒賞宋詞的方法:
首先,是詞人及其生活背景的梳理。詞人及其生活背景是理解詩詞的社會基礎,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鼓勵學生完成。這樣做的好處很多,一是達到共享資源的效果,二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鑒賞,三是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的良好習慣,四是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其次,引導學生揣摩細節(jié),品讀關鍵字詞。例如:“亂石穿空”的“穿”字,“望中猶記”的“望”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中疊詞的音韻之美。借助學生對宋詞每一個關鍵詞的理解,品味、欣賞,從而一步一步地揭開宋詞的情感、思想,以及價值意義。
再次,鼓勵學生鑒賞宋詞時,學會整體感知,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我們要理解一首宋詞需要把時代背景、作家作品、關鍵詞句等方面結合起來思考,更不能忽略詞人本身的寫作風格和特點,尤其是詞人創(chuàng)作本詞的特殊遭遇,在整體感知中領悟到宋詞之美。
最后,鑒賞宋詞不可忽視表達技巧。宋詞時中華文化的瑰寶,文質(zhì)兼美。形式之美,美在平仄、音韻、和表達技巧。宋詞的語言講究凝練和含蓄之美,這就需要借助表達技巧來實現(xiàn),我們鑒賞宋詞時,一要關注修辭方法,二要注意描寫方法,三要注意抒情方式,四要注意表達方式等。
補充一下,宋詞的題目對于我們理解宋詞的內(nèi)容也很重要。
宋詞教學方法不一而足,一堂課,教給學生一個方法,是開始;教會一個方法,也不是結束。
二、學會追問,讓鑒賞走向深入
《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到:“要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探究意識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边@明確要求我們在鑒賞傳統(tǒng)文化時要運用“追問”達到“理解”的深刻性,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我們可以從這幾點做起:
一是追問細節(jié),提升思維的靈活性。
《聲聲慢》這首詞可以從詞人眼前的“物”有哪些開始提問,繼續(xù)追問“物”的特點有哪些?再追問這些“特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這樣通過追問,把一首詞的各個角度都牽涉進來,有點任務群的意思。
二是追問對面,培育思維的批判性。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我就追問他們:詞人“最喜歡”的是什么?再追問詞人“最憎恨”的是什么?這樣比較的追問,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思路,這種批判性思維的“追問”在課堂上很有藝術效果。
三、宋詞鑒賞的審美培育
宋詞之美,美不勝收。審美培育在宋詞鑒賞的課堂上完全可以找到落實的基點:
一是品味宋詞的音韻之美。
古人填詞,在格律上極其講究。詞通常是用來吟唱的,朗朗上口。有詞評家說:“婉約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豪放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要讀出詞的音韻之美。
二是領會宋詞的遣詞之美。
欣賞宋詞的詞句之美需由“煉字”“煉句”開始,“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怎一個愁字了得”中的“愁”字,“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边@些膾炙人口的佳句,本身就是一種審美的享受。
三是領悟宋詞的情趣之美。
曹操對‘天下歸心’的渴望,陶淵‘明復得返自然’的淡泊,李白馳騁想象的豪邁,杜甫登高望遠的悲涼,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表現(xiàn)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已見一斑。
四是評論宋詞的意境之美。
文學短評結合宋詞鑒賞,可以“靠船下篙”,暢通無阻?!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泛汀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肥莾墒缀婪旁~,其取景宏大,用詞恢弘,境界遼闊,情感粗獷,慷慨激昂?!堵暵暵肥且皇淄窦s詞,其取景緊扣詞人自身所見所聞,用詞貼近日常生活,境界相對狹窄,但是情感也能激發(fā)讀者共鳴。二者只是風格迥異,在抒情達意方面卻各有所長。
寫短評的注意點,簡單歸納為:一要學會結合詞句說理,“有理有據(jù)”;二要學會比較說理,找尋說理的切入點;三要觀點清晰,“有且只有一個中心”。
我記得肖培東老師說過:備課一定要有單元教學意識。
宋詞本身紛繁復雜,幾首詞是不能涵蓋宋詞之美。我們在教學宋詞時,只是盡可能多的給學生打開鑒賞宋詞的“窗戶”,讓學生學會揣摩細節(jié),學會整體感知,學會比較分析,評論有理有據(jù),并籍此拓寬他們的眼界,提升他們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