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蓮
在佳縣,只要有風吹過的地方,就能聽到路生梅的名字。從京城到山區(qū),從門診到手術臺,從韶華到白頭,一句承諾,便是一生。她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佳縣人民,把自己最深沉的愛,傾注在這片黃土地上。中國好人路生梅的傳奇,因堅守而不朽!
“如果咱醫(yī)院組織救援隊,我要參加,無論奔赴哪里,無論生死,我都要參加,因為肩上有責任,心底有使命,因為我是中國醫(yī)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給患者,留給年輕的同行們!”
2019年1月29日,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76 歲已經退休20年的佳縣人民醫(yī)院老黨員路生梅,毅然向她所在的黨支部遞交了一份“請戰(zhàn)書”,要求馳援疫情第一線。短短幾行字,鏗鏘有力,感人至深,令人肅然起敬。展現(xiàn)出一位中國好醫(yī)生的高風亮節(jié),更是一名老黨員的初心流露。
路生梅的這份“請戰(zhàn)書”被媒體披露后,引發(fā)了一片贊譽,網友們紛紛轉載點贊,更多的年輕醫(yī)生在她的感召下,主動請纓戰(zhàn)“疫”。路生梅再次成為媒體的焦點。事實上,她從未離開過人們的視野,她的故事也從未在陜北這塊黃土地上沉寂。
1944年冬月的一天,北京一個四合院里,一聲清脆的啼哭喚醒了屋檐下的一株梅。第一朵梅花在枝頭上含苞欲放,爺爺驚喜地說:“這朵梅花盛開之后,肯定特別美?!庇谑蔷徒o剛出生的孫女起名為“盛梅”。因為“盛”字筆畫多,初學寫字的小盛梅就把“盛”字寫成了“生”。從此,路生梅三個字,伴隨和見證她走過了76年的風風雨雨。
路生梅大夫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是梅的品格,也是路生梅做人的寫照。
成長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路生梅,和那個年代所有的北京孩子一樣,享有首都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和先進的文化教育。小時候,衣食無憂的她在后海的碧波上劃過船;因為品學兼優(yōu),作為學生代表為毛主席和外國元首獻過花。1963年,路生梅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第二醫(yī)學院(現(xiàn)首都醫(yī)科大學),她學習刻苦,性格活潑,同學和老師們都喜歡她,因為有一雙花生豆般圓圓的大眼睛,大家都親切地叫她“花生豆兒”。
1968年,路生梅大學畢業(yè)。她甚至能預料到自己的人生軌跡:分配到自己實習的北京積水潭醫(yī)院或兒童醫(yī)院。在醫(yī)療資源豐富、平臺寬廣的北京城,通過努力,或許能成為一位名醫(yī)。然而,一場時代的洪流,改寫了她的命運。
1968年,路生梅積極響應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偉大號召,懷著“建設大西北,服務大西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美好愿望,從北京出發(fā),前往陜北一個她從未聽說過的山區(qū)小縣——佳縣。
正值寒冬,路生梅背負著行囊,也背負著一個年輕姑娘全部的未知和希望,踏上南下的列車。北風呼嘯,汽笛長鳴,就在火車開動的一瞬間,眼淚摧城。親人和故鄉(xiāng)越來越遠,荒涼和蒼茫越來越近,年輕的她壓根都不曾料到,這是一次轉身就是一生的別離。隨著窗外漸次蕭條的景色,最初那份“聽黨指揮,到偏遠地方去奉獻青春”的熱情,也漸次低落。
火車到了西安后,轉乘汽車到銅川,到了銅川還得再轉一次車才能到佳縣。就在銅川車站排隊買票的時候,身后有人聽說她要去佳縣,就主動和她打招呼,說也是佳縣人,跟著他走就行。佳縣老鄉(xiāng)看著路生梅干巴巴的嘴唇,將僅有的一塊燒餅掰了一半給她。這是路生梅見到的第一個佳縣人,也是在嗖嗖冷風中感受得到的第一絲暖意。她堅信,這是冥冥之中的遇見,也就是從那一刻起,開啟了她與佳縣人民長達50 多年的深情厚誼。
后來,她和燒餅大哥成了一生的朋友。
佳縣的冬天異常寒冷。路生梅永遠都忘不了那個早晨,凍得發(fā)抖的她拎著小包,穿過縣城狹窄的街道,惴惴不安地來到佳縣人民醫(yī)院。所謂的醫(yī)院不過是一個不大的院子,周圍是空曠的荒野和荒野里長滿了枯草的墳塋。穿過簡陋的鐵柵大門,看到院子里只有一排石窯洞。瞬間,一腔熱血涼了半截?!罢l能想到我會在這里度過50 多年的漫長歲月,我本該是過客,卻成了這里的子民?!?/p>
一孔泥皮脫落的破舊窯洞,是路生梅宿辦一體的立足之地。因為沒有住過窯洞,冬天生火就成了她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不得要領的北京姑娘把滿屋子整得煙霧繚繞,愣是生不出一點兒火星子。一而再再而三之后,干脆放棄生火,晚上睡冷炕,凍得瑟瑟發(fā)抖的時候,她就想北京、想親人、想同學、想朋友。半夜里,常常不知是哭醒的還是凍醒的。附近的老鄉(xiāng)知道后,就來幫她生火,炕熱了,她的心也熱了,那個冬天也隨之變得溫暖起來。
那時的佳縣極度貧困,灶上用羊油炒菜,吃一頓飯她要吐好幾次,擔心別人說城里來的姑娘嬌生慣養(yǎng),只好咬著牙關挺著。一個月下來,本來就不胖的她又瘦了十幾斤。含著淚,路生梅在日記本上寫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迷茫的她站在海拔近千米的城頭遠望,目之所極,看不到一點生機,更不用說看到前途和希望了。
號稱“石頭城”的佳縣山城,三面環(huán)水,卻又異常缺水,“懸崖峭壁石頭城,一瓢清水貴如金”,是當時流傳在民間的一句順口溜。居民飲用水得從山下挑渾濁的黃河水。為了節(jié)約用水,醫(yī)院的職工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瓢水。為了把每一滴水用到極致,路生梅和另外一個女孩子合起來,一瓢水用來飲用,另一瓢水用來洗漱,而洗衣服則得步行五六里到山下的河里去洗。
那個年代,條件艱苦,人們的衛(wèi)生意識其極淡薄。每次下鄉(xiāng)或是給病人診療時,都會染上虱子,頭上、身上、衣服上到處都是,奇癢難耐,很難消滅。老鄉(xiāng)教她捉虱子、掐蟣子,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小蟲子,不敢捉更不敢掐,只能忍著。后來,她想了一個辦法——裸睡,每次在老鄉(xiāng)家過夜的時候,就把衣服全脫了,掛在墻上,第二天抖落抖落再穿?!笆嗖灰恕保S著時間的推移,后來竟然不覺的那么癢了。她慶幸自己終于過了用水關、飲食關和虱子關。
作為山區(qū)小縣的一名醫(yī)生,得經常出診,而交通工具全靠步行。有一次路生梅到離城十幾里的崔家畔出診,患者是一個得了麻疹肺炎的孩子。麻疹肺炎是典型的呼吸系統(tǒng)傳染疾病,嬰幼兒和年老體弱及免疫力低下者,極易被傳染。嚴重肺炎也正是嬰幼兒麻疹死亡的罪魁禍首。經過叩診、人工呼吸、糾正心衰等一系列治療后,孩子的病情終于穩(wěn)定了。她剛剛松了一口氣,有村民跑來告訴她,村里還有幾個孩子得了同樣的病,也需要醫(yī)治。路生梅一下子急了,她告訴村干部,這是嚴重的傳染病,事不宜遲,盡快切斷傳染源,才能控制疫情。在村主任的幫助下,她把五六個病兒集中在一起,寸步不離,悉心診療、照顧。幾天之后,孩子們痊愈了,村民們拉著她的手說:“路大夫是上天派來的活菩薩!”
路生梅知道,自己雖不是什么菩薩,但這里實在是太需要她了。
真正觸動路生梅想留在佳縣的,是兩次難忘的出診。
有一次,她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夜路,來到患者家中。借著昏暗的煤油燈光,看到破舊的窯洞里只有兩口水缸和一個灶臺,半邊炕上沒有席子,臉色慘白披頭散發(fā)的產婦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經出生。一位婦女死死揪著產婦的頭發(fā),說產婦“血迷”(失血性休克了),揪著頭發(fā)就不會昏死過去。路生梅很是驚訝,這時另一位婦女拿來一把黑糊糊的家用剪刀,準備給孩子剪臍帶,路生梅立刻制止并搶過剪刀。她用自帶的消毒器械,有條不紊地給孩子斷臍、包裹。無知的老鄉(xiāng)哪里懂得,那個年代,因不衛(wèi)生引起新生兒破傷風的死亡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那天,路生梅暗下決心:一定要為鄉(xiāng)親們普及衛(wèi)生知識。
縣城通往鄉(xiāng)下的路大都是崎嶇的石山陡坬,因為經常出診,兩個月下來,鞋底就磨出了洞。這樣的路若是遇到雨雪天氣,就更加難走。有一次下大雪,路生梅穿了一雙從北京帶來的塑料底棉鞋出診。走了一半路就摔了40 多跤,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摔疼了還忍著淚說:“沒事,沒事?!眮斫铀睦相l(xiāng)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說:“路醫(yī)生,別去了,我把孩子抱來吧?!甭飞分?,老鄉(xiāng)是心疼她,孩子那么小,又有病,怎能經得起這么冷的天氣,況且冰天雪地怎么看病???
快到村口時,正好是下坡路,為了盡快趕到病人家中,她干脆坐在地上往下滑。由于坡太陡,滑起來慣性又大,差點掉到溝里。“當我爬起來繼續(xù)往前跑的時候,深深體會到,含著眼淚前行的人,心里必定有堅強的信念。我當時的信念就是,有個病人在等我去救,時間就是生命,我只能快速前行!”
那天晚上她住在老鄉(xiāng)家里,患兒的母親一夜沒睡。第二天孩子的病情大為好轉。臨走的時候,孩子的母親塞給她一雙千層底棉布鞋??粗蠼惆镜猛t的雙眼,路生梅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她下定決心,做出了一個承諾:“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焙髞恚堰@句話寫進入黨申請書。她說:“我要扎根佳縣,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片土地。”
從最初被動地來,到后來主動地留,路生梅的心路歷程,從此轉折。
佳縣地瘠民貧,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人們吞糠咽菜,衣衫襤褸,小病扛,大病也扛。老百姓的生存狀況尚且如此,醫(yī)療狀況可想而知。缺醫(yī)少藥、交通不便加之封建迷信,使許多本不該送命的病人,失去了生命。尤其是肺結核、麻疹、營養(yǎng)不良、新生兒破傷風和百日咳等疾病,在城鄉(xiāng)普遍蔓延。一些腹瀉、脫水、酸中毒的病人,常常因輸液扎不上血管導致休克斷氣。路生梅意識到,她接下來要過的業(yè)務關,遠遠要比用水關、飲食關、虱子關和走路關重要千倍萬倍。
在北京實習的時候,她幾乎看不到新生兒百日咳,但在佳縣,這種病很多。每當嬰兒窒息的時候,她就口對口為其吸痰或做人工呼吸。“我的每一個診斷治療,都關系到兒童的健康甚至是生命,救治如履薄冰,我只能自學?!?/p>
除了百日咳外,當?shù)剡€有一種常見病叫“四六風”,意思是凡感染到桿菌的孩子,存活時間只有四到六天。后來路生梅深究原因,發(fā)現(xiàn)是為孕婦接生時,用削尖的高粱稈或家用剪子割臍帶造成的。這些無知的做法,深深震撼了她,她立志要改變這種落后的現(xiàn)狀。
那時,可供學習參考的資料非常有限,她就托人從外地購買。沒有上級醫(yī)生,就向書本學習,向老醫(yī)生學習。忙碌的學習和工作,讓她暫時忘記了想家,也漸漸適應了在陜北的生活。要不是一口純正的北京腔,和老鄉(xiāng)們蹲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很難認出她是外地人。
在醫(yī)學院,路生梅學的是小兒科。當時佳縣缺醫(yī)少藥,醫(yī)院不分科,每個醫(yī)生必須掌握內、外、婦、兒、中醫(yī)、針灸等各科的知識。一切都得從頭學起,醫(yī)書看得不計其數(shù),筆記做了幾十本。由于她刻苦鉆研,很快成為醫(yī)院的多面手。
住在醫(yī)院的醫(yī)生是24 小時值班制,連續(xù)一周才能換班。一個星期日的晚上,已經值了6 天班的路生梅累到了極點,心想這周的班總算快值完了,明天就能睡個懶覺。這時,突然傳來急促的敲門聲,一個腸穿孔的病人入院了。救治手術是在汽燈下進行的,一個多小時的手術,病人得救了,可路生梅卻暈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過來。醒來后,她就想,做一朵萬眾矚目的臘梅太難了,既然如此,那就從做一朵苔花開始吧。
“百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她將這首喜歡的小詩抄下來,貼在墻上。
“苔花”平凡,但不平庸,那倔強綻放的風姿,正是路生梅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tài)度。
來到佳縣的第三年,路生梅和醫(yī)院的一位男護士結婚了。這件事一時間成為榆林地區(qū)的新聞。住在附近的老人們至今都感慨:“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北京來的女大學生、女大夫,怎么嫁給我們本地中專畢業(yè)的男護士?這種組合太少見了?!?/p>
大家問路生梅看上他什么了?路生梅的回答很實在:“第一知道自己回不去了,首先生活上得有一個依靠;其次,他身上有陜北人淳樸、勤儉和善良的特質?!?/p>
冬天,每當大雪后,路生梅的愛人就會出門掃雪,先把大街通往醫(yī)院的路掃開,再把醫(yī)院每孔窯洞前掃干凈,最后才清掃自家門前。有一次,愛人坐車去接病人,車從山上翻進冰河,不幸股骨骨折,需要馬上手術,他卻執(zhí)意讓醫(yī)生先搶救患有心臟病的待產孕婦。
“愛人家里很窮,父親早逝,在‘糠菜半年糧’的時代,是母親一個人帶大他們兄妹10 個孩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股勁兒,而這股勁兒,正是鼓勵我在陜北生活下去的決心和勇氣。他對黨忠誠,對工作敬業(yè),對家人、對朋友忘我無私,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動著我。雖然我們之間有地域、職務的差距,但我發(fā)誓,此生不離不棄。”
路生梅的話讓大家相信,她找到了真愛。
那年生孩子,路生梅大出血,同事們紛紛主動為她獻血。從此,她與佳縣人民真正是骨肉相依,血脈相連。
丈夫骨折,孩子尚小,工作又忙。鄉(xiāng)親們主動幫她擔水、做飯、哄孩子,那么貧困的年代,他們不惜人力、物力幫她渡過難關。更讓她感動的是,一位老人臨終前念叨的不是子女而是她的名字,而且執(zhí)意要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手鐲相贈與她;還有一位病人在病情危重時,拉著她的手,將妻兒老小托付于她?!翱傊芽h人民把人世間最真誠的愛和信任給了我,我舍不得佳縣人民?!甭飞酚X得自己不僅僅是嫁給了丈夫,而且還嫁給了佳縣這片她深愛的土地。和她一起來的同事們一個個都陸續(xù)調回去了,只有她永遠留在了佳縣。
2007年,與路生梅相伴了近40年的愛人因病去世。路生梅一生救過無數(shù)病人,對自己的親人卻無力回天。這對她的打擊很大,忍著巨大的悲痛,她仍繼續(xù)為患者看病。
在佳縣,路生梅醫(yī)治過四代人的家庭比比皆是,走在街道上,有人稱她“路姐”,有人叫她“路姨”,還有人喊她“路奶奶”。路生梅說:“我是一只拴在線上的風箏,無論走到哪里,只要病人將線一拉,就會很快回到他們身邊?!?/p>
為了更專業(yè)、更有效地救治更多的患兒,路生梅立志要為佳縣醫(yī)院創(chuàng)辦小兒科。為此她東奔西跑、四處籌資,終于在1983年將小兒科獨立分離出來,她也成為佳縣醫(yī)院的首任兒科主任。期間她提倡團結協(xié)作、相互尊重,處理好醫(yī)生與醫(yī)生、醫(yī)生與護士、醫(yī)護與患者的關系,要把提高技術當成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在她的帶領下,經過幾年努力,學以致用、關系和諧、作風優(yōu)良的小兒科,成為佳縣醫(yī)院的骨干科室。為了提高醫(yī)療和護理技術,她讓科里所有護士分批到西安兒童醫(yī)院進修學習,資金不足的時候,她就自掏腰包。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幾年,她的努力見到了成效。佳縣醫(yī)院小兒科在全區(qū)小兒靜脈穿刺技能大賽中,獲得了團體第一名和個人第一名的好成績。為此,同行們驚訝地說:“佳縣是榆林地區(qū)最窮的縣,佳縣醫(yī)院是榆林地區(qū)醫(yī)療條件最落后的縣級醫(yī)院,可佳縣醫(yī)院小兒科的醫(yī)生,卻是榆林地區(qū)最棒的!”
為了普及醫(yī)療常識,路生梅經常帶領她的團隊到基層培訓鄉(xiāng)村醫(yī)生。隨著城鄉(xiāng)治愈的患兒越來越多,路生梅也成為佳縣人人皆知的兒科專家。
1981年,路生梅第一次回到闊別了13年的故鄉(xiāng)北京。家人看到消瘦的她,異常心疼,多次勸她調回北京,都被她婉言拒絕了。家人無法理解,為何放棄條件優(yōu)越的北京而選擇荒涼貧瘠的一個山區(qū)小縣?路生梅告訴他們:“我離不開佳縣人民,佳縣人民也離不開我!”
1981年和1983年,路生梅先后兩次被選派到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及陜西省主治醫(yī)師學習班進修。因為成績優(yōu)異,兩家醫(yī)院都希望她能留下,沒想到也被她婉言謝絕。她說,她心中有兩個承諾:第一個承諾是畢業(yè)時向學校表的決心,服從祖國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第二個承諾是要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
那時的路生梅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佳縣人,她只想早點回家,把學到的本領帶回佳縣,救治更多的患者。
2018年,路生梅接到一個特殊的電話:“你是花生豆兒嗎?今年是我們大學畢業(yè)50周年,同學聚會老師讓我一定要找到你?!?/p>
一種久違的親切讓路生梅徹夜難眠,她懷著激動的心情回到闊別了50年的母校,見到了夢中出現(xiàn)過無數(shù)次的老師和同學們。盡管當年的大眼睛“花生豆”已經70 多歲,但和同學們在一起的時候,她很快就找回了年輕時的感覺。老師問她:“這么多年,你為什么不和大家聯(lián)系?”她沒敢告訴老師,最早的時候是不敢,怕動搖了堅守的決心;再后是不愿,她要讓時間證明,是誰守住了初心。
最讓路生梅震撼的是,自己的兩位老師——全國小兒外科創(chuàng)始人張金哲和全國小兒骨科創(chuàng)始人潘少川,雖然都已90 多歲高齡,但仍在北京兒童醫(yī)院坐診,仍然起身迎送每一位病人。路生梅覺得,和老師相比,她依然年輕,“我的老師都98 歲了還在坐診,我有什么理由不能繼續(xù)為人民服務?”
1999年,路生梅從佳縣人民醫(yī)院副院長的位置退休,她說:“我還沒有為佳縣人民服務夠50年,我要繼續(xù)留在佳縣?!?/p>
和她同齡的大夫退休后大都被西安、榆林等醫(yī)院返聘,她卻放棄了年薪20 萬元的聘書,繼續(xù)留在佳縣。退休在家后,每天都有人來找她看病,“不收紅包,少花錢治大病,不花錢能治病,不濫用抗生素,不濫用激素,用良心、愛心、醫(yī)術治病救人。”多年來,路生梅一直奉行自己的行醫(yī)準則,用精湛的醫(yī)術、高尚的醫(yī)德,守護著一代又一代佳縣兒童的健康和生命。除了看病之外,她還組建了“老年志愿服務隊”,積極開展關愛老人兒童、關愛軍人、關愛社會、關愛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志愿服務活動。
到2018年12月的時候,路生梅終于完成了對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承諾。可是,她又為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標:生命不息,服務不止。她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一名醫(y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也沒有退休年齡。”
從2019年起,路生梅逢周一、周三、周五的上午,在佳縣人民醫(yī)院或佳縣中醫(yī)院義務坐診,風雨無阻。依然是一副金屬框眼鏡,依然是干凈利落的短發(fā),依然是一塵不染的白大褂。每到這一天,慕名而來的患者就排起長隊。他們說:“路大夫給佳縣城一大半人看過病,我們信她!”
50 多年來,面對艱辛,她選擇了扎根;面對患者,她選擇了奉獻;面對機遇,她選擇了放棄;面對挑戰(zhàn),她選擇了擔當;面對考驗,她選擇了忠誠。正因如此,她才能走進佳縣人民的心里??伤齾s認為:“與其說我服務佳縣人民,不如說佳縣人民成就了我?!?/p>
天道酬勤,所有榮譽在路生梅70 歲之后,接踵而來。2014年,被榆林市委組織部、市委老干局評為“五好老干部”;2015年榮獲“感動榆林”年度人物;2016年被市文明辦評為“榆林好人”;2017年獲榆林市“兒科醫(yī)師終身成就獎”;2017年,被陜西省文明辦評為“陜西好人”;同年,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2018年,被省文明辦評為“陜西省第五屆道德模范”。
在“榆林好人”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問路生梅:“如果讓您重新選擇,您還會來陜北嗎?”
路生梅說:“留,比來,更需要勇氣!”
2021年5月12日至5月13日,榮獲陜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楷模、全國“誠信之星”、全國第八屆道德模范候選人的路生梅,應首都醫(yī)科大學之邀,回母校作交流活動,受到了全體師生的熱烈歡迎。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到底在哪里?路生梅的事跡告訴我們,初心在每一次走向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在每一次與老百姓執(zhí)手相望的淚眼中,在每一次苦盡甘來的笑容里。
梅花香自苦寒來。正像爺爺當初預言的那樣,這朵梅花一旦盛開,肯定特別美?,F(xiàn)在的路生梅,已不再是那朵小小的“苔花”,而是一朵萬眾矚目的“盛梅”。誰說七十六歲是古稀之年?對于路生梅來說,正是她的絕世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