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階段,歷史學家蔣廷黻在其撰寫的《中國近代史》這本小冊子中,發(fā)出了著名的蔣廷黻之問:“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xiāng)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能的話,我們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沒有前途的?!?/p>
結論很明顯:如果不能廢除我們的家族和家鄉(xiāng)觀念而組織一個現(xiàn)代的國家,不能用科學和技術,不能趕上西洋人,即使贏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等待我們的還有下一場災難。
回答這個問題的資格,歷史把它留給了中國共產黨人。
整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廣泛的組織和深入的動員,使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貧苦大眾第一次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抗戰(zhàn),認識了中國,認識了世界,也認識了幾千年不曾認識的自己擁有的力量。這一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民眾從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家族觀念向民族意識、國家意識邁進,從而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偉大的民族解放運動之中。
1949年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人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獻上的一份大禮。新中國不但從根源上消除了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痕跡,而且從根源上清除了“一盤散沙”的渙散狀態(tài),中國人民被前所未有地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榮辱共同體。
歷史證明:只有新中國,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集體意志和集體判斷。全民抗戰(zhàn)中民眾動員、民眾組織、民眾武裝所蘊含的集體意志和集體判斷,最終成為中華民族培育新社會的搖籃。
中文的“危機”包含兩層意思:“?!笔侵肝kU,“機”是指機遇。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是中華民族面臨的最大危險,那么我們的機遇又表現(xiàn)在哪里?中華民族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覺醒,是抗日戰(zhàn)爭給我們提供的最大機遇。今天回顧可以清晰地看到,沒有民族危亡中實現(xiàn)的民族覺醒,沒有全民抗戰(zhàn)中結成的民眾組織,沒有反抗侵略中錘煉的戰(zhàn)斗隊伍,勝利肯定不會這樣快地到來。
中國共產黨本身,也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完成了重大角色轉換:由階級的先鋒隊轉變?yōu)槊褡宓南蠕h隊。過去的土地戰(zhàn)爭中共產黨人“打土豪、分田地”,代表工人階級和貧苦農民的利益;抗日戰(zhàn)爭中的全民動員、全民抗戰(zhàn)則大不一樣了,共產黨不但屬于本階級,更屬于全民族。
中華民族百年沉淪,歷經苦難。1915年,留學美國的胡適寫下一段話:“拿破侖大帝嘗以睡獅譬中國,謂睡獅醒時,世界應為震悚。百年以來,世人爭道斯語,至今未衰?!?/p>
喻中國為睡獅的拿破侖,是法國科西嘉人。2014年3月,同樣是在法國,在巴黎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大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講了一句話:“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