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域文化的構建傳承以及公共圖書館的責任擔當

2021-11-27 12:27:56劉文鳳
科技資訊 2021年25期
關鍵詞:松溪圖書館文化

劉文鳳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109-5042-1411

摘? 要:在地域文化的構建與傳承中,公共圖書館承載著重要的一環(huán)。面對文化形式多樣、傳播形式邊緣化的趨勢,公共圖書館應與時俱進,自覺尋找和明確自身的責任及崗位意識,為地域文化的構建、傳承、普及發(fā)光發(fā)熱。該文以地域文化的概述為切入點,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傳承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和優(yōu)勢,探討了公共圖書館傳承地域文化的措施和存在問題,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議,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地域文化? ?公共圖書館? ?責任擔當? ?助力傳播

中圖分類號:G258.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9(a)-0160-06

The Constru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Librarie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Zhanlu Culture as an Example

LIU Wenfeng

(Songxi County Library,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353500 China)

Abstract: Public libra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culture. Facing the trend of diversity of cultural forms and marginal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forms,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consciously seek and clarify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post consciousnes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inheritance and populariz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takes the overview of regional cultur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public libraries to inherit regional culture, discusses the measures and problems of public libraries to inherit regional cultur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Regional culture; Public library; Responsibility undertaken; Helping communication

地域文化的構成,通常以現實、歷史、自然為基本元素,由此形成具有當地特色、體現當地社會結構和發(fā)展水平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政治經濟、民風民俗、居家飲食、產品文化等。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文化機構,具有推廣、保存、普及等職責和優(yōu)勢。其作為開展推廣閱讀的平臺之一,有責任也有必要將地域文化納入其中,引導當地民眾通過學習地域文化,了解先民遺留下來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財富,增強民眾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為建設美好家鄉(xiāng)做出更大的貢獻。

1? 地域文化概述

所謂地域文化,是指中華大地特定區(qū)域獨具特色且傳承至今仍有影響的傳統(tǒng)文化,是特定區(qū)域的習慣、傳統(tǒng)、民俗等的表現。在一定的范圍內和環(huán)境相互融合,從而打上地域的烙印,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在地域文化中,“地域”可以說是文化形成的背景,范圍有大有小;而“文化”,則包含單要素和多要素?,F階段,對于地域文化概念,學術理論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地域文化是先秦時期不同區(qū)域內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廣義上,地域文化是中華大地不同區(qū)域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也就是從古至今的所有文化遺產。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同樣的,一個地方,要實現崛起趕超,也需要地域文化的構建傳承。因此,我們有必要下大決定、下大氣力去構建并傳承地域文化。

福建省松溪縣,境內多中低山和丘陵,山地面積約占82%,森林覆蓋率75.4%,其中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湛盧山氣勢宏偉、瑰麗奇秀。這塊土地上,很早就有人類在此生產生活,由此開始了以湛盧山命名的《湛盧文化》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比如:新石器時代有很多的磨制石器、印紋陶器和漁獵工具;公元前510年,歐冶子在湛盧山鑄劍等。湛盧文化的內容多樣,形態(tài)也比較多豐富,具體表現為:以湛盧山為基點的劍文化、以建州八音為基礎的口頭文學、以松溪河為主干的水運文化、以松溪小角為代表的飲食文化等。這些地域文化為湛盧文化賦予了“平和包容、崇德內秀、長于磨礪、勇于亮劍”的精神內核。

2? 積極參與構建、傳承湛盧文化

梳理松溪歷史文化,提煉湛盧文化精神,發(fā)揮其巨大的靈魂支柱、鮮明的旗幟導向與不竭的動力源泉作用,彰顯松溪的特色風貌,引領松溪的未來發(fā)展。為此,松溪圖書館積極參與了湛盧文化的建構傳承。

2.1 梳理湛盧文化發(fā)展節(jié)點,凝結松溪人民自豪感

在松溪的這塊土地上,很早就有人類在此生產生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幾個湛盧文化的發(fā)展節(jié)點,深刻地影響了湛盧文化的發(fā)展進程,需要人們特別關注和了解。

據考古發(fā)現,新石器時代,松溪便有先民在松溪河的沿河兩岸繁衍生息。在這些遺址上發(fā)現了許多磨制石器、印紋陶器和漁獵工具,這些生產生活用具和同時期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的文明遺址的考古發(fā)現相似,說明了湛盧文化和華夏主流文化的發(fā)展是基本同步的。

公元前510年,歐冶子在湛盧山鑄劍,開啟了湛盧文化的先河。

到秦朝,秦軍入閩,松溪隨閩地一起納入了中央集權的管理,開始了松溪湛盧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第一次碰撞融合。以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為建縣時間,松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千年古縣。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316—439年),晉朝皇室和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進入安定的長江流域和南方閩越地區(qū),史稱衣冠南渡。南渡導致了經濟文化重心南移,湛盧文化再一次迎來了與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

宋開寶八年(975年)改稱松溪縣,縣治設東關里五斗金(今城關)。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在湛盧山上建“吟室”,開啟湛盧作為文化圣地之先。元至順四年(1333年),楊纓擔任湛盧山長,將“吟室”擴建為“湛盧書院”,開啟了松溪理學教化之先。

波及大半個中國的明朝大移民,使松溪的人口結構和文化構成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湛盧文化第三次與中原文化深度融合,并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1949年05月14日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五兵團17軍51師153團先遣連,兵不血刃解放了松溪縣城。湛盧文化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2.2 發(fā)掘湛盧文化的存在形態(tài),增強松溪人民的文化自信

湛盧文化不僅內容上是多樣的,形態(tài)上也是多姿多彩的。湛盧文化上下五千年,自然包羅萬象,形態(tài)繁多,是構建湛盧文化的重要形態(tài)。

2.2.1 以湛盧山為基點的劍文化

松溪是天下第一劍的故鄉(xiāng),劍文化自然是最鮮明、最有特色的湛盧文化形態(tài)。

據《辭?!贰吨袊孛筠o典》等載:“湛盧山位于福建北部松溪縣境內,山高嶺峻,四季霧凝,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處,遂以劍名山?!薄皻W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湛盧為五劍之首?!倍勘R劍因系出名門、工藝先進、身份高貴、存世久長而被稱為“天下第一劍”。如今的湛盧三峰十六景中,還存留劍峰、劍池、試劍石、爐坪、歐冶祠等許多與歐冶子煉劍有關的景點。

2.2.2 以建州八音為基礎的口頭文學

方言是特定地域文化的標志性元素之一。同時,方言作為其他文化形態(tài)的載體,承載著一個地域文化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積累的大量文化信息。松溪方言屬建州八音,又稱建州語系或閩北話,分布于建甌、建陽、松溪、政和、武夷山、浦城六縣,與歷史上建寧府行政區(qū)劃相重合。要了解湛盧文化,就要很好地了解松溪方言以及在此基礎上流傳發(fā)展的口頭文學,包括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諺語等。

2.2.3 以“百年蔗”為代表的傳統(tǒng)農耕文化

“百年蔗”是清朝雍正四年(1726),萬前村農民魏世早的祖上栽種的,并作為“風水蔗”而世代保留下來的,至今已有295年歷史?!鞍倌暾帷钡陌l(fā)現,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農民科學栽培宿根甘蔗的高超技術和悠久歷史,為宿根甘蔗的栽培提供了難得的研究實物,是一筆極其珍貴的遺產?!鞍倌暾帷焙腿珖劽摹八上G茶”“水南冬瓜”等,充分說明了古代松溪發(fā)達的農業(yè)文明,說明了松溪先民的勤勞和智慧。

2.2.4 以松溪河為主干的水運文化

松溪境內山脈逶迤綿亙,連山如屏,由于山多谷深,陸路交通十分不便,在1958年公路開通之前,水路是松溪縣文化傳播、經濟交流、人員往來的交通大動脈。

松溪縣水運歷史悠久。在松溪縣境內溪河兩岸發(fā)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遺址,并發(fā)掘出大量文物,充分證實了上古先民已經開始了漁獵生活和水上活動。松溪縣大規(guī)模水運自唐朝開航,有著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水運是古代松溪縣文化傳播、經濟交流、人員往來的主要方式。在貿易上,是糧食、木材、毛竹等物產和茶葉、筍干、香菇等土特產輸出的主要路線,也是食鹽、京雜、百貨以及工業(yè)品等輸入的主要路線。在交通上,是人民群眾、仕官商旅的主要來往途徑。在軍事上,是文件傳遞、官兵過往的主要路線。

2.2.5 以松溪小角為代表的飲食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情深、源遠流長,其特色可以概括成精、美、情、禮,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密切聯系。

松溪境內峰巒疊嶂、松青溪碧,云蒸霧抱、雨量充沛,物產豐饒、食材豐富。自然的慷慨饋贈,歷史的厚重綿長,讓勤勞智慧的松溪先民對食物的理解更加深刻。他們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對食材運用的靈感,在不斷傳承中固化對世道人心的感觸,形成了風味獨特、琳瑯滿目、活色生香的小吃系列。這些小吃悄然無聲地記載著人們行走的軌跡,而就是人們每一次成長的見證。

此外,以白馬山、龍頭山為代表的名山文化,以八大山頭、中峰禪院為代表的民間信仰文化,以五福橋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以春節(jié)為集中體現的節(jié)慶時令文化,以婚喪嫁娶為集中體現的生產生活習俗文化,以“松溪三寶”為代表的民間工藝文化,以花鼓燈、江西路為代表的民間曲藝文化,以路下橋為策源地的紅色文化……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如同璀璨星辰,點綴在松溪歷史的天空,輝映著松溪發(fā)展的前路。

2.3 提煉湛盧文化的精神內核,激發(fā)松溪人民奮發(fā)有為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個地區(qū)的文化、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濟以及文化傳統(tǒng),對當地人的性格有著較大的影響。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不同地方的人才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然而,一個地區(qū)的人在性格上的同一性,是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才形成的,并且像生物學上的基因一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這就成為地域文化最鮮明、最精髓的精神內核。那么,湛盧文化的精神內核是什么呢?透過湛盧文化的歷史長卷,可以將其凝結為“平和包容、崇德內秀,長于磨礪、勇于亮劍”這16個字。

2.3.1 平和包容

原南平市政協(xié)主席張建光在《松溪之柔》一文中寫到:“鄰縣到松溪來鬧分縣,當地人既不反對,也不圍觀?!母飼r期,各地‘文攻武衛(wèi)硝煙彌漫,松溪城從早晚都靜悄悄的,怎么‘造反都‘造不出多少動靜。當地人的方言雖然屬于建甌語系,卻最為柔軟動聽?!逼胶桶?,溫良恭儉讓,這是松溪人性格的主基調。

松溪氣候怡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雨充沛,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松溪人不用與天斗、與地斗;松溪地處偏僻遠離政治中心,遠離戰(zhàn)亂兵災,不用與人斗。環(huán)境不折磨,自己不折騰,長期以往,形成了安分守己、安居樂業(yè)、不思冒進、小得即安的中庸平和的性情。

松溪人對他人是包容的,這種境界,一代代地傳承延續(xù)了下來。在文革時期到松溪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們最能感受到松溪人民寬容的胸懷。當年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到了某個鄉(xiāng)村大都有的東家。除了住在知青點,他們和東家同吃同勞動,結成了親如一家的關系。后來他們回城了,這份溫暖依然牢記于心,一直把松溪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時時關注,經?;厝ナ∮H。

松溪人對文化是包容。在松溪的寺廟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不僅供奉如來觀音,也供奉三清八仙、孔圣先師、民間先賢,甚至一些民間信仰的老佛、大奶、娘娘等神祗,也能享有一席之地。排排坐,吃果果,大家相安無事,各享一柱香火,共保一方平安。再如:“江西路”,是贛劇在松溪縣的別名。一經流入,就在松溪廣受歡迎,特別是青年人紛紛演戲扮角。因為學戲的人都是土生土長的“鄉(xiāng)里子弟”,故人們也稱“江西路”為“子弟戲”,叫戲班為“子弟班”。 松溪有一句民諺:“當過婿,做過戲,一生沒悔氣。”

2.3.2 崇德內秀

松溪人是崇尚道德的。明嘉靖版《松溪縣志》載:“松為建之屬邑,地雖偏小,而士習為最盛……”明《建州府志》寫道:“松溪士風淳樸,人性儉約,男務耕稼,女務織纴,不事商賈……”松溪有著許多優(yōu)良習俗,如修橋補路、興學獎教、扶困濟貧、急公好義,等等。在清康熙版《松溪縣志》中藝文部的文賦部分,有2/3的文章是頌揚善人善行善舉的。

松溪民間“燒茶”的習俗,最能說明松溪人崇德揚善。渭田鎮(zhèn)項溪村頭有一座“燒茶橋”,原名為溪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每年農歷四月初一到農歷十月底,附近下蓬、潘源、溪邊這3個自然村的二百多戶人家,每天以戶為單位,按排序主動輪流自帶茶葉、木柴,到橋上燒茶,供過路行人和田間勞動農民免費飲用。這樣類似的公益行為,在許多路亭和厝橋都普遍存在。

松溪人是有才能的。明·嘉靖版《松溪縣志》載,“鄉(xiāng)里多文獻之家,學校萃俊髦之士,簪纓之盛,政教之美,蓋有邁于前代者”;清·康熙版《松溪縣志》載,松溪“家有詩書,戶藏法律”。這些充分說明了松溪文風丕顯、人才輩出。

2.3.3 長于磨礪,勇于亮劍

松溪人的平和,并不意味著沒有血性。雖然絕不輕言戰(zhàn)斗,但在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最后關頭,在鑄煉出“天下第一劍”的這方熱土上生長著的松溪人民,也從來不缺乏“亮劍精神”。最能體現松溪人民血性和氣節(jié)的,莫過于四百多年前的那一場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孤城抗倭。

明嘉靖二十一年(1562年)冬,松溪軍民奮起抗倭41天,死節(jié)百余人,擊潰倭寇,扭轉閩東北戰(zhàn)局。明魏濬在《御倭紀事》中載,在收到倭寇的勸降書后,“松人大怒,倭奴為此倨侮吾儕,何可不備力擊之,令我中國不致喪氣也。于是議守議攻,懸軍令:‘獻和議者,斬!”這種義無反顧,是“亮劍精神”。

明·魏濬《書張德傳后》載,“于時勇者效節(jié),智者竭謀,有財者罄家以給軍。孤城全于累卵,破竹之鋒授挫?!边@種眾志成城,是“亮劍精神”。

“氏曰(范惠女):‘身可贖,羞亦可贖乎?我寧死。賊聽其言厲,殺一幼女以懼之,氏顏色不變。賊曰:‘不從將及汝矣。氏曰:‘速殺我,無多言。年二十有七。”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亮劍精神”。

松溪人勇于亮劍的精神,和中華民族的百折不撓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湛盧文化最生動、最閃光、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建設綠色崛起、反發(fā)趕超新松溪的征程中,更需要這種亮劍精神。

松溪人平和包容、有才有德、有勇有謀,但卻秀氣有余霸氣不足,不善營銷不善造勢,更習慣于孤芳自賞、多做少說,或者說不善于表達自己,表現自己。造成這種現象,有松溪地處偏僻,缺乏伯樂的慧眼識才,缺乏展示的更大平臺等客觀原因,更關鍵的是缺乏千里馬的自覺,走出大山的自醒,參與競爭的自信。

對自己是如此,對手中的好東西,也是如此。比如:湛盧寶劍從盛極一時,到被龍泉寶劍反超并遠遠地拋在身后,甚至連安身立命的商標也曾經被搶注。再比如:當“松溪綠茶”的商標還羞答答地在省道旁樹起小樣的廣告時,政和的“紅頂商人”“云根紅”的廣告和專賣店就已經鋪到了省城。

3? 公共圖書館的責任擔當

保護和傳播地域文化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公共圖書館作為地方文化教育機構,具有推廣、保存、普及等職責和優(yōu)勢[1]。其作為開展推廣閱讀的平臺之一,有責任也有必要將傳播地域文化納入其中,引導當地民眾通過學習地域文化,了解先民遺留下來的精神追求和精神財富,增強民眾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為建設美好家鄉(xiāng)做出更大的貢獻[2]。

3.1 傳播不力消弱了地域文化的影響力

受不同地理環(huán)境以及民眾對地域文化缺失自信等因素影響,民眾對地域文化普遍了解不多、認識不足,甚至有不少對地域文化持有否定的聲音,影響著地域文化的傳播[3]。當前,公共圖書館雖然有在地域文化的傳播、推廣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地域文化的宣傳和影響力。

3.1.1 手段單一,吸引力不夠

現階段,講座仍是圖書館的主要活動形式,盡管內容豐富,包含各種領域,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無論是傳播力度,還是即時性都顯得不足。

3.1.2 推廣對象局限,影響力不夠

推廣對象大多是機關事業(yè)等單位公職人員,面向社會各階層人員的活動幾乎沒有,農村居民更是無法參與、得不到分享。尤其是組織兒童、少年學習地域文化的活動也比較少?;顒用娌粡V,宣傳手段有限,學習對象兼顧不全,自覺閱讀引領缺失,影響力低下。

3.1.3 服務連續(xù)性不強

公共圖書館相對缺少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對于地域文化的閱讀和推廣,則處于邊緣地帶。另外, 圖書館的活動內容隨意,缺乏一定的規(guī)劃和連續(xù)性,通常集中在某個時段,有時只是為了應付閱讀推廣日,服務態(tài)度不明朗,無法實現包括地域文化在內的閱讀推廣的目標。

3.1.4 專業(yè)人才相對匱乏

地域文化的傳播,是圖書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相關活動的策劃和實施要由圖書館等專業(yè)部門和人員執(zhí)行。由于圖書館專業(yè)人才相對匱乏,現行做法常常是為了配合上級部門的階段宣傳工作,臨時從辦公室或其他部門抽調員工組織實施。這樣組織臨時性的宣傳隊伍,未接受過專業(yè)的培訓,無法有效地完成各項組織、宣傳工作。

3.2 發(fā)揮優(yōu)勢,助力傳播地域文化

“圖書館為保存、收集文獻資料,向讀者提供相關資料的教育機構。”(見《圖書館學百科全書》)可見公共圖書館具有保存、傳播地域文化的責任。各級文化教育領導機構應重視、挖掘、發(fā)揮圖書館的社會位置及人員構成與職能等方面的優(yōu)勢,在保存、傳播地域文化工作中盡其所能,做出應有的貢獻。

3.2.1 發(fā)揮職能優(yōu)勢,創(chuàng)新服務內容。

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保存、傳播人類的文化遺產,為讀者服務,為讀者提供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等,這其中自然也包含地域文化。通過為讀者提供地域文化方面的知識,一方面彌補讀者對這類文化的缺失;另一方面,推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吸收文化精髓的同時,產生民族自豪感,合理運用先人的智慧來解決現實問題[4]。

當今社會,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已從“文獻服務”上升為“文化服務”[5]。圖書館應緊跟時代潮流,調整服務職能,從傳統(tǒng)的“文獻中心”轉變?yōu)椤拔幕徒逃行摹薄D書館的職能和品牌效應,是民眾已經普及的公知,在此基礎上我們應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揮好圖書館的職能。信息時代,為發(fā)揮圖書館的職能,又增添了更多有利的條件,推動地域文化的有效傳播。

(1)日常工作中,善于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傳播地域文化,做好推廣工作。

(2)發(fā)揮圖書館的品牌效應,組織舉辦經典朗讀、情趣培養(yǎng)、地域文化知識競賽等。

(3)依托圖書館公開課、國學講堂等,邀請知名專家傳播地域文化。

(4)定期舉辦當地傳統(tǒng)技藝體驗或者競賽活動,如美術、書法等展演比賽;地方美食制作、地方特色產品制作等競賽。

(5)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組織舉辦地域非遺項目體驗、民俗講座等活動,增添節(jié)日的氛圍,傳播地域文化。

依托圖書館的品牌影響力,開發(fā)公開課、講堂,組織知識、技能競賽等,積極探索全新的活動形式,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進一步擴大圖書館文化傳播的影響力。

3.2.2 發(fā)揮文獻資源優(yōu)勢,借助信息技術提升有效傳播

圖書館的宗旨是為公眾提供學習、查閱文獻等服務,要想實現該目標,就要建設好文獻資源、發(fā)揮文獻資源的優(yōu)勢。以前的圖書館,多為紙質文獻,容易損壞和丟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現代圖書館開始引用大數據技術,并構建了數字文獻資源,拓寬了文獻資源的廣度和深度,方便讀者學習和查閱各種資源。圖書館應做好相關工作,借助數字化的方式推廣地域文化。

(1)收集、建設好地域文化,重視對民間文獻的研究和整理。

為了更好地傳承地域文化,公共圖書館要大力收集有特色的文化資源,特別是一些孤本、手稿等比較寶貴的資源。過程中,安排專業(yè)的人員深入地區(qū),實地調查和采集第一手的實物或資料,并對其進行深加工,使其成為可以使用的文獻資源。民間文獻作為歷史文化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其數量多,載體形式豐富,而且多散落民間。圖書館應加大力量組織研究、整理,建立數據庫、共享平臺等。

(2)構建地域文化數字資源庫。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國邁入信息時代,在此背景下,圖書館只有創(chuàng)建和地域文化相關的數字資源庫,才能更有效地開展傳播工作[6]。為了有力、有效地組織開展地域文化的數字資源庫建設,地方政府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從地方財政中專項??钣枰匀χС?,確保構建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播。

3.2.3 發(fā)揮人員構成優(yōu)勢,制定激勵機制有效傳播地域文化

現階段,各級文化教育主管部門,都十分重視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文化素養(yǎng)比較高,業(yè)務精干,工作責任心強,能夠為讀者提供教育服務,為讀者提供價值引導。但也應看到,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存在對自己的崗位缺乏自信、應付了事、人浮于事等現象。我們要重視發(fā)揮圖書館人員的優(yōu)勢,組織并鼓勵圖書館人員做好圖書管理和服務,更好地做好地域文化的傳播工作。

(1)強化崗位管理,明晰崗位要求。

對圖書館工作人員明確職責,不僅要做好圖書的保存、分類,資料的借、還、丟失和損壞賠償手續(xù),做好防火、防盜、防蟲、防潮等基本工作;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做些文化(包含地域文化)推廣宣傳的策劃、組織、宣傳等工作。

(2)制定激勵機制,激發(fā)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客觀評價圖書館不同崗位工作人員的業(yè)績,了解每個員工的核心能力,建立人崗相適的大數據庫。根據員工的經歷、特點、能力的不同,支持員工結合自己的特長與學識水平,大膽開展工作。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在做好圖書館基本的圖書管理和借閱、衛(wèi)生等工作外,結合自己的特長與學識水平,或者挖掘整理地域文獻資料,或者組織舉辦學術報告宣講地域文化,或者到學校社區(qū)調研、推介、宣傳等。真正做到獎優(yōu)、罰劣、調平庸,激活全體員工奮發(fā)進取,務實創(chuàng)新,始終保持圖書館工作的生機與活力。

4? 結語

地域文化是意識形態(tài)、思想文化的匯總,既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支撐,又能為社會發(fā)展和社會主義的建設帶來啟示。公共圖書館應轉變服務模式,大力宣傳地域文化,重視特色文化資源的收集,舉辦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加深讀者對地域文化的認知,為我國文化強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耿艷玲.淺析地方公共圖書館在地域文化資源中的角色定位[J].現代經濟信息,2021(7):177-178.

[2] 王冬梅.吳覺妮.文化自信視域下公共圖書館地域文化建設探討——以海南省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19,32(1):17-21.

[3] 吳麗杰,于榮全,孫超,等.遼寧省公共圖書館地域文化資源建設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圖書館學刊,2019,41(3):43-49.

[4] 王忠友.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鄉(xiāng)村閱讀實踐探索——以平度市“行走的書箱”鄉(xiāng)村閱讀推廣項目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1):77-83.

[5] 柯平,盧曉彤,胡曼曼.圖書館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與地位[J].圖書情報知識,2021(1):45-52.

[6] 柳英.圖書館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5):113-114.

猜你喜歡
松溪圖書館文化
王躍煊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松溪內家拳傳承路徑研究
武術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14
誰遠誰近?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松溪秋靄圖
寶藏(2017年5期)2017-07-18 11:54:23
飛躍圖書館
去圖書館
松溪基金二期募資超10億美元
投資與合作(2013年8期)2013-04-29 19:04:42
饶河县| 府谷县| 大宁县| 长治市| 睢宁县| 大名县| 重庆市| 胶州市| 宽城| 穆棱市| 登封市| 沧州市| 九台市| 台山市| 拜城县| 新民市| 富阳市| 榕江县| 新竹县| 明星| 拜城县| 古浪县| 扶沟县| 高尔夫| 宣汉县| 通许县| 静乐县| 鄯善县| 腾冲县| 大竹县| 昆山市| 府谷县| 修水县| 乐至县| 新晃| 利川市| 佛学| 台湾省| 武清区| 东宁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