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霞
(駐馬店市第二十初級中學,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近年來教育界研究的熱點課題。所謂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一些綜合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和素養(yǎng)將伴隨學生的一生,成為他們的人生財富。除了總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每個學科還有自己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中,“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師應當具備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意識,深入挖掘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進行寫作教學,這樣才能提高寫作教學的成效。如何更好地開展寫作教學,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經過了小學語文的基礎教學之后,學生們在步入初中時,普遍都具備了一定的詞匯積累和表達能力。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最主要的還是進行漢字的讀寫教學,雖然從低年級開始就涉及了看圖寫話和簡單的課文或句子的仿寫,以及日記和讀后感等的寫作訓練,但大多數教師只是單純的一遍一遍地舉例來強調句子形式的相似性,卻沒有給學生仔細剖析過句子的結構和組成成分,這樣一來就會出現網絡上出現的那種孩子不能準確的用詞從而寫不好句子鬧笑話的情況。當然對于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下,再去追溯小學教育中存在的缺點也無濟于事。教師在掌握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情況后,不應該急于讓學生去進行寫作練習,可以在寫作之前,先對句子的組成和構成句子的各部分詞性進行講解,雖然語文作為母語而言在口語或文字表達中都具有隨意性,但基本的文章表述的語法結構還是有規(guī)律的。還有一些學生可能因為小學期間語文寫作不好從此就失去了對語文寫作的信心和興趣,這種情況也很常見,通常這些學生都是自己用語言來表達時,可以說出要傳遞的思想和內容,但一到落筆時,就變得毫無章法。其實也是和小學寫作教學中沒有對學生的寫作層次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有些關系。很多學生看到一幅圖片,不知道從哪里開始下筆進行描寫,或者拿到一個題目,腦海里有很多獨立的句子和詞語,卻沒辦法把它們流暢的寫成一篇文章。這些問題都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修正和完善,從根本上來讓學生能夠明白從哪里起筆,萬事開頭難,去除了阻礙學生寫作的一些基本因素之后,才能進一步討論寫作能力的提升。
好的寫作作文離不開較強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閱讀則是幫助學生提高語言建構能力的有效手段。很多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習慣于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二者割裂開來,然后這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不利的。閱讀和寫作二者相輔相成,較好的閱讀素養(yǎng)有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學習好的遣詞造句、語言風格等,并將其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由此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和表達能力。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閱讀指導的作用。一方面,鼓勵學生海量閱讀,促使學生閱讀面和閱讀量擴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閱讀對寫作的重要影響。初中階段正是閱讀的黃金時期,教師要選擇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書籍讀物并作為課外閱讀讀物推薦給他們。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目的性閱讀,以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累語言素材。如留意文本是如何運用語言的,摘抄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語言運用規(guī)律,在寫作時才能更自如地進行語言表達,提高語言建構和應用能力,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提高微寫作的素養(yǎng)。
語文作文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日常積累進行寫作是語文作文教學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它對于促進學生思維轉換、想象力拓展具有顯著作用。所以說,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應融入生活元素,讓學生在生活中挖掘語文作文知識和寫作技巧,讓學生形成一個“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實踐探究——情感寫作”的學習思路,全面提升寫作的深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想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不能使學生僅僅停留在語文課堂和書本當中,需要引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感受生活的變化,體會生活的色彩。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多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從實際入手去寫作,可以發(fā)現很多不同的東西。另外學校要為學生組織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不斷突破自我,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素養(yǎng)和品質,還有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的寫作,更有利于學生抒發(fā)個人情感,從而達到我手寫我心的效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寫作風格[1]。
初中階段是學生語言知識積累、寫作能力建構的基礎階段,此時的教學工作,應當更進一步關注到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促成讀寫結合,既能有效實現互動,尊重語言學科特色,也能及時促成發(fā)展,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