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拉“一帶一路”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歷程與前景

2021-11-29 15:58李昊旻
關鍵詞:中拉民心拉美

李昊旻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 10007)

2013年秋天,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設想,發(fā)起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倡議提出8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在合作中不斷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范圍最廣、規(guī)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ǎn)品。

截至目前,17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發(fā)展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一系列成果,國際互聯(lián)互通水平不斷提升。在“一帶一路”倡議最初提出時,曾一度引發(fā)拉美國家是否屬于沿線國家的熱議。后來的發(fā)展表明,拉美國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成員。目前,已經(jīng)有19個拉美國家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體現(xiàn)了拉美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態(tài)度從觀望轉向對接落實的實質性轉變。

在“五通”發(fā)展理念的指導下,中拉合作領域更多是建立在貿易、投資和金融合作,以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農(nóng)業(yè)、制造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和信息技術為主要領域。當雙方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由于信息不充分帶來的摩擦乃至沖突的概率則更高,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以文化認同為基礎的民心相通是中拉關系發(fā)展的必要根基,將成為推動中拉“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

中拉民心相通領域合作發(fā)展的成果和前景如何?本文試圖從“政府間合作機制、文教與智庫路徑和民間交流路徑”三大方面入手,重點探討中拉之間人員交流互動情況,梳理中拉“一帶一路”建設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歷程,并對此進行分析和展望。

一、文獻綜述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學術界對“一帶一路”民心相通領域合作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既有研究多停留在歷史梳理和人文交流案例上,內容囊括頂層設計、企業(yè)行為、文藝交流等內容,但缺乏對人文合作建設的全面梳理以及對新合作模式的探討。

首先,關于頂層設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對官方機制建設、政府援助、媒體傳播、友好城市、孔子學院建設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這些機制在民心相通領域的主導作用。馬麗蓉等結合中拉人文交流歷史基礎,以中拉論壇、孔子學院、友好城市為案例介紹了中拉人文交流的合作現(xiàn)狀,并認為中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領域具有交流合作的前景[1]。王袆從發(fā)掘中國軟實力的角度為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提供了思路,例如從公共組織的參與功能、媒體的傳播功能、文化產(chǎn)品的推廣等方面加強中國軟實力的打造[2]。這類研究依然沒有擺脫傳統(tǒng)的官方頂層設計理念,以中國作為行為主體來進行分析,缺乏對拉美視角和民間個體往來的關注,也缺乏對新合作模式的發(fā)現(xiàn)和分析。

其次,民心相通領域的單案例研究多集中于孔子學院、主流媒體報道、中國援助項目等。王志江等通過研究匈牙利的4所孔子學院的優(yōu)勢,認為匈牙利孔子學院極大地推動了中匈兩國文化交流[3]。劉慧曾對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在柬埔寨承建的援柬埔寨國家體育場進行案例研究,從國家援助和企業(yè)承建兩方面探討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共贏成果,認為這是柬中民心相通的“友誼之船”[4]。還有一些成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主流媒體報道進行案例分析,但內容也集中在基礎設施援建等國家層面的交流活動[5]??梢娺@類成果雖深入進行了案例研究,但在案例選擇方面依然單一,僅局限在政府層面的交往成果。

近年來,中國和拉美國家相互之間的人員往來愈加密切,基于政府互派、高校和研究機構交流、民間組織互動的個體交往越來越頻繁。不僅中拉民眾的友誼得到加強,甚至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中拉跨國婚姻,這是中拉民心相通深入發(fā)展的體現(xiàn)。因此,對“一帶一路”民心相通領域合作的研究不能僅局限于對官方機制的探討。本文試圖以中拉人員交往為關注重點,以中拉政府間合作機制、文教與智庫路徑和民間交流路徑為框架,探討多重框架機制下的民間人員往來和互動,以發(fā)掘基于個體交往的中拉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

二、中拉政府間合作機制框架下的人員交流

中拉民心相通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從16世紀連接塞維利亞(西班牙)-阿卡普爾科(墨西哥)-馬尼拉(菲律賓)的“大帆船貿易”開始,以絲綢為主的中國商品就行銷拉美各地。19世紀中后期,大批華工乘船來到拉美充當“苦力”,從事甘蔗園勞動、鳥糞挖掘、開鑿運河等工作。在古巴革命中,契約華工加入起義軍,“沒有一個古巴華人是逃兵”,為古巴革命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后,中拉關系持續(xù)發(fā)展,中拉文化、貿易交流明顯增加。改革開放后,中國迎來了與拉美國家建交的高潮,在此期間共有17個拉美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21世紀后,中拉關系進入全面發(fā)展的新階段,政治互信日益加深,經(jīng)貿往來、文教合作日益頻繁。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沿著高質量發(fā)展方向不斷前進,中拉民心相通不斷深入,中國-拉共體論壇(中拉論壇)和友好城市成為民心相通領域政府間合作的主要機制,其中,中拉論壇各專業(yè)領域分論壇切實加強了中拉人員交流,也獲得了拉美民眾和媒體的廣泛贊許[6]。在政府政策推動下,“健康絲綢之路”和“數(shù)字絲綢之路”成為衛(wèi)生和科技領域合作的重要體現(xiàn),為拉美民眾帶來醫(yī)療衛(wèi)生和科技成果方面的大力支持。

(一)以中拉論壇各專業(yè)領域分論壇為核心的交流機制

2014年,中拉論壇的建立成為中拉關系邁入整體合作新時期的重要標志。中拉論壇是中國和拉共體成員國間的政府間合作平臺,主要機制包括部長級會議、中國—拉共體“四駕馬車”外長對話、國家協(xié)調員會議以及各專業(yè)領域論壇和會議4個組成部分。各專業(yè)領域論壇有8個分論壇,其中與民心相通領域合作的分論壇有4個,分別為中拉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中拉青年政治家論壇、中拉民間友好論壇和中拉智庫交流論壇。

1.中拉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

2016年9月,首屆中拉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中國、巴西、古巴、秘魯?shù)榷鄠€國家的代表出席論壇。會議在清潔能源、氣候變化、新技術新產(chǎn)品等方面展開了全方位、多領域的交流,促進了中阿雙方市場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方還啟動了“中拉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等人才交流計劃,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提供資助,支持拉美地區(qū)的科研機構或大學派出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合作研究工作。

2.中拉青年政治家論壇

中拉論壇深刻關注青年在民心相通中的作用,積極吸引拉美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領域的青年領導人參加論壇,就“一帶一路”倡議與各自領域的發(fā)展對接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自2013年5月第一次舉辦以來,中拉青年政治家論壇以每兩年一屆的頻率舉行,已經(jīng)在北京舉辦了5屆。論壇與“未來之橋”中拉青年領導人培訓交流營同期舉辦,該培訓計劃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5年倡議啟動的青年人文交流項目,計劃在10年間邀請1 000名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青年領導人來華研修培訓[7]。

3.中拉民間友好論壇

中拉民間友好論壇成立時間較早,其前身是“中國與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qū)對華友好組織大會”,在2007年的第4次會議上更名為“中拉民間友好論壇”。2014年7月,中拉民間友好論壇被納入中拉論壇框架,繼續(xù)為中拉民心相通工作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平臺。

4. 中拉智庫交流論壇

首屆中拉智庫交流論壇于2010年召開,2014年被納入到中拉論壇的框架下,截至2019年已經(jīng)召開了4屆論壇。中拉智庫交流論壇起著中拉思想界精英的橋梁作用,吸引了來自中拉雙方主要智庫的專家學者、拉美地區(qū)組織代表、駐華使節(jié)、國內有關部委和企業(yè)代表以及中外媒體人參會,積極開展經(jīng)驗交流與知識分享,為中拉雙邊人員交流不斷深入發(fā)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可以看出,中拉論壇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多樣且高效的工作平臺,除政府間的高層論壇外,中拉論壇的定期交流機制還涵蓋了科技、智庫、青年交流、民間友好等多個領域,極大地加快了中拉整體合作的步伐,成為提速民心相通的不可或缺的實踐平臺。

(二)友好城市助力中拉民間往來

相對于國家層面的交往,友好城市作為次國家行為體,因其靈活性和多樣性,對于增加中拉了解與互信、增進友誼與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目前,中國與拉美17個國家之間結成了179對友好城市,其中與拉美國家結成友好城市對最多的地區(qū)是北京市和河南省。在拉美國家中,巴西以總數(shù)57對排在首位,墨西哥以32對排在第2位,阿根廷以25對排在第3位。從分布密度來看,拉美友城的分布僅高于非洲,在全球中屬于較為落后的。但是中國與個別拉美國家的結對情況排在前列,例如,在137個與中國城市結成友城的國家中,巴西以總數(shù)57排在第11位,僅次于加拿大[1]。

友好城市對于促進地方合作和搭建伙伴網(wǎng)絡提供了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中拉之間擁有相似城市結構、規(guī)模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城市結成友好城市對,有利于分享和借鑒發(fā)展經(jīng)驗,推進人文交流與合作。

(三)“健康絲路”和“數(shù)字絲路”:民心相通的新成果

1.“健康絲綢之路”的發(fā)展勢頭強勁

2021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發(fā)表視頻主旨演講,提出建設更緊密的衛(wèi)生合作、互聯(lián)互通、綠色發(fā)展和開放包容四大伙伴關系。其中衛(wèi)生合作成為建設更緊密的“一帶一路”伙伴關系的重要內容。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帶一路”倡議中對拉基礎設施、經(jīng)貿領域的合作項目放緩。但中國在衛(wèi)生合作、抗疫援助方面給予了拉美國家大量的支持,開拓出一條全新的“健康絲綢之路”,進一步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民心相通建設。

拉美國家普遍具有治理能力低下、醫(yī)療體系薄弱、醫(yī)用物資匱乏等特點,抗疫形勢尤為嚴峻。在這種情勢下,中國不僅向拉美多個國家提供了醫(yī)療物資援助和人員支持,還低價為拉美各國提供疫苗支持。截至2021年6月底,在墨西哥和巴西,中國疫苗簽約量約占四分之一。在其他拉美國家,中國疫苗比重比美國疫苗更高。在智利,中國疫苗占供給量的80%。在阿根廷,中國疫苗占供給量的50%。在秘魯,中國疫苗約占40%。在委內瑞拉、烏拉圭、多米尼加共和國、薩爾瓦多等國,中國疫苗的比重均明顯高于美國[8]。中國對拉美醫(yī)療援助造就了一條新型的“健康絲綢之路”,這條絲路為拉美民眾送去了抗疫的堅強武器,讓他們切身體會到了來自遙遠中國的雪中送炭之情,實質性地推動了個體民心相通之路的建設。

2.“數(shù)字絲綢之路”蓬勃發(fā)展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中拉科技領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公司不斷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并獲得了相應的海外拓展機會,其中拉美成為重要的投資目的地。華為一直希望能在拉美開展5G業(yè)務,并為此在拉美的土地上付出了多年努力。華為從2001年就在阿根廷設立了代表處,如今已經(jīng)在當?shù)毓蛡虺^500名阿根廷人,70%的雇員為本地員工,為當?shù)鼐蜆I(yè)做出巨大貢獻。華為協(xié)助建立了兩千座以上的4GLTE基站,與佩爾索那合作搭建了云端網(wǎng)絡,參與了全長超過三萬公里的阿根廷主干電信網(wǎng)絡建設。對華為、騰訊等中國科技公司來說,拉美地區(qū)適合擴大科技領域業(yè)務。而拉美國家也有著與中國合作的意愿。多個拉美國家均選擇與華為開展不同程度的合作。智利總統(tǒng)皮涅拉2019年4月曾表示歡迎華為參與智利的5G網(wǎng)絡建設;烏拉圭也已在2019年8月與華為簽署戰(zhàn)略合作諒解備忘錄。

二、中拉文教與智庫合作路徑下的人員交流

近年來,教育成為推動中拉民心相通合作的新橋梁。中拉互派留學生、孔子學院和中國拉美研究機構的成立,以及拉美國家的中國研究機構的出現(xiàn),都是中拉民心相通提速的表現(xiàn)。

(一)中拉互派留學生:民心相通的人才基礎

我國聚焦國家戰(zhàn)略需求,既大力派出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又面向全球提供來華獎學金名額。國家留學基金委2017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總人數(shù)為107 005人。其中,高級研究學者、訪問學者和博士后占派出總人數(shù)的41.9%,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和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占比34.6%;碩士生和本科生占比23.5%[9]。

與此同時,我國向其他國家提供政府獎學金名額,吸引來華留學生。來華留學生的大幅增長始于改革開放之后。從1990年至今,來華留學教育事業(yè)迎來了空前的發(fā)展。截至2018年,中國已向31個拉美國家提供政府獎學金名額,共有約3 200名拉美國家的留學生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學習[10]32-33。

雙方政府互換獎學金是另一種實現(xiàn)共贏共享的合作模式。以古巴為例,2007年簽署的中古互換政府獎學金項目同意每年互換政府獎學金,中方向古方提供150人/年的名額,古方向中方提供100人/年的名額[11]。為實施中古交流項目,古巴政府專門為中國留學生建立新校區(qū),配備專門師資,成立了專門的管理工作機構。大批中國公派留學生赴古巴學習。到2009年,中國在古公派留學生人數(shù)高達2 800多人[12]。這些留學生在哈瓦那大學等學校主修農(nóng)業(yè)、醫(yī)學、教育、管理、西班牙語等專業(yè),有的學生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有的完成一年的西語學習后回國繼續(xù)本科學習。在古巴學習期間,他們與當?shù)氐睦蠋熀团笥褌兘Y下了深厚的友誼,哈瓦那城郊的塔拉拉等校區(qū)成為許多中國學子的畢生回憶。

(二)孔子學院:中拉民心相通的橋梁

孔子學院是中外合辦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致力于漢語教學,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合作。目前全球已有155個國家設立了539所孔子學院,其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區(qū)孔子學院達39所[13]。目前,拉美地區(qū)的孔子學院開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漢語教學、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資格認證、中國文化講座、文化交流活動等。

孔子學院在拉美的發(fā)展雖較為落后,但近些年呈現(xiàn)逐年穩(wěn)定增長的態(tài)勢,孔子學院的活動內容也日漸成熟和多樣。以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孔子學院為例。該院由北京語言大學承辦,自2006年簽約成立至今已15年,學生人數(shù)由運營伊始的80人增加到目前每年1 200人左右,使更多的墨西哥人有了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除漢語教學之外,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孔子學院還推出更多適合墨西哥本土民眾的文化體驗課程,吸引更多的社區(qū)民眾前來孔子學院學習和參加文化活動[14]??鬃訉W院還積極邀請國內藝術文化名人赴墨西哥開展表演或講座,向他們展示豐富多彩的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每次活動都座無虛席。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孔子學院不僅致力于漢語教學和文化體驗,還在師資建設和教師培訓方面持之以恒,使孔子學院在民心相通領域發(fā)揮更持久穩(wěn)定的作用。一方面,孔子學院利用漢辦提供的獎學金選送墨西哥教師來華留學。2010-2017年,該孔子學院有10位教師先后在中國進修,其中1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6人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3人完成漢語進修。這些在中國留學過的教師們持續(xù)打造了良好的漢語師資梯隊。另一方面,鑒于墨西哥大多數(shù)本土教師尚無機會來華留學,該孔子學院自成立第二年(2009年)起,連續(xù)舉辦墨西哥漢語教師培訓課程,邀請專家講授最新漢語教學理論、新的教材使用、教學方法、跨文化交際和中華文化,為墨西哥本土師資成長提供了一個恒定的培訓和成長平臺[14]。

但是孔子學院在拉美的發(fā)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雙語師資和教材的匱乏依舊是文化傳播的障礙。目前,拉美地區(qū)孔子學院的師資引進是采用從國內高校選派的方法,有些具有西班牙語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可以較快地適應到教學工作中,然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則需要從頭開始學習西語或葡語,在工作伊始不得不用英語和學生交流,這會導致當?shù)厣吹牟恍湃紊踔辽戳魇?。第二,孔子學院在海外的活動易受到大國關系的影響。近年來,歐美國家頻繁發(fā)出對孔子學院的無端指控,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全美各地的孔子學院相繼關閉,這些因素也會滋生拉美地區(qū)對孔子學院的抵觸情緒。

(三)中國西班牙語教育的發(fā)展夯實了民心相通的土壤

我國于1952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創(chuàng)立了首個西班牙語專業(yè)。隨著中拉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往來迅速增加,社會對西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進入21世紀后,西語高等教育呈井噴式發(fā)展。截至目前,全國共有58所高校設立了西班牙語本科專業(yè)。

西語人才掃清了中拉民心相通合作中的第一道語言障礙。他們或進入外事部門工作,或進入企業(yè)從事對拉經(jīng)貿工作,或從事其他關于中拉文化交流的工作,為中國在拉美各項事業(yè)的開展和完善提供了保障,也為拉美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便捷途徑。

外語能力是滿足區(qū)域國別研究的基本條件。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教育的蓬勃發(fā)展為我國的拉美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對拉美最初的了解起步于歷史研究和對國別的信息獲取,外語人才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教育部已經(jīng)正式將區(qū)域國別研究列為外語專業(yè)的二級學科,成為外語系人才的必修課,未來將有更多的西葡語人才投入到拉美研究當中。據(jù)統(tǒng)計,我國拉美研究機構的人員中,懂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的比重分別占21%和7%,而能夠熟練使用兩種外語(英語、西語和葡語中的任意兩種)的比重也達到25%[15]。

(四)國內拉美研究機構的蓬勃發(fā)展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拉美研究機構發(fā)展的助推器?!耙粠б宦贰背h為了解沿線國家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拉美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截止到2019年7月,中國的拉美研究機構已有56家,其中超過92%的機構是進入21世紀之后成立的。2011年之后,拉美研究機構的增速尤其迅猛。2011年之后成立的拉美研究機構有44家,其中又有一半以上(33家)是在最近5年成立[15]。

中國的拉美研究機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以拉美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機構、民間拉美研究組織。

1. 以拉美國家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研機構

這類機構的主要工作是深度研究拉美現(xiàn)狀問題,為國家制定對拉政策提供學術支撐和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是國內最大的拉美綜合性研究機構,其研究重點包括拉美地區(qū)的經(jīng)濟、政治、國際關系、社會和文化及發(fā)展問題。研究所同全國各地從事拉美研究的機構和學者有著廣泛聯(lián)系,并且與拉美各國駐華使館以及拉美、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的大學、研究機構也建立了各種學術交流形式,對推動中國的拉美研究事業(y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 高校的拉美研究機構

201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有條件的高校加強國別和區(qū)域問題研究”[16]。自此,教育部制定了一大批關于國別和區(qū)域研究的行動計劃,成立培育基地,出臺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借以加強區(qū)域國別研究學科建設。因此,從2011年開始,拉美研究機構在高校實現(xiàn)井噴式發(fā)展,年均增加5家,特別是2015年增加了8家,2017年增加了14家,覆蓋全國18個省市[15]。

高校拉美研究機構具有跨學科優(yōu)勢,可通過結合外語類學科、國際問題類學科、經(jīng)管類學科、歷史學科、民族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促進拉美研究水平的綜合提升。一大批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拉美研究教師和學生走出國門,與國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交流學習,深入實地開展田野調查,造就了一大批“國別通”和“區(qū)域通”人才。這些人才也將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帶到拉美,為中拉“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以西南科技大學拉美研究中心的“中國企業(yè)在拉美”項目為例,該中心科研人員不僅調研、走訪了多家在拉美投資的中國企業(yè),而且在巴西、秘魯?shù)壤绹疫M行了深入的田野調查,向中資企業(yè)及政府決策部門提供了有關拉美營商環(huán)境、政治與社會環(huán)境的豐富信息和政策建議,在以“民心相通”促經(jīng)濟合作方面進行了可貴探索。

(五)拉美研究中的國際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拉美地區(qū)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有更多的拉美學者愿意參與到中拉合作研究當中,也有更多的中國研究中心在拉美國家成立。他們通過國際學術會議、跨國學術項目等方式,就中國和拉美國家的各類問題展開自由的學術交流和項目共建。

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拉學術合作交流不斷取得積極成效。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為例,僅2021年,拉美所就舉辦多起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國際交流會議:拉美所經(jīng)濟學科與烏拉圭天主教大學商學院舉辦線上學術會議,國際關系學科和巴西研究中心聯(lián)合召開“全球大變局下的金磚國家合作”研討會,拉美所與澳門城市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聯(lián)合舉辦“東亞-拉美地區(qū)研究伙伴對話”國際會議。

474 Retrospective clin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dysthyroid optic neuropathy

2021年5月,“東亞-拉美地區(qū)研究伙伴對話”國際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秘魯?shù)葒乙约皣鴥壤姥芯繖C構的專家學者、新聞媒體代表、聽眾共120多人出席會議。學者們暢所欲言,展現(xiàn)了新時期中拉國際合作的新風貌。參會的學術機構涵蓋了全球各國資深的拉美研究機構,如拉丁美洲社會科學大會、俄羅斯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日本上智大學伊比利亞美洲研究所、澳門城市大學葡語國家研究院等。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與會者來自拉美國家的中國研究機構,如秘魯太平洋大學中國和亞太中心、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學國際關系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墨中心等,可見近年來拉美學術界對于中國的關注增加,體現(xiàn)了“一帶一路”民心相通領域智庫合作的成效。

此外,中日韓合作是拉美研究國際合作的一種新拓展。除“東亞-拉美地區(qū)研究伙伴對話”國際會議外,2021年5月,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伊比利亞美洲中心舉辦“新轉型中的拉丁美洲”國際會議,下設包含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的多個分議題,邀請了韓國、日本和中國等國的多位學者參會。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秉承多邊主義的合作精神尤為重要,中日韓國際學術合作是東亞-拉美合作框架下學者對話的新平臺,在推動東亞-拉美智庫合作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三、中拉民心相通領域的民間交流路徑

在中拉民心相通合作的道路上,中國和拉美國家民眾本著文明認同的共同理念自發(fā)開展了多種類型的交往與合作,有效推進了民心相通。

(一)跨國婚姻、民間組織與社交網(wǎng)絡平臺的作用

隨著中拉人員交往愈加密切,互派留學生、企業(yè)互派員工增多,跨國婚姻成為中拉民心交融的新現(xiàn)象。政府間合作機制、文教與智庫路徑拉近了中拉青年之間的距離,為跨國婚姻創(chuàng)造了條件和機遇。人文交流從個體為單位擴大到以家庭為單位,基于家庭的民心交流則會激發(fā)出更大的溢出效應。筆者周圍有不少中拉跨國婚姻的例子,他們相識的渠道多樣,如通過外派工作、訪學交流、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實習工作等。筆者曾走訪一位在疫情期間來到中國居住的墨西哥朋友,他的妻子是一位中國藝術家。在中國剛剛暴發(fā)新冠肺炎疫情時,這位墨西哥朋友決定奔赴中國以陪伴家人,他說:“即便有疫情,但中國依然是他的家鄉(xiāng),在這里可以每天與家人一起吃早餐,可以擁有最先進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最便捷的高鐵和高速公路網(wǎng),可以享受全國各地的美食?!彼梦淖趾鸵曨l記錄下在中國的生活,并在自己的社交網(wǎng)絡公眾號發(fā)布,吸引了大量粉絲的關注。這是中拉民心相通美好生動的體現(xiàn)。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拉美研究做出政策性支持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傳播媒介的飛速發(fā)展,一些志同道合的拉美研究學者自發(fā)組建民間拉美研究組織,借助知名網(wǎng)站、微信等社交網(wǎng)絡平臺擴大影響力,成為推動中拉互聯(lián)互通的新路徑。

以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為例。該組織于2015年成立于北京,是由一批對拉美研究有相同愛好的中拉學者共同發(fā)起,成員覆蓋不同國家和研究領域。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致力于促進中國和拉丁美洲各國在經(jīng)濟和文化上的全面交流,推動中拉青年之間的互相認識,助力中拉關系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該組織定期舉行講座、會議等促進中拉文化交流的活動,并且與央視、光明日報、人民網(wǎng)、澎湃新聞網(wǎng)等國內知名媒體合作,定期推出主題文化活動。

(二)一些以中國、中拉關系為關注對象的期刊在拉美出現(xiàn)

隨著拉美國家對中國的關注度大幅提升,一些關于中拉跨文化交流的刊物開始在拉美國家出現(xiàn),為中國和拉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做出了貢獻。其中,阿根廷的《當代》、哥倫比亞的《太平洋微波》尤為引人注目。

《當代》是2011年由阿根廷企業(yè)家資助創(chuàng)辦的紙質和電子期刊??锞劢拱⒏⒑椭袊缥幕涣?,提供兩國的時事通訊服務,包含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化、科技、運動、社會和社團幾個板塊?!懂敶返木庉嬋藛T覆蓋面廣泛,囊括學者、中國語言文化專家和學生、文化管理者、律師、翻譯、華人代表等。由于緊跟時事、內容豐富,創(chuàng)刊10年以來,《當代》吸引了包括國家和地方官員、中資企業(yè)、企業(yè)商會、外交部門、高校在內的廣泛關注和跟蹤,在拉美圈頗具影響力。目前,《當代》已經(jīng)通過阿根廷駐華使館和領館抵達中國,擁有了一大批中國讀者。它還與北京、上海和四川省的高校,以及國內的各種學術和文化中心簽訂了交流合作協(xié)議,切實推進了中拉民心相通。

《太平洋微波》是由哥倫比亞瓦萊大學出版的電子期刊,與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保持合作關系。該刊物的創(chuàng)刊人是在中國學習的哥倫比亞留學生,他曾在中央美術學院、四川大學等院校學習,對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非常感興趣。出于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主持創(chuàng)辦了《太平洋微波》這一雜志,并邀請中國和拉美國家的學者撰稿??飶娜宋闹R的角度聚焦拉美和太平洋的關系,尤其關注與中國的關系,定期發(fā)表與中拉關系、中國歷史、文化、外交、民俗等領域相關的原創(chuàng)性學術文章。刊物創(chuàng)刊于2020年,這一年也是中哥建交40周年??镌诮榻B中引用了阿拉伯哲人的一句諺語:“我們必須認真學習真正的知識,即便只能在像中國這樣遙遠的國家找到它?!边@體現(xiàn)了拉美民眾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對中拉民心相通給予的期待。

跨國婚姻、民間組織和民間期刊的出現(xiàn)是拉美視角的體現(xiàn),表明拉美國家中關注中國的群體在擴大,證明了拉美人對中國的認同感在加強,說明中拉民心相通的發(fā)展具有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

結語

中國和拉美雖相隔萬里,但中拉民心相通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拉合作發(fā)展得到了質和量的雙重提升。近10年來,中拉民心相通在多樣化的機制框架下得以全面推進,在政府機制引導、文教與智庫路徑支撐和民間交流路徑優(yōu)化的三大互聯(lián)互通框架之下,民間人員往來和互動得到了顯著加強,民心相通領域的合作在廣度和深度方面均得到很大提升。

但是,中拉民心相通合作中尚存在一些問題,中拉整體合作水平仍有提升的空間。拉美孔子學院師資匱乏,當?shù)孛癖姷慕蛹{度不高。拉美研究雖一時興盛,但研究深度和理論高度仍亟須提高。新冠肺炎疫情提高了國家間人員交流互動的成本,許多友城互訪、學者訪問項目都被擱置,這大大阻礙了國際合作的步伐。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外部機遇和挑戰(zhàn)不斷增多,如何更高效地發(fā)揮現(xiàn)有機制在中拉合作中的引領作用,構建創(chuàng)新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拉民心相通新模式,是我們必須要回答的時代命題。

The Evolution and Prosp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in the Field of People-to-people Bond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I Haomin
(Institute of Latin American Studie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7,China)

Abstract: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ina-Latin America relations have been steadily improved,and the people-to-people bond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ve been fully promoted under diversified mechanisms and paths,forming three major interconnected parts which are inter-governmental mechanism guidance,cultural,educational and think tank support,and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people-to-people communication characterized by personnel exchange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and the depth of mutual learning among civilization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se paths have opened up more areas for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and innovated the connotation and form of people-to-people bond. However,at present,the external challenges in the field of people-to-people connections are increasing. How to more efficient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existing mechanisms in China-Latin America cooperation and build a new innovative and sustainable model of China-Latin America people-to-people bonds is the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Latina America relations.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people-to-people bonds,China-Latin America Forum,NGOs

猜你喜歡
中拉民心拉美
讓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代表連民心 繪出新畫卷
中拉媒體人共話“命運共同體”
“一站一臺”連民心 繪出周口新畫卷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數(shù)字中樞的構建與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研究
讓民心工程贏得民心
第十屆中國—拉美企業(yè)家高峰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