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華偏可喜,的的半臨池,疑為霜里葉,復(fù)類雪封枝;日斜光隱見,風(fēng)還影合離?!边@是梁朝簡文帝詠梔子花的詩句。
梔子花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chǎn)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已有兩千多年栽培歷史。它又名山梔子、卮、黃梔子、白蟾花、水橫枝、海梔等,因其果形似古代酒器“卮”而得名。佛經(jīng)中稱其為“薝卜”,世人又稱它為“禪友”,如宋代王十朋詩云:“禪友何時到,遠從毗舍園,妙香通鼻觀,應(yīng)悟佛根源?!?/p>
古人將梔子視為珍寶,《史記·貨殖傳》云:“千畝梔茜,其人與千戶侯等。”足見梔子之貴重。《晉宮閣名》栽“華林園梔五株”,五株梔竟被載入書冊,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更有甚者,《晉令》記載:“諸宮有秩,梔子守護者,置吏一人?!笔钦f各宮里的官吏都有一定的秩序,為看守梔,特設(shè)一吏,可見對梔子是多么重視。
梔子花在漢代已成為我國名花,相傳古代還有紅梔子。據(jù)《花鏡》記載:“昔孟昶十月宴芳林園,賞紅梔子花,清香如梅?!碧拼鸥陀幸皇自伡t梔子花的詩:“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于身色有用,與道氣傷和。紅取風(fēng)霜實,青看雨露柯。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可惜珍貴的紅梔子花已失傳了。
梔子花不僅可供觀賞,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花、果、葉、根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其花對肺熱咳嗽和流鼻血有良好療效;其葉可治毒瘡;梔子的果實有消炎解毒、明目止血、解消渴、利小便的功效,可治黃疸病、高熱心煩不眠、牙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瘡瘍腫毒等癥,梔子根善于消腫,常外用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此外,梔子的果實是上等黃色染料,花含芳香油,可熏茶及作調(diào)香劑。
梔子植株挺秀,是優(yōu)良綠籬樹種,種在水邊、池畔,臨池橫枝,更加優(yōu)美怡人;栽于亭臺樓閣旁,更以其白花綠葉,常與紅花配襯,增添詩情畫意。也可制成盆景,能使室內(nèi)幽香典雅。梔子花水養(yǎng)極有名,切花瓶插,更有“孤枝妍外凈,幽馥暑中寒”的意境。梔子花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具有較強的抵抗和吸收能力,是保護環(huán)境、凈化空氣的良好綠化花木。
下面介紹梔子食療驗方幾則,須在中醫(yī)師指導(dǎo)下選用。
1.梔子花蜜:梔子花4 朵,蜂蜜適量,水煎服。治肺熱咳嗽。
2、梔子茶:梔子15 克,嫩茶葉5 克。放入鍋中,加水800 毫升,煎至400 毫升,去渣取汁飲用。每日下午分2 次溫服。適用于肝膽濕熱所致黃疸者及肝熱所致高血壓、頭痛、頭暈、心煩者。春、夏季飲用尤佳,脾虛便溏者不宜。
3.梔子花雞:梔子花6 朵(摘瓣洗凈),去雜童子雞1 只(重約300 克),香菇片、冬筍片、醬油、味精、黃酒、生姜、蔥白、白糖、濕淀粉各適量。制法:先將梔子花切成細末,放入碗內(nèi),加入清水、黃酒、味精、濕淀粉攪拌均勻,撒上白糖,溶化后待用;用醬油、黃酒、生姜片、蔥白、白糖調(diào)和后,將雞放入調(diào)味汁中浸漬1 小時。然后置于大碗中,加冬筍片、香菇片,上籠蒸約15 分鐘,取出澆上梔子花蓉,上籠蒸1 分鐘即成。佐餐食用。功用:補虛強身,益精添髓,美容養(yǎng)顏。
4.梔子仁粥:梔子仁3~5 克(碾成細末),粳米50~100 克。先將粳米煮成稀粥,待粥將成時,調(diào)入梔子末,稍煮即成。每日2次,2~3天為1療程。功效:清熱瀉火,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不宜久服,大便泄瀉者忌服。
5.梔子飲:梔子花6 克,當(dāng)歸、白芍各10 克,水煎服。功效:清熱利濕,瀉火除煩,鎮(zhèn)靜。用于肝血虛挾熱所致神經(jīng)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