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大連旅游學校(大連女子學校),遼寧 大連 116000)
孟子的“民為貴”思想在中國的政治思想史中十分重要。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弊源擞辛恕懊褓F君輕”的論斷。古往今來,許多學者也對孟子的這一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爭論。古有陸九淵、黃宗羲、顧炎武等古代思想家對于孟子這一思想就有頗多的研究。時代變遷,學界對孟子“民為貴”思想的研究尤為重視。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亂頻仍,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指出: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此時,君主為了成就霸業(yè),不問賢士出身破格任用。孟子當時的地位一度顯赫,還曾擔任齊國之卿,而齊宣王甚至提到:“ 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yǎng)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薄傉哉勖献釉谶@樣的環(huán)境下親眼所見民眾遭受苦難,所以他能夠在各國君面前大力提倡民貴思想與仁政王道。徐復觀先生指出:“孟子生于七雄并立之世,知識分子所受的政治壓力較輕,浮出民貴君輕之思想亦較易。”如孟子當面指出梁惠王為政是:“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孟子諷刺齊宣王“四境之內(nèi)不治,則如之何”,使得齊宣王“顧左右而言他??傊敃r士的地位崛起,各國爭相招賢納士,孟子無所畏懼地將自己的民貴思想宣傳給各國君主,并激烈批評國君們的虐民。
縱覽《孟子》七篇,孟子談到民的章節(jié)極多,據(jù)楊伯峻先生統(tǒng)計,《孟子》文本中共出現(xiàn)“民”字一百九十九次之多。由此可見,孟子對民這一社會階層極為重視。孟子所言之民,多數(shù)情況下泛指普通民眾。
在政治上“重民”。在此之前,人們都認為君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最為尊貴的。認為君權(quán)神授或者天授,普通民眾沒有權(quán)利對君王進行罷黜。國君的一切號令和行為代表的是天意,天意不可違。孟子首先論述了君位、君權(quán)“天與”的表面性,“天與”在實質(zhì)上是“民歸”?!懊駳w”決定“天與”,“天與”以“民歸”為前提。孟子也用堯舜王位的傳遞,說明了這一點。孟子鮮明地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實際上蘊含了對君權(quán)至上的蔑視。孟子用一套較為完整的邏輯論證體系,很有說服力地論證了民貴君輕。孟子的“重民”,強調(diào)國君要有正確的臣民觀,國君應(yīng)當尊重臣民。孟子告誡齊宣王曰:國君怎么對待臣民,臣民就會怎么對待他。國君視臣民為手足才能得到臣民的“心”。同時,還要尊重民意。例如,在選任賢能與懲罰惡人的問題上,孟子認為國君應(yīng)該避免偏聽偏信,一定要以民意為標準。《孟子·梁惠王下》說,不管是國君身邊的人還是諸大夫舉賢,都不能輕信,只有全體國人皆舉賢,才能進行具體考察,然后任用。
在經(jīng)濟上“養(yǎng)民”。孟子進一步發(fā)展了孔子的“富民”思想,提出了“制民之產(chǎn)”和“平均賦稅”的經(jīng)濟主張。因為孟子看到了人民擁有“產(chǎn)”的重要性。只有人們有了恒產(chǎn)才會有恒心,如果民沒有恒心,就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也只有實現(xiàn)人民有恒產(chǎn),才會確保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五畝之宅,樹之以桑。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泵献佑懈杏诟鲊l繁的戰(zhàn)爭和勞役,使人民不能及時地進行生產(chǎn)而提出建議:應(yīng)該與民以時。孟子的與民以時的主張直接指向了三個目標:種桑、養(yǎng)殖牲畜、種植糧食。耽誤桑時,則民不能暖體;耽誤牲畜之時,則民無以食肉;耽誤糧食之時,則民無以果腹。統(tǒng)治者在征勞役、發(fā)動戰(zhàn)爭的時候,不能違背桑、畜、糧食之“時”。孟子的這三個目標最終是使黎民不饑不寒。只有勿奪其(桑、牲畜、糧食)時,人民才能過上有保障的生活?!睹献印る墓稀分?,孟子明確要求將井田集中于統(tǒng)治者手中的局面予以改變,向普通民眾分配田地,具有以土地養(yǎng)民的思想,進而讓民眾過上溫飽的生活。這也是君主的職責。
文化上“教民”。孟子認為仁政并不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比仁更高的是人倫。從性善到仁政再到人倫,由低到高,組成了三個層次。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實行仁政的最終目的是“皆所以明人倫也”。從“父子主恩,君臣主敬”這種基本的人倫精神出發(fā),孟子提倡尊老愛幼,主要是尊老,也就是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父母養(yǎng)育了子女,對子女有恩,子女則要以孝道來回報父母的恩情?!袄衔崂希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泵献诱J為,國家的教育要比直接的治理重要。孟子本身長期聚眾講學,但他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對民眾實行教化,而是國家應(yīng)該采取制度化的措施,從國都到地方普遍設(shè)立學校機構(gòu)對民眾進行教化。謹庠序之教,就是指加強類似周代的學校教育。教育肩負著更重要的責任一一申孝悌、明人倫。孝悌人倫之義,在于培養(yǎng)最基本的道行,即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君臣互敬,這樣才稱得上善教。從這里可以看到,孟子思想中真正重視的是人的內(nèi)修,仁政只是達到內(nèi)修的一個橋梁。
社會上“樂民”。孟子認為與民同樂,是王者為王的基礎(chǔ)。他曾說過,“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君王只有同百姓同樂,才能夠?qū)ψ约旱耐鯔?quán)統(tǒng)治不斷加強和鞏固。所以,與民同樂,也就是對君王實現(xiàn)長期統(tǒng)治的必然要求。孟子認為梁惠王所闡釋的“以鴻雁、麋鹿以及園囿等為樂”是低級的樂趣,是附和個人愛好的樂,不是普通民眾的樂。君王之樂需要有更高層次的境界,實現(xiàn)與民同樂。首先,君王要能體恤民眾,做到與民同樂。其次,君王要尊重民眾的喜惡。最后,人人行仁義民眾皆會樂。
孟子所勾畫的宏偉藍圖,即使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在當代社會,孟子的“民為貴”思想仍然毫不過時,可以將其與目前的民主、民權(quán)、民生等思想產(chǎn)生聯(lián)系,仍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這正是孟子“民為貴”思想的意義,這是在歷史長河中具有超越性、先進性的寶貴思想,是孟子留給后人的一筆巨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