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武潤 寧夏水利水電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次研究以青海浪加水庫心墻壩工程項目為例,為了滿足項目施工需求,需要在施工作業(yè)前,進行工程概況與施工數(shù)據的獲取,此工程基巖段防滲墻平均深度為29m,砂礫石段防滲墻平均深為34m,左壩肩水平防滲長度28.45m,右壩肩水平防滲長度71.2m。左、右壩肩邊坡大開挖,每10m設一馬道,馬道寬為0.5m,開挖邊坡分別為1:0.5、1:1.25。此工程屬于該地區(qū)的重點工程,為了提高對應工程的質量,下文將對工程在施工中的控制要點進行闡述,為心墻壩后續(xù)投入使用提供技術支持。
為了提升心墻壩工程質量,在相關研究前,先進行標準化施工工序的分析,此過程如下圖1所示。
圖1 瀝青混凝土心墻壩施工程序
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避免結構出現(xiàn)裂縫,需要在質量控制階段,從兩個階段,對施工接觸層與表層進行處理。
在第一個處理階段,可對與瀝青連接的常態(tài)化混凝土的表層,使用高壓水槍進行沖毛,或使用人工處理的方式,將其表層的廢渣結構、浮漿雜質與污染物質進行清潔處理。在完成處理后,使用高壓風機吹干表層,確保混凝土表層的干燥。在進行其表層的處理時,需要在其瀝青與混凝土的結合面上鋪設一層瑪蹄脂,在施工時使用拌和裝置對其進行攪拌。施工過程中,瑪蹄脂配合比例與鋪設方式,需要在現(xiàn)場經過專業(yè)調試并通過試驗后進行確定。在材料攪拌過程中,需要調派工程施工監(jiān)理人員,對現(xiàn)場的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溫度與配合比例等)進行集中控制。在鋪設施工前,需要在混凝土表層結構上均勻噴涂1~2層的冷底子油,等待6.0h冷底子油完全干涸后,再根據施工中的設計寬度,進行接縫施工。接縫施工的具體操作流程見圖2。
圖2 瀝青混凝土與混凝土接縫施工流程
在第二個處理階段,應進行混凝土心墻全線的均衡上升處理。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施工行為在一個相同的高程高度下實施,以此種方式避免或降低施工過程中的橫縫。當施工中出現(xiàn)不可避免的橫縫時,可根據縫隙位置制作一個1:2的緩坡,并在下次瀝青澆筑的過程中,人工使用鋼絲去除表層結構上的污物。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的是,對于表面結構中無法人工操作清理的污物,可使用噴燈,對結構進行加熱處理,等待污物結構發(fā)生軟化后,再使用清除鏟進行表層結構清理,完成清理后,配合使用混合料對其進行澆筑。
為實現(xiàn)對施工質量的全面控制,需要從層間結合部施工全過程中,實現(xiàn)對心墻壩質量的實時監(jiān)測,相關內容見下文。
在對原材料的選擇階段,針對其質量進行檢測。檢測過程中,采用取樣檢測的方式,分別對原材料的填料、瀝青、骨料進行監(jiān)測。針對填料檢測,在原材料準備階段,每批或每10t取樣一次,對其細度、含水率等項目進行檢測。針對瀝青檢測,可選用專用水工瀝青作為原材料,在一次施工當中盡可能選擇同一生產廠家和同一標號的瀝青材料。同樣在原材料的準備階段,針對每一批運輸?shù)绞┕がF(xiàn)場的瀝青材料進行全項目檢測。同時,檢測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從多個不同部位分別進行樣品的抽取,并保證抽取的樣品總重量不小于2kg。
在原材料的制備階段,礦料的加工應當按照如下方法完成:選用外購的石灰石(塊度小于40mm),自卸汽車運至礦料加工系統(tǒng)受料坑或塊石堆場堆存,再經裝載機轉入受料坑,塊石經反擊破碎機破碎制取粗細骨料。破碎后的混合礦料,經過篩分分級。分成粗骨料和細骨料并進入各級料凈料堆場貯存。在瀝青混合料的制備階段的質量監(jiān)測同樣針對上述三種不同原材料進行監(jiān)測,監(jiān)測方式分別為,填料:每周或每個批次取樣一次,對其細度進行監(jiān)測;瀝青:按規(guī)范要求,每單元試驗一次完成監(jiān)測;骨料:對熱料斗中的骨料進行隨時監(jiān)測,主要監(jiān)測內容為骨料的細度。
在瀝青混凝土心墻壩施工過程中,對其質量進行監(jiān)測。監(jiān)測的項目及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瀝青混凝土心墻壩施工過程中質量監(jiān)測項目要求
按照表1中的內容實現(xiàn)對瀝青混凝土心墻壩施工過程中質量監(jiān)測。同時,在完成心墻壩的正式鋪設后,為了進一步提高質量,還應當在每升高3m~5m位置,鉆取一次長度超過25cm的芯樣,再次對其進行質量抽檢,實現(xiàn)對施工質量的全面控制。
結合本文上述提出的施工控制要點,以青海省浪加水庫建設項目作為依托,針對該項目中的心墻壩瀝青混凝土層間結合部施工進行控制,將提高施工質量作為控制目標,并在應用過程中實現(xiàn)對本文上述控制方案合理性的驗證。
該工程項目中,瀝青心墻厚0.5m,心墻上、下游設過渡層粒徑要求Dmar<60m m、D<5mm的顆粒含量25%-40%、D<0.075mm含量小于5%。大壩心墻基礎處理:心墻基礎采用5.6m寬1.5m厚C20W6混凝土基座,現(xiàn)代河谷谷底24-27m,河谷右岸臺地為33-41m,右岸古河床處為54-62m,右壩肩處為25-46m不等。該工程項目中的心墻壩施工設計標準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實例項目心墻壩施工設計指標標準表
按照表2所示的內容,結合本文上述設計的施工控制方案,實現(xiàn)對該工程項目中的心墻壩瀝青混凝土層間結合部施工。完成施工后,對瀝青混凝土芯樣進行采集并對其密度和空隙率進行檢測,得到如表3所示的檢測結果。
表3 瀝青混凝土芯樣密度和空隙率檢測結果記錄表
從表3 得出的檢測結果可以看出,按照本文控制方案完成施工后,心墻壩中各個瀝青混凝土芯樣的密度和孔隙率均能夠滿足該工程項目的心墻壩施工質量標準。因此,通過上述應用實例證明,本文提出的施工控制方案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較高的合理性,能夠實現(xiàn)對瀝青混凝土層間結合部施工的合理控制,進一步促進其施工質量的提升。
本文此次研究以青海浪加水庫心墻壩工程為例,從瀝青混凝土心墻接縫、層面處理、質量監(jiān)測等方面,對瀝青混凝土層間結合部施工控制要點展開了分析,并在完成設計后,通過應用實例,證明了本文提出的施工控制要點所選方向正確。
但要進一步實現(xiàn)對工程施工質量的提升,還需要在后續(xù)的工程中,實行責任落實工作制度、實行各作業(yè)、各工種的作業(yè)時間控制制度,將關鍵線路上的作業(yè)由項目經理重點管理。在此基礎上,可建立每天開生產碰頭會,以評估工程總進度及分項分部進度的執(zhí)行情況作為會議重點,例如,在會議中分析工期落后的原因,制定補救措施,保證施工進度的可持續(xù)性。
為了滿足材料供應的需求,項目部可設置材料采購、試驗科等部門。結合施工需求,制定材料編制方式,以此保證材料供應的及時性,通過集中對各部門工作管理的方式,實現(xiàn)對工程質量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