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峰
(山東省微山縣畜牧獸醫(yī)發(fā)展中心 277600)
仔豬大腸桿菌病由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引起,主要侵害初生后幾個小時至斷奶前后的仔豬,體重60kg 左右育肥豬也有病例發(fā)生,但概率很小。該病致病性血清型很多,臨床一般表現為仔豬黃痢、仔豬白痢和豬水腫病癥狀。發(fā)病急,傳染性強,病程短,死亡率高,近幾年季節(jié)性不分明,對養(yǎng)豬業(yè)危害很大?,F將近幾年針對仔豬大腸桿菌病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措施略做總結,供養(yǎng)殖戶朋友們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出生后幾小時到1 周齡的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病時表現為黃痢,尤其是1~3 日齡仔豬最易感染。病豬以急性、高度致死性腸道病狀為特點,劇烈腹瀉,排黃綠色糞便,一般體溫正常,很少有發(fā)熱現象,但仔豬全身或后驅迅速脫水,皮膚皺縮,繼而死亡。
主要是帶菌母豬及其糞便,患此病仔豬的糞便也可成為傳染源。
致病性大腸桿菌血清型為產生腸毒素的大腸桿菌。病原菌隨帶菌母豬和患病仔豬的糞便排出,散布于豬場周圍環(huán)境,污染母豬乳頭和皮膚,當仔豬吸吮母乳或舔舐母豬皮膚時,病菌進入仔豬腸道。如果母豬初乳中母源抗體缺乏或不足,病原菌即可在仔豬黏膜上皮中迅速繁殖并產生毒素。隨著毒素達到一定數量時,即可刺激腸黏膜上皮細胞分泌大量液體,同時抑制腸黏膜上皮細胞的吸收,引起仔豬劇烈腹瀉,體液迅速減少,導致脫水,體內酸堿平衡紊亂、失調,最終因虛脫而死亡。
病死豬呈嚴重脫水表現,皮膚褶皺卷縮,肛門松弛,且肛門周圍附著粘連、沾染黃色稀便。剖檢可見病死仔豬胃部膨脹變大,胃內充滿凝結乳塊和大量黏液,顏色一般呈類白色、灰白色至淺紅色,有酸臭氣味,癥狀明顯者胃壁有出血點或彌漫性出血斑塊。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膨脹,腸壁變薄,腸內黏膜充血、水腫,有時漿膜也有充血,腸腔內充滿黃色、黃綠色或淺紅色腥臭稀薄漿液性內容物,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大,大腸病變比小腸較輕。心臟、肝臟和腎臟有或深或淺的變形、變性,表現為皺縮、凝固性壞死征兆等。腦部常有充血或小出血點。
10~30 日齡仔豬感染大腸桿菌病時表現為白痢。病豬以急性、致死性腸道傳染性病狀為特點,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糞便,呈漿液狀或糊狀,氣味腥臭。該病發(fā)病率高,但死亡率比仔豬黃痢低。
主要是感染致病性血清型大腸桿菌的仔豬及其糞便。
2.3.1 仔豬因素
2.3.1.1 初乳
仔豬出生后如果沒有及時吃上母豬初乳,有的仔豬免疫力低,胃腸道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善,常常因為消化機能較差而無法維持腸道菌群平衡,造成仔豬對大腸桿菌分泌的腸毒素抵抗力弱,進而引起仔豬白痢病。
2.3.1.2 斷奶
仔豬斷奶日齡較小、用于斷奶過渡期的乳豬飼料成分比例不當、飼料轉換過快(突然換料)等,極易誘發(fā)仔豬拉稀等白痢病。
2.3.1.3 疾病
如果仔豬患有炎癥疾病,體內液體從腸壁向腸腔滲出,導致腸道內容物通過腸管的速度加快,將腸管食糜中未來得及消化吸收的脂肪向后推移,在此過程中脂肪與腸腔內的堿性離子(如Ca2+、Mga2+、K+、Na+等)結合,形成灰白色物質排出體外。
2.3.2 母豬因素
哺乳期母豬的泌乳量過多或過少、乳脂率過高也是引發(fā)仔豬白痢的誘因。
用于哺乳期母豬飼料,配比不適宜(如蛋白質、脂肪等能量過高,礦物質、水分等含量不穩(wěn)定)、突然更換飼料或主要原料等也是造成仔豬白痢的因素。
2.3.3 環(huán)境因素
當仔豬生長環(huán)境突然改變時也容易誘發(fā)仔豬白痢病,如外界氣候反常(狂風驟雨、氣溫突變)、豬舍賊風侵襲、舍內潮濕陰冷、通風口遮蔽欠佳等外界應激反應均易引發(fā)仔豬白痢。
患病仔豬病死后尸體消瘦,膚毛松亂,尾部、股間特別是肛門周圍通常有灰白色稀薄糞便玷污。剖檢可見胃內容物有灰白色凝乳塊,有的有氣泡,氣味腥臭,幽門部位有黏膜充血現象。病程時間較長的胃腸空虛,內容物數量少,有卡他性炎癥,腸壁變薄,甚至透明。
豬水腫病是斷奶前后仔豬的一種多發(fā)病,也是一種急性腸毒血癥。與仔豬黃痢和仔豬白痢相比,發(fā)病率較小,但死亡率更高,危害更大。
突然發(fā)病,體溫不高,主要癥狀是頭面部水腫,眼結膜發(fā)紅,眼瞼腫脹,共濟失調,有驚厥表現,步態(tài)不穩(wěn)定,有時突然倒地,四肢呈游泳狀劃水動作,繼而死亡。
仔豬水腫病的傳染性與仔豬黃白痢病相比較不太明顯,通常呈地域性散發(fā)性。引起豬水腫病的大腸桿菌毒株常常是溶血性毒株。
豬水腫病的發(fā)病原因很多,主要與飼料、飼養(yǎng)管理、氣候、豬的消化機能等有關。
3.3.1 飼料
飼料中能量過高,特別是蛋白質、脂肪含量過高時易誘發(fā),所以在同一窩仔豬中生長速度快、體質肥壯的比瘦弱者更容易患此病,且發(fā)病快,死亡率高,癥狀也明顯。另外,飼料中微量元素缺乏也是該病誘因之一。
3.3.2 管理
飼養(yǎng)方式方法突然作較大改變,如轉運、換舍、通風等。
3.3.3 氣候
氣候突變,如急劇性的氣候變化給豬的正常生長生活環(huán)境造成影響。
3.3.4 仔豬體質
仔豬自身消化機能紊亂和腸道微環(huán)境改變可以引起大腸桿菌產生腸毒素,在腸道繁殖后產生有抗原性的水腫病因子,從腸道吸收后引起小血管病變而導致發(fā)生水腫病。
患水腫病病豬死亡后尸體表現營養(yǎng)良好,體格壯碩,皮膚蒼白,頭面部和眼瞼腫脹。剖檢胃內食物充盈,胃底部黏膜呈膠胨狀水腫,黏膜與肌肉層分離,胃內有淡黃色半透明液體積聚,液體厚度達2~3cm。小腸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癥病變。各處淋巴結水腫明顯,特別是下頜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水腫更加鮮明,切面外翻,邊緣充血。肝臟有淤血,質地變脆,觸之易碎。膽囊常變形,或腫大或縮小。光鏡下,小動脈血管或全動脈血管炎癥顯著,病程較長的病例在任何組織都會發(fā)現血管病變現象。病豬發(fā)病初期內皮細胞腫脹、變性,進而發(fā)展成平滑肌細胞變性、壞死。腦干部有局灶性軟化灶和腦水腫,腎小管細胞變性、脂肪變性,常表現為顏色變淺。肺泡壁充血,肺泡間質有漿液性浸潤,心臟表現為肌纖維變性、壞死、間質水腫。
散養(yǎng)戶仔豬,6 日齡,同窩仔豬12 頭,母豬為第二次生產,奶汁充足,母性好。分別觀察,2h 內發(fā)現排黃綠色糞便仔豬3 頭。
年出欄500 頭左右規(guī)模場,剛斷奶仔豬,37 日齡,于保育舍飼養(yǎng),同舍仔豬15 頭,為同一母豬所生。診療時眼瞼發(fā)紅、腫脹者2 頭。
據上述分析,病例1 診斷為仔豬黃痢病,病例2 診斷為仔豬水腫病。
5.2.1 病例1
給母豬飼喂含有白頭翁、黃連、黃檗、穿心蓮等止痢中草藥,將含有穿心蓮、白頭翁等中草藥提取物的口服液按使用量滴入仔豬口中,并給仔豬灌服補液鹽等電解質。
5.2.2 病例2
肌肉注射抗水腫針劑,輔助灌服黃芪多糖等增強免疫力藥物。
5.3.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如給仔豬圈舍保持合理的溫濕度,選購適宜的飼料,消毒措施要因地制宜、方法靈活,增強母豬、仔豬抵抗力等。
5.3.2 預防為主
根據養(yǎng)殖場需要和周邊環(huán)境條件選擇合理的疫苗,在合適的時間給母豬、仔豬進行注射免疫,如K88、K99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