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鐘 平 邵文奇 陳 川 孫春梅 紀 力
(1淮安市清江浦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淮安 223001;2江蘇徐淮地區(qū)淮陰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淮安 223001)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水稻機械化生產技術日益成熟,且土地集中連片耕作逐漸成為趨勢,這對水稻機插秧規(guī)?;a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降低勞動強度,改善勞動環(huán)境,培育適合機插的標準化秧苗,減少天氣、環(huán)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對機插秧生產的制約,成為了水稻生產上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水稻生產上大面積推廣應用的機插秧育苗技術是毯苗育秧[1-4],包括軟盤育秧、硬盤育秧、工廠化立體育秧等。雖然這些育秧方式都可育出符合機插要求的高素質秧苗,但在生產實踐中均存在一些缺陷與不足。例如,軟盤育秧的所有操作環(huán)節(jié)均是在田間進行的,勞動強度大,且易受到秧田條件、天氣因素等制約;硬盤育秧雖實現了播種作業(yè)的流水線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但后期會因田間管理的制約因素較多而耗時耗力,尤其是在起秧移栽時,會因苗床水分過大而導致秧塊嚴重變形,從而影響育苗質量,且田間泥濘會使起秧移秧工作異常艱苦。與此同時,替代營養(yǎng)土的育苗基質雖然也得到了較多研究[5-9],但由于其保水保肥性能差,致使育苗效果不穩(wěn)定。
研究表明,托盤育苗技術有助于解決水稻育秧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該技術是利用多層支架作為苗床,并在其上鋪放托盤,然后在托盤內擱置育苗盤進行秧苗培育的一種新型立體育苗方法[10]。該技術通過借助支架裝置、組合育苗盤裝置、補水(補肥)循環(huán)裝置來實現育秧的標準化、輕簡化、清潔化。其中,支架裝置用于放置育苗盤,可為單層、雙層或多層,也可調節(jié)、組裝、拆卸;育苗盤裝置是將育苗托盤置于支架上,托盤間通過通水道與阻水柱相互連接,將播種后出苗的育苗硬盤放置于托盤上組成組合育苗盤,為育苗提供水平苗床;補水(補肥)循環(huán)裝置對托盤內的水分和肥料進行供應與控制,可實現定量、精確、均勻為秧苗提供水分和養(yǎng)分的目的,并可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這不僅在水肥管理方面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還能使秧苗生長一致。同時,通過使用托盤育秧裝置,可替代土質苗床,無需在泥濘的苗床間進行作業(yè),這不僅改善了勞動環(huán)境,降低了勞動強度,還能使每個秧盤內的秧苗得到相同的水分和養(yǎng)分供應,降低了管理水平、天氣情況、苗床質量等因素對秧苗生長的影響,使秧苗生長均勻一致,實現了無需土質苗床的標準化、潔凈化、立體化、資源節(jié)約型的水稻機插秧苗培育。
為進一步推廣應用水稻托盤育秧技術,筆者擬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將水稻托盤育秧技術總結介紹如下,以期為培育適合規(guī)?;a的健壯秧苗提供新的思路。
選擇偏酸性的土壤,過篩后待用。在臨近播種前進行營養(yǎng)土的調配,可按調理劑∶土=1∶100~120的比例,將機插育秧營養(yǎng)調理劑加入過篩后的細土中,充分拌勻。
選擇適合當地生產的高質量水稻品種,將稻種參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浸種處理。然后將種子稍加晾曬后,在種子表面潮濕未干時加入拌種劑,充分拌勻,若使用咪鮮·甲霜靈藥劑[按藥∶種為1∶100(質量比)]進行拌種處理,拌種后、播種前,將種子置于弱陽光或陰涼處晾干備用。
選擇在合適的場地(如曬場、較平整的地頭、路邊等)組裝托盤式育苗支架作苗床,可根據需要調節(jié)裝置高度、寬度和托盤梁的長度。單個苗床由兩根水平托盤梁組成,用于放置育苗組合盤,單個支架裝置可提供單層或多層苗床。值得注意的是,要選擇合適高度的安裝孔,以使苗床保持水平(傾斜度小于1‰)。
根據育苗所用硬盤規(guī)格(常見硬盤規(guī)格為23 cm×58 cm或28 cm×58 cm),選擇相應尺寸的育苗托盤,并有序鋪放在由托盤梁組成的水平苗床上。將通水道與阻水柱間隔排列、并安裝于托盤兩側的通水孔中,以實現各托盤相連相通。
為提高播種效率,建議采用流水線播種作業(yè),播種后采用暗化出苗方式。
播種后6~7 d,經暗化處理的水稻種子已經出苗(立針期),此時將育苗硬盤移至支架上的托盤內。同時,在儲液箱內注滿水(可在其中加入土壤消毒劑、病蟲害防治藥劑、肥料等),使每個托盤內存有相同高度的水層,從而實現每個育秧盤的水肥狀況一致。
育苗期管理以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為主,可使用補水(補肥)循環(huán)裝置對托盤內進行補水(補肥),實現水、肥的循環(huán)高效利用。
水分管理以保持盤內秧苗不受旱為原則,可每天上午使用補水(補肥)循環(huán)裝置進行補水,并根據天氣情況、盤內水分情況增減補水頻率。
肥料管理以氮肥運籌為主,一般在秧苗2.5葉左右或根據實際情況擇時補充氮肥,除可將氮肥溶解于容器內,使用補水(補肥)裝置進行補肥外,還可將肥料定量直接施入育苗托盤,或在托盤內施入緩釋肥,以逐步滿足秧苗需求。具體方法為:(1)肥料定量直接施入。即在合理追肥期,每個育苗盤內施入定量的固體或液體肥料。(2)施入緩釋肥。即在每個托盤內(育苗硬盤下方)施入定量的緩釋肥料,從而為秧苗在整個苗床期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值得注意的是,盡量減少水循環(huán)對肥料的影響,可通過改變育苗組合盤的通水道和阻水柱的排列方式,使水分在托盤內呈單側定向流動。
當秧苗生長至適宜大?。ㄒ话銥檠睚g4葉左右、苗高14~18 cm)時,即可直接取出裝車運輸至田頭,用于機械移栽。
育苗結束后將育苗硬盤、托盤、支架裝置、補水(補肥)裝置拆卸分解,整理、分類后,收入倉庫存放。
水稻托盤育秧技術育出的秧苗,在機插后的大田管理同常規(guī)。
技術應用實踐表明[11-12],水稻托盤育秧技術采用營養(yǎng)土作育苗介質,播種后采用暗化出苗方式,育苗效果良好,所育秧苗株型緊湊、根系發(fā)達、植株健壯,出苗率和成苗率均較高。
水稻托盤育秧技術為機插水稻的育苗提供了新的思路與途徑,具體技術優(yōu)勢為:(1)育苗不需在泥濘的苗床間進行作業(yè),節(jié)約了苗床土地和勞動力,實現了清潔化管理,改善了勞動環(huán)境,降低了勞動強度,尤其是在陰雨天起苗時能極大地解放勞動力,實現了輕量化、潔凈化生產。(2)實現了水分精確控制、肥料定量投放,管理方式簡單易操作,能極大地降低天氣情況、管理人員素質、苗床質量等因素對秧苗質量的影響,提高了秧苗質量和育苗安全性。(3)育苗中水、肥的循環(huán)利用及精確控制,能節(jié)約水、肥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且避免了因肥料、農藥等的過量施用和流失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及土壤污染。綜上,水稻托盤育秧技術可實現標準化、潔凈化、立體化的水稻機插秧育苗作業(yè),提高了秧苗質量和育苗效率,解放了勞動力,節(jié)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