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國果報故事之流變

2021-12-07 09:35陳冰如
福建工程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話本三國志司馬

陳冰如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因果報應思想對于古代小說的滲透早已為學界所關(guān)注,關(guān)注點主要集中在果報觀對思想主題與敘事模式的影響上。而三國果報故事的價值卻不只局限于其中蘊含的果報思想,而是在于這個故事本身。話本小說中三國果報故事的流變經(jīng)歷了由宋元至清的漫長過程,幾乎與整個話本小說的發(fā)展歷史同步。它的形成和發(fā)展不失為觀照話本小說文本生成的好角度。

一、三國果報故事演變述略

三國果報故事首見于《五代史平話·梁史平話》。此書開篇呈現(xiàn)出中國敘事作品慣有的時間整體觀,即“首先展示一個恢弘的時空結(jié)構(gòu)”[1],以歷史興衰事為入話,自開辟鴻蒙始,遍述朝代更替直至漢代,敘劉邦屈殺功臣韓信、彭越、陳豨,天帝決冤獄,令劉邦托生為漢獻帝,三人則往三國分別托生曹操、孫權(quán)、劉備,共分劉家天下以完此賬,以此作為后文引子,賦予后文命運感。此即后世《三國因》最原始的版本。由于只是入話的一部分,可謂一筆帶過,尚未構(gòu)成情節(jié)且文筆粗陋。

三國果報故事復見于《三國志平話》,立意與《五代史平話》無異,仍被安排于入話處作為歷史的起因。所涉人物由四位增至七位,其中劉邦、韓信的裁決沿襲《五代史平話·梁史平話》,彭越改托生為劉備、易陳豨為英布托生為孫權(quán)。另增呂后、蒯通、司馬仲相三人,分別為伏皇后、諸葛亮、司馬懿前身。較之于《五代史平話》,《三國志平話》中三國果報故事的發(fā)展意義不僅僅在于篇幅加長。雖然三國果報故事在二書中同屬入話,但是在《五代史平話》中僅為片段,而后者則對其加以發(fā)揮增益,敷衍為首尾完具的故事,不僅情節(jié)已現(xiàn)《三國因》雛形,主人公司馬秀才的形象也首次出現(xiàn)。而對于三國故事系統(tǒng)的發(fā)展而言,《三國志平話》所增加的諸葛亮和司馬懿來歷也反映出民間對這兩位三國人物的關(guān)注與興趣,“標志著民間講史對歷史進行深入思考與訂正”[2]。

“至明代馮夢龍,搜括宋元舊本擬《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3],宋元平話中平平無奇的三國果報故事至其筆下,整體風貌為之一變。首先,事件更為繁復。馮氏于原來的“屈殺忠臣”事外,又另添三宗:恩將仇報、專權(quán)奪位、乘危逼命。人數(shù)則由原先的七人增至二十三人。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另增項羽、樊噲、紀信、許復、戚夫人、如意、丁公、蕭何、項伯、雍齒、王翳、楊喜、夏廣、呂馬童、呂勝、楊武十六人,分別轉(zhuǎn)世托生為關(guān)羽、張飛、趙云、龐統(tǒng)、劉備正宮、劉禪、周瑜、楊修、顏良、文丑、王植、卞喜、孔秀、蔡陽、韓福與秦琪。其次,完善了時代背景及主人公司馬貌的遭際。《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在三國果報故事的發(fā)展鏈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僅在于大加拓展的篇幅以及佳妙的文筆,還在于馮氏使故事的性質(zhì)發(fā)生變化——三國果報故事不再是屬于陪襯地位的引子,而是真正成為了一篇獨立成篇、體制完備的話本故事。

清《三國因》,清末戲曲、小說作家醉月山人編次。此書本自馮本,然敘事較之更為簡略,刪去馮本中的一些插曲,如司馬秀才入冥府前小鬼戲秀才的噩夢。雖如此,篇幅仍大量增加,內(nèi)容較馮本更為豐富,因為作者又增加了事件與所涉人物?!度龂颉穼ⅠT本中的四案推衍至九案。其中,唯“乘危逼命”一案與馮本完全一致。稍作改易的有“屈殺忠良”“忘恩殺命”“無辜殺命”三案:“屈殺忠良”易名為“屈殺忠臣”,增謝公著作呂伯奢,呂媭作劉安妻;“忘恩殺命”一案增加丁公,托生于禁;“無辜殺命”案易名為“專權(quán)奪位”,增李氏、王氏、如意、少帝、恒山王五人?!盁o辜殺命”案中,李氏作曹操正宮,王氏作孫權(quán)正宮,如意作阿斗,少帝作曹丕,恒山王作孫亮。另增新案“屈死無伸”“詭謀網(wǎng)殺”“投降莫殺”“吞爵滅宗”“子絕父倫”五起,增有范增、陳平、虞子期、扈徹、義帝、子嬰、閔子其、龍且、田廣、劉友、劉恢、呂不韋、秦始皇、嫪毐、朱后,分別投為諸葛亮、周瑜、馬謖、龐統(tǒng)、呂蒙、陸遜、張遼、馬超、張闈方、劉表、劉璋、呂布、董卓、王允、貂蟬,另有呂祿、呂產(chǎn)、呂臺三人投身為戰(zhàn)馬。于九宗案件外又另作描補,與案中人有交往者亦有下場,使周蘭出世為周倉,桓楚為關(guān)平,漂母作蔡琰,項梁作姜維,章邯為鐘會,董翳為鄧艾,司馬欣為鄧忠。

二、三國果報故事流變的特點

三國果報故事由原始本事發(fā)端到成型再到進一步發(fā)揮,呈現(xiàn)出系統(tǒng)的嬗遞軌跡,反映出話本從民間藝人到文人手中的演變流傳。在演變過程中,馮本堪稱二者之間的分水嶺。“文人在創(chuàng)作擬話本時,對于舊作中的杰出篇目常常是稍加潤色就全盤收錄的?!盵4]故“三言”中所輯錄的宋元明舊話本,雖經(jīng)過馮夢龍潤色,但大都保留了原來的市井本色。然而《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的文化品格卻比較特殊?!遏[陰司司馬貌斷獄》固然也是本自前代舊話本,但是,一則只是入話,并未深入人心,舊作的讀者基礎(chǔ)不廣泛,二則故事平淡無奇,不以情節(jié)取勝。很明顯,馮夢龍輯錄這一篇不甚出彩的入話故事,不是因為它完美,恰恰相反,是因為它蘊藏著非常大的再創(chuàng)作空間。而《三國因》正是清代文人小說家在沿襲馮本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強化其文人色彩的。

(一)議論性

三國果報故事的文人性特征最明顯的表現(xiàn)便是議論性的增強?!段宕菲皆挕分械娜龂麍髢H是寥寥數(shù)語、粗陳梗概而已,無一字議論。及至“由元代書會才人雜抄《三國志》《通鑒》類史書乃至《事林廣記》這樣的類書,同時層累吸收了宋、金、元尤其是金、元時期的‘說三分’乃至元雜劇的某些因素編纂而成”[5]的《三國志平話》,議論性稍稍顯露。結(jié)合宋金元時期混亂的社會現(xiàn)實,很難說書中所增設(shè)的一些情節(jié)不是民間藝人在借司馬之口申心中所怨,如司馬仲相醉罵始皇無道,又罵劉邦、項籍起義使天下大亂、百姓不得安生等。但這只是一種共性心理的流露,點到為止,與《鬧陰司司馬貌斷獄》中大篇幅的系統(tǒng)性議論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馮氏將三國果報故事拓展為完整話本后,體制一應完善,得以利用篇首詩與篇尾詩盡情發(fā)表議論。在引晦庵和尚的《滿江紅》作為入話點明題旨之余,還意猶未盡,又另發(fā)表了一段議論對其加以闡釋:“勸人樂天知命之意。凡人萬事莫逃乎命,假如命中所有,自然不求而至;若命里沒有,枉自勞神,只索罷休。”(1)本文所引《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均出自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除去因體制之便而加入的直接議論,更有大量穿插文中的間接議論。司馬貌的書生身份為馮氏大開方便之門。一方面,馮氏在文中引入詩作,作《怨詞》一篇并題詩八句以抒發(fā)對世道不公的憤慨;另一方面,由于司馬貌是儒生,馮氏得以合情合理地將儒家道德觀念引入這個本自佛教因果觀念的故事中,以此作為評判善惡的標準,如忠奸觀、是非觀等。此外,由于題材特殊,全故事基本由對話構(gòu)成,馮氏還借人物之口大談見解。其中有玉帝見司馬貌《怨詞》后對于“天道”所作的闡述,也有司馬貌與閻羅王關(guān)于“報應”的一番爭執(zhí)。所有的議論內(nèi)容一致,前后呼應,全都統(tǒng)攝于編創(chuàng)者對于“命運”的思考中。其后的《三國因》保留了《鬧陰司司馬貌斷獄》中所有的議論,并在原有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揮,如豐富了司馬貌與閻羅王的論辯。除此之外,《三國因》的作者在呈給天帝的卷宗中又另寫了一篇簡短的文章作為這段歷史的總結(jié),可謂充分開掘了這個故事中所有可插入議論的角落。話本中的議論“隨著個人創(chuàng)作成分的增加而增加”[6],三國果報故事的議論成分從《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平話》到《三國因》的增加,清晰地表現(xiàn)了個人創(chuàng)作的介入。

(二)準確性

文人創(chuàng)作的另一大特點在于準確性。話本本是說話藝人演說故事的底本,難免粗陋。而文人對待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則負責任得多,從最初的《五代史平話》至《三國因》,所涉人物由四人竟增至五十一人,轉(zhuǎn)世的安排也被精心設(shè)計。《五代史平話》中天帝判韓信、彭越、陳豨三人分別托生曹操、孫權(quán)、劉備,僅取三人平分漢家江山之意耳?!度龂酒皆挕返呐袥Q依據(jù)與前者相同,但在結(jié)局安排上對三國的局勢進行了一番大致交代與分析:曹操占天時,江東孫權(quán)占地利,蜀川劉備占人和。到了《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情況開始大不相同。司馬貌不僅是根據(jù)人物經(jīng)歷尋找三國故事中能大致與之相對應的人,還詳細地根據(jù)情理給出了判決的理由。如劉邦轉(zhuǎn)世為漢獻帝的原因,除去身份因素外,還因為漢獻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膽戰(zhàn)魂驚,坐臥不安,度日如年”,力求心理狀態(tài)也與前世相呼應,并以融入的儒家忠義觀的道德評價作為判決依據(jù)——“因前世君負其臣,來生臣欺其君以相報。”《三國因》的判決情況與馮本相類,不同之處在于增加了秦漢年間人。三國時期群雄并起,“事狀無楚漢之簡”[7],而楚漢之爭僅短短四年的歷史,轉(zhuǎn)世的英雄遠遠無法將三國故事的主要人物完全囊括在內(nèi)。當楚漢爭霸中的知名人物已被利用殆盡,意猶未盡的《三國因》作者便將涉案人物向上延伸至秦朝,力求面面俱到。文人作家的準確性還表現(xiàn)于補充了大量的歷史材料?!度龂酒皆挕分?,韓信向司馬仲相自陳身世,提及自己曾為劉邦立下十大功勞,到了馮本中,這十大功勞被完完整整地羅列了出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與漢王定了三秦;又救漢皇于滎陽,虜魏王豹,破代兵,禽趙王歇;北定燕,東定齊,下七十余城;南敗楚兵二十萬,殺了名將龍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殺盡楚兵;又遣六將,逼死項王于烏江渡口?!瘪T夢龍文史修養(yǎng)極高,對“十大功勛”做填充完全是學識的自然流露。《三國因》的作者在馮本的基礎(chǔ)上又進行了一次加工,文筆更為精煉,更為書面化:“明燒棧道,暗渡陳倉。定二秦,救榮陽,擄魏豹,擒趙歇;北定燕,東定齊,連下七十余城;南敗楚兵二十萬,九里山十面埋伏,遣六將逼項王于烏江?!?2)見清代醉月山人編次《三國因》,劉世德、陳慶浩、石昌渝所編《古本小說叢刊第一十七輯》,中華書局1991年出版,第944頁。這些歷史材料的補充不僅是量的增加,還有細節(jié)的打磨。馮本為渲染司馬貌所生活的朝政黑暗,插入靈帝西邸賣官一事用以證明,并清清楚楚地標注年號“光和元年”?!逗鬂h書·孝靈帝紀》載:“光和元年……初開西邸賣官,自關(guān)內(nèi)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盵8]與之相合,而所售官爵的價格“欲為三公者,價千萬;欲為卿者,價五百萬”,也與史書記載相符。文人作家追求準確的嚴謹態(tài)度顯露無遺。

(三)個性化

如果說議論性和準確性是顯性表現(xiàn),那么個性化則是隱于行文之中的、又最能體現(xiàn)文人性的一點。司馬書生形象首次出現(xiàn)于《三國志平話》中,在此書中,司馬仲相不過是功能性人物,作者只是借其口引出秦始皇的一番議論,將他的害民與光武帝的愛民作比。所以司馬仲相在此書中仿佛破空而來,只是個概念化、符號化的書生形象而已。到了《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增加了司馬貌的人生遭際及其所生活的時代的背景,將其塑造成天資聰穎然而懷才不遇的落魄書生。這個形象不能不讓人聯(lián)想到馮夢龍本人——自幼聰明,才華橫溢,卻科場失意,一生功名蹭蹬。很明顯,這番設(shè)計不是巧合,更不是閑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拉近故事主人公與自己的距離,好借彼之口抒一己心緒。前代《三國志平話》中的作者觀念只能從客觀的判詞中揣摩,且表現(xiàn)的是當時說話藝人的共性,是社會的共同觀點,然而馮本卻能詳盡闡明,流露出馮氏作為文人作者所表現(xiàn)出的主觀感情,如“即如我司馬貌,一生苦志讀書,力行孝弟,有甚不合天心處,卻教我終身蹭蹬,屈于庸流之下?”,這種不甘與酸楚,只有失意的文人才能感同身受。

此外,馮氏雖然承襲了彰善癉惡的固有主題,但思想境界較前人則有所深化。從《三國志平話》到《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最具意義的改變還不在于案件和牽涉人數(shù),而在于審判者的變動:司馬書生躍為故事主角,從見證者成為了參與者?!度龂酒皆挕分械乃抉R書生只是參與了案件的審理過程,最終的判決仍由天帝做出。而馮本則加強了主體的主動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主角司馬貌不僅敢于質(zhì)疑冥判的公正性,甚至代天帝行判決職責。這其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性化色彩與明代解放人性的思潮相合?!度龂颉返淖髡邉t進行了一番更為大膽的改動:司馬貌代行決獄職權(quán)后,并未立刻回到人間,而是成為閻王的座上賓,與其談笑風生,平等對話。這無疑是文人自尊心的投射,甚至可以說是升級。前人只是希翼得到天子的禮遇,而《三國因》的作者直接讓司馬貌用學識令神祇心悅誠服。

三、三國果報故事流傳原因索解

三國果報故事情節(jié)平淡,人物形象不鮮明,即使是文筆最佳的馮本,在“三言”中也不算佼佼者,它能從宋元一直流傳至到清朝,是由題材本身的吸引力、接受群體與編創(chuàng)者共同決定的。

(一)題材的商業(yè)潛力

在故事開頭明晰兩世因果緣報,作為構(gòu)架全書的引子,在古代小說中屢見不鮮,如《姑妄言》,開篇借“城隍斷案”將書中主要人物的前后世一一對舉,利用前世因果來結(jié)纂全篇;《醒世姻緣傳》利用前世恩怨,設(shè)置轉(zhuǎn)世復仇展開故事,甚至是《紅樓夢》《水滸傳》這樣的名著,也是以介紹前身開篇的。憑借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三國果報故事直接串聯(lián)了楚漢與三國兩種題材。因亂世題材傳奇性強,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一直對其偏愛有加,三國題材更是此類題材中的熱門。三國題材相較其他亂世題材別具優(yōu)勢:遠如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時間跨度大,國家關(guān)系復雜,更有一眾姓名拗口的出場人物,頭緒紛繁,難以駕馭;年代過近的朝代,文獻資料記載翔實豐富,留下的想象杜撰空間不大。相形之下,三國時期雖然人物眾多,事件密集,但繁而不亂,脈絡(luò)清晰,且距離后世時間不算久遠亦不算近。一方面,由于社會文化背景的相似,沒有給后世讀者帶來理解上的障礙,且有《后漢書》《三國志》等史料作為參考;另一方面又留有充分的時間空隙讓后人附會傳說、編纂野史、搬演戲曲,使故事不斷豐富。依附于三國題材的三國果報故事得以一直存在,甚至在明清時期還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從入話一躍而成為完整的話本小說。在這一點上,《三國演義》的成書與流行功不可沒,它給這個故事帶來了新的刺激點,注入新的活力。雖然三國故事自魏晉南北朝時期便受人青睞,但真正讓這段風起云涌的歷史受到上至士大夫、下至市民普遍歡迎的作品,非《三國演義》莫屬。在馮夢龍所生活的明末,《三國演義》早已風靡天下,《鬧陰司司馬貌斷獄》中所補充的大量三國人物及其經(jīng)歷很明顯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影響。如判決中對關(guān)羽的設(shè)定,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guān)斬將等事跡屬于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不見于史籍,而是散見于平話與雜劇中,系統(tǒng)整合了這些情節(jié)的正是《三國演義》。如果說明代的讀者將《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當作《三國演義》的衍生作品來閱讀,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冥判”情節(jié)還滲透著靈怪與公案因素,前者在宋人羅燁的筆記小說《醉翁談錄·小說開辟》里被列為小說八類之首,后者則是宋元話本中成就最高的兩大類型之一,而且到了明代,尤其是明中后期,“公案題材受到通俗文學創(chuàng)作的普遍關(guān)注……受這種創(chuàng)作風氣的影響,不少小說作品有意加入一些公案的成分”[9]。

(二)接受群體的審美趣味

話本的主要受眾為文化水平偏低的普通民眾,上圖下文的至元新刊《三國志全相平話》即為佐證。而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又云:“佛氏之因果,亦為中人以下說法?!盵10]可見,話本讀者與虔信果報觀的群體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在話本中出現(xiàn)果報情節(jié),實在是題中應有之義。元代社會法制失衡,人們轉(zhuǎn)而在宗教的因果報應中尋求心理平衡。元代說話藝人將《五代史平話》中的只字片語敷衍為完整的小故事,可謂敏銳地捕捉了接受群體的心理需求。事實上,從整個小說的發(fā)展史來進行觀照,果報觀與小說的淵源由來已久。輪回果報雖是佛教概念,然而報應觀念在先秦時代已有萌芽。果報出現(xiàn)在小說中的時間最早亦可上溯至六朝的“釋氏輔教書”,“至明清,類似的寫作仍不絕如縷”[11]。話本小說作為中國古代小說發(fā)展史的一環(huán),吸收果報觀念是自然而然的現(xiàn)象,而且果報觀進入小說,尤其是以歷史人物為主角的小說,也有其必然性。對于后人而言,歷史人物的命運已成定局,即使心存遺憾也無可奈何,但文學中的果報則賦予了后人彌補心理遺憾的自由,因為它能夠勾連數(shù)世,前世結(jié)局存在不公,有恩怨未償,后世亦可續(xù)接。在一系列三國果報故事中,《三國因》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三國志演義》續(xù)書,但是從內(nèi)容上看,完全是在《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的原有格局上進行的擴寫。無論是從語言、人物形象還是精神內(nèi)涵等維度進行評判,作為一部續(xù)作,《三國因》絕對算不上高明。在此書中,人物只是事件的附庸,事件只是評論的素材,然而《三國因》能在續(xù)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流傳至今,正是因為它滿足了《三國志演義》給它龐大的讀者群帶來的遺憾之感?!度龂狙萘x》雖在一些事件上有移花接木之處,但是總體還是遵循著歷史的走向,即蜀漢集團既寄寓著作者政治理想,同時又扮演著失敗者的角色。這其中的矛盾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失落感與不平。果報則填補了這種不平——非是天命不公,乃是前世有因。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云:“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盵12]通過勾連兩世,實現(xiàn)“善惡終有報”無疑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喜劇結(jié)局”。《三國志演義》集歷代三國題材創(chuàng)作之大成,其中就包括匯集了宋代“說三分”成果的《三國志平話》,然而開頭的輪回果報故事卻因荒誕不經(jīng)、影響歷史演義的嚴肅性被羅氏剔除在外,可它最終又因荒誕給予了讀者聯(lián)想的空間,得以用續(xù)書的面目回歸三國故事系統(tǒng)。

(三)編創(chuàng)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

由于話本小說的商品性,題材的商業(yè)潛力、讀者的閱讀偏好都是編創(chuàng)者所必須要考慮的。但是,受歡迎的題材著實不少,讀者的閱讀心理也非常復雜,話本的面貌最終還得回到編創(chuàng)者本身。一個故事能從前人留下的龐雜故事中脫穎而出,必定與編創(chuàng)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存在一定的契合點。因編創(chuàng)者生活經(jīng)歷、文學觀念等條件的不同,創(chuàng)作動機也因人而異,但是從話本小說所具備的功能來看,具有普遍性的創(chuàng)作動因有兩個:娛樂和勸懲??此破狡綗o奇的三國果報故事恰好蘊含著實現(xiàn)這些意圖的因素。

“小說就起源于人們休息時講談故事以相娛樂,游戲、娛樂是其與生俱來的基本屬性”[13],由于三國果報故事要消解楚漢及三國人物的歷史結(jié)局帶給人們的不平感,故事中的人物結(jié)局需要基本屬實,與讀者的認知相符,但是人物經(jīng)歷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虛構(gòu)。編創(chuàng)者在歷史人物命運既定的大框架下,用里巷傳聞任意加以填充,使虛實有機結(jié)合,增加戲劇性。以《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屈殺忠良案”中的彭越為例,導致彭越之死的直接兇手無疑是呂后。據(jù)司馬遷《史記》記載,呂后除彭越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盵14]而到了馮夢龍筆下,則成為了荒唐的私怨:“三杯酒罷,呂后淫心頓起,要與某講枕席之歡。某懼怕禮法,執(zhí)意不從。呂后大怒,喝教銅錐亂下打死……?!瘪T夢龍是史學大家,治學嚴謹,甚至還考據(jù)過余邵魚《列國志傳》中的疏漏之處,這些軼聞野史,無疑是他有意穿插的游戲筆墨。

在正統(tǒng)文人眼中,小說一直是不入流的“小道”,因此,在小說的發(fā)展過程中,小說家有意識地強調(diào)其勸懲功能,以提高小說的地位。本身就帶有道德導向和約束性質(zhì)善惡因果報很容易受到青睞,涉及因果報應的小說不勝枚舉,有些甚至直接以“報”名篇,如《宮花報》《麟兒報》《鬼神傳終須報》《殺子報》等。而在融入小說之后,果報又被開掘出宗教之外的新意義。果報在文學與宗教中的意義不可一概而論,在小說中,神靈與其說代表著某種信仰,倒不如說是增強說服力的工具?!霸S多中國小說中的冥報感應只是為適應受眾而披上的外衣,是為吸引讀者注意力而扔出的‘肉骨頭’?!盵15]編創(chuàng)者只需套用因果報應的模式,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展開說教。

四、余論

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果報小說由于“封建迷信”,一直被人以糟粕視之,頗受冷落。涉及果報情節(jié)的古代小說不計其數(shù),只因“封建迷信”,對這樣龐大的文學事實視而不見,是古代小說研究的缺失與遺憾。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學界才逐漸摒棄對它的偏見,開始正視它的文學價值??v觀三國果報故事的演變與流傳,既有民間藝人的構(gòu)建,又有文人的加工改造,融會了社會心理和個人心理。民間藝人憑借距離優(yōu)勢,感受大眾的心理期待,并將其反映到文藝作品中。文人在此基礎(chǔ)上,用他們的學識和修養(yǎng)對樸素的故事框架進行填充,實現(xiàn)歷史知識的普及和道德評判?!耙粋€故事的再創(chuàng)作,只要不是完全照搬,來自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身份的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融入自己的思考,這其間微妙的差異足以使得故事內(nèi)涵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異?!盵16]這些變異正是三國果報故事的價值所在。

猜你喜歡
話本三國志司馬
“看官”是什么官
稱象
“司馬”本不是姓
大話三國志
“司馬”原來是官名
《三國志演義》的“知遇”之感
從宋人語境看底本與話本的關(guān)系
文學史視野下的“話本”定義思考
暗戀也是一種成長
“司馬”最早是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