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捷 朱蓬燕 吳長巖
摘要:目的 探討針灸治療腦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腦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78例,按就診順序編號,隨機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39例。兩組在基礎治療上,觀察組采用醒腦開竅補腎培元針刺法,對照組以藥物治療,10次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對兩組治療前后日排尿頻率、尿失禁臨床癥狀評分進行觀察。結果 治療后,兩組日排尿頻率、尿失禁臨床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下降明顯。結論 針灸治療腦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療效顯著。
關鍵詞:醒腦開竅;補腎培元;腦卒中;急迫性尿失禁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急迫性尿失禁為腦卒中后最多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卒中發(fā)生后,患者除神經系統疾病的癥狀表現外,還會表現出尿頻、尿急、遺尿等癥。據研究,約占32%~79%的卒中患者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1],該病易引起尿路感染,嚴重者有腎功能衰竭可能,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社會價值的體現。卒中后尿失禁的發(fā)生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形成規(guī)范及全方位的研究,對于該病的治療也存在著易復發(fā)、藥物副作用等問題。因此,如何有效治療該病,也已變成亟待解決的熱點之一。故本研究以醒腦開竅補腎培元針刺法治療本病,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9月腦卒中后尿失禁患者78例,按就診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3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3例;平均年齡(52.75±7.02)歲,平均病程(1.37±0.46)年。兩組患者基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腦卒中診斷標準:符合《中國腦血管病診治指南與共識2016》中關于“缺血性卒中”與“腦出血”的診斷標準。
急迫性尿失禁診斷標準:依照2006年國際尿控學會對“尿失禁”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診斷標準;(2)40≤年齡≤75,性別不限;(3)尿失禁明確由腦卒中引起;(4)病程在2周~6個月,尿失禁程度為Ⅲ度或Ⅳ度;(5)患者病情平穩(wěn),意識清晰,言語功能不影響一般醫(yī)患交流;(6)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1個月內使用相關藥物治療,對本臨床研究觀察指標有影響者;(2)合并嚴重內科系統疾病及精神類疾病患者;(3)難以按規(guī)定治療,不能判定療效者。
1.5 脫落與剔除標準
(1)病人自行退出;(2)依從性差,未遵循研究方案者;(3)治療中因死亡無法繼續(xù)者。
1.6 治療方法
1.6.1 基礎治療:兩組均予卒中后常規(guī)內科治療。
1.6.2 觀察組:予醒腦開竅補腎培元針刺法治療。
(1)取穴:印堂、上星、百會、內關、三陰交、中脘、下脘、天樞、氣海、關元、水道、腎俞、次髎穴、頂中線。
(2)操作:囑患者平臥,消毒后對下述穴位進行針刺操作。
印堂:斜刺至骨面,0.3~0.5寸。
上星、百會:直刺至骨面。
內關:直刺0.5~1寸,予捻轉提插瀉法,行針60s。
三陰交:斜刺1~1.5寸,予提插補法,以患者下肢抽動3次為度。
中脘、下脘、天樞、氣海、關元、水道:直刺1.5~2寸,予捻轉提插補法,行針60s。
頂中線:平刺,快速捻轉,行針60s。
治療結束后,囑患者俯臥,消毒后對下述穴位進行針刺操作。
腎俞:直刺0.5~1寸,予捻轉提插補法,行針60s。
次髎:向下斜刺2~2.5寸,以患者感受觸電樣針感放射至前陰為度,然后略上提針0.2寸。配合G6805電針儀治療。
每日治療1次,10天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6.3 對照組:予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靜滴治療,每日1次,25mg/次,配0.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天為1療程,連續(xù)2個療程。
1.7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日排尿頻率、尿失禁臨床癥狀評分變化。
1.8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用t 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樣本t 檢驗,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 檢驗;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數據,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平:α=0.05,P<0.05 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由表1可見,治療后,兩組患者日排尿頻率均較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P<0.05)。
2.2?由表2可見,治療后,兩組患者尿失禁臨床癥狀評分均較前降低(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P<0.05)。
3 討論
目前,對于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發(fā)生機制尚未探明?,F有研究發(fā)現,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與腦內結構受損有關,腦橋以上水平受損,使其對排尿反射初級中樞的抑制能力降低,逼尿肌反射亢進,引發(fā)該病;尿失禁是額葉病變的主要表現之一。從生物化學研究方面,機體組織的受損對調控排尿的相關神經遞質如乙酰膽堿、多巴胺等的合成與釋放造成影響,導致膀胱的盆底肌與韌帶的收縮與支持能力下降,加重尿失禁的發(fā)生[2]。
“中風者,……凡人年逾四旬,氣衰之際,……,多有此疾。元代危亦林曾在《世醫(yī)得效方》中提到:“中風惡證,……遺尿者,腎氣閉絕也,……,惟遺尿口開俱見為惡,心為五臟主君,腎為一身根本,誠不可閉絕也?!笨梢娔I元虧虛既是中風病發(fā)病之根本,也影響著急迫性尿失禁的發(fā)生發(fā)展,腎司氣化,又因腎與膀胱相表里,固可協調平衡全身水液之代謝,腎元虧虛致膀胱氣化失常,固攝失司,表現為尿頻、遺尿等癥。腦竅受阻,神無所附,致機體內正常運行的精氣血津液失去“神”之調攝,繼而發(fā)為該病。該病以腎元虧虛為本,與腦密切相關,故本課題以醒腦開竅補腎培元針刺法治療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醒腦開竅針刺法是由石學敏院士所創(chuàng),強調量化的手法和深度對穴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效果。印堂、上星、百會、內關、三陰交即為醒腦開竅針刺法的主要選穴。百會穴位于巔頂,總督一身之陽,其脈下連足太陽膀胱經能達到固攝之效[3];印堂、上星助百會醒腦開竅之功;內關為心包經穴,心主神明,故內關為醒腦開竅之要穴;三陰交行氣利水、調理氣機;中脘、下脘、天樞、氣海、關元、水道位于腹部,針刺腹部穴位可調節(jié)人體全身之氣血,同時可調節(jié)腦腸軸以達到效果[4]。《針灸大成》云:“次髎主小便赤淋,中下髎主小便不利”,現代研究表明,針刺次髎穴可興奮骶叢交感神經,影響骶神經反射弧,從而達到調節(jié)膀胱、尿道括約肌和盆底的效果[5]。頂中線是大腦中央旁小葉在頭皮的投影區(qū)域,該區(qū)是排尿的運動中樞,針刺頂中線是治療尿失禁的有效區(qū)域[6]。
研究結果表明醒腦開竅補腎培元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療效顯著。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1)實驗方案設計方面有待優(yōu)化,在樣本量的估計、盲法等方面亦存在不足;(2)未對病例進行隨訪,難以明確其臨床療效。在之后的研究中,將會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的臨床觀察,將隨訪療效納入觀察中,以期為治療該病提供更可靠、有力的依據。
參考文獻:
[1]Vilai Kuptniratsaikul et al.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in Thai Patients with Stroke: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2009,88(2) : 92-99.
[2]許志秀,姜宏,湯克仁.卒中后尿失禁[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06,14(010):771-773.
[3]王波.針刺治療腦卒中后尿失禁臨床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2008.
[4]倪娜.腹三針結合醒腦開竅針刺法對腦梗死后尿失禁的療效與臨床觀察[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5]廖利民,石炳毅.骶神經刺激和神經調節(jié)治療排尿功能障礙[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2(10):60-62.
[6]宋豐軍,陳柄,方君輝,劉海飛.電針治療中風后尿失禁218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1,18(03):184.
第一作者:王藝捷,煙臺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煙臺,264002,女,出生于1983年,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針刺法治療腦卒中等神經系統疾病。
通訊作者:朱蓬燕,煙臺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煙臺,264002,女,出生于1981年。主治中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針刺治療神經內分泌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