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汝羨
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49年10月14日成功攻占解放了廣州后,國民黨劉安琪殘部4萬余人隨之逃離穗城,向西流竄企圖逃往海南島。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率領第四兵團不駐廣州,馬不停蹄地向陽江方向繼續(xù)追殲逃敵。一場對全國最后解放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追擊國民黨殘部的陽江圍殲戰(zhàn),就此拉開了序幕。
血的洗禮? 火的歷煉
10月17日,陳賡司令員決定,由第四兵團第十四軍軍長李成芳指揮第十四軍第四十師、第四十一師、第四十二師,第十五軍第四十三師、第四十四師,第十三軍第三十八師共六個師,揮兵分左中右三路(第三十八師為二梯隊),向陽江方向疾進。
23日夜,解放軍右路軍將劉安琪兵團圍困于陽江縣白沙圩,24日激戰(zhàn)竟日,斃劉安琪兵團第五十軍副軍長以下幾百人,俘敵第七十軍副軍長、第三十九軍參謀長、第五十軍政工處長以下2000余人。傍晚,中路軍一部攻占陽江縣城,宣告陽江縣城及陽江市的部分地區(qū)解放。左路軍一部占領了陽江縣東南的北津港。至此,人民解放軍已對逃至陽江地區(qū)的劉安琪兵團形成西、東、北三面包圍。
25日,左路軍一部由陽江西南的漠陽江邊渡頭地區(qū)強渡漠陽江,占領了屋背山、五崗、王屋寨、朝東、良村;右路軍第四十二師第一二五團由白沙地區(qū)向廉村、平岡圩前進追擊,第四十師第一二零團由旱禾廟向新屋、近河圩再向平岡的上元頭、南山嶺、南山、九姜急進。敵軍已被包圍。此時,二梯隊的第三十八師進至白沙圩,加入戰(zhàn)斗,堵截被圍敵軍。劉安琪兵團在白沙地區(qū)突圍西逃的企圖被粉碎后,敵軍長程鵬率殘部600余人,折而向南,企圖從海上逃走,遭解放軍右路軍阻擊,程鵬及其副軍長、參謀長馬陷在泥潭,即棄馬乘小船逃脫,其余敵人均被俘虜。
26日,解放軍各路部隊發(fā)起總攻。10多支突擊隊交錯插入平岡圩,將劉安琪兵團分割成無數(shù)小塊,敵人一片混亂,成百成千人被活捉。解放軍第四十師第118團一營直插海邊的九姜埠,俘敵700余人。第118團一連機槍手張玉琪,投入陽江戰(zhàn)斗時還發(fā)著瘧疾,在追擊中和連隊失去聯(lián)系,孤身一人用一支出了故障打不響的機槍,在海邊俘敵200余人。解放軍第四十四師第一三一團由北津港西渡漠陽江后,至11時許,殲滅了企圖向海上逃跑的劉安琪兵團第五十軍殘部2000多人。
見證陽江圍殲戰(zhàn)況
72年過去,這場慘烈的戰(zhàn)事,在人們口口相傳中變得有些遙遠了。周邊村落那些留存下來曾經見證圍殲戰(zhàn)能說出個子午卯酉的耄耋者,確實已寥寥無幾。
說起共產黨的隊伍,戰(zhàn)場附近見證了圍殲戰(zhàn)的村民,無不嘖嘖稱贊,說解放軍是仁義之師。
平岡河東西村菠蘿園自然村88歲中學退休教師梁榮禮說,河東西村有座海拔100米高的村背山,山上有座山神廟,國民黨軍占廟為營地。夜間,解放軍正面強攻山神廟。300多名村民拖兒帶女離村躲避。梁榮禮說,在山上可以看到敵軍在山上的重機槍噴出長長的火舌,而解放軍非常勇敢,攻勢很猛,很快攻下敵營。
戰(zhàn)斗結束后,村民才敢返村。解放軍進村找村民,那時村民不懂普通話,一名解放軍用紙寫字,村民不識字,便找來“文化人”梁榮禮。通過紙上交流,梁榮禮弄清楚了解放軍要向群眾借糧,然后帶著解放軍一邊借糧一邊向群眾寫欠條。
“解放軍在村里駐休了三天后撤走。駐休期間,解放軍與人相處十分友善,說話和氣,還幫助村民填平田里的彈坑。1950年夏收后,陽江縣第四區(qū)人民政府將解放軍所有的欠條全部折錢兌現(xiàn)給群眾?!?/p>
國民黨軍殘部南逃至陽江,對鄉(xiāng)村打家劫舍,弄得雞飛狗走,村民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平岡良朝村坡尾自然村90歲老人葉景秀說,“村前這些地方以前全是稻田,沒有樹木。那天下午,村里突然來了大批國民黨兵,一些人還牽著不斷嘶鳴的軍馬。這些人進村后即捉了我家兩頭豬殺了,幾十只養(yǎng)著準備年晚(春節(jié))賣的閹雞和家里的花生種、黃豆種都被他們搶去吃了。”她的丈夫的三伯父被抓去殺豬,動作慢一點便被打得面青臉腫。年輕人還被國民黨兵抓起來強迫搬炮彈。一名國民黨軍官半夜騎馬慌不擇路,陷進淤泥動彈不得,便開槍把軍馬打死,自己逃跑了。
葉景秀說,有3000多名解放軍參加了坡尾自然村戰(zhàn)斗,在夜里短兵相接。天亮時,村民看到村前小河的水都染紅了,盡是血水,一匹陷在淤泥中的軍馬已被打死。
1949年梁榮禮在桐山小學讀小學六年級,他說那年農歷九月初三,大批大批國民黨兵從白沙往平岡方向走來,進到菠蘿園自然村的國民黨兵搶了村民很多雞鵝鴨在村頭水井邊煮飯吃。他曬在竹竿上的一套校服也被他們搶走。
讓紅色基因代代傳
陽江圍殲戰(zhàn)于10月26日12時勝利結束。這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廣東戰(zhàn)役中最重要、規(guī)模最大的一場戰(zhàn)斗,共殲敵4萬余人。其中,俘敵3萬余人,斃敵1萬余人。我右路軍125團副政委李振之等246名官兵壯烈犧牲。
27日,上級首長給第4兵團發(fā)來賀電:“慶祝你們全部殲滅由廣州向西南逃竄之敵主力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對于解放瓊崖和解放廣西均有重大意義。對于你們堅決執(zhí)行毛主席指示,連續(xù)十晝夜窮追猛打精神,特予表彰?!?/p>
陽江解放后,解放軍在陽江征集了一批漁船訓練海戰(zhàn),用于解放海南島渡海之需。見證了圍殲戰(zhàn)硝煙的陽江漁民,積極應召提供漁船,義務充當教練傳授駕船技術。
為了紀念在陽江圍殲戰(zhàn)中犧牲的革命先烈,銘記歷史,教育后代,1958年,原陽江縣白沙人民公社在白沙圩側的花果山建成革命烈士紀念碑,1988年紀念碑被遷至佛子嶺。1997年10月,陽江市委、市政府對陽江圍殲戰(zhàn)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重建,于1998年3月落成,并定為陽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進一步加強該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近期江城區(qū)委區(qū)政府決定在原來基礎,籌建規(guī)劃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的陽江圍殲戰(zhàn)紀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