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洋
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早餐來一碗熱騰騰的稀飯、配點咸菜,成為很多人的選擇。特別是一些牙口不好的老人,因為嚼東西費力,因此也會選擇將稀飯作為主要的餐食,甚至一日三餐都喝稀飯。但對于糖尿病患者,很多醫(yī)生都不建議喝粥。這是為什么呢?
醫(yī)生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喝粥,主要有以下原因:
1.米被熬成粥之后,其所含的長鏈淀粉被破壞、分解、細化為短鏈淀粉,人體對它的吸收和消化速度會加快。因此,糖尿病患者喝粥后血糖會迅速上升,且熬得越久的粥,升血糖速度也就越快。
2.粥消化排空的速度較快,因此餐后血糖升得快、下降得也快,這樣就會導致血糖大幅波動。
3.稀飯含水量較高,但“實質”內容較少,因此患者食用后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就產(chǎn)生饑餓感。如此,會導致下一餐進食量增加,或進食較多的零食,最終使總熱量攝入超標,也不利于血糖控制。
那么,糖尿病患者就完全不能喝粥嗎?也不盡如此,因為影響血糖的因素和我們吃的食物種類、數(shù)量、升糖指數(shù)都有關系。如果想要喝粥,則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1.說粥導致血糖急速上升主要是就單純的大米粥而言。黑米、糙米等未經(jīng)精磨的大米,因為富含膳食纖維,血糖上升速度就要慢得多。因此,可以將雜糧(玉米、燕麥、雜豆等,占比一半以上)、蔬菜和大米一起煮,以增加更多的膳食纖維,延緩粥的消化吸收速度,減少對血糖的影響。注意,不要加入糯米、大黃米、黏小米等升糖指數(shù)過高的食材,少加棗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
2.粥不要熬得時間太長、太黏,硬一點可以讓其在消化道內停留更長的時間,吸收速度也就能更慢一些。一般大米煮開后,再小火煮10分鐘就好。
3.喝粥的量要控制好,也不要吃得過快,要像喝酒似地小口慢飲,同時注意不要頓頓都吃粥。
4.注意干稀搭配和進餐順序,最好先吃一些干的食物,如蔬菜、玉米等,然后再吃稀飯,有助于延緩粥在胃腸道的吸收時間。同時要注意蔬菜、蛋、肉類等的合理搭配。
糖尿病患者如能把握住上面這4點,在控制全天能量攝入的情況下,適當?shù)財z入一些粥也未嘗不可。
此外,在門診,筆者會碰到一些喝“降糖粥”的糖尿病患者,他們受一些產(chǎn)品虛假宣傳或不負責任的公眾號文章的影響,認為“降糖粥”越喝血糖越穩(wěn)定,且不用忌口,還可以不用吃降糖藥。
其實,所謂的“降糖粥”多為各種雜糧和一些藥食同源的食材的搭配,有些甚至非法添加了一些藥物成分。筆者認為,無論是大米粥、小米粥,還是雜糧粥,也不管添加了什么高科技改良的膳食纖維,都是會升血糖的。牛牽到北京也還是牛,粥怎么搭配也依然還是粥。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但是,喝什么粥,都不可能替代運動和藥物治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