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禮 劉冬云
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與高考與其它學科有明顯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其它學科教學的知識點與高考直接相關,而語文教學與高考間接相關,尤其體現(xiàn)在高一高二的基礎年級語文教學上。高考肯定不是高中教學的唯一指向,我們不能唯成績論,但有誰敢說高中教學不是為了提高高考成績呢?
以高考為綱,進行逆向教學設計,做好語文三年備考,構建起以高考為指向的高中語文教學體系,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頂層設計。
一、以考為綱,進行逆向教學設計
(一)逆向教學設計著眼于有效。
維金斯說,我們要追求逆向教學設計,“我們的課堂、單元和課程在邏輯上應該從想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導出,而不是從我們所擅長的教法、教材和活動導出”;我們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理解就是智慧而有效的使用(或用布魯姆的術語‘應用)知識和技能”;我們“要為理解而教”,在明確結果后,要綜合評估結果、過程、方法和活動,即“可接受的證據(jù)”。[1]
其實,基于理解的逆向設計理論,是由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衍生出來的。我們的教學為掌握而教,項目任務的設定依據(jù)學情的預估而進行分層,大多數(shù)學生應該能掌握70%以上的學習內(nèi)容。同時,以考為綱,符合奧蘇貝爾的認知同化理論——意義學習理論和赫爾行為主義-驅(qū)力還原學習理論公式“SER=K×D×SHR”,因為學生學習要明確學習的意義,有具體而持久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這樣學習效果才會明顯。[2]
(二)以考為綱向逆向和有效看齊。
葉圣陶說:“學語文是為了用,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盵3]
我們一直提倡“高效”教學,其實有效足矣。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就是以高考為結果,把“理解——應用”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對結果要有預見性,“預見-評估-改進”教學設計。
比如在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中,文言文閱讀11-14題,分別為斷句/句讀、文化常識、內(nèi)容概括、翻譯、語句理解分析題,有主觀題和客觀題兩種題型。2021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也與此類同。
依照“逆向設計,以考為綱”的教學理念,文言文教學應該側重于三個方面:文言文翻譯、文言知識積累與理解、內(nèi)容分析與概括,對標上述概括試題;文化常識積累、理解與運用,立德樹人,提升文化品味和思想品質(zhì),對標文化閱讀和文化寫作,這與海南名師、海南華僑中學湯成慧老師的觀點類似;寫法可借鑒之處,尤其對議論文和記敘文,對標讀寫結合、作文技法寫作和全文寫作。其中,第一個方面是高考文言文的直接考點,是重中之重。文言文教學的目的是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和具體內(nèi)容,而不是評價、分析、鑒賞。但是,我們現(xiàn)在語文教學——包括各種公開課,把文言文當做如現(xiàn)代文一樣來賞析,這是不得當?shù)摹:D先A僑中學校長汪娟老師曾說過,她一直把文言文“一文三行”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這是有道理的。
按照“逆向設計,以考為綱”的思路,我們的教學就是要將考點融合進當前的教學內(nèi)容里面,圍繞如何落實高考考點進行教學設計。
二、分類突破,進行以任務為驅(qū)動的教學設計
(一)根據(jù)學情,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古老而常新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法。高中語文教學因材施教,就要根據(jù)學情和校情來以考為綱、逆向設計。
孔子針對弟子提出的“聞斯行諸”的問題,對不同人的提問分別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聞斯行之”。一個要聽父兄的話而行動,一個要直接行動,原因在于兩個人性格不同,孔子因人而施教。[4]老子在《道德經(jīng)·二十九章》里分析說,“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既然事物有差異,所以要“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要因材施教。[5]
根據(jù)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學理論和拋錨式教學理論,知識是學生能動的構建起來的,要依據(jù)學情提供支架和設置情境,學生不同支架自然就不同。[6]
這里的因材施教,有兩層含義:
一是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學生的學情較為類似,但仍然存在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如在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祝?!蹬}入文教學設計》中,教師設置了3個題目:
1.小說標題有哪些類型?(先把類型序號填到表格中,再舉例)
A.物象
B.人物及其特征
C.故事情節(jié)(事件)
D.時間、地點、環(huán)境
E.比喻或象征意義
2.小說標題有什么作用?(連線)
3.《祝?!芬浴白8!睘轭}有何好處?(結合小說內(nèi)容從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環(huán)境、手法等角度思考分析)
參考答案:①暗示、突出重要情節(jié)。祝?!笔黔h(huán)境和情節(jié)線索,作者圍繞四次祝福展開情節(jié),脈絡清晰。
②塑造了祥林嫂的形象。作品通過“祝?!彼茉炝讼榱稚┣趧凇⒋緲?、篤信封建迷信、深受封建禮教迫害、最后走向死亡的悲劇人物形象。
③揭示了主題。祥林嫂在“祝?!敝惺艿狡群δ酥了劳?,增強了作品反封建禮教的主題。
④渲染環(huán)境氛圍,創(chuàng)設故事背景?!白8!边@一社會背景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全文籠罩著冷漠、壓抑、凄涼的悲劇色彩,以及強烈的諷刺意味。
⑤手法上暗含對比,增強了悲劇色彩,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在魯鎮(zhèn)熱鬧祥和的祝福聲中,善良、勤勞、淳樸、備受打擊的祥林嫂卻悲慘的死去,對比強烈,諷刺意味濃烈。
在以上3道題的4步中,難度逐漸加大:“標題類型”有選項,填空即可;“舉例”要有知識儲備,難度增加;“作用連線”相當于多選題,有選多選少選錯的可能,難度進一步增加;《祝?!窐祟}的作用,相當于范例,是“理解”應用,難度最大,也是學習的目的和最高層級。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循序漸進地組織活動來攀援臺階外,還要由不同程度的同學主推問題的解決、項目任務的完成。
二是不同學校、不同層次的班級,教法和學法要有差異性。
以海南省公立高中為例,第一個層級包括海南中學、海南華僑中學,第二個層級包括海口市第一中學、文昌中學等部分優(yōu)質(zhì)省級一級中學,第三個層級包括其余省級一級中學和北師大附中??趯W校等部分新興學校,第四個層級包括其余大部分城區(qū)高中,第五個層級包括鄉(xiāng)鎮(zhèn)高中和部分城區(qū)民族中學。同一內(nèi)容,不同學校教學過程要有差異。例如上例,前三類學校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出《導學案》,學生自主完成,課堂討論自主解決、教師點撥解決,最后背記知識點,掌握建模要點。而第四五類學校,就要加上類型點撥解析、作用點撥解析、《祝福》范例自主完成后逐條解析等步驟,以使范例達到“理解”的目的,學生真正會使用,能獨立完成類似的試題。
(二)根據(jù)教學體系,分類突破。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高中語文學習任務“覆蓋歷來語文課程所包含的古今‘實用類‘文學類‘論述類等基本語篇類型”。依據(jù)新高考試題范例,教學體系可分為現(xiàn)代論述文本閱讀、現(xiàn)代(含外國)文學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語言文字情境化運用、作文寫作等模塊,并結合部編教材的18個任務群定向突破,專項訓練。每個模塊內(nèi)部,也要細化訓練點,如古代詩歌閱讀,可以從讀懂詩歌、語言、形象、主旨、手法等5個方面,結合文本,進行重點突破。例如,在教學《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中,除“讀懂”——過文字關、語義關外,還可以設置如下試題:
(1)本詩寫“夢游”一段,語言上有什么特色?
(2)請概括夢游者的形象特征。
(3)本詩反映出詩人什么思想感情?請舉例分析。
(4)如何理解本詩的浪漫主義風格?請簡要分析。
分類突破,就要求學案設計者、學習者都要有高考類題意識、訓練類別意識、重點突破意識,并貫穿到教學與學習的全過程中來。
三、三年備考,建立大語文教學教研體系
(一)分解任務,形成體系。
日本當代著名的企業(yè)家稻盛和夫獨創(chuàng)了“阿米巴經(jīng)營”,就是把企業(yè)一層層的分為小集團,獨立核算、獨立運營,致力于“全員參與”。[7]這種理念同樣適用于高中語文教學。我們將任務細化成有挑戰(zhàn)性的小任務,學生就會像登山一樣學習,完成一個任務就會“看見”一個不一樣的風景,滿足了“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數(shù)學、英語、歷史等高中其它學科,基本上自帶體系。由于前文所說的原因,語文教材和試卷不十分吻合,教材內(nèi)沒有關于高考試卷的直接表述。為此,我們要有意構建語文教學與考試相融合的體系。前文“根據(jù)教學體系,分類突破”中對2021年全國新高考試題進行了簡略分析。我們要將高考試題的各模塊訓練內(nèi)容與新課標的18個任務群的教學融合在一起。比如,統(tǒng)編版教材必修上教材與高考訓練可以這樣融合:
第1單元:文學(含詩歌)語言分析與鑒賞;思想感情理解與概括;小說人物性格及手法分析;小說情節(jié)概括及作用賞析;小說環(huán)境描寫作用鑒賞;詩歌小說手法分析與鑒賞;讀寫結合,進行描寫、記敘、抒情等作文技法訓練。
第2單元:傳記文學分析;論述類文本分析;結合細節(jié)描寫進行寫人記事作文技法訓練。
第3單元與附錄:古代詩歌鑒賞訓練;展開想象,用現(xiàn)代文擴寫詩歌。
第4-5單元:文化關注、積累、概括與運用。
第6單元:文言翻譯、文言知識積累;議論文論證結構、論證方式、論證角度、擬題、開頭等作文技法訓練。
第7單元:寫景與敘事散文鑒賞訓練;文言翻譯、文言知識積累;描寫、記敘、抒情等作文技法訓練。
第8單元:文言詞語積累。
語言文字運用訓練:壓縮語段。
作文訓練:時評類題材作文訓練;寓言類題材作文訓練;應用類作文訓練。
(二)編訂高中三年教學與備考總體規(guī)劃(方案)。
有條件的學校,可由學校教研室、語文教研組編寫制定三年教學與備考工作規(guī)劃(方案)。條件具備,縣區(qū)語文教研員可以建立跨校研究機構,參考西安高新一中的成功經(jīng)驗,編訂符合縣區(qū)實際的方案。
(三)運用格式塔的場理論,引導學生凝聚關注高考任務。
勒溫的認知-場學習理論,即格式塔理論指出,教師要注意建構任務心理場,即任務心理體系,任務變成學習動機與推動力量。比如公式“B=f(P·E)=f(LSP)”,說明一個人的行為是其個人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由其個人與其所處的心理環(huán)境鑄成的生存空間決定的,這是一個整體,即“格式塔”。
就高中語文來說,心理場就是語文學習與高考情境緊密結合而形成的主客觀場,并且由班級、年級共同影響而形成環(huán)境場,本質(zhì)上就是建立語文學習的高考意識場。如在統(tǒng)編版必修上學習中,教師要在期初就和學生探究各單元高考訓練的側重點,在單元教學前再次強調(diào),形成相應的氛圍。
高中語文學科有其自己的特點。在“立德樹人”的大框架下,構建面向高考的以逆向設計和三年備考為特色的高中語文教學體系,是語文教研的當務之急。各級教研部門和教師個體都要有意識的開展這項工作,把它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礎工程和長遠任務,這樣高中語文教學才能目標明確、指向明確、任務明確,有效教學也就落到了實處。
參考文獻:
[1](美)格蘭特·威金斯,(美)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14-15,36-37.
[2]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139,492,152.
[4]孫培青,杜成憲.中國教育史(第四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7:39-40,71.
[5]李少成.老子教育思想闡釋與分析判斷[J].廣州:廣州大學學報,2002:1(8).
[6]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221-244.
[7](日)稻盛和夫.阿米巴經(jīng)營[M].曹岫云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1-01.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專項課題“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的任務驅(qū)動教學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H202010104;本文系海南省中小學教師2021年上半年優(yōu)秀小課題一等獎“新課標跨媒介閱讀的四步教學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A405-2020068】
胡忠禮,海南省儋州市新州中學高級教師。劉冬云,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