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芬
再小的脊梁,也有扛起大山的一刻
2021年5月31日晚,黑龍江省林甸縣12歲的女孩王婉婷坐在家里的飯桌前,低頭喝一口米湯,然后大口地吃饅頭,吃完一個再拿起一個繼續(xù)吃,轉(zhuǎn)眼間,4個大饅頭被王婉婷吃光了。坐在旁邊的奶奶抹著眼淚說:“孩子,吃不下就不要勉強自己,這樣會把你的胃弄壞的。”
但王婉婷知道自己必須要盡快增加體重10公斤,只有體重增加了,她才能救母親。
王婉婷6歲時,父母離婚了,她跟著爸爸生活。離婚后,媽媽去市里打工,隔三差五回來看她一次。2021年春節(jié)前幾天,媽媽拎著大包小包回來了,和王婉婷過了一個團圓的春節(jié)。過完春節(jié),王婉婷看見媽媽遲遲不提出去打工的事,而是留了下來。王婉婷心里有些奇怪,想問媽媽為什么不出去了。但是,話到嘴邊她又止住了,心里想:“不出去才好呢,有媽媽陪伴才像是一個完整的家?!彼唤冻隽诵θ?。
一天,平時寡言少語的爸爸突然問王婉婷:“如果你媽媽回家來和我們一起生活,你同意嗎?”王婉婷以為自己聽錯了,等爸爸再說第二遍,她趕忙大聲地回答:“怎么會不同意呢?她是我媽呀!”她的態(tài)度給了爸爸很大的鼓勵。那天,一家三口“嘰嘰喳喳”有說不完的話,爸爸和媽媽憧憬著復婚后的日子。
就在王婉婷等父母的好消息時,不料等來的卻是一個壞消息。4月的一天,媽媽一直喊頭昏、乏力,于是爸爸陪她上醫(yī)院檢查。那天晚上,王婉婷見只有爸爸一人回家,連聲催問媽媽怎么沒有回來。爸爸坐在板凳上低著頭無力地說:“你媽媽生病住院了?!?/p>
過后,王婉婷從爸爸和奶奶的對話中,得知媽媽患上了再生障礙性貧血,醫(yī)生給出的最佳治療方案是骨髓移植。醫(yī)生建議由兄妹或者兒女進行骨髓配型。王婉婷媽媽的哥哥姐姐去醫(yī)院做配型檢查,可是檢查結(jié)果并不適合。現(xiàn)在,只有把希望寄托在王婉婷身上了。但是醫(yī)生說,孩子移植可能會有后遺癥,眼睛有失明的風險。爸爸很為難,擔心她承受不了。
聽了爸爸和奶奶的對話,王婉婷走到爸爸面前說:“我愿意捐骨髓給媽媽。爸爸,我即使失明了,但我媽能活下來,咱一家三口都還在,那不好嗎?放心吧,我相信眼睛失明的事不會在我身上發(fā)生。”王婉婷懂事的話,讓爸爸的眼眶濕潤了。
經(jīng)過抽血檢查,王婉婷與母親配型成功。但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雖然王婉婷較常人來說算不上瘦弱,但要承受骨髓移植手術(shù),體重必須達到65公斤。為了達到捐獻要求,王婉婷開始有意增加飯量,平時不愛吃的肥肉和饅頭,她頓頓都吃很多。平時,她只吃一個饅頭,現(xiàn)在為了增重,她一頓飯吃4個饅頭。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地有意加餐,王婉婷的體重從原來的55公斤增到60公斤,可并未達到捐獻的標準,王婉婷心里很急。為此,她放棄了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的習慣,吃完晚飯后就坐著不再運動。不愛吃零食的她也吃起了零食,聽說吃甜食增重更快,她還在晚飯后再吃一份糖水煮蛋。實在吃不下去的時候,王婉婷就在心里暗暗鼓勵自己:“再吃一口就能早一點救媽媽了?!苯酉聛淼膬蓚€月的時間,王婉婷的臉胖了一大圈兒,體重終于達到了捐獻標準。
親情是這個世上最堅不可摧的堡壘,因為只要有愛,就一定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