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君
過了很多年,我也成為了一個女孩的母親。我的縈裊漸自長大,發(fā)現(xiàn)她有煩惱、有傷心事的時候,我也嘗試給她寫去一封封“媽媽大人的親筆信”。
1971年,我被分配到離上海3300公里之遙的黑龍江大興安嶺,歷經(jīng)人間冷暖,支撐我的有信念、友情,還有母親給予我的情感支持。
在我人生最迷茫、無助的階段,母親給我寫來很多親筆信。起初收到母親來信,以為只是勵志。沒想到,她的來信和平時說話的口吻不同,像是一份家庭小報,寫的只是日?,嵤?,舒緩,不急躁:買到好看的掛歷了;阿姨會用縫紉機自制收音機套;北方的姑姑家寄來一筐自家果園種的蘋果……那些切實溫暖的快樂,讓顛沛流離中的我,每次都看得思鄉(xiāng)心切,淚眼模糊。
最初,我給母親的回信很短,屬于報平安的那種,帶著少年的矜持和沒心沒肺。一次,母親在信里流露了她的不如意:人在中年,機關(guān)被拆并,她不得已放棄熱愛的檔案工作,有些無所適從,那是她第一次和我敘述內(nèi)心煩惱,有意和我平起平坐。
我趕緊回信,一封信足足寫下五頁信紙,幼稚地論說乾坤大小。信寄出后,我天天盼她的回復。母親在回信里說,她想通了,開始把從前的業(yè)余愛好拾起來,醉心于收集郵票、徽章、藏書票。
后來幾年,母親感覺到我的成長、穩(wěn)定,我們母女之間的通信就變成閨蜜型的了:流行的衣服樣式、好吃的食物配方,甚至同事之間的矛盾……在那些信里,充溢著兩代女性的憂思和純粹的快樂,彼此分享獨特的生命經(jīng)驗。
母親的字是家族里最漂亮的,我有意無意地模仿。漸漸地,周圍人知道我“喜歡看書,蠻會寫”,正因為這個小起點,我幸運地被選拔去林區(qū)學校教書,慢慢地接近最鐘愛的兒童文學事業(yè)。
過了很多年,我也成為了一個女孩的母親。我的縈裊漸自長大,發(fā)現(xiàn)她有煩惱、有傷心事的時候,我也嘗試給她寫去一封封“媽媽大人的親筆信”。
一次,縈裊參加學校的大型音樂會,她要表演鋼琴獨奏:精心準備喜歡的曲目,穿上新的黑皮鞋,胸有成竹地上臺表演。下臺后她打電話告訴我說:“大家都笑我,我想不通,憑什么嘲笑我呢?”
我寫信勸她放開眼量,我相信她的審美:選的曲目優(yōu)美,彈奏姿態(tài)優(yōu)雅,并沒什么可笑的。至于別人為什么笑,不歸你負責。快樂要有一顆自信的心。
又過了不久,縈裊告訴我,好多同學見了她,紛紛稱贊她的曲子彈得好,后來她才知道那次音樂會大家的笑聲只是個無傷大雅的小插曲——那天她穿得特別正式,戴了個領(lǐng)結(jié)。她鞠躬時,耀眼的領(lǐng)結(jié)呼扇了一下,把大家逗樂了。
我還給她寫過很多“母親大人的信”,在信里我和女兒探討怎么勇敢做自己,怎么學會寬容……寫著寫著,我感覺自己也在逐步成長為一個親切、睿智的母親大人。
我母親在我年少困頓時,給我寫信,讓我感覺處在愛的金色世界里,那份動力讓我在傷痛中“不治自愈”。對于縈裊,我的一些親筆信意味著什么?大概是母親大人的愛轉(zhuǎn)幾個彎,最后也在她的內(nèi)心駐扎。
汪國偉摘自《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