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瓊
江西省上饒市人民醫(yī)院康復科 (江西上饒 334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車禍、高空墜落等傷害頻發(fā),脊髓損傷發(fā)病率呈不斷升高的趨勢[1-2]。脊髓損傷是由于各種致病因素導致的脊髓橫貫性損害,損傷后部分患者兩下肢運動功能喪失,感覺功能出現障礙,繼而發(fā)展為截癱[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脊髓損傷后截癱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血液高凝、血液流速緩慢及靜脈損傷引起的靜脈血液異常凝結。DVT發(fā)生后若不及時予以治療,將進展為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甚至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4-5]。因此,重視下肢DVT的預防對脊髓損傷后截癱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诖耍狙芯刻接懣諝鈮毫Σㄖ委焹x聯合早期康復訓練預防脊髓損傷后截癱患者下肢DVT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診的80例脊髓損傷后截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9~63歲,平均(48.62±6.57)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3~69歲,平均(49.14±6.6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符合《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國際標準(2011年修訂)》[6]中脊髓損傷的診斷標準,伴有神經損傷癥狀;損傷部位均為頸部脊髓;均于我院行外科手術治療,術后伴截癱;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或傳染性疾病;伴有精神障礙或智力異常,無法配合相關護理措施;有既往下肢DVT病史或凝血功能異常;有麻醉類藥物使用禁忌證。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下肢DVT預防措施,具體如下。(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即日起,醫(yī)護人員通過多對一交流、圖片等方式,將病情、下肢DVT發(fā)生風險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重點宣講術后下肢DVT的發(fā)生原因、危害,告知患者自我監(jiān)測高發(fā)部位血栓跡象,如皮膚溫度、顏色異常,并及時解答患者疑問。(2)藥物預防:術后4~6 h,給予患者肝素鈉注射液(南京新百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851,2 ml︰12 500 IU)皮下注射,2 500 IU/次,次日恢復5 000 IU/次,2次/d,持續(xù)用藥7~15 d。(3)出院后隨訪:患者出院后,醫(yī)護人員以電話和微信的方式與患者溝通,為其解答術后恢復期遇到的問題并給予相應指導,1次/周,共隨訪60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空氣壓力波治療儀聯合早期康復訓練。(1)空氣壓力波治療儀治療:術后1 d,應用韓國(株)大星產業(yè)生產的DSM-600S空氣壓力波治療儀對患者進行治療,首先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將壓力護套套于患者下肢,然后扣好尼龍搭扣,再將壓力護套與儀器的壓力管連接,打開儀器開關,設置壓力為60 mmHg(1 mmHg=0.133 kPa),啟動儀器,按照足、小腿、大腿下部、大腿上部的順序依次充氣,20 min/次,2次/d,治療7~15 d。(2)早期康復訓練:踝關節(jié)伸屈運動,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護人員用左手托住患者踝關節(jié)上部,右手握住患者全部腳趾輔助其進行背屈、背伸運動,一伸一屈為1組,10組/次,3次/d;屈伸膝、髖關節(jié)運動,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護人員一手抬起患者下肢并托住,另一手握住患者足底輔助其行屈膝、屈髖及伸直運動,動作每次重復3~5次為1組,3組/d;腓腸肌擠壓,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護人員將軟枕放于患者踝部,形成小腿騰空狀,雙手在患者腓腸肌處進行節(jié)律性擠壓動作,順序從下往上,每擠壓1 s便放松1 s,兩腿交替開展,每次重復3~5次為1組,3組/d。
兩組均于院內干預7~15 d,院外隨訪60 d。
1.3觀察指標
(1)出院前,評估兩組下肢DVT發(fā)生情況,診斷標準[7]:患肢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內側壓痛明顯,皮膚呈暗紅色;患肢廣泛腫脹,淺靜脈怒張,Homans征陽性;滿足以下任意一條,即超聲檢查可見靜脈增粗、腔內低回聲結節(jié)、無血流信號,或者靜脈造影檢查可見靜脈內造影劑充盈缺損、深靜脈堵塞或狹窄;血漿D-二聚體濃度升高,超過正常水平。(2)護理滿意度:出院前,采用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量表評估患者對護理過程中護理操作、健康教育、溝通能力、服務態(tài)度的滿意度,每項滿分100分,評分越高表明護理滿意度越高。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1兩組下肢DVT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下肢DVT發(fā)生率為2.50%(1/40),低于對照組的15.00%(6/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14,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對健康教育、護理操作、溝通能力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對服務態(tài)度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截癱是脊髓損傷常見的后遺癥,患者由于長期臥床,導致活動受限、下肢血流滯緩,極易發(fā)生下肢DVT,誘發(fā)嚴重的肢體腫脹,影響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嚴重時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尋找一種預防下肢DVT的有效措施十分必要。常規(guī)預防措施主要通過健康宣教、藥物預防、出院后隨訪等方式預防下肢DVT的發(fā)生。其中,健康宣教可幫助患者了解下肢DVT的發(fā)生原因、危害,進而引起其重視;隨訪觀察則可使醫(yī)護人員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況,以便出現異常征兆時可及時予以干預;肝素鈉注射液具有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但有出血傾向、抗凝禁忌證的患者無法使用,同時使用患者易出現肝素誘導型血小板減少癥,導致療效無法滿足臨床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空氣壓力波治療儀治療屬于機械預防的一種,其可在設定的壓力下反復對肢體加壓、減壓,通過空氣壓力依次給予局部肢體壓力循環(huán),有助于促進全身靜脈血液循環(huán)[8];此外,該儀器使用簡單,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且按摩速率與人體血流速率相近,患者舒適度較高[9]。早期康復訓練則是一種通過運動預防下肢DVT的方式,其訓練重點在于改善截癱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環(huán),抑制靜脈擴張,提高靜脈壓,緩解肢體腫脹,從而起到預防下肢DVT的作用。與常規(guī)預防措施相比,空氣壓力波治療儀聯合早期康復訓練適用范圍廣,無明顯副作用,同時預防下肢DVT的療效更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下肢DVT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對健康教育、護理操作、溝通能力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下肢DVT的基本病因是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tài),其中靜脈血流滯緩是最主要的病因,臨床上的常規(guī)預防措施只能減輕血液高凝狀態(tài),而空氣壓力波治療儀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則可改善靜脈血流滯緩,有效促進靜脈回流,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極大地降低下肢DVT的發(fā)生率,進而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空氣壓力波治療儀聯合早期康復訓練有利于降低脊髓損傷后截癱患者下肢DVT發(fā)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但本研究納入樣本較少,有待擴大選例范圍和樣本容量,進一步探究空氣壓力波治療儀聯合早期康復訓練對脊髓損傷后截癱患者下肢DVT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