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明明在手中,可錢卻不翼而飛。以往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找銀行沒有用,錢也要不回來。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以案釋法,再次明確銀行卡遭盜刷,如果消費者能證明錯不在己,這類損失當由銀行賠償。
銀行卡盜刷受損失,必須做到“誰的責任誰承擔”。從訂立合同雙方而言,銀行要盡到保障資金安全的義務,持卡人則要妥善保管賬號、密碼等金融個人信息,雙方依約而行,恪守己責。事實上,由于在銀行卡交易中,有關支付授權的所有記錄和數(shù)據(jù)、錄像都掌握在發(fā)卡行手中,持卡人一般難以獲得和掌握,因此往往處于證據(jù)弱勢的一方。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經(jīng)出臺,給廣大持卡人吃下“定心丸”。根據(jù)該文件,不管是借記卡還是信用卡,如果遭遇了盜刷,持卡人都可向銀行索賠損失。
如果證據(jù)確鑿,銀行無話可說,只能乖乖認賬,支付借記卡被盜刷的存款本息。信用卡因盜刷被扣劃的透支款本息、違約金,銀行亦需返還給持卡人。對于持卡人消費者來說,想要讓銀行賠錢,就得多下點功夫在舉證上。樹立證據(jù)意識,才能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銀行索賠前,需要進行舉證的主要是兩點:一是銀行卡確實被盜刷;二是自己盡到信息妥善保管的義務。所以,提供的證據(jù)材料越詳細越好,包括生效法律文書、銀行卡交易時真卡所在地、交易行為地、賬戶交易明細、交易通知、報警記錄、掛失記錄等。
要知道,如果未及時采取掛失等措施防止損失擴大,持卡人也要擔責。很多“銀行卡盜刷”案的發(fā)生,都與個人信息泄漏有關。在相關部門加大保護懲治力度的同時,持卡人自己在生活中也要多留心眼,妥善保管好個人信息。
(摘自《經(jīng)濟日報》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