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蔥
因為整理書架的緣故,翻出很多壓在歲月消磨中落滿塵埃的書籍,拿起來的時候恍如隔世,其中有一部分當年收羅的西方超現(xiàn)實主義的畫冊,像達利、米羅等,盡管印刷質量從現(xiàn)在來看有些粗糙,但二十多年前,像是颶風打開過我想象的河床。
這留下我到目前為止的遺憾:沒有成為畫家的可能。我指的是那種有扎實功底的,而不是隨性涂抹的畫家,我試過那種涂涂抹抹,但很難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意思,大體上就是言不達意的那種感覺。繪畫和文字一樣,需要一定的天賦。從某種感覺上去說,就像基里柯的那幅《逃亡大?!?,它是一曲哀傷的挽歌,也是對超現(xiàn)實主義繪畫的注釋:假如要逃離世俗社會,卻不知逃向何方,最終索性返回到母親,但這條路在哪里呢?這種不可能造就了藝術的神秘之舞。
這或許也是在很多年里我個人寫作的鑰匙,我用文字把它們記錄下來:時間(鐘)、影子(光)、流逝(火車)……詫異、憂傷、隔絕、恐懼,諸般情緒,謎一樣令人費解。在局外人看來,個人才能在單純的偏執(zhí)中被他的藝術集中表現(xiàn)出來,就像花被季節(jié)所綻放。但我要說的是,這個觀點迷人而有毒,一個好的藝術家必定是一種綜合,從修養(yǎng)到見識,其中還有觀念等,偶爾會導致我們的悵然若失。
這種時間里的鄉(xiāng)愁大概是繪畫和寫作所共通的靈犀,也是我能夠傾聽繪畫的方式,它是靈魂的漂泊,并見證了我們的生活。
在重新閱讀這些畫冊時,一種記憶的延遲被喚醒,很像是醉酒后第二天醒來時,對那段空白記憶的凝望:那里,也許有另外一個真實的你,在另外一種時間的平行世界里。我試著寫下了《斷片集》中的第一首《過去的風景》,這題目正是來自那些畫冊之中,二十多年的光陰轉瞬即逝,而我能夠感受到它所吹來的風嗎?
“從畫冊之中眺望這奔騰而來的大河/有什么能在立錐之地感受到風的尖銳/像夸父在虛幻中的追逐,烈火捕捉到的眼睛:/垂垂老去,有近視的憂慮,又有遠視的恐懼”
這種境況的描摹或許是一種真實的人生寫照:盲目和熱情在很多時候是疊映的,可惜的是很多人并沒有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在我們的身上,有時候會同時活動著多重性格的彼此迥異的“人”,人性上的分離使得表現(xiàn)在肉身上時,所沉浸的是來自于內心深處的,像天空里的陽光和月光一樣混淆融合。在它們的邊緣,一個野心勃勃的幻想家能夠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世界,這個世界由畏懼、紊亂、寧靜、勇敢和日益磨損的愛所組成。
這個世界多數(shù)時候是安靜的,蟄伏著,但在恰當?shù)臅r機里,它被激發(fā)出來,和我們另外的時間另外的秩序所相連,我們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觀,它的代價也許是藝術家對自身的一種反復和加強中的夸張的認識,但別的人很難模仿這條途徑,單純的學習是單薄的,并不可靠。對于藝術家,唯一的可靠是執(zhí)著的勇氣和恰如其分的自信。
任何一個生活中的人,曾經遭遇過什么?能認識到什么?又將在未來中走向何方?就這樣想想,就會發(fā)現(xiàn)藝術門類之間的靈犀之處:它們慰藉我們,讓我們得以平靜地去看這個世界,我們有過如此真實而熱愛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