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陞
坐落在市區(qū)中山公園(漳州府衙舊址)東大門口北側(cè)的漳州百貨大樓,老漳州人誰人不曉。它是漳州城市的中心坐標,它也是漳州的地標性建筑。除了它所處核心地理位置,從它面世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在漳州所有建筑中身世不凡的血統(tǒng)與特質(zhì)。它所處的位置更有著不一般的深厚歷史和人文底蘊。明清時代的汀漳龍道官署(副省級單位)均設(shè)于此,按行政級別看還比當時的漳州府高大概半級。
多少重要歷史時刻在這里演繹,同治三年(1864)太平軍殘部入漳,燒殺搶掠,道署被毀,后重建。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席卷華夏大地,漳州的辛亥志士施蔭棠、林者仁、陳智君等積極響應,在道口,撕下掛在道署衙門上的大清龍旗,并向漳州市民散發(fā)“安民告示”,宣告漳州光復。民國七年(1918),陳炯明奉中山先生之命率粵軍入漳建立“閩南護法區(qū)”,道署被征用作為護法區(qū)司令部。民國十七年(1928),張貞率國民獨立第四師(后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四十九師)進駐漳州,舊道署成為師部,后作為警察局。1949年初,舊道署一度曾是龍溪縣公安局辦公用房。最后憑借著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漳州百貨大樓的首選。
說起漳州百貨大樓的建造還與一位擁護共產(chǎn)黨的愛國民族工商業(yè)家楊文苑不無關(guān)系。楊文苑,1915年出生于漳州城西門外院內(nèi)社一戶普通農(nóng)民家庭,13歲時,到漳州城內(nèi)闖蕩謀生,先在雙門頂“探花尚書”牌坊西側(cè)騎樓下一店鋪“褚園記雜貨店”當“師仔工”(徒工),他“急計”(勤快)老實,深得“頭家”(店老板)的賞識。20歲時,楊文苑就獨當一面在雙門頂東側(cè)拐彎處、府口一店鋪開設(shè)經(jīng)營“綿苑百貨商行”。憑借著他的誠信為人、童叟無欺,“苑仔雜貨店”生意越做越大。1949年后,楊文苑擁護共產(chǎn)黨,每一次號召他都帶頭響應,抗美援朝時他帶頭參加捐獻“飛機大炮”活動,第一個五年計劃他踴躍認購建設(shè)公債。是當時市百貨行業(yè)的“頭面人物”,他兼任漳州市百貨同業(yè)公會主委、市工商聯(lián)常委。
1955年,正值社會主義改造高潮前夕,楊文苑被委任為:市百貨公司(籌備處)副董事長,當年年底,楊文苑代表百貨公司與建筑單位——龍溪專區(qū)建筑公司(省七建前身)簽訂“百貨大樓建筑合同”。百貨大樓自1956年上半年破土動工至次年1957年竣工,楊文苑見證了百貨大樓建筑的全過程。公私合營后,楊文苑被安排擔任市百貨公司副經(jīng)理(國家干部,行政21級),并是歷屆市政協(xié)常委、市人大代表。
百貨大樓的落成,在當時漳州小城引起不小轟動,“大人囝仔”奔走相告。它是座鋼筋水泥框架結(jié)構(gòu)的三層建筑物,第一、二層水磨地面,空間高大寬敞,為營業(yè)場所;第三層為行政辦公場所。這座建筑物在當時漳州小城獨一無二,前衛(wèi)時尚。面向東南的正大門上“百貨公司”四個大字,遒勁有力,筆酣墨飽,出自當時漳州書法界頗負盛名的北橋陳問聃之手,他曾是我幼時書法的模仿對象。20世紀50年代,漳州市面上的招牌、廣告字體,幾乎出自東橋亭賴候波之手,他以楷書見長。后來,北橋的陳問聃打破了賴候波一統(tǒng)漳州天下的局面。當時,社會上流傳著:“廈門羅丹,漳州陳問聃”(羅丹,廈門著名書法家,他的字曾飲譽東南亞)。陳問聃后來居上,曾有段時間漳州城店面字體多為陳體。
百貨大樓開業(yè)第一天,盛況空前,漳州周邊縣城也前來“鬧熱”,門前寬廣的街頭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第一、二層營業(yè)廳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當年的盛況轟動一時。第二天,《漳州報》(閩南日報前身)為此還作了專題報道。據(jù)說在百貨大樓營業(yè)廳站柜臺的男女售貨員,胸前都別著一張卡片,卡片上標明姓名并貼上近照。由于新招進國營企業(yè)的多為帥哥靚女,特別是女售貨員偏多,再加上大樓工作環(huán)境和燈光,她們的化妝打扮,發(fā)型衣著竟一度引領(lǐng)漳州的時尚潮流。還有老年婦女稱百貨大樓女售貨員為“百貨小姐”。這在當年百貨大樓營業(yè)廳也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記得20世紀60年代初的“瓜菜代”,為了分散饑餓感,逛百貨大樓不失是人們一種注意力分散方式。曾從百貨大樓內(nèi)部傳出“小道消息”,曾有年輕小伙子(多為軍人)乘逛商場憑票購買物資之機,與某柜臺“百貨小姐”近距離搭話交談,臨離開時還留下聯(lián)系字條和照片,一度成為城內(nèi)市民茶余飯后的熱點。
百貨大樓還見證了漳州不同時期的風云變幻:
1958年“大躍進”的火紅年代,各學校師生上街宣傳“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總路線,教唱歌曲《社會主義好》,開展歌詠比賽。
1966年,身扎皮帶的隊伍在百貨大樓門口集結(jié)喧嘩,這里成了語言和文字的海洋。這里看見最多的高舉的拳頭和漲紅的臉蛋。
1976年10月的喜訊,百貨大樓也目睹了整個沸騰的場面,那天在“馬肚底”舉行盛大的萬人大會,歡樂的隊伍在百貨大樓前載歌載舞,鞭炮聲不絕于耳……
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20世紀90年代初,拆除百貨大樓并在原位置上蓋起了13層高的大樓,只是不知為何“漳州百貨大樓”一夜間更名為“中閩百匯”了。
雖然地處漳州商業(yè)核心區(qū)漳州百貨大樓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它并沒有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因為老漳州人還堅定地稱這幢建筑為“百貨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