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鈺峰 吳陶玲 王永芳 何永紅
摘 要 為推進農作物品種更新?lián)Q代和農業(yè)綠色高質量發(fā)展,篩選適應如東縣生態(tài)條件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且綜合抗性強的水稻品種。2020年,開展7個優(yōu)質水稻品種試驗示范,比較其抗逆性、適應性、豐產性及經濟利用價值,為如東縣水稻品種推廣利用提供技術參考,提高優(yōu)質水稻產量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關鍵詞 水稻;品種;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9.101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地屬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是江蘇省產糧大縣和優(yōu)質水稻生產基地,常年水稻種植面積有5.67萬公頃左右,其中優(yōu)良食味水稻種植面積3.67萬公頃左右。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滿足人們對優(yōu)質可口的優(yōu)良食味水稻的需求,擴大優(yōu)良食味水稻種植規(guī)模成為必要[1]。
水稻品質會因具體品種、產地條件、環(huán)境、土壤性質及栽培管理方式等差異,其適應性、豐產性、抗逆性存在較大差異[2]。重點關注不同優(yōu)良食味水稻品種在如東縣的性狀表現(xiàn),著重比較產量、病蟲害抗性、生育期等指標,篩選適宜如東縣種植的優(yōu)質、高產、綜合性狀好的優(yōu)質稻品種,為來年水稻品種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品種主要為近幾年如東縣優(yōu)良食味水稻推廣的7個品種,分別為武香粳5245、南粳晶谷、豐粳1606、金香玉1號、南粳9108、揚農產28、南粳9036及南粳9108,以南粳9108為對照。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0年組織進行,試驗用地位于如東縣苴鎮(zhèn)風陽村。試驗地前茬為小麥,土壤為黏壤土,肥力中等,地勢平坦,排灌較方便,四周無遮蔭。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分3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均勻種植7個品種水稻;品種在小區(qū)內的分布,則按照隨機序列設計,每一品種均有3個重復。小區(qū)設置長
6.67 m,寬2 m;小區(qū)與小區(qū)間隔走道寬0.33 m,重復間隔0.5 m。試驗田按照重復拉線定點栽插,每個試驗小區(qū)栽8行,每行50穴,行株距為25 cm×13 cm。試驗小區(qū)四周設有保護行,采用小區(qū)同品種延伸種植[3]。
種植完成后,記錄水稻播種期、移栽期、始穗期、齊穗期及成熟期的具體日期,根據(jù)具體時間節(jié)點計算水稻全生育期。記錄水稻生長過程中農事操作、自然災害、倒伏等情況和患有基腐病、穗頸瘟(枝梗瘟)病株與病學穴的數(shù)量,統(tǒng)計倒伏率、病穴率及病株率。收割后記錄谷穗情況、質量與水稻產量[4]。
1.4 氣候情況
在水稻試驗生長期間,6月中旬到8月初,持續(xù)陰雨(梅雨期長達45 d),活動積溫低于往年同期;8月中旬至9月,多以高溫富照天氣為主;10月中下旬以晴好天氣為主。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如表1所示,南粳9108(CK)抽穗最早,始穗期8月25日,最晚為南粳晶谷,8月31日開始抽穗,比CK晚6 d;7個品種齊穗期于8月28日至9月4日,南粳9108(CK)8月28日齊穗,最晚為南粳晶谷,比CK晚7 d;7個品種都處于安全成熟期范圍,基本在10月20日至10月28日。7個品種的全生育期為148~156 d,完全滿足水稻安全成熟收獲和稻麥兩熟雙豐收的要求,南粳9108(CK)和金香玉1號成熟期均在10月20日,全生育期148 d,豐粳1606、揚農產28、南粳9036的成熟期在10月24日,全生育期152 d,比CK晚4 d,武香粳5245在10月25日,全生育期153 d,最晚為南粳晶谷,成熟期為10月28日,全生育期156 d,比CK晚8 d。
2.2 產量
如表2所示,7個水稻品種中,有3個品種每667 m2
產量超過了700 kg,分別為金香玉1號、揚農產28和南粳9108;其中金香玉1號產量最高,每667 m2達到了706.7 kg。武香粳5245、南粳晶谷、南粳9036每667 m2產量均超過650 kg,只有豐粳1606低于650 kg。因此,如東縣推廣種植金香玉1號、南粳9108和揚農產28水稻品種較為合適。
2.3 農藝性狀
如表3所示,試驗水稻各品種株高在88.2~97.8 cm,其中對照南粳9108(CK)為93.4 cm,南粳晶谷和金香玉1號株高高于南粳9108(CK),其中南粳晶谷最高,為97.8cm,武香粳5245和豐粳1606株高均低于90 cm;每667 m2各水稻品種有效穗數(shù)在23.4萬~26.4萬穗,南粳9108(CK)為25.2萬穗,南粳晶谷、揚農產28高于南粳9108(CK);每穗總粒數(shù)在83.4~136.0粒,其中對照南粳9108(CK)每穗總粒數(shù)95.8粒,武香粳5242、南粳晶谷、豐粳1606、金香玉1號及南粳9036均高于CK,揚農產28比對照南粳9108(CK)少12.4粒;各品種結實率在88.8%~96.2%,對照南粳9108(CK)為91.9%,豐粳1606、南粳晶谷、揚農產28、南粳9036和金相玉1號均依次高于CK,僅武香粳5245低于CK;各品種千粒質量在27.8~24.5 g,對照南粳9108(CK)為26.2 g,除豐粳1606、南粳晶谷千粒質量高于CK,其余均低于CK,武香粳5245最少。
2.4 抗逆性
如表4所示,2020年度試驗水稻病害發(fā)生較輕,對穗頸瘟的防治,根據(jù)生育進程,用藥防治2次[5]。穗頸瘟發(fā)生輕,對照南粳9108(CK)穗頸瘟病株率為0.5%,南粳9036、豐粳1606穗頸瘟病株率低于CK,其他幾個參試品種未發(fā)生穗頸瘟;基腐病各參試品種都有發(fā)生,對照南粳9108(CK)基腐病病株率最高達到1.24%,武香粳5245和揚農產僅次之,達到1.2%、1.04%,其余4個品種發(fā)病率低于1%,其中南粳晶谷最低,僅為0.07%。試驗水稻各品種除金香玉1號抗到性一般外,其他品種抗倒性均較強。
3 品種評述
3.1 金香玉1號
產量居首位,每667 m2產量706.7 kg,比對照南粳9108(CK)增產0.48%,增產不顯著。株型半緊湊、葉色濃綠、分蘗性強。灌漿速度快、穗型中等、落粒性好、葉姿較挺、群體整齊度好、具清香味且抗病性強,但抗倒性一般、秸稈較纖弱且熟相欠佳。
3.2 南粳9108(CK)
產量居第2位,每667 m2產量703.3 kg。株型較緊湊、葉片挺立、葉色深綠且分蘗力強。抽穗灌漿快、粒色橙黃、成熟期轉色好、群體整齊度好且抗倒性較強,但落粒性及抗病性一般。
3.3 揚農產28
產量居第3位,每667 m2產量700.0 kg,對照南粳9108(CK)減產0.47%,減產不顯著。株型緊湊、葉色中綠且分蘗力強。粒色橙黃、落粒性好、抗倒性強而抗病性較強。后期長相稈青籽黃,熟相好。
3.4 南粳晶谷
產量居第4位,每667 m2產量680.0 kg,比對照南粳9108(CK)減產3.31%,減產不顯著。株型緊湊、葉色深綠且分蘗性強。穗型中等直立,落粒性一般,粒色褐黃,抗病性強,抗倒性強。后期長相稈青籽黃,熟相好。
3.5 武香粳5245
產量居第5位,每667 m2產量653.0 kg,對照南粳9108(CK)減產7.11%,減產達不顯著。株型較緊湊、葉片挺立、葉色淡綠而分蘗力中等。粒色橙黃,抽穗灌漿速度一般,落粒性極差,成熟期轉色好,群體整齊度好,抗倒性強,抗病性較強,但該品種2020年試驗3個重復處理中褐飛虱發(fā)生多。后期長相稈青籽黃,熟相較好。
3.6 南粳9036
產量與武香粳5245同居第5位,每667 m2產量653.0 kg,對照南粳9108(CK)減產7.11%,減產達不顯著。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色中綠且分蘗性較強。粒色橙黃,灌漿速度快,穗型中等,落粒性一般,葉姿較挺,群體整齊度好,抗倒性強,抗病性較強。后期長相稈青籽黃,熟相好。
3.7 豐粳1606
產量居第6位,每667 m2產量35 kg,對照南粳9108(CK)減產9.71%,減產達顯著。株型較緊湊、葉色中綠、分蘗力中等。長勢旺,穗型較小,落粒性好,抗病性一般,抗倒性較強。后期長相稈青籽黃,熟相較好。
4 結論與討論
從各品種產量結構、抗病性及田間表現(xiàn)看,金香玉1號可作為優(yōu)質水稻品種種植,擴大示范面積,但注重中后期硅肥、鉀肥的使用;揚農產28、南粳9036綜合性狀比較好,雖然產量比南粳9108低,但減產不顯著,建議擴大示范種植。
參考文獻:
[1] 金桂秀.部分水稻品種(品系)在魯東南稻區(qū)品質食味的生態(tài)表現(xiàn)及檢測研究[J].山東農業(yè)科學,2021,53(4):72-77.
[2] 任家永.優(yōu)質水稻品種的種植表現(xiàn)及栽培技術[J].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21(2):167-168.
[3] 邱獻錕,趙劍鋒,趙基洪,等.早熟高產優(yōu)質水稻新品種通育413選育技術報告[J].北方水稻,2020,50(1):55-56.
[4] 劉德輝,吳杰鋒,劉佳婧.優(yōu)質水稻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6):105-106.
[5] 張夕林.水稻紋枯病、穗頸瘟總體防治關鍵技術的集成與應用[J].中國農藥,2017(11):53-5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