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蟹黃玉柱、百合水引、俏冤家、無腸公子,還有新鮮剛運(yùn)來的青門綠玉房?!?/p>
上面幾句話如今看來像是接頭暗號,但在古代卻很尋常。因?yàn)楣糯似芳幢闶亲钇胀ǖ酿z頭、面條,也有著別致的雅稱。
水引 古人稱面條為“水引”,并將其歸入“餅”類。北魏著作《齊民要術(shù)》記載了“水引”的做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本褪窍葘⒚鎴F(tuán)揉搓成筷子粗細(xì),一尺長,侵入水中,再搓成韭葉那么薄下鍋煮沸。
到宋朝,水引的形狀逐漸變成更細(xì)更長的長條狀。
玉柱 “饅頭”最初寫作“蠻頭”。據(jù)《事物紀(jì)原》記載,諸葛亮平蠻后班師回朝,卻路遇瀘水難以通過,有人獻(xiàn)策說,用人頭獻(xiàn)祭可順利通過瀘水。諸葛亮便命令下屬將豬羊肉裹上面團(tuán),做成人頭的樣子,代替活人獻(xiàn)祭,稱為“蠻頭”。后人逐漸將“蠻頭”傳為“饅頭”。
唐以后,“饅頭”也常被稱作“玉柱”。王世貞撰、鄒善長重訂的《匯苑詳注》中記載:“玉柱、灌漿,皆饅頭之別稱也?!?/p>
不過,包子饅頭均是俗稱,走進(jìn)古代酒肆,最“上流”的點(diǎn)包方式還得是:“小二,來二兩蟹黃玉柱。”
無腸公子 把螃蟹稱無腸公子最早應(yīng)是葛洪的手筆。(據(jù)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