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碩
“岱爺”,語文特級教師王岱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得了這么一個外號。在長達31年的教書生涯中,她的學生喜歡稱她“岱姐”或者“岱姐姐”。去年,她的學生改口稱呼“岱爺”了?!耙荒曛g,一樓之內,何以連升兩輩?”王岱不解地問道。學生答曰——“爺”是最牛的人,聽著也很帥氣。
1990年從山東師范大學畢業(yè),王岱被分配至山東省濟南第三中學任語文教師,1996年調入山東省實驗中學,2014年來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工作至今。在很多學生心中,王岱確實是“最牛的”語文老師,因為她帶來的不只是知識,還有靈魂的洗禮與思想的激蕩,長久深遠地影響著學生。一位畢業(yè)多年在國外工作的學生,每次回國都來看望王岱。她在濟南,學生就來濟南;在北京,學生就來北京。學生對王岱說:“王老師在哪兒,母校就在哪兒?!?/p>
一九九O年沒有“內卷”
其實在“岱姐”之前,王岱還有個可愛的稱呼——藍妹妹,那是第一屆學生送給她的。高一那年,王岱經常領著學生去郊游。課余時間,登泰山、看古泉,師生一道游遍了濟南市和周邊區(qū)縣的名勝古跡。有一次,王岱打算領著學生去幾十公里外的四門塔風景區(qū),交通方式為自行車,單程用時約四個小時,最終參加的都是男生。于是,一位女教師領著一個班的男生,蹬著自行車,唱著歌,穿梭在濟南的田野上。當時熱播一部動漫《藍精靈》,男孩們齊聲唱起了主題曲。藍妹妹是動漫中唯一一位女性藍精靈,幾個男孩小聲稱呼在前方領隊的王岱為“藍妹妹”。回來后沒幾天,這一稱號迅速取得了全班同學的認可,直到高中畢業(yè)。
差不多同一時間,還在做老師的李鎮(zhèn)西帶著學生一起爬山探險、去河邊宿營。這些場景在今天是很難重現(xiàn)了,王岱說:“那個時候,沒有‘內卷’這個詞,整個教育環(huán)境也很開放和包容?!弊鳛橐幻處?,她懷念那個年代。在一篇自述文中,她這樣寫道:“既沒有那么多的新教師培訓,也沒有什么名師打造工程;既沒有那么多的表格要填,也沒有那么多的課題要做。沒有人問我要成果,似乎只要對學生負責就好。”
正是在這樣寬松的環(huán)境中,王岱開始探索語文教育路在何方。1998年,王岱在山東省實驗中學開始了以“擴大閱讀寫作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鑄造健全人格”為內容的語文教改,并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語文教育的“三無主義”,即思想無禁區(qū)、讀書無限制、作文無模式。彼時的王岱剛過而立之年,是學校里最年輕的教研組長,渾身充滿干勁。教務處主任對她說:“你就帶著語文組大膽干,干好了是你們語文組的功勞,干不好是我的責任?!?/p>
王岱認為,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是這場教改的核心。為此,她和語文教研組做了大量工作,從每周的語文課中抽出兩節(jié)課,專門用于學生的自由閱讀,另外補充大量的閱讀材料,例如:編輯《時文選讀》,每周一期,一期一萬字左右;編輯《古詩文助讀》,輯錄古代文學多種題材作品。然后提倡寫作,學生每周都要提交一篇800字以上的周記,鼓勵學生寫真話,不寫空話、套話。
學生的回應迅速且積極。王岱回憶道:“絕大部分孩子都能抽出時間來讀書,而且孩子的閱讀量是巨大的,有的學生寄宿在校,有時周末不回家,有的家長就來送書,一袋子一袋子地送?!鄙踔劣袑W生為了多一點時間看書,和王岱商量:“老師,我不寫語文作業(yè),行嗎?”并主動提議每天交一篇500字的小練筆,王岱欣然同意。
王岱還負責指導學校的文學社,經常舉辦講座,邀請校外的作家、教授到校,山東本土作家張煒、李貫通曾是座上客,學校也曾邀請過張藝謀。學校每周留有專門的課后活動時間,一有講座,便貼出海報,不限制人數(shù),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來參加。階梯教室時常爆滿,沒有座位了,學生就在過道上席地而坐,過道也滿了,就爬上窗臺……
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王岱帶領幾位年輕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辦了一本校刊,并取名為“空間”,寓意“為學生提供健康成長、自由發(fā)展的無限空間”。在這本刊物上,王岱希望看見學生進行思想的交流、碰撞、爭鳴,因此刊物采取了開放的風格。有一期刊登了一名學生的文章《論孔》,學生基于閱讀儒家經典的感悟談了談他對孔子的認識,一名學生讀完后,有不一樣的觀點,便寫了一篇《論<論孔>》。王岱看完,認為寫得不錯,便選用刊登在下一期《空間》。
學校照顧語文教研組,在電腦尚未普及的時代,專門調撥了一臺電腦,用于《空間》的編輯工作。有時候忙到晚上十一二點,家長不放心,就到學校來接孩子,有時候家長還會加入進來,大家一起探討一篇文章或者排版問題?!霸律现刑?,布滿爬山虎的教學樓里,回蕩著我們或因疲倦或因興奮而吼歌的聲音?!痹谕踽返挠洃浿校嵌螘r光有著老電影般的質感。
如今再回首,王岱自豪地認為,這場語文教改達到了預期。一是從學校走出了張悅然、張?zhí)K楠等新銳作家;二是培養(yǎng)了一批文學愛好者;三是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豐厚了學生的文化底蘊,學生屢屢在新概念作文大賽等賽事中獲獎。“《空間》也一直在辦,今天的學生還是很喜歡它?!蓖踽费a充道。
語文教育是戴著鐐銬的舞蹈
張悅然畢業(yè)后屢獲文學獎項,是那場教改的受益者。對此,王岱拒絕使用“培養(yǎng)”一詞,“只能這樣說,學校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提供了一種土壤,一種寬松的、富有文化氣息的氛圍,托舉學生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二十多年過去了,王岱眼睜睜地看著教育環(huán)境日趨嚴酷,“內卷”愈演愈烈,自由的閱讀逐漸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笆畞須q的孩子,每天連五六個小時的睡眠都難以保證,你還忍心指責他不愛讀書嗎?”王岱這樣說道。她對語文教育的“三無主義”進行了修正,不再提倡無限制地讀書,而是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讀經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但她堅持編輯《時文選讀》,現(xiàn)在已成為北京第八十中學語文組的慣例做法。即使在高三,王岱和學生一年也要共讀三四本書。在時代的洪流里,王岱堅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閱讀時間和空間,做學生閱讀的推動者。
王岱稱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語文教育是戴著鐐銬的舞蹈。在她看來,語文教育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又要適應時代和環(huán)境,既不能把鐐銬砸了去跳舞,也不能只戴著鐐銬而忘記了跳舞?!斑@里面有個妥協(xié)的問題,妥協(xié)并不意味著投降,妥協(xié)需要大智慧,我不敢說做得很好,但這是我的追求?!蓖踽氛f。
比如,王岱堅持獨立研究文本,有一次講《聽聽那冷雨》示范課,她每天讀一遍課文。這篇課文第 15 段寫戀人聽雨,色彩亮麗,與文本其他部分的灰暗色調格格不入,王岱一直琢磨不透其中的原因,當?shù)谄咛煲v課的時候,她誦讀著再熟悉不過的文字,突然悟到這是在慨嘆已逝的青春,是心理層面的鄉(xiāng)愁。王岱有意將這種獨立閱讀文本的意識傳達給她的學生,例如教學《祝?!?,王岱讓學生自讀后提出問題,曾有一個班的學生共提出 126 個問題,王岱請學生分小組篩選歸納出 5 個最有價值的問題,并說明篩選歸納的依據(jù),如此學生勢必會更認真地研讀文本,進而強化研讀文本的能力。
又如,不管是哪一屆學生,王岱始終強調作文應“言為心聲”?!翱梢哉f得不那么漂亮,但至少是自己相信的話?!蓖踽吩谧约旱慕逃虒W中,也如此要求自己,盡量不說假話,盡可能把求知的尊嚴還給學生,“當學生覺得‘知’是真實的,是值得追求的,才能感到求知的尊嚴”。
再如,王岱始終認為,貼著學生去教學就永遠不會過時。2000 年,王岱在兩個高一班級開始了專題教學的嘗試。為期兩個月的“走近魯迅”專題教學中,師生的學習材料涵蓋 30 余篇魯迅作品及 10余篇相關研究資料,其課堂實錄被幾位山東師范大學的研究生整理出來。20年后,語文教育領域的期刊編輯看到了這份材料,認為其教學理念在當下仍具有啟發(fā)性,依然值得發(fā)表。
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楊璐回憶高中語文課堂,寫下這樣一段話:“記得一次閱讀課后,讀罷清雅別致的《呼蘭河傳》,走在濕潤微涼的霧中那種微醺的陶醉;記得一次公開課,我們輪番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我放著Tori Amos的音樂向學生們介紹王小慧的藝術攝影;也記得許多堂語文課,我們拋開程式化的課后習題不管,而是海闊天空、暢所欲言,‘不著邊際’地探討文本中觸動我們的細微之處。這種種來之不易的自由解讀空間,催生了許多細膩的感受力和人文精神?!?/p>
在日益追求“分數(shù)”的現(xiàn)實面前,王岱堅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同時也努力兼顧著分數(shù)。在“為三年負責”和“為三十年負責”之間,王岱努力選擇一個平衡點,戴著鐐銬,迎風起舞。
什么是教師的“幸福”
這些年來,王岱獲得了很多頭銜:北京市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專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曾參與高中語文課標修訂和國家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編寫工作。王岱一直認為是學校和學生成就了自己,因此她把追求更好的教育教學作為評價自我的第一標準,而非評獎和職稱。
至于自己的成長,王岱認為,關鍵在于自己有一種成長的自覺、一種內驅力?!笆裁词莾闰屃Γ烤褪菫榱烁玫慕逃虒W。沒有誰來逼迫我搞教改,完全是我自己覺得應該這么做,內心是很放松的狀態(tài),我覺得這很重要?!币虼耍踽贩浅8兄x當時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給了她創(chuàng)造的自由。
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王岱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快樂不是外界給予她的,而是事情本身的意義和趣味,使她更加愿意去做這件事,其中來自學生的評價是王岱最為看重的。她說:“教師行業(yè)是‘無底洞’,是良心活兒,那幸福從何談起?就是來自個人的成長,來自學生的認可?!?019級的學生在教師節(jié)那天給王岱送來一張賀卡,其中寫道:“我們喜歡您的溫文爾雅,您滿足了我們對‘語文老師’的所有想象?!蓖踽氛f:“每每讀到這段話,我都感動于學生對我的包容和愛。”
在學生們給出的眾多評價語中,最常出現(xiàn)的是“一視同仁”,王岱也十分看重這四個字。雖然人性使然,難免有所偏愛,王岱也從不否認這一點,但她不會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來,至少在言語舉止上做到一視同仁。
一位學生如此回憶:“我從沒見您真正生氣發(fā)怒過,沒見您訓斥過一個學生,甚至連提高聲音都沒有過,對于同學的發(fā)言您都是鼓勵又寬容的。您能夠叫出每個同學的名字,從未故意給任何一個同學難堪,每一篇周記作文您都認真批閱,同學向您問好您也總是一一回話,公開課從來不提前安排人回答,您的承諾總會兌現(xiàn),不拖堂也不早退。這些聽起來很平淡,但是能做到的老師少之又少?!?/p>
一直以來,王岱始終堅信,從課堂走出來的學生,應是能獨立思考、有充沛的精神的合格公民,而非矮化的、猥瑣的、懦弱的人。王岱也始終認為,塑造民族精神,語文教育肩負著更多的責任,也更有優(yōu)勢。她非常喜歡一句詩,“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彼瞄_放的心態(tài)、大氣的課堂、溫和的為人,為學生“放入大江”,在語文教育的天地間追逐“銀山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