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27年到1934年,紅軍在井岡山和中央蘇區(qū)堅持斗爭七年,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chuàng)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嶄新道路,形成了井岡山精神,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7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湘鄂贛粵四省組織發(fā)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創(chuàng)農村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層巒疊嶂,森林茂密。大革命時期,這一地區(qū)建立了黨組織和農民自衛(wèi)軍,群眾基礎較好。紅軍揮師井岡山,恢復地方黨組織;組建赤衛(wèi)隊、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爭;進行土地革命,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至1928年2月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1928年4月,朱德、陳毅等歷盡千難萬險,率領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爸烀t軍”主力在井岡山開展斗爭,到1930年2月戰(zhàn)略轉移,歷時兩年四個月,隨后留下一部分紅軍堅持在井岡山開展斗爭。至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井岡山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輝史冊。
井岡山精神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形成,其內涵為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
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沒有被白色恐怖嚇倒,而是靠著革命必勝的理想信念、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追求,揮師井岡山,扎根井岡山。中國共產黨在地方恢復和建立黨的組織,幫助群眾建立紅色革命政權;在部隊確立黨的領導,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立黨的小組,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建立黨委,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指揮。紅色政權的建立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為井岡山斗爭克服艱難困苦、推動根據地建設的堅強基石,中國革命由此百折不撓,走向成功。
實事求是闖新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生動實踐,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完成了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zhàn)略轉移,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
艱苦奮斗攻難關。井岡山時期,生活艱苦,斗爭殘酷。工農紅軍和根據地群眾,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堅持革命斗爭,沖破白色政權的經濟封鎖,粉碎敵人多次軍事“圍剿”,不斷發(fā)展壯大自己,譜寫出了一曲艱苦奮斗的壯麗之歌。
依靠群眾求勝利。在井岡山斗爭中,工農紅軍扎根人民群眾,宣傳、組織、武裝群眾,將“做群眾工作”同“打仗消滅敵人”“打土豪籌款子”一起確定為工農紅軍的“三大任務”。井岡山行洲村至今還保存著“紅軍是為勞苦工農謀利益的先鋒隊”的標語,彰顯了軍民魚水情深。井岡山人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挑糧、種菜、編草鞋、挖草藥,甚至奉獻生命。軍民構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鞏固和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勝利。
井岡山精神是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精神源頭,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一座不朽的豐碑。百年奮斗歷程,井岡山精神始終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
新時代弘揚井岡山精神,首要的就是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滿懷信心、闊步走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上。
近年來,國際形勢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國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們要保持井岡山時期革命斗爭精神,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將我們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價值,體現在方方面面。今天,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髓,并應用到具體學習、工作、生活實踐,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積極踐行井岡山精神,讓井岡山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