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邂逅一位年輕人,感覺很投緣,就攀談起來。他看到了我華麗昂貴的服飾,我看到了他青春四射的面容。
我年輕,卻一無所有。
我有錢,可惜老了。
那我們何不……交換一下?
我們的手握在了一起。身后,人流瘋狂地向前涌動,汽車飛速地向前行駛,白云恣意地向前飄去,我們交換成功。我盯著他鼓鼓的錢袋,他盯著我青春的面容。
我有錢了,但人卻老了!
我年輕了,財富卻沒有了。
那我們,再交換回來?
我們擊了一下掌,河水汩汩倒流,枯葉慢慢泛綠,時鐘咔咔逆轉(zhuǎn)。兩人恢復(fù)了原樣。
他看著我滿頭的銀發(fā),我看著他襤褸的衣衫。
如果既有錢又年輕就好了。
如果既年輕又有錢就好了。
那我們只交換一半兒怎么樣?我們異口同聲。
我們的手再次握在一起,交換成功?,F(xiàn)在,我們擁有相同的年齡,相同的錢財。
本來我比你年輕的。
本來我比你有錢的。
那我們……
我們最后擊了一下掌,回到原點。我們同時竊笑了一下,憐憫地看著對方。然后背向著各自離開。
車輛、人流、白云、河水、樹葉、時鐘……一切如常。
【謝志強點評】伯恩哈德在小說《消失》中,借人物之口,透露了他的小說觀念:“為能理解,我們必須夸張,只有夸張才能看清,看得清楚。”張大愚在此作中運用了夸張的表現(xiàn)手段:一個有錢的卻老了,另一個沒錢的卻年輕。于是,相互成了對方缺失的取向;進而不約而同地向往既年輕又有錢的理想,再次交換一半;最后回到原點——憐憫地竊笑對方弱項,“一切如常”。這是一個關(guān)于差異與趨同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