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新
(麗水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麗水323000)
2019 年6 月11 日,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成果新聞發(fā)布會在杭州舉行,在這次會議上,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公布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隨之,浙西南革命精神正式提出。此后,隨著麗水全市上下積極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浙西南革命精神提出之前,麗水及周邊地區(qū)的一些黨史工作者圍繞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浙南根據地、浙西南游擊區(qū)等已經進行了諸多研究。其代表性成果有:吳克斌的《關于浙南三年游擊戰(zhàn)爭》(《近代史研究》1984 年第4 期)、張敏卿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與浙南根據地的建立》(《中共黨史研究》2005 年第5 期)、諸葛蓉的《浙西南游擊區(qū)的建立和歷史作用》(《中共黨史資料》2009 年第4 期)及《南方游擊區(qū)應當增加“浙西南”》(《軍事歷史研究》2011 年第1 期)等。上述成果發(fā)表平臺高、質量好,是早年浙西南革命研究的扛鼎之作,許多觀點具有前瞻性。例如,2011 年諸葛蓉即辨析了“浙南游擊區(qū)”和“浙西南游擊區(qū)”的差異,提出南方游擊區(qū)應當增加“浙西南”,如今回看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上述成果為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打下了基礎。
浙西南革命精神提出后,學術界主要從科學內涵、相關革命史、弘揚路徑、思政育人、時代價值等方面展開了研究。
以“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的內涵表述語為基礎,相關學者從多個方面進一步闡釋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學內涵。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主任王均偉對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三個方面的關系進行了總結,認為忠誠使命源于植根人民的深切情懷,堅定著求是挺進的誓死決心;求是挺進引領完成忠誠使命的責任追求,實現植根人民的宗旨要求;植根人民方能執(zhí)著于忠誠使命的不變信仰,催生著求是挺進的不竭動力。原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李蓉認為,“忠誠使命”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靈魂,“忠誠使命”就是聽黨指揮,勇于擔當,矢志不渝,履行職責,竭盡全力,百折不撓,依靠組織,敬畏人民,團結奮戰(zhàn)。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報刊社社長許寶健認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是“挺進”,“挺進”是浙西南革命精神顯著的特征。浙西南革命精神聯合研究專家組成員胡日旺認為植根人民反映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本質和核心,是對浙西南革命斗爭歷史的科學總結[1]。上述學者來自中央及浙江省外相關黨史研究部門,多年從事黨史研究,其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科學內涵的相關概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立足地方實際,浙江省內諸多學者也從多個角度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學內涵進行了闡釋。從浙西南斗爭史的視角出發(fā),有學者認為浙西南革命精神繼承并發(fā)展了浙西南人民抗爭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精神、團結精神、拼搏精神、戰(zhàn)斗精神、擔當奉獻和犧牲精神[2]。從思想、動力、實踐的角度,有學者將浙西南革命精神延伸和升華為“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和勇于突破的創(chuàng)造精神”[3]。也有學者認為根據特征,可以將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內涵概括為四種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大局為重的集體主義精神、一往無前的尖刀精神和無所畏懼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盵4]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出發(fā),有學者認為浙西南革命精神集中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人民性、發(fā)展性[5]。上述認識結合浙西南革命斗爭實際,在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性闡釋,在某種程度上拓展了學界對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表述語的認識,進一步凸顯了浙西南革命精神所具有的特質。
此外,對于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的相互關系,部分學者也展開了探討。例如,有的學者認為忠誠使命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靈魂,求是挺進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精髓,植根人民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本質[6]7。也有學者認為政治堅定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靈魂,人民至上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精髓,自強不息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品格[7]。上述對浙西南革命精神內涵的解讀盡管關注焦點不同,但為人們更好認識和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學內涵提供了新的視角。
浙西南革命精神提出后,與之相關的浙西南革命史研究進一步深入,形成了許多新的觀點。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李慶剛等人認為浙西南革命史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集中體現在浙西南革命根據地是紅軍主力長征后創(chuàng)建的第一塊革命根據地,是楔入敵人腹地的紅色堡壘,浙西南地區(qū)的革命保持了23 年紅旗不倒[8]。這一概括,集中詮釋了浙西南革命史最為寶貴的三個特征。麗水市社科聯專職副主席余群勇等人則從策應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的角度重點考察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的活動脈絡,進一步廓清了浙西南革命在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期間的歷史作用[9]。該文的討論集中于浙西南革命的高潮,揭示了浙西南革命在中國革命史上的獨特之處。
此外,從不同視角出發(fā),相關學者也進一步深化了浙西南革命史研究。例如,有學者以抗戰(zhàn)時期麗水成為浙江的大后方為視角,從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設政工隊、縣政革新、經濟建設、發(fā)展文教事業(yè)等方面重點論述了抗戰(zhàn)時期浙西南大后方建設[10]。也有學者從文化救亡的視角,重點論述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浙西南的各種抗日文化活動[11]。以地方史為角度,有學者重點論述了遂昌革命史和浙西南革命精神形成與發(fā)展的關系,認為遂昌革命史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源泉,為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首創(chuàng)性要素,是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斗爭中的實踐[12]。需要指出的是,在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過程中,麗水市委黨史研究室部分同志對1926 年至1949 年長達23 年的浙西南革命史分時期進行了梳理,進一步豐富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史實基礎。
對于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麗水本地領導干部的諸多論述。著眼于地方發(fā)展,有的領導干部認為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要堅持學深悟透,收集、整理、歸納革命史料,要堅毅忠勇篤行,不斷汲取實干力量、奮進動能,要堅定趕考奮進,把握浙西南革命精神精髓實質,夯實黨的群眾基礎[13]。從開展干部教育培訓的角度出發(fā),有的領導干部認為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時,應該強化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深化理論研究和宣傳宣講[14]。此外,還有領導干部認為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要具有清晰的歷史邏輯、鮮明的實踐邏輯、明確的價值邏輯、嚴肅的政治邏輯,并且要把握好四者之間的關系[15]。上述認識,多為麗水本地領導干部結合自身工作的思考,因而分別有其側重點,但整體偏重理論指導,缺少弘揚路徑的具體闡釋。
在弘揚路徑的具體闡釋方面,針對麗水“全域紅”的特點,有學者認為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要做實“全域紅”革命元素物質形象識別體系,做特“全域紅”革命精神全員教育體系,做優(yōu)“全域紅”革命文化供給側傳播體系,做強“全域紅”新時代挺進師鐵軍紅色黨建體系,并且打造紅色小鎮(zhèn)群,做好“山字經”[16]?;诰W絡傳播的視角,有學者認為應該從多元化傳播渠道、增加視覺動態(tài)內容、重視受眾需求等幾方面著手,加強浙西南革命精神在網絡上的宣傳[17]。這些思考,角度新穎,值得推廣和借鑒。
針對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開展的研究較多,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例如,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有學者從傳承革命精神、守護紅色基因、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堅定紅色信仰、健全人格理想等幾個方面分析了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必要性,進而闡釋了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原則和策略[18]。結合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情感,鑄就大學生敢于拼搏的干勁,培養(yǎng)大學生善于團結的意識等方面的作用,有學者分析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意蘊[19]。著眼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有學者認為浙西南革命精神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可以在政治建設、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實踐活動等幾個方面起到引領作用[6]6。此外,有學者認為浙西南革命精神可以從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培育機制幾個方面提升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水平[20]。還有學者結合工作實際,重點分析了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成因,認為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理解不足、大學生興趣度不高、制度保障不夠有力,直接影響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思政育人上的成效,進而提出了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21]。上述研究,多依托高校黨建或思政課題展開,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關聯性較高,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由此可見,雖然提出時間不長,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思政育人作用在近些年受到廣泛肯定,尤其對于大學生而言,浙西南革命精神是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的理論源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盵22]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革命精神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多個場合就革命精神傳承弘揚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浙西南革命精神作為麗水大地誕育的革命精神,是新時代激勵麗水人民奮進拼搏的寶貴精神財富。針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結合麗水發(fā)展實際情況,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集中表現在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為“麗水之干”注魂、賦能、立根。眾所周知,麗水是“兩山”理念的重要萌發(fā)地。近年來麗水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經濟發(fā)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的“麗水之贊”就是對麗水發(fā)展的高度肯定。在打好綠色生態(tài)牌的同時,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為麗水發(fā)展注入精神力量,就是浙西南革命精神時代價值的重要體現。在這方面,有學者認為新時代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可以深刻凸顯黨的領導、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話語權威、為打通“兩山”轉化通道賦能、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增添紅色親和力[23]。
此外,結合實際工作,麗水一些領導干部認為浙西南革命精神能夠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均衡發(fā)展,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注入紅色之魂,為新時代人民教師賦予育人之能,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樹立發(fā)展之根;可以強化理論教育和干部培訓;推進清廉麗水建設;推動麗水檢察工作;加快“三農”高質量綠色發(fā)展;助力麗水“鄉(xiāng)村振興”等。盡管上述關于浙西南革命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重點略有差異,但總體上主要是基于注魂、賦能、立根幾個層面的闡釋。因此,后續(xù)關于浙西南革命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雖然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客觀而言,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也存在諸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目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研究者人數較少,并且多集中在浙江省內尤其是麗水市。受此影響,研究機構也集中于麗水學院、麗水職業(yè)技術學院、麗水市委黨校、麗水市委黨史研究室、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等單位,鮮有浙江省外研究機構,只有北京的部分學者受浙西南革命精神論壇的影響,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有所關注。此外,研究者以中級職稱和碩士學歷為主,缺少高級職稱和博士學歷的研究者。在專業(yè)方面,研究者多數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其他人文學科的研究者較少。上述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高質量成果的出現。
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浙西南革命精神具有鮮明的思想特質和豐富的價值意蘊,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但不可否認,由于提出時間較短、地域化特征明顯,浙西南革命精神在知名度上相較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全國知名的革命精神要低很多,和蘇區(qū)精神、大別山精神、沂蒙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地域型革命精神相比,浙西南革命精神知名度也略低。因此,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全國的知名度,使浙西南革命精神走出麗水、走出浙江、走向全國,還需積極擴大宣傳,進一步增強其影響力。
麗水是浙江唯一一個所轄9 個縣(市、區(qū))均為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據統(tǒng)計,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約有1 500 多名革命先輩犧牲在麗水大地。從1926 年冬青田籍中共黨員周定回鄉(xiāng)發(fā)展黨員至1949 年浙西南全境解放,在國民黨統(tǒng)治基礎較為雄厚的地區(qū),堅持23 年紅旗不倒,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在此過程中,關于浙西南革命精神可以開展的研究內容很多。截至2020 年8 月5 日,在“中國知網”數據庫(含期刊、碩博士論文庫)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為主題詞,共檢索到83 條文獻。但目前來看,從時間維度而言,關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研究多集中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尤其是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時期,對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研究較少,這和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浙西南地區(qū)的活動有很大關系,從目前掌握的文獻資料來看,關于抗戰(zhàn)時期的研究只有2 篇,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研究還處于空白。從研究內容而言,側重浙西南革命精神思政育人作用的研究有11 篇,側重浙西南革命精神史實及源流的研究有10 篇,其他研究多偏重宣傳。從研究深度而言,目前關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研究還缺乏高質量研究成果,期刊發(fā)文多集中于普通期刊,C 刊或北核的發(fā)文量為0,報紙發(fā)文多集中于《學習時報》和《麗水日報》。從研究廣度而言,主要集中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科學內涵、相關革命史、弘揚路徑、思政育人、時代價值等幾個點上,且重復性研究傾向較為明顯,缺少和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較研究。
進行歷史研究尤其是黨史研究,檔案史料的支撐格外重要。與文件、文集、文稿、報紙、定期刊物、紀實和回憶等文獻資料相比,檔案史料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它是歷史活動的原始記錄,直接脫胎于歷史活動之中,所記敘的內容相當真實可靠[24]。但考察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現狀,可以發(fā)現制約其研究成果迭出的重要因素就是檔案史料的欠缺。一方面,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特殊環(huán)境造成了檔案史料難以保存的困境,另一方面,浙西南革命精神相關檔案史料的挖掘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在當下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中,較多引用的檔案史料是劉英1940 年所著的《北上抗日與堅持浙閩邊三年斗爭的回憶》以及粟裕關于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和浙南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回憶史料,但過分依賴上述史料,難以形成浙西南革命精神深層次、系統(tǒng)性的研究成果。
浙西南革命精神雖然提出較晚,但持續(xù)擴大其知名度,提升其在全國的影響力很有必要,麗水市相關職能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為進一步弘揚踐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打造“紅綠”融合特色品牌,結合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研究隊伍的提升是高質量研究成果形成的關鍵。目前,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研究者主要集中于麗水,只有個別浙江省外專家學者。為加強研究隊伍建設,在中共麗水市委宣傳部和麗水市民政局的支持下,2020 年6 月18 日,浙西南紅色文化研究會在麗水宣告成立,確定研究會會員73 名,其中個人會員56 名,團體會員17 名[25]。浙西南紅色文化研究會的成立,進一步整合了麗水地區(qū)高校、黨校、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等相關資源,搭建了一個本地學者之間的交流平臺,對于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而言大有裨益。但這對于打造高水平研究團隊還遠遠不足,吸引更多浙江省外尤其是京、滬地區(qū)的學者投入到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之中,后續(xù)的平臺建設顯得格外重要。此外,結合浙西南革命斗爭的具體情況,加強和贛東北、閩東等地區(qū)的黨史工作者的聯系也很有必要。在這一過程中,交流平臺顯得格外重要,僅僅依托一年一度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論壇略顯不足,亟須拓展一些新的交流平臺,以加強該領域的學術研討,促進不同地區(qū)學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而打造一支專兼職結合、以專職為主的高水平研究團隊。
當前,作為地域型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全國的知名度還略低。和蘇區(qū)精神、大別山精神、沂蒙精神、紅旗渠精神等在全國較為知名的地域型革命精神相比,浙西南革命精神既有共性也有其個性?!爸艺\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短短12 字,是對浙西南革命斗爭精神的高度凝練。在加強輿論宣傳的過程中,在強調共性的基礎上把握其個性很有必要。相較于其他同類型革命精神,“挺進”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閃亮標志,“挺進”一方面來源于活躍在浙西南大地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新時代浙西南人民昂揚向上的奮斗姿態(tài)。浙西南革命精神提出后,麗水已連續(xù)組織了兩屆浙西南革命精神論壇,邀請全國各地的數百位專家學者、媒體記者與會,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但單純依靠論壇,宣傳效果顯然有限。一種革命精神能夠深入人心,還需要不斷拓展教育宣傳的渠道和方式。筆者認為,加強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輿論宣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持續(xù)推進浙西南革命精神“三進”工作,讓廣大學生接觸和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基本內容和當代價值,例如,目前麗水學院已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相關通識課程,麗水黨校系統(tǒng)已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黨性教育課程。其次,充分發(fā)揮革命舊址(舊居)和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組織開發(fā)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第三,注重歌舞劇、話劇等藝術形式,選取浙西南革命精神經典案例,編排浙西南革命精神相關歌舞劇、話劇。第四,加強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結合麗水“紅綠”融合發(fā)展特點,在相關媒體平臺投放浙西南革命精神宣傳視頻。
研究是宣傳和教育的基礎。浙西南革命精神要深入人心,就要加強學術研究,強化其學理支撐。針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的現狀,今后應逐步增強其研究廣度和深度。在研究廣度上,應重視浙西南革命精神思想淵源、歷史地位、哲學意蘊、全國意義、與其他革命精神的比較、歷史人物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關系等方面的研究,不斷開拓新的研究空間。在研究深度上,要重視挖掘浙西南革命精神相關素材,在突出土地革命時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強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研究力度;要重視浙西南、贛東北、閩東等幾個革命根據地研究的聯動,在中國革命史的大背景下研究浙西南革命精神;要重視人物研究,在粟裕、劉英、浙西南四任特委書記研究的基礎上,挖掘其他浙西南革命人物所蘊含的價值;要重視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嘗試哲學、歷史學、政治學、文化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人文學科的跨學科研究。
檔案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能夠撥開歷史研究的諸多迷霧。由于檔案具有直接性和真實性,因而是歷史研究的可靠資料來源。在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過程中,充分挖掘檔案史料意義重大。在目前的研究中,缺少檔案史料成為制約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高質量成果出現的重要因素,也是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同質化的重要原因。根據革命年代檔案形成的特殊性,在搜集整理浙西南革命相關檔案的過程中,要重視黨的文獻資料和敵偽檔案資料兩種類型的檔案。在此過程中,尤其要重視縣(市、區(qū))敵偽檔案資料可能包含的浙西南革命斗爭相關內容。當然,在使用相關檔案時,要善于結合歷史背景、人物身份、檔案成因鑒別檔案真?zhèn)?、正誤。此外,要重視口述史資料的發(fā)掘與保存,由于年代久遠,浙西南革命的親歷者大多數已是耄耋之年,加快相關口述史資料的發(fā)掘與保存迫在眉睫。此外,在搜集整理檔案史料的過程中,要學會實地考證,結合檔案仔細體悟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過程,力求還原歷史本來的面貌,增強對浙西南革命斗爭的思考。
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作為革命年代所孕育的革命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有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和現實價值。深入開展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對于新時代黨員干部、群眾增強理想信念,更好地投身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新實踐新征程很有必要。雖然目前學術界對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取得了若干成果,但綜合而言,相關研究還基本上處于起步階段。接下來,浙西南革命精神研究還需在多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唯有如此,才能強化其學理支撐,進一步提升浙西南革命精神在全國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