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 寧
特別注意加強和鞏固勞動者的同志紀律并從各方面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責任心。這是徹底戰(zhàn)勝資本主義、戰(zhàn)勝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統治所造成的習慣的最主要的辦法,甚至是唯一的辦法。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堅持不懈地耐心地重新教育群眾?,F在,當群眾看到地主、資本和商人確被消滅的時候,這種教育不僅是可能的,實際上也在用千百種辦法通過工人和農民切身的實際經驗而進行著。在這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是發(fā)展勞動者的工會組織,這種組織在任何時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像在蘇維埃政權之下得到這樣迅速的發(fā)展,但它應當做到把所有勞動者無例外地都聯合到嚴整的、集中的、有紀律的產業(yè)工會中來。我們在工會運動中決不能墨守成規(guī)。一方面應當用實際試驗的結果來檢查每一步驟,有系統地把工會變?yōu)楣芾碚麄€國民經濟的機關;工會應該密切同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勞動人民委員部和所有其他國家管理部門的聯系,并且鞏固這種聯系。另一方面,工會應當更加成為對全體勞動群眾進行勞動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機關,以便在工人先鋒隊的監(jiān)督下把參加管理的實際經驗普及到比較落后的工人中去。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根本任務之一,因為不這樣就不可能最終地過渡到共產主義。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進行長期的工作來教育群眾和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還要立即廣泛地和全面地利用資本主義遺留給我們的、在通常情況下必然浸透了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和習慣的科學技術專家。黨應當與工會組織緊密結合,執(zhí)行自己原有的路線:一方面,對這個資產階級階層不做絲毫的政治讓步,無情地鎮(zhèn)壓他們的各種反革命陰謀;另一方面,也要無情地反對那種貌似激進實則是經過同他們共事的長期鍛煉,也能戰(zhàn)勝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制度。
我們力求使任何勞動的報酬一律平等,力求實現完全的共產主義,但在目前只是采取最初步驟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候,我們決不能給自己提出立刻實現這種平等的任務。因此,在一定的時間內仍要給專家們較高的報酬,使他們工作得比以前不是壞些而是好些,為了同一目的,也不能取消鼓勵成績優(yōu)良的工作特別是組織工作的獎勵制度;在完全的共產主義制度下獎金是不允許的,但在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如理論推斷和蘇維埃政權一年來的經驗所證實的,沒有獎金是不行的。
同時,要不斷努力造成一種環(huán)境,使資產階級專家同覺悟的共產黨員所領導的普通工人群眾手攜手地同志般地共同勞動;而且不要一看到個別不可避免的失利就無所措手足,要耐心地啟發(fā)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使他們意識到把科學用于個人發(fā)財和人剝削人是極其卑鄙的,意識到使科學為全體勞動群眾所了解則是更為崇高的任務。
【題解】
本文選自1919年2月《俄共(布)共同綱領草案》中的《在經濟方面》一文中的部分內容,標題為編者所擬。列寧非常注重執(zhí)政黨自身的建設問題,提出了許多政黨建設的重要原理。在此文中,列寧從責任心和覺悟的角度系統地闡釋了俄共(布)作為執(zhí)政黨如何建設好自身的基本原則和基本理論。
一方面,列寧深刻地指出“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根本任務之一”,也就是說,實現社會主義不僅需要政治方面的保證,更需要經濟方面的保證,否則,社會主義就無從設想。如果不發(fā)展經濟,一個直接結果就是生產力落后,落后就會挨打。不僅如此,提高勞動生產率還是鞏固新生政權、防止資本主義舊制度復辟的最根本保證。否則,社會主義就無從設想。因為只有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才能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顯示社會主義社會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勞動者一定要有責任心和覺悟,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為實現共產主義創(chuàng)造條件。其一,勞動者要充分意識到“現在我們主要的政治應當是:從事國家的經濟建設,收獲更多的糧食,開采更多的煤炭,解決更恰當地利用這些糧食和煤炭的問題,消除饑荒,這就是我們的政治”。其二,勞動者如果用舊觀點來理解政治,僅僅把政治等同于奪取政權和同資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上,“就要犯很大的嚴重的錯誤”。其三,勞動者單憑革命熱情是不夠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需要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復雜的組織工作,嚴謹的科學精神,出色的管理藝術。因此,經濟建設的任務比軍事斗爭更困難、更復雜。(鄧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