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區(qū)第四中學 黃 勇
寫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不知從何時起,本應(yīng)成為一大樂事的作文卻成了許多學生的心頭磐石,大有“談作文色變”之勢。究其原因,是我們忽略了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知,也束縛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思考,讓學生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作家露易絲·格麗克獲該獎項。“她將歷史和神話人物寫進詩中,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讓我們跨越了虛幻與現(xiàn)實世界的深淵?!敝Z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說過:“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睍v故事,是中學生作文的最好平臺。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進行了嘗試,搭建講故事的平臺,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講故事意識,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文是學生借助自己對自然、社會及人生的理解獨立完成的一種綜合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具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表達欲望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脫離了學生這個主體的客觀實際的任何作文要求和做法,必然帶來學生興趣的喪失和畏難情緒的產(chǎn)生,為此,作文教學必須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故事。我們可以從課文中的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入手,讓學生試著尋找自己的故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讓學生談?wù)勥@個故事驚險刺激的原因,哪些地方吸引了你,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如何引人入勝等等,再梳理出常見的寫法,抒寫生活中自己的故事。其次,鼓勵學生講真話,讓他們善于在故事的背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觀點。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想法,盡管有時學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也應(yīng)該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導,而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去評判。這樣尊重主體實際的做法,既促進了學生說話的欲望,也激發(fā)了學生作文的興趣。
每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身邊總有一些人和事,只不過我們平時不太在意。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fā)現(xiàn)?!币馑际钦f生活中處處有閃光點,時時有鮮活事,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捕捉,就一定能欣賞到美點,找到寫作的素材。為此,從初一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平時一小記,每周一大記,所記內(nèi)容圍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個人隨感、寫景狀物等幾大塊。告訴學生,每天在他們身邊發(fā)生著許多新鮮的人和事,這些不可能都寫入日記中,那么學生就要在日記之前,頭腦里要像放電影一樣進行篩選,把最有趣或最有意義的人物、事件寫下來。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留心身邊的人和事的習慣,寫作時就不愁沒有素材了。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但由于受活動地域的限制,學生的見聞和情感體驗有限,要想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要盡可能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得到一些真實的體驗。如帶領(lǐng)學生參觀、訪問、游覽、社會調(diào)查等。讓學生觀察四季的變化,體驗人間百態(tài),把筆觸面向家庭、社會、自然,由于這些都是學生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聽到的,用心靈感悟到的,寫起文章來,便會如行云流水一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為作文苦思冥想,甚至胡編亂造了。
我們平時在作文評價中存在著對學生情感理解不夠,喜歡用成人的眼光審視學生的作文,總認為學生抒寫的思想情感不夠成熟,主題不夠深刻,因而總是吝嗇地給他們打分??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盡可能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實行高分重賞,這是保護學生寫作熱情的有效方法。誠然,中學生作文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這是正常情況,根本不必大驚小怪,而他們都有想得到老師表揚的心理,于是他們盡可能努力地寫,文章結(jié)束后,有一種大功告成之感,就憑這點寫作熱情就難能可貴,因此,教師師應(yīng)小心呵護,倍加珍惜。對于學生的作文,在批改上要降低標準,盡可能打高分。
對于一篇作文,教師的批語不能簡單地用“結(jié)構(gòu)完整”,“中心突出”“或“題材老調(diào)”這類籠統(tǒng)的詞語,而應(yīng)巧妙引導,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用真情打動學生。優(yōu)秀的的批語不僅讓學生獲得了被夸贊的快樂,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甚至還能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學生寫作文寫到幸福甜蜜時,他們希望有人分享;寫到痛苦煩惱時,渴望有人理解安慰。所以,教師在批語上要用真情,使學生得到心靈的回應(yīng)。充滿真情的批語,架起了師生之間感情的橋梁,學生和老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來的作文,總希望有人認可,希望得到同學羨慕的目光。因此,我非常重視作文講評,講評的重點放在多賞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上,然后以各種不同形式把它們展示出來。
班級里的文化角,我總是要學生單獨留一塊,作為優(yōu)秀習作專欄,平時的大作文是每周一篇,所以墻報上的作文每周更換一次,這樣既讓學生見識了一些好作文,也可以學習借鑒。
對于那些有較高欣賞價值的作文,我都及時推薦給學校,或在廣播站中配樂朗誦,或在學校文學櫥窗中展出。這樣,擴大了寫作者在校園的知名度,同學們對其更是敬佩不已,寫作者的寫作熱情就更高了。
每一學年中都有各種作文競賽,如江蘇省青少年讀寫大賽、南京市好家長杯作文競賽,以及當?shù)卣M織的各種主題征文競賽,我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賽前我精心指導,立爭使參賽學生獲獎,甚至文章被發(fā)表。近年來,我班的茅嘉慧同學分別獲得了南京市好家長杯作文競賽一等獎;賀文萱同學在區(qū)作文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并且文章將要被刊登在《文化周刊》上。身邊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
語文有沒有“故事”,會不會講“故事”,或“故事”鮮活與否,構(gòu)成了作文生態(tài)的判別指標。沒有故事的語文是無法想象的,不會講故事的作文是蒼白無力的。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一個個故事,教師應(yīng)努力提高學生講故事的水平,讓學生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