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鐵路第一中學(xué)K2008班 周星宇
漢字,是龜甲上的形象會意,是柳公碑刻上的工整端正,更是中華文明綿延千年,比之吉光片羽亦不可多得的寶藏。
“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寫道。許慎是最早將漢字整理珍藏起來的先驅(qū)者,他追根溯源,以形為經(jīng),以義為緯,探究漢字博大精深之底蘊。中華文明的文化符號就是這穿古越今,迎光而來的墨痕——風(fēng)骨神韻的漢字。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崇尚漢字的國度,無論是漢字作為古代取仕的標準,還是三國的魏石經(jīng)、大唐的開成石經(jīng),無一不彰顯古人對漢字的追求。如今還有句俗語叫“字如其人”,這本是不公正的,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怎么可能單由他字寫得如何這一簡單粗暴的標準就可以判斷出來呢?這當然是句“玩笑話”,但字寫得好確實會給人不錯的印象。
漢字是象形字,“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這漢字與繪畫系出同源的事實決定了漢字以形致意、以意代形的特點。那“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的神女倩影,“布衣之徒,設(shè)取予然諾,千里誦義,為死不顧世”的濟世游俠,“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豪情酒仙因漢字才得以穿越時空來到我們面前,“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癡纏情意,“三生石上舊精魂,邂逅相逢莫重論”的三世友情,“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的鄉(xiāng)土依戀都因漢字將情意的無形化作有形,讓我們動容。
漢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屬于中國,卻不囿于中國。不斷汲取世界的,才能新創(chuàng)中國的。拿來主義的精髓是我們在審慎看待羅馬法治、希臘民主時立足文化自信,在回望傳統(tǒng)、傳承文化時勇于創(chuàng)新。頭號文創(chuàng)IP故宮、月球環(huán)形山、墨子、鴻蒙系統(tǒng)、北斗導(dǎo)航、嫦娥五號、天問一號,這些無疑都是最佳的實踐。文化軟實力的體現(xiàn)不僅展現(xiàn)了泱泱大國千年文化的底蘊,讓世界看到一個個充滿中國印跡的創(chuàng)造,更讓古人浪漫瑰麗的幻想都成為可感可知的現(xiàn)實,而這些基因一般不可磨滅地刻進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骨子里,讓每一個人都自覺地想講好中國故事,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漢字的一筆一畫都在輸出著中國智慧與溝通世界的心意,而我們就是輸出者,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我們更需在生活中寫好每一個漢字,共同感受古今與你我共匯的光芒,鑄成一座豐碑,矗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