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橫涇河特大橋位于橫涇河等外航道區(qū)域樁基設計1.2m樁徑,52米樁長,共16根。施工區(qū)域為江蘇中部長江北岸,河道交錯縱橫,橫涇河河道寬度約120米,當?shù)貪O民通航和環(huán)保,是本工程的施工重難點??茖W設計方案、合理選擇鉆機、創(chuàng)新施工工藝,加強灌注樁施工過程控制,確保水中樁施工順利進行。
關鍵詞:等外航道;通航和環(huán)保;水中樁;施工技術
1 工程概況
1.1 地形地貌
項目所在區(qū)域位于江蘇中部長江北岸,地貌屬里下河洼地,地勢低洼、地形起伏小,區(qū)域內(nèi)河道縱橫。橫涇河為當?shù)仫嬎┙o河流,需加強安全環(huán)保施工。
1.2 氣象
項目區(qū)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兼受大陸與海洋性氣候影像,具有四季風顯著、干濕冷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冷夏熱等特點。需進行洪評和航評。
1.3 區(qū)域地質(zhì)簡況
據(jù)《阜寧-建湖高速公路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估報告》及《阜興泰高速公路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近場區(qū)內(nèi)對工程場地有較大影響的主要斷裂分別是:洪澤-溝墩斷裂(5)、鹽城-南洋岸斷裂(6)及陳家堡-小海斷裂(7)。上述斷裂均為非活動性斷裂,對本工程建設的影響較小。
1.4 水文及水土腐蝕性評價
橋址區(qū)地表水豐富和地下水主要為潛水含水層及弱承壓含水層,多為粉土、粉質(zhì)黏土、黏土、粉砂、淤泥質(zhì)黏土層,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及河流側向補給,其間水力聯(lián)系較弱,含水層滲透性中等,各含水層之間被黏性土層相對隔斷,徑流條件較好,富水性中等。水土對混凝土結構及鋼筋具有一定的腐蝕性。
2 施工前準備
2.1 施工平臺方案
橫涇河為等外級航道,且河道寬度約120米,考慮到當?shù)赝ê胶惋嬎h(huán)保要求,比選筑島施工平臺和鋼平臺兩種方案,綜合考量后,鋼平臺綜合效益好,社會影響最低,安全環(huán)保最可控。本工程設計的鋼便橋為主跨為下承式鋼便橋、兩側輔跨為型鋼鋼便橋。標段設計鋼便橋范圍內(nèi)河流通航,便橋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中公路II級設計,按行駛12方罐車及《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中的100t(13m,8軸)平板拖車標準車輛、80t履帶吊及130t運梁炮車進行設計,橫涇河采取鋼便橋+鋼平臺進行水中樁施工,便橋橋跨采用(6m+6m+6m+6m+6m)+(6m+15m+6m)+(6m+6m+6m+6m+ 6m)布置方式,鋼便橋具體布置位置由測量部根據(jù)平面位置圖測放,經(jīng)現(xiàn)場核對后可適當微調(diào)。鋼平臺尺寸為長26米×寬21米。確?!叭ㄒ黄健保和ㄋ?、通電、通路和場地平整,物資材料提前供應進場,作業(yè)班組提前招標進場,機械設備提前登記報驗和進場人員登記教育培訓,航評和洪評同步進行落實。
2.2 地質(zhì)復勘
由于前期勘測設計進行鉆探勘測地質(zhì)可能存在誤差,復勘重新探測土層結構、分布類型、分布深度、土層走向等,編制新版的勘測縱斷面地質(zhì)圖,提供鉆孔灌注樁施工指導,防止水中樁施工過程中塌孔、縮孔、斜孔等突發(fā)情況。
2.3 鉆機選擇
本工程為水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河床標高為-2.1m,設計最低通航水位為0.89m,三百年一遇通航水位為3.58 m,目前施工水深約為3米。比選正循環(huán)、反循環(huán)、旋挖、沖擊鉆等鉆機后,綜合考慮施工安全、質(zhì)量、成本、場地等因素,最終選擇正循環(huán)鉆機進行水中鉆孔灌注樁的施工,可以有效確保灌注樁的鉆孔質(zhì)量,避免塌孔、縮孔等問題。
2.4 鉆機安裝及設備檢查
(1)鉆機檢查:對循環(huán)鉆機的主要部件發(fā)動機、提升系統(tǒng)、履帶、鋼絲繩、鉆桿、鉆頭直徑等進行日常檢查。
(2)還需對泥漿泵、發(fā)電機、電焊機等機械設備進行日常安全性能檢查。
2.5 工具準備
泥漿三件套、測繩、測錘、渣樣盒、水平尺等應配置齊全,測繩使用前應標定。為檢查樁孔直徑及垂直度,對于樁徑1.2m的樁采用直徑D為1.2m,長度7.5m的探孔器。
2.6 泥漿池開挖及維護
(1)泥漿池設置在紅線內(nèi)兩個墩臺之間,現(xiàn)場采用挖機開挖,四周按1:1的坡率夯做邊坡,開挖于兩個排架之間;要求每隔2個墩臺設置一處泥漿池(隔墩跳挖),每處泥漿池供應前后兩個墩樁基礎鉆孔施工。利用機械制備泥漿與鉆孔設備自造漿共同制漿。沉淀池沉渣、廢泥漿、鉆渣及時運走?,F(xiàn)場泥漿池開挖需滿足交底要求,泥漿池平面尺寸為16米*15米,深度控制在1.5米-2米,泥漿池外觀需整齊,頂部土壩尺寸為0.5米*0.5米,并使用砂漿抹面。
(2)泥漿池圍護:現(xiàn)場開挖泥漿池、沉淀池及樁孔位置四周需設置防護護欄,張貼“施工區(qū)域,嚴禁靠近”的警示標識牌,欄桿材質(zhì)采用標準護欄,連接穩(wěn)固可靠,護欄高1.2m,立桿間距2m。
2.7 泥漿制備及循環(huán)
泥漿是鉆孔灌注樁成孔好壞的關鍵控制環(huán)節(jié),泥漿具有護壁、排渣、潤滑鉆頭、增大靜水壓力等作用,鉆孔泥漿采用水、粘土(膨潤土)和添加劑等材料,水中樁施工泥漿循環(huán)由于場地限制,采用水中雙護筒或排泥船與陸上泥漿池、沉淀池結合進行灌注樁施工。本工程處于一般地層,泥漿按照相對密度1.05-1.20、黏度(Pa·S)16-22、酸堿度pH8-10等泥漿性能指標進行控制。
3 施工工藝
3.1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3.2通航及泥漿處理
保證通航警示安全,可以設置護墩;水中樁首次灌注過程中,泥漿會溢出,污染河流,需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有以下兩種:雙護筒和排泥船
3.3 設置護墩
位于橫涇河上下游各設置兩根鋼管樁護墩,張貼反光警示標志和警示燈,方便當?shù)卮迕裢ê桨踩?/p>
3.4 雙護筒(或排泥船)泥漿處理
測量放樣準確樁位后,下放好鉆孔護筒,進行復測定位,在鉆孔護筒旁在打入另一相同大小的護筒進行排泥漿,用溜槽連接。首先排泥漿護筒進行抽水處理,下面需進行鋼板或者素混凝土封底,防止地下水溢出而無法達到儲存排泥漿的效果。陸地泥漿池和排泥漿護筒利用泥漿泵及排泥漿管進行連接,使陸地泥漿池、鉆孔護筒、排泥漿護筒和陸上沉淀池形成一個泥漿循環(huán),保證首灌泥漿不外溢污染河流。
4 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4.1 縮孔
本工程水中樁位于橫涇河中且土層結構基本為黏土層,存在較大水壓力和土壓力,具有縮孔的風險。
預防措施:護筒埋設高于河流常水位1-2米,護筒內(nèi)水位高于河流常水位大于1米,增大護筒內(nèi)水頭壓力;根據(jù)地質(zhì)條件和具體情況調(diào)整護筒內(nèi)的泥漿比重,適當增大;適當減慢鉆頭鉆進速度;成孔提鉆和下放鋼筋籠工序銜接要順暢,不可等待時間過長,極易導致縮孔后鋼筋籠無法下放安裝;鉆頭需考慮泥漿護壁厚度,在原始直徑鉆頭四周加焊泥漿護壁厚度的同等鉆頭鋼材,實際鉆頭直徑=理論鉆頭直徑+泥漿護壁厚度。
處理方法:由于是河流中鉆孔,在水壓力和土壓力的孔內(nèi)外壓強差作用下,極易縮孔,在鉆孔過程中,應采取低速輕壓鉆進,適量增大泥漿比重,抵消內(nèi)外壓強差。出現(xiàn)縮孔后,鉆頭可以在縮孔位置上下緩慢提降進行擴孔,不可快速提升,同時增大泥漿比重平衡水土壓力。
4.2 斜孔
水中樁采取鋼平臺鋪鋼板進行懸空施工鉆孔灌注樁,護筒埋設和鉆機安裝等因素都會導致樁孔傾斜。
預防措施:護筒采用長為800cm、厚為8mm的鋼板卷制,護筒直徑大于設計樁徑60cm,護筒頂標高高于常水位1-2米。護筒禁止采用不符合要求護筒埋設,避免不易對中,護筒底部應盡可能深入到不透水層粘質(zhì)土內(nèi)1.0-1.5m。護筒埋設時,應保證護筒中心與樁孔中心的平面位置偏差小于等于5cm,垂直度小于等于1%,在鋼平臺型鋼上用噴漆標識四個點作為護樁,后期結合吊錘進行樁位中心復測。
處理方法:若出現(xiàn)孔位傾斜比較輕微時,可以將鉆頭提升至偏位處以上2-3m重新對中鉆進;若出現(xiàn)孔位傾斜比較嚴重時,應停止繼續(xù)鉆進,拆卸鉆頭,回填黏土至偏位處以上2-3m,放置一段時間后在重新對中鉆進。
4.3 塌孔
樁位地質(zhì)剖面圖可以了解到粉土和粉砂中間夾著黏土,黏土層呈懸臂狀,鉆進過程中粉土和粉砂流失極易導致黏土的塌陷。
預防措施:開鉆時先啟動泥漿泵和轉盤,引入泥漿進鉆孔一定數(shù)量后方可開始鉆進;剛開鉆1m應低速鉆進,然后在以正常速度鉆進;鉆進速度應與泥漿排量相匹配,時刻保持護筒內(nèi)應有的水頭,鉆速鉆壓、泥漿比重和泥漿量因不同的地層進行調(diào)整。針對易塌孔的砂土、粉土層,應進行低速輕壓鉆進,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孔內(nèi)水頭和泥漿比重;根據(jù)地質(zhì)剖面圖時刻關注土層變化,調(diào)整相關鉆進參數(shù),留取鉆渣樣品,進行核對并填寫鉆孔記錄表;鉆錐提升過程中,應保持平穩(wěn)且避免觸碰護筒與孔壁,拆卸鉆桿要快速。
處理方法:塌孔輕微時,可增大孔底沉渣厚度及適當增大泥漿比重,可以使用沉渣和泥漿將塌落處修復;塌孔嚴重時,回填黏土至孔頂,放置至孔內(nèi)黏土基本密實,重新埋設護筒鉆進。
5、結束語
本工程為河流航道的水中樁,考慮到通航、環(huán)保、施工、安全等方面問題,施工難度極大,確定鋼便橋加鋼平臺作為施工平臺方案,采用雙護筒或排泥船進行泥漿循環(huán),避免污染河流,克服縮孔、斜孔、塌孔等施工技術難題,針對河流航道水中樁施工開啟了一種新思路,為后面水中樁施工提供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指南》
[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 B01-2014)
[3]《公路工程質(zhì)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17)
[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 3650-2020)
作者簡介:胡洪(1996.02.-),男,漢,重慶人,本科,學士,研究方向:路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