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應用現狀及研究進展

2021-12-31 03:23
化肥設計 2021年6期
關鍵詞:吸收劑吸附劑二氧化碳

(中國五環(huán)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223)

自工業(yè)革命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顯著提升,由于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成分之一,這直接導致了全球地表溫度持續(xù)升高(見圖1),使得海洋酸化、極地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和颶風等災害現象發(fā)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世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破壞。而與人的生產生活相關的活動,包括化石燃料的使用、砍伐森林、生產工業(yè)產品等,則是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提升的主要原因[1]。

圖1 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與全球年均溫度變化

為此,有效控制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刻不容緩。常見的減排方法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碳捕集利用與儲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簡稱CCUS)、清潔能源替代等3種。目前,CCUS技術被認為是短期內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碳捕集與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技術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最大限度分離出來,輸送至指定地點封存,并與大氣長期隔絕過程[2]。CCS技術主要由 3個環(huán)節(jié)構成:①二氧化碳捕集,指將氣態(tài)二氧化碳通過吸收、吸附等技術收集。目前,工業(yè)上捕集方法主要包括燃燒前捕集、燃燒后捕集和富氧燃燒3種;②二氧化碳運輸,指將捕集后的二氧化碳經分離并壓縮后,通過管道或運輸工具運至存儲地;③二氧化碳存儲,指將運抵存儲地的二氧化碳注入到諸如地下鹽水層、廢棄油氣田、煤礦等地質結構層或者深海海底或海洋水柱或海床以下的地質結構中。

碳捕集利用與儲存(CCUS)技術是中國結合CCS與本國實際提出的概念,即在CCS基礎上增加了二氧化碳利用環(huán)節(jié),是CCS技術新的發(fā)展趨勢,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循環(huán)再利用,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封存。與CCS相比,CCUS可以將二氧化碳資源化,能產生經濟效益,更具有現實操作性。目前,CCUS的概念已經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

碳捕集成本一般占整個CCUS成本的70%,碳捕集的效率及其經濟效益對CCUS至關重要,因此,CCUS的核心是二氧化碳捕集。本文將主要介紹二氧化碳捕集過程中涉及的相關技術。

1 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應用現狀

早在2005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 就向各國提出了碳捕集與封存(CCS) 技術,但是迫于當時CCS技術發(fā)展不成熟,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高昂,在生產實踐中未大規(guī)模應用。

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克迪科斯公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利用轉基因酶降低基于吸收法的碳捕集技術成本,碳酸酐酶有助于溶劑甲基二乙醇胺與二氧化碳結合,通過轉基因技術可以得到相對耐高溫的轉基因碳酸酐酶,這個特性使其能在燃煤發(fā)電廠的高溫煙窗里發(fā)揮作用,極大提高碳捕集溶劑吸收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日本鋼鐵工程公司使用了水和一種有機化合物,當排放的廢氣和水以及這種有機化合物混合時,二氧化碳會在室溫和接近常壓的環(huán)境下轉化成像凝膠一樣的黏稠狀態(tài)。利用凝膠高比表面和孔隙率的特點達到高容量吸附二氧化碳的效果,這種固體物質隨后被收集,稍微加熱,二氧化碳又轉變?yōu)闅怏w,而且凝膠可以被重復利用。

美國萊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電力研究所的科學家對400 多種礦物吸附劑進行研究,發(fā)現通常被用做工業(yè)材料的沸石可以大幅提高基于吸附的碳捕集技術的能源效率,他們認為許多種沸石在二氧化碳捕集方面都比傳統胺溶劑的能源效率高[3](下文在吸附部分詳細地介紹了沸石作為捕集劑的應用)。

美國UOP公司開創(chuàng)了一種二氧化碳分離解決方案,該方案包括分子篩脫硫,二氧化碳分餾配合特殊吸附劑變壓吸附脫除二氧化碳,最后將二氧化碳液化運輸永久性地質儲藏。該方案將在印第安納州一套氣化裝置中用于生產清潔氫[4]?;裟犴f爾公司于2021年6月宣布,沃巴什谷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在其位于美國印第安納州西特雷霍特的氣化廠改建項目中采用一系列霍尼韋爾、UOP技術,每年將捕集和封存165萬t二氧化碳并生產清潔氫能。該項目將成為美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碳封存項目之一。

碳捕集技術是一系列步驟和過程的集成,不僅包括捕集材料的設計,還需要一系列對于捕集過程的技術經濟分析以及模擬計算的輔助。美國能源部工作人員提供了計算機模擬輔助量化技術經濟分析的方法,來幫助推進碳捕集技術的發(fā)展革新。他們將該方法應用到美國阿拉巴馬州威爾遜維爾的國家碳捕集中心的試點工廠,發(fā)現該方法能節(jié)省大量試點測試工作、降低實現經濟優(yōu)化和擴大規(guī)模的風險。美國碳捕集計劃的研發(fā)工作包括先進溶劑、吸附劑、膜和新概念等4項關鍵技術的開發(fā)[5]。

我國富煤的能源結構決定了電力行業(yè)必須以燃煤發(fā)電為主,而CCUS技術恰恰是針對火電廠二氧化碳減排展開研究的,并且我國政府也已經意識到 CCUS 技術對中國燃煤電廠低碳清潔高效發(fā)展的重要性,燃煤發(fā)電系統與CCUS技術的結合將是未來中國節(jié)能減排和實現清潔煤發(fā)電技術的關鍵。對于 CCUS 技術的研究,我國較西方發(fā)達國家起步晚,研究長期處于實驗室階段,多數采用燃燒后捕捉的方式,但是近年在 CCUS 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包括“973計劃”、“863計劃”等 CCUS 研究立項。

我國大唐國際發(fā)電股份有限公司和亞洲開發(fā)銀行主辦的《燃氣電廠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項目自2012年8月啟動后,已于2013年10月完成了報告草稿,并成為了世界首次在燃氣電廠開展 CCUS 技術研究的示范項目[3]。據全球 CCUS 研究院的最新統計,截至 2012 年,全球大規(guī)模 CCUS項目中,中國約占17%,是目前發(fā)展最快的國家,并且我國的 CCUS 技術研究并未局限于理論研究,部分企業(yè)已經展開了實踐嘗試,例如,華能集團和神華集團等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并已成功捕集出高純度的二氧化碳,這標志著二氧化碳氣體減排技術首次在中國燃煤發(fā)電領域得到應用[6]。

我國CCUS技術整體處于工業(yè)示范階段。截至目前,我國已投運或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約為40個,捕集能力為300萬t/a,多以石油、煤化工、電力行業(yè)小規(guī)模的捕集驅油示范為主,缺乏大規(guī)模的多種技術組合的全流程工業(yè)化示范。雖然我國 CCUS 技術已經取得初步成果,但是進一步的研發(fā)與推廣工作還面臨著許多困難,等待深入研究與分析。

2 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國內外二氧化碳捕集主要有燃燒前捕集、燃燒后捕集和富氧燃燒捕集等3種技術路線。其中,燃燒后捕集是最成熟和最常用的技術路線。捕集技術的選取取決于原料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氣體壓力、燃燒類型和生產工藝等。

2.1 燃燒后捕集

鍋爐、水泥窯和工業(yè)爐等大型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煙氣中包含大量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是導致溫室效應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該方法就是從煙氣中分離出二氧化碳,目前主要應用于燃煤電廠,同時也適用于天然氣鍋爐。與天然氣聯合循環(huán)相比,燃煤電廠的煙氣二氧化碳濃度往往更高,采用碳捕集技術對燃煤電廠的煙氣進行處理有更大的經濟價值且易于工業(yè)化,而天然氣沒有雜質,因此煙氣流非常干凈。這意味著不需要為有效捕集二氧化碳而進行任何清理,從而可更加靈活地選擇和設計碳捕集技術。以下將綜述目前工業(yè)上存在的幾種主流捕集燃燒后二氧化碳的技術,主要包括吸附分離法、吸收分離法、膜分離法等。

吸附分離法主要適用于從氣體中脫除二氧化碳,且回收的二氧化碳濃度太低不能作為產品使用。吸收分離法主要適用于從低濃度二氧化碳廢氣中回收二氧化碳,流程復雜,操作成本高。膜分離法主要適用于氣源干凈、二氧化碳濃度不高于90%的場合。

2.1.1吸附分離法

吸附中通常使用多孔的固體物質作為吸附劑,而氣相中被吸附的組分為吸附質。完整的吸附分離包括吸附過程和脫附過程,脫附過程就是指表面凝聚了吸附質的吸附劑通過改變操作條件,如降壓或升溫等,使得吸附質脫離了吸附劑的表面,吸附劑又重新恢復了吸附的能力。根據吸附過程中結合力的不同,可以將吸附分為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物理吸附中的結合力是物質之間的范德華作用力,化學吸附中的結合力是化學鍵的作用力。根據脫附方法的不同,通常將吸附分離分為變溫吸附和變壓吸附。

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由于溫度的調節(jié)速度相對較慢,所以變溫吸附很少應用在工業(yè)生產中。相反,變壓吸附技術因其工藝流程簡單等優(yōu)點,是一種特別有吸引力的解決方案。一般來說,對于由亨利定律或擴展的朗繆爾等溫線給出等溫線的變壓吸附系統,吸附壓力需要較高,受到功率要求的約束。對于具有壓力依賴性、選擇性的系統,吸附壓力應是具有最大選擇性的壓力。吸附時間應接近吸附突破時間。對于壓力波動較大的過程,應包括壓力均衡步驟。對于具有強吸附組分的工藝,建議采用沖洗步驟[8]。在傳統的吸附技術的基礎上,國內外學者又提出了新型的吸附技術,如將變溫吸附與變壓力吸附相結合的PTSA技術、變電吸附技術和真空吸附技術等。

吸附分離法中常用的吸附劑有分子篩、活性炭、活性氧化鋁、硅膠和活性土等。由于吸附劑通常對于毒性氣體(如氮氧化物等)敏感,因此,在吸附前需對氣體進行預處理從而除去雜質,解吸過程中吸附劑也會有活性的降低,因此開發(fā)高效、低成本的吸附劑是該方法的核心,預測生物質、農業(yè)廢棄物、礦業(yè)廢棄物等可能作為未來低成本合成吸附劑的材料。因此,盡管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在重復獲得高容量二氧化碳以及選擇性上具有優(yōu)勢,由于成本限制,盡量不考慮添加金屬物質。碳質吸附劑因其優(yōu)質的性能(化學和熱穩(wěn)定性、孔隙體積和比表面積非常大、易于再生)、低廉的成本成為研究的熱點。

碳質吸附劑可以是熱解碳材料(生物炭、木炭、碳化生物質)、活性炭、碳纖維和有序碳納米材料(石墨烯、納米管),這些材料廣泛用于凈化工業(yè)排放的含有不同氣體的混合物。納米材料是近年研究的熱點,碳基納米材料具有如高比表面積、高化學活潑性等優(yōu)點,是一種含有微孔和大孔的多級多孔材料。碳納米材料包括碳納米管、碳納米膜和石墨烯。碳基納米材料可以通過常見的自組裝、聚合、溶膠-凝膠法和熱處理等不同的工藝批量生產[9]。

Chowdhury和Balasubramanian[10]利用氧化石墨烯和硝酸通過濕化學方法開發(fā)了多孔石墨烯框架。該材料為三維多孔結構,孔隙排列可調,孔隙密度特性可變。該多孔石墨烯框架的疏水性使其成為吸附燃燒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的良好候選材料。

I.Durán等[11]通過固定床裝置實驗研究了松木木屑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從沼氣中分離二氧化碳的潛力,并通過循環(huán)試驗探索了該活性炭吸附劑的耐久性(見圖2)。實驗結果表明,該材料能夠在常壓下實現高二氧化碳/甲烷分離比效果,并且循環(huán)后活性并沒有顯著降低。作者還通過干濕實驗對比發(fā)現,盡管水蒸氣會降低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吸附劑上的吸附,但是它能提高二氧化碳的選擇性,從而得到更高的吸附比,因此該技術不僅采用生物質材料作為吸附劑來降低成本,還不需要在吸附操作前處理水蒸氣,具有高的經濟效益。

圖2 吸附-解吸循環(huán)實驗裝置[11]

Deepak Tiwari等[12]用尿素甲醛樹脂碳化,并采用了一種常見的活化劑氫氧化鉀活化制備了比表面積最大可達4 547m2/g的高比表面積、大孔容富氮(氮含量高達22.32%)吸附劑。高比表面積賦予該材料優(yōu)越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實驗中最高吸附量可達2.43mmol/g(實驗在純二氧化碳氣流中進行),盡管吸附是在理想條件下進行,但仍能從中推測該材料對二氧化碳親和力較強。作者還經過多次吸附解吸實驗,證明了該材料的良好再生性。結論表明,該材料雖經歷較為復雜的制備過程,但具有優(yōu)越的吸附性能,可用于從電廠捕集二氧化碳。改性碳質吸附材料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碳吸附捕集材料,局限性在于操作溫度較低,當溫度高于400℃時,宜采用氧化鈣等耐高溫吸附材料。

高校應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發(fā)展觀念,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能夠促使學生面對紛繁復雜的新媒體網絡環(huán)境,樹立正確的發(fā)展觀念。高??梢酝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課堂理論知識講解,通過不定期的舉辦社會實踐活動等,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有助于強化學生政治方向與思想政治理念,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效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擾。通過正確地引導與幫助,使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新媒體軟件,對新媒體的發(fā)展有著正確認知,有效掌握新媒體的操作方法,樹立牢固的自律意識。在網絡環(huán)境下,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擾,遠離不良信息的傳播。

因吸附容量高、相較于碳質吸附劑的高選擇性、耐高溫等特點,分子篩成為吸附法捕集二氧化碳的理想吸附劑。Yu Jing等[13]采用逐步生長的方法合成了三聚氰胺和丙烯酸酯基胺樹枝狀大分子功能化介孔SBA-15吸附劑。這些樹枝大分子的引入賦予了分子篩活性基團,使其對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最高可達23.6mg/g。此外,胺樹枝狀高分子功能化吸附劑被證明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耐久性和耐水性、高選擇性和對低濃度物種的靈敏捕集等優(yōu)點。值得注意的是,胺樹枝狀大分子功能化的沸石吸附劑具有較低的吸附能,表明它們能夠降低吸附劑再生過程中二氧化碳分子釋放所需的能量。

盡管如此,樹枝狀大分子的引入加大了合成的難度,在捕集成本上是不利的。Tuanny Santos Frantz等[14]報道了一種快速合成純凈高鈉含量ZSM-5分子篩的方法。通過高鈉合成,可以更快地獲得高結晶性材料。與傳統沸石合成需要長時間的加熱條件相比,該方法降低了能耗。與SBA-15類似,該分子篩同樣表現為對于二氧化碳的弱吸附力,通過降低壓力可以釋放二氧化碳。

為了進一步提高分子篩的吸附容量,從而減少成本,Samira Salehi[15]采用陽離子交換法通過銅、鎳、鎘等金屬離子對納米沸石進行改性。隨后,作者將聚乙烯亞胺功能化多壁碳納米管與改性沸石復合,來結合豐富的孔隙結構與碳納米管的高面積比容兩大優(yōu)點,最后合成了常溫吸附容量為3.7 mmol/g的改性分子篩材料。

Sohail Ahmed等[16]采用濕法浸漬法制備了10%~50%聚乙烯亞胺功能化的Si-MCM-41材料,實驗結果發(fā)現,聚乙烯亞胺的添加可以影響Si-MCM-41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容量,且其在添加量為50%的時候達到最大。另外,該作者還研究了溫度及壓力對于Si-MCM-41材料的吸附性能影響,發(fā)現在一定壓力下,隨著吸附溫度從25℃升高到100℃,二氧化碳吸附量從47.9mg/g增加到99.44mg/g,并認為該變化與升高溫度聚乙烯亞胺活性位點的暴露相關。壓力的升高同樣對二氧化碳的吸附有積極的影響,在100℃下,將壓力提高到2MPa,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可以達到156.2mg/g,這可能是由于加壓后,有利于二氧化碳在吸附材料表面的吸附。實驗結果表明,適當增加溫度和壓力都可以顯著提高Si-MCM-41材料的吸附性能。

Yuanhui Shen等[17]以平均顆粒直徑為2mm的硅膠作為吸附劑(比表面積為759 m2/g,總孔容為0.420 cm3/g,平均孔徑為2.83 nm)來分離沼氣中的二氧化碳,達到同時富集甲烷和捕捉二氧化碳的目的。硅膠是一種廉價易得的高活性吸附劑,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因此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易受到煙氣雜質腐蝕,具有較好的耐久性。采用真空變壓吸附工藝,通過實驗和模擬的方法評價了吸附劑的性能,文中提到設計了一種工業(yè)規(guī)模的雙變壓吸附裝置,該裝置被認為可以獲得較單變壓吸附裝置更高純度二氧化碳和甲烷氣體,模擬結果表明,模擬沼氣可分離出純度為98.01%、回收率為97.31%的富集甲烷流和純度為96.74%、回收率為97.58%的富集二氧化碳流。

以上諸多研究表明,硅基材料具有價格低廉、易于獲得、比表面積大、活性位點多的優(yōu)勢,在碳捕集領域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2.1.2吸收分離法

吸收過程主要是指氣體混合物在與液體溶劑接觸的過程中,混合氣體中某些能溶解的氣體組分溶解進入到液相當中,不能溶解的氣體組分依然保留在氣相中,從而實現了氣體混合物的分離(見圖3)。當吸收劑達到飽和后,通過加熱給予分解物理或化學鍵的能量,從而實現吸收劑和二氧化碳的分離[18]。由于技術成熟、處理能力和效率高等優(yōu)點,該項技術成果已經在工業(yè)上得到應用。

圖3 吸收-解吸技術示意[19]

常見的吸收劑有胺吸收劑,如一乙醇胺(MEA)。采用胺基溶劑的化學吸收技術被認為是首個工業(yè)化規(guī)模應用于捕集燃燒后二氧化碳的技術。由于高碳稅,挪威于1996年安裝并啟動了首個商業(yè)大規(guī)模的二氧化碳捕集技術[20]。

Hallvard F.Svendsen等[21]提到不同胺的吸收熱不同,如作者在文中提到,在相同條件下,伯胺的吸收熱在80~90kJ/mol(二氧化碳),仲胺的吸收熱在70~75kJ /mol,叔胺的吸收熱在55 kJ/mol左右,因此叔胺顯然更具優(yōu)勢,但不應忽視的是,反應熱還與通過吸收平衡溫度敏感性的汽提要求和吸收速率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由于叔胺脫附熱較低,因此可以節(jié)約分離成本,但另一方面,汽提蒸汽會增加。文中還提到胺吸收劑的易揮發(fā)性會導致大氣污染,因此,需要在吸收塔頂部添加足夠多的洗滌劑,每一種洗滌劑都有單獨的循環(huán)水流動和流出溶液到下面的洗滌劑。另外,胺溶劑在循環(huán)操作過程中易降解,降解產物可分為三類:揮發(fā)性物質(包括氨、醛等)、揮發(fā)性低的物質(揮發(fā)性低于乙醇胺)、不揮發(fā)物質(通常包括熱穩(wěn)定的鹽、有機酸等)。胺的易揮發(fā)和可降解性給胺吸收捕集碳帶來了挑戰(zhàn),因此,對胺溶劑進行改性研究是有必要的。

ChikezieNwaoha等[22]研究了2-氨基-2-甲基-1-丙醇、哌嗪和單乙醇胺的高濃度三溶劑共混物在碳捕集中的潛在能力,并對三吸收劑的吸收機理進行了闡釋。作者通過對照試驗發(fā)現,該三混合吸收劑較單吸收劑具有更高的吸收能力、初始解吸速率、循環(huán)容量,更低的熱負荷。作者提到,混合吸收劑的性能提高可能是氨基基團的數量、氨基的強度、受阻胺數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另外,熱負荷的降低是由于解吸操作中熱水可以代替常用的熱蒸汽來再生混合吸收劑所致,該操作能大幅度降低解吸再生操作時的能耗。

作為胺吸收劑的可持續(xù)性替代,Bhuvana Kamath Shanbhag等[23]構建了一種新奇的酶納米顆粒,并且可以通過大腸桿菌進行高效制備,這些納米顆粒尺寸均勻且較大,對于二氧化碳選擇性高、容量大,最關鍵的是可靈活選擇不同的酶回收和再利用工藝,對于這些酶納米顆粒的性能測試結果表明,該酶納米顆??梢郧鍧崱⒏咝У夭都?,具備工業(yè)應用前景。

目前,我國已有離子液吸收應用的案例,大唐高井熱電聯產的示范裝置就是采用離子液與醇胺法相結合吸收二氧化碳,碳捕集成本低于200元/t。R.Sharifian等[24]認為傳統的吸收和基于吸附的捕集可以與電化學方法相結合,以減少(或消除)再生步驟所需的熱能。

Michael C.Stern等[25]報道了一種采取電化學的方法介導胺吸收劑再生的技術,該技術采用電化學汽提循環(huán)代替了傳統的熱擺動,當胺吸收劑充分吸收二氧化碳后,陽極產生的銅離子與吸收了二氧化碳的胺吸收劑發(fā)生競爭反應取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由此被釋放出來,隨后,胺在陰極再生。作者研究了4種多胺在循環(huán)過程中作為二氧化碳吸附劑的潛力(乙二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乙基三胺、和三乙基四胺)。多胺可以與銅形成更穩(wěn)定的絡合物,從而促進二氧化碳更完全地解吸,結果表明,幾種胺吸收劑顯示出高胺利用率,并發(fā)現在電化學循環(huán)下的電再生比熱再生技術更有效。

由于吸收劑的吸附效率有限,吸收劑再生的能量需求一般較大,提高吸收劑的吸收效率和容量也是對吸收劑進行改性研究中關鍵的一環(huán)。Chia-Ying Chiang等[26]發(fā)現,甘油可以作為生物柴油的廢棄副產品獲得,被添加到吸收劑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可以緩解吸收效率低的缺點。實驗結果表明,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加入甘油作為活化劑,可使總二氧化碳吸收效率輕松提高,例如,在氫氧化鈉濃度為0.5 mol/L時,含7%(w)甘油的吸收劑的吸收率約為95%,而不含甘油的吸收劑的吸收率僅為70%。在高轉速條件下,化學增強因子可達50以上。此外,在相同的氫氧化鈉濃度下,由于離心場的增強,即使加入黏性甘油,傳質系數(KGa)也會增加1倍。結果表明,在旋轉填充床中,用甘油對吸收劑氫氧化鈉溶液改性對二氧化碳的捕集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可以獲得更好的傳質性能。

為解決吸收溶劑腐蝕性、蒸發(fā)損失和結垢等問題,John J.Vericell等[27]采用微流控裝置制備了由液態(tài)碳酸鹽巖巖心和高滲透性硅殼組成的聚合物微膠囊。該膠囊將液體吸附劑的容量和選擇性與高表面積結合起來,以促進在重復循環(huán)中快速和可控的二氧化碳吸收和釋放。雖然相對于直接使用的液體吸附劑,膠囊殼的質量傳輸略低,但通過增加封裝獲得的表面積,進一步增加了一個數量級的二氧化碳吸附劑吸收率。微膠囊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膠囊殼可以防止吸收劑揮發(fā),降低液體吸收劑對設備的腐蝕,研究結果表明,該微膠囊在典型的工業(yè)操作條件下是穩(wěn)定的,可用于支撐填料和流化床大規(guī)模碳捕集。

2.1.3膜分離法

膜類似于過濾器,利用膜分離技術可以將單獨的特定組分從氣體混合物中分離出來。膜分離有各種各樣的分離機制:①溶液/擴散;②吸附/擴散;③分子篩和離子運輸等。二氧化碳溶解在膜中,并通過與其分壓梯度成比例的速率擴散。在天然氣和二氧化碳分壓較高的地方,非沉淀膜技術的利用在二氧化碳脫除方面占主導地位。在從工業(yè)廢煙氣中捕集碳時,由于二氧化碳較少,因此需要施加更多的能量,原因在于壓縮功需要支持足夠的驅動力以獲得所需的碳捕集率。

目前,膜技術有一些缺點,比如在混合氣復雜或含高腐蝕性物質等環(huán)境下缺乏穩(wěn)定性,因此膜分離技術仍在研究發(fā)展階段。一種新型的膜分離技術是氣體膜接觸器,這些類型的膜不依賴于努森擴散法。該技術體現出整合膜分離技術和吸收技術的特點,顯示了膜系統的緊湊性和胺基吸收過程的高選擇性[28]。還有報道提出,膜技術在二氧化碳分壓較低的情況下,具有驅動力大、選擇性高、安裝簡單、投資成本低、能耗低等優(yōu)點[29]。

玻璃和橡膠材料是應用在膜技術中常見的聚合物基質,在混合基質膜中添加無機填料是目前先進的膜系統,無機填料的添加可以提高膜的滲透性和顯著改善膜的選擇性。通過控制無機填料的尺寸、形狀、多孔性和表面組分等特性,改善聚合物與填料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提高聚合物和填料間相容性,可以高效合成可用于碳捕集的優(yōu)秀膜系統。

F.Banihashemi等[30]通過水熱反應和二次生長法合成了高性能ZSM-5分子篩,將合成的分子篩浸漬在聚二甲硅氧烷與交聯劑混合物中,待形成交聯層后固化干燥得到膜。文中探討了合成分子篩時硅/鋁比例、水熱反應時間對于膜性能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鋁對膜表面晶體的覆蓋率具有顯著影響,分子篩的加入可以提高膜的氣體選擇性和滲透率。作者還發(fā)現,二氧化碳滲透率和二氧化碳/甲烷選擇性隨進料平均壓力(0.05 ~ 0.15 MPa)的增大而增大,然后保持不變(0.15 ~0.25 MPa)。

D.Q.Vu等[31]將碳分子篩分散在Ultem?1000和Matrimid?5218兩種不同的玻璃聚合物基體中,通過平板溶液澆鑄形成了混合基質膜。作者還用麥克斯韋和布萊格曼模型來研究混合基質膜的滲透行為和預測混合基質膜的性能,兩種模型都在合理的范圍內高估了氣體的滲透性和選擇性,這說明為了提高預測的精度從而準確估計評價膜的性能,可能需要創(chuàng)建結合兩種模型的混合矩陣模型。實驗發(fā)現,碳分子篩對于膜的選擇性和滲透率有著重要影響,隨著碳分子篩顆粒的增加和碳分子篩在聚合物中分散的改善,對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離,相比純聚合物基體相相應的本征滲透性能,二氧化碳/甲烷選擇性和二氧化碳滲透率分別提高了45%和200%(碳分子篩添加量為35%時達到)。

2021年8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團隊在純相共價有機框架氣體分離膜方面取得新進展,以二維共價有機框架(COFs)納米片為分離膜構筑基元,誘發(fā)錯排縮孔效應,成功將COFs的孔徑縮小,實現小分子氣體二氧化碳的高效分離。相關成果發(fā)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除了建立優(yōu)質高效的膜系統以外,要使膜技術在煙氣碳捕集方面取得成功,有效的工藝設計是關鍵。盡管目前關于膜本身的研究是焦點,但很少材料具有商業(yè)化的潛力。實際上,對工藝流程進行有效的技術經濟分析,對膜組件進行優(yōu)化設計也是有必要的。

2.2 燃燒前捕集

煤與蒸汽和氧氣之間的反應是以煤為燃料的發(fā)電廠的常見現象,反應發(fā)生在較高的溫度和壓力下[32]。這個反應的最終產物是一種燃料,由一氧化碳和氫氣的混合物構成,稱為合成氣。這種氣體可以進一步通過燃燒過程在發(fā)電廠發(fā)電,所產生的電力通常被稱為綜合氣化聯合循環(huán)電力。在該工藝的第二步中,第一步獲得的一氧化碳通過與蒸汽的反應轉化為二氧化碳,這導致二氧化碳和氫氣的形成,隨后將混合二氧化碳和氫氣通過吸收溶劑(一般是N=甲基二乙醇胺MDEA),在化學作用中完成對碳的捕集并得到高純氫氣產品。這種方法由于捕集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且二氧化碳易于分離、成本低廉等優(yōu)點成為研究熱點。

不僅是使用煤的發(fā)電廠,使用天然氣的發(fā)電廠也可以使用該方法。天然氣通過重整,與氧氣發(fā)生反應將氣體燃料轉化為合成氣,而后可以捕集高濃度二氧化碳[33]。但是對于天然氣而言,該技術與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相比不具備經濟的特點,并且該技術與富氧燃燒和后燃燒技術相比,改造電廠的難度大且成本高。

2.3 富氧燃燒捕集

富氧燃燒捕集采用純氧或氧氣/二氧化碳混合氣代替燃燒時采用的空氣,由于在提純氧氣過程中除去了大部分氮氣,該方法可以產生高純度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直接儲存。這就是富氧燃燒捕集相對于一般燃燒后的捕集過程中采用空氣燃燒的最大優(yōu)勢,它不需要在燃燒后捕集中采用昂貴的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取而代之的是為氧燃料系統提供高純氧氣的空氣分離裝置[34]。由于該技術主要著力在燃燒過程中,也被看作是燃燒中捕集技術。

該方法目前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有:①制氧能耗成本高;②對于進入系統的空氣泄漏較為敏感;③與使用空氣燃燒配備靈活的燃燒后捕集法相比,該方法較難改進;④富氧燃燒捕集應用在高溫條件下,設備需要具有抵御高溫火花的能力。

富氧燃燒捕集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處理煤電廠的煙氣排放(見圖4),不僅如此,Paulina Wienchol等[35]表示富氧燃燒法還可以用于處理垃圾,認為垃圾氧燃料燃燒是一項非常有前景的技術,并提出優(yōu)化該技術的方法:①尋找最優(yōu)的氧氣/二氧化碳比例;②優(yōu)化空氣分離方法,尋找新的空氣分離方法;③充分利用廢熱(如為壓縮機提供動力等)。

2.4 國內技術展望

目前,國內在二氧化碳捕集方面,燃燒后捕集和燃燒前捕集技術日漸成熟,2020年前重點發(fā)展的醇胺吸收法已經初見成效,可以大規(guī)模實踐。

但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發(fā)展仍然面臨以下問題:其能耗和成本還較高,高成本將是阻礙碳捕集技術發(fā)展的一大障礙,需要政府重點支持[37];吸收法和吸附法由于其捕集二氧化碳的效率高、操作簡單、成本可控,成為最有商業(yè)發(fā)展前景的碳捕集技術。但仍然存在一些應用阻礙,如由反應化學計量和吸收劑類型決定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有限;揮發(fā)性或熱/化學降解引起的溶劑損失;對設備腐蝕和溶劑排放對環(huán)境產生負面影響;對煙氣溫度、壓力和雜質(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氧)的存在高度敏感;物理吸附劑的低選擇性等問題[38]。

圖4 富氧燃燒系統示意[36]

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特提出以下建議:將電化學方法整合到傳統吸收技術中,從而降低能耗的方法;在未來發(fā)展中,采用新奇生物酶與溶劑結合法代替?zhèn)鹘y胺吸收劑;采用膠囊包覆法控制溶劑的揮發(fā)及腐蝕現象;采取配用廉價高效的改性碳質吸附劑或分子篩的吸附法來減少液體吸收劑再生的能耗等。

目前,國內富氧燃燒捕集技術由于受到提純空氣成本高等限制,技術發(fā)展尚不成熟。

3 結語

綜上所述,未來二氧化碳捕集技術還需致力于研究開發(fā)新的技術來降低當前技術的成本。目前,典型項目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約為人民幣300~500元/t,預計至2030年降為90~390元/t,至2060年降為20~130元/t。

就目前而言,成功開發(fā)吸附技術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開發(fā)高吸附容量、低成本材料、易于再生和低生產成本的吸附劑。因此,探索和開發(fā)具有成本效益的二氧化碳捕集技術至關重要。在合成一種新型吸附劑時,需要考慮各種因素,以創(chuàng)建一個可持續(xù)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統?;诙趸疾都夹g的應用領域,吸附劑材料的可持續(xù)性將是優(yōu)先考慮的因素。吸附劑材料在包含高容量、高選擇性地捕集二氧化碳的同時,需通過多次吸附或解吸循環(huán),在此循環(huán)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吸附劑失活問題,因此,低生產成本、廣泛可用的原料和簡單的合成過程是必要的。為了尋找最合適的吸附劑來捕集二氧化碳,在未來的標準中還應考慮其他技術因素,如傳質效應、吸附劑中二氧化碳傳輸的快速動力學(吸附和解吸)。吸附劑、參數、合成方法和吸附性能的選擇將需要更加精確和有針對性。

吸收技術與吸附技術類似,未來改進的方法主要包括:① 開發(fā)更好的新溶劑,包括高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低再生消耗和無毒腐蝕性小的溶劑;②開發(fā)能夠降低吸收和再生循環(huán)過程中能耗的先進技術。

另外,使用數學建模、模擬和優(yōu)化試驗工廠的二氧化碳吸附過程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額外研究領域。為了節(jié)省碳捕集過程中能耗,可以對多個工業(yè)過程進行集成、整合,另外,基于傳統的吸收和吸附的捕集可以與電化學方法相結合,類似的多種技術的融合,勢必能將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推向新的高度。

猜你喜歡
吸收劑吸附劑二氧化碳
揚眉吐氣的二氧化碳
銅基改性吸附劑對磷化氫的吸附去除研究
新型高負載CO2 吸收劑開發(fā)與中試研究
HNT/Fe3O4-HA 納米吸附劑對水中Cr(VI)的去除研究
新型MEA-AMP混合胺吸收劑的抗降解劑研究
凈水污泥檸檬酸鈉改性焙燒制備陶粒吸附劑及其對廢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
液體吸收法處理粘膠纖維生產廢氣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用于空氣CO2捕集的變濕再生吸附劑的篩選與特性研究
如何“看清”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一種二氧化碳吸收劑的存儲性能研究
梨树县| 观塘区| 漳浦县| 永丰县| 厦门市| 湖口县| 海安县| 瑞丽市| 屏边| 涟源市| 太仓市| 麟游县| 靖远县| 濉溪县| 西华县| 墨江| 全椒县| 宁化县| 光山县| 平塘县| 双峰县| 江陵县| 海口市| 易门县| 胶南市| 长治市| 城市| 皮山县| 钦州市| 威海市| 北票市| 黔东| 三穗县| 乌兰察布市| 廊坊市| 贺州市| 汉中市| 仁布县| 息烽县| 剑阁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