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彬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橋頭胡中心小學 浙江寧波 315600)
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小學數學教學重視“雙基”教學模式,數學練習主要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近年來,以往反復練習的習得知識的模式正在慢慢改善。但由于長久以來,數學練習設計以“雙基”為主,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還未得到足夠重視,小學設計練習內容狹窄,脫離實踐,形式單調,層次單一,數量多度等問題依然存在?,F在,很多專家學者和教師都知道要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是在有限的條件下,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教育,就需要進行數學練習有效性的研究。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以下六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練習設計有效性進行了思考。
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把握知識結構,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特征出發(fā),對練習進行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設計,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進行設計,讓學生逐步掌握知識,這也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基礎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較強的針對性,能夠為學習起到鋪墊、奠定基礎作用。例如,一百以內的口算、換算計算單位、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這些知識是學生要熟練掌握的,只有學會了這些基礎知識才能學習更深層次的數學知識。因此,這些數學知識雖然基礎,卻要經常進行訓練。
變式訓練要有效改變學生的機械模仿,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以“乘法的初步認識”為例,在學生理解并掌握基礎型的題目之后,可以進行一些變式訓練。例如,設計這樣一道題目:4+4+4+3能改成乘法算式嗎?可以怎么計算?看看誰的方法最棒。通過教師啟發(fā)和學生充分思考可以得出以下方法:1.改寫成4×3+3;2.改寫成4×4-1。這樣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還能加強學生對乘法算式的靈活運用,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理解,并且,通過類比手法進行知識遷移,能使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感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識的融會貫通。
拓展訓練要達到三維目標的實現。例如,教學“時、分、秒”時,列舉鐘表問題,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再分析、思考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建立模型,歸納出時、分、秒之間的關系;接著要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比較、探究,在充分討論后得到統(tǒng)一的認識。這一教學過程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1]。
在設計練習時還應做到分層設計,并層層遞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都能得到自己所需的知識。
教師應設計有效的練習,讓學生去思考、探討、合作、動手實踐,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就有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積極的態(tài)度,就會肯鉆研、樂于探究。因此,在練習中融入趣味性元素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教學“位置”時,學習了數對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簡單又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游戲練習: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位置,按老師報的數對站起來,看誰反應最快!(2,3),(3,4),(6,2)。這樣的練習可以調動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愉悅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在選擇數學練習素材時,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通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環(huán)境,將數學與實際結合起來,給學生熟悉感,幫助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因此,在設計數學練習時要貼近生活,融入現實。
例如,教學“小數乘整數”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春天來了,小明和同學們要去田野里放風箏,他們想買三個燕子風箏,每個燕子風箏3.5元,那他們要花多少錢呢?請你幫他們算一算。你有幾種算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由于以前未接觸過小數乘法,且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不同,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不同算法:
1.把3個3.5相加;2.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3.把3.5元看作35角。這樣的練習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能讓學生知道數學練習來自于現實生活,可以用數學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學習數學是有意義的。同時會讓學生體會數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能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增加生活體驗,還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樹立自信。
活潑是兒童的天性,而數學純理論是枯燥機械的。因此,教師可以把單調乏味的反復練習轉變成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有趣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數學原理、掌握數學知識、發(fā)展數學思維[2][3]。
例如,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手或身體的一部分來估計課本長度,再用尺精確測量課本長度,這一簡單的操作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觀察、猜測、實驗、交流、驗證。練習的形式不能是單一的書面練習,教師可設計“畫一畫”“拼一拼”“擺一擺”等操作性練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獲得知識,提升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練習中,答案唯一、條件完備的練習占大多數,這導致學生形成思維定勢。為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設計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開放性題目,這樣有利于學生開拓思維,讓學生勇于思考、樂于思考。
例:將練習題6□-28=36改編為6□-28=3□,這樣答案就具有了不唯一性,變成了開放式練習,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練習形式應是多樣化、多層次的。學生在各種不同形式下的練習能提升興趣,而練習以游戲、童話、故事的方式進行往往能很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有趣的練習形式,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口頭練習是在比較簡單的練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師提問,學生口答,能節(jié)省練習時間,也能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同時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2.觀察類練習一般是在新授課時,例如,教學“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在新課引入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問:教室里、生活中有你見過直角嗎?請你找一找。這樣的小提問練習可以讓數學練習貼近實際生活,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3.動手操作練習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習得知識,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一二年級剛開始學習數的加減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擺學具小棒來進一步了解加減法的真正意義。
4.游戲型的練習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這類練習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設計這類練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將一般的連線練習改編成有情境的,如“請你連出小青蛙過河的路線”。
5.應用型的練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學習更具實踐性。如教學“元分角”這課后,可以讓學生回家?guī)椭胰巳コ匈I東西,讓學到的知識得到應用。
在學習不同的內容時,教師要正確選擇合適的練習形式,從而真正做到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恰當的練習形式能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