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朝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潘祥初級中學 廣東佛山 528325)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下,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情感、心理的教育,尤其缺少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但卻缺少一定的生命意識,對事物情感淡薄,缺少責任感,認識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導致傷害他人行為時有發(fā)生。因此,在初中教學階段,教師要及時更新理念,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生命的價值,潛移默化中樹立學生對生命的敬畏之心和熱愛之情。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全球一體化已成為現實,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各種文化、價值觀充斥學生的生活,在社會中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盛行,這給德育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初中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溺愛,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更重視學生的物質需求,缺少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書本知識的學習更重視,而忽視了對自身情感、品德的重視,在遇到新的挑戰(zhàn)和問題時往往無法正確面對,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和準則,導致生活失去樂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理念下,學校和教師通常將學生的成績、升學率視為評價教育是否成的標準,越來越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關愛,長此以往,學生的信心會受到打擊。進入初中后,學生的升學壓力逐步顯現,在德育教育中,教師更重視學生的理論成績,缺少人文教育、心理教育,尤其是忽視了對學生生命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缺少生命教育。學生理論知識雖然得到了提升,情感卻逐漸缺失,缺少社會責任感,體會不到生命的意義。
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在不斷積累中逐步完善的。初中是學生價值觀、道德標準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學生會不斷地探索,最終認同某種特定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在學生最終的三觀和道德標準形成之前,其價值觀、道德標準是十分不穩(wěn)定的。初中學生正處于心理敏感時期,如果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告訴學生生命的意義,生命對家長、朋友、自身的意義,那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將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當遇到重要問題時,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不知如何面對,也不會進行自我調節(jié),甚至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普及,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廣泛,大量文化沖擊著傳統(tǒng)文化教育,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多不良的文化,為初中德育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初中德育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給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要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更加便捷的教育平臺,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1]。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好生命教育的引導者,為學生制作更加豐富有趣的課程,在教學中關愛學生,加強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充分利用各種溝通軟件,將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充分融合,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初中德育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生命教育,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在初中進行生命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有意識地制定相關教學方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的方式,將生命教育內容制作成小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接受生命教育。學生可以利用瑣碎時間觀看,還可以選擇觀看的內容和次數,這有利于學生的課后學習。另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初中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也會受到社會的一些困擾,如果不能及時解決,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這需要各科教師在教學中學生積極溝通,班主任在班會課和課后積極疏導,班科任老師共同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幫助學生緩解壓力,調整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師要適當加入生命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學會敬畏生命。不僅是人類的生命,對自然生物的生命也要保持敬畏之心。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可貴,同時讓學生知道生命是脆弱的。教師可以定期組織主題班會,在班會中和學生共同討論社會中的自殺現象,和學生共同探討產生的原因,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認識生命的脆弱和可貴。
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缺少感情對生活也就失去了追求,自然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初中學生有很多叛逆行為,通常不被社會所理解,導致他們情感淡漠,缺少對身邊事物的關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十分有必要,一方面要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讓學生暢所欲言,分享喜怒哀樂,體驗友情的可貴,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3]。另一方面,教師要認識到犯錯是正常的現象,要能夠包容學生的錯誤。要正確看待學生的過錯,不要過多的批評和指責,要關心學生,和學生共同尋找錯誤的緣由,幫助學生改正。帶著功利目的的教育,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但學生會缺少社會責任感,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正義的含義,不僅要給學生講解積極的一面,也要讓學生知道消極的一面,讓學生感受到正義帶給社會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生命的意義更多地體現在社會價值上。每一個學生都會面臨就業(yè)的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說,一部分人升入高中繼續(xù)求學,另外一部分人則會進入中職院校面臨就業(yè)。因此,在初中生命教育中,教師可以融入敬業(yè)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學生只有有了責任心、責任感,才能在學習中為自己負責,為他人負責,充滿社會責任感,自發(fā)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教師在教育中可以引入榜樣人物,用他們的先進事跡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觀看榜樣人物張福清的事跡,張福清老先生在1948年光榮入伍,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中獲得戰(zhàn)斗英雄的稱號,后期低調轉業(yè),主動選擇偏遠地區(qū)工作,一生克己奉公,為國家做貢獻。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榜樣人物的敬業(yè)精神和對國家的責任感,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喚起學生的責任感,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十分有幫助,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敬畏生命的意識,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著重進行生命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幫助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