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柏華
(江西銅業(yè)集團公司貴溪冶煉廠 中心化驗室,江西 貴溪 335400)
廢雜銅的循環(huán)利用已成為我國銅工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回收利用廢雜銅可以緩解我國銅資源的缺口,廢銅再生產(chǎn)業(yè)成為填補銅資源不足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中,含油廢雜銅是一種重要的廢銅原料,主要包括含油廢黃銅、含油廢紫銅等。含油廢黃銅的主要來源為黃銅加工廠切削料,含油廢黃銅的組成除銅合金金屬外,還含有礦物潤滑油和切削油等有機雜質(zhì)[1],平均含油量為6%,因此雜質(zhì)干擾和含油因素是影響此類廢雜銅中銅量分析準確度的主要原因。目前本室分析含油廢雜銅樣品大部分為粉末狀,直接加入硝酸溶解出現(xiàn)大量油污漂浮于溶液表面并黏附于燒杯內(nèi)壁。轉(zhuǎn)入溶液進入容量瓶中出現(xiàn)燒杯清洗不干凈,容量瓶內(nèi)壁黏附大量油脂,定容刻線受油脂影響難以辨認,定容體積不準確等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通過實驗得到可行的除油方法,消除油污干擾,提高此類樣品銅含量的準確度。
除非另有說明,在分析實驗過程中所用的試劑均為分析純的試劑,分析用水為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或相當純度的水。
2.1.1 電子分析天平(萬分之一)
2.1.2 電熱板(最高溫度420 ℃,儀表控溫精度±1 ℃,溫度均勻性3%)
2.2.1 碘化鉀溶液(360 g/L)
2.2.2 氨水(ρ=0.90 g/mL)
2.2.3 冰乙酸(ρ=1.05 g/mL)
2.2.4 硝酸(1+1)
2.2.5 鹽酸(ρ=1.19 g/mL)
2.2.6 王水(濃鹽酸+濃硝酸=3+1)
2.2.7 氟化氫銨飽和溶液:貯存于聚乙烯瓶中
2.2.8 溴飽和溶液:貯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2.2.9 硫氰酸鉀溶液(200 g/L)
2.2.10 淀粉溶液(5 g/L)
2.2.11 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c(Na2S2O3)·5H2O≈0.1 mol/L〕
2.2.12 銅片(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不小于99.99%)
2.2.13 過氧化氫(30%)
標定:稱取3 g,精確至0.0001 g銅片(2.2.12)三份置于500 mL燒杯中,加入50 mL硝酸(2.2.4),蓋上表面皿,待反應停止后,置于電熱板上低溫加熱至完全溶解,取下,用水洗滌表面皿及杯壁,冷卻至室溫[2]。以下按2.3.2~2.3.4與試料同時測定。
2.3.1 按篩分后的質(zhì)量比合稱含油廢雜銅試樣3 g,精確至0.0001 g,將試料置于50 mL瓷坩堝中。電熱板提前預熱到380 ℃,將瓷坩堝置于電熱板上加熱。樣品中煙氣揮發(fā)完全后繼續(xù)保持5 min,取下冷卻。 將坩堝中試樣轉(zhuǎn)移至500 mL燒杯中,加入50 mL硝酸(2.2.4),蓋上表面皿,待反應停止后,置于電熱板上低溫加熱至完全溶解。如試液中有難溶物需補加10 mL鹽酸[3](2.2.5),繼續(xù)溶解至反應停止。取下,用水洗滌表面皿及杯壁,冷卻至室溫。轉(zhuǎn)移試樣后的瓷坩堝中加入10 mL王水(2.2.6),置于電熱板上低溫加熱至無棕紅色煙氣冒出,取下冷卻至室溫。
2.3.2 將燒杯中的溶液和瓷坩堝中的溶液移入500 mL容量瓶,并用水清洗燒杯壁和瓷坩堝壁,洗液并于容量瓶[4]。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用單標吸量管移取50.00 mL試液于500 mL錐形燒杯中。
2.3.3 加入2 mL溴飽和溶液(2.2.8)置于電熱板上低溫蒸至溶液出現(xiàn)油狀,體積約為1 mL。取下,稍冷,用30 mL水吹洗燒杯內(nèi)壁,混勻,冷至室溫。
2.3.4 用氨水(2.2.2)中和至氫氧化銅生成,加入3 mL冰乙酸(2.2.3)、1 mL氟化氫銨飽和溶液(2.2.7),用水沖洗杯壁,混勻。加入約10 mL碘化鉀(2.2.1),立即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2.2.11)滴定。當溶液呈淡黃色時,加入5 mL淀粉溶液(2.2.10),繼續(xù)滴定至溶液呈淡黃色,加入5 mL硫氰酸鉀溶液(2.2.9),搖動,待吸附的碘釋放出后,繼續(xù)滴定至淡藍色消失即為終點。
3.1.1 濕法消解。平行稱取 3 g試樣于500 mL玻璃燒杯中,加入50 mL硝酸(2.2.4),蓋上表面皿,低溫溶解后繼續(xù)濃縮液體量約20 mL,取下,稍冷,加入10 mL雙氧水(2.2.13),待反應停止后,置于電熱板上高溫繼續(xù)溶解,試液量約為20 mL時,取下,稍冷,再次加入10 mL硝酸(2.2.4),加入10 mL雙氧水(2.2.13)繼續(xù)溶解,試液再次濃縮至約20 mL,取下,用水吹洗表皿及燒杯內(nèi)壁,冷卻,轉(zhuǎn)移試液到500 mL容量瓶中。
從表1對比情況可以得出,上述濕法消解可以破壞大量的油脂,使溶液中的油脂量明顯減少,但是不能完全消除油污的影響。
表1 與直接溶解樣品對比容量瓶刻線處油脂量的情況
3.1.2 灰化法。平行稱取3 g試樣于50 mL瓷坩堝中,置于電熱板上高溫加熱,2 min后試樣中出現(xiàn)大量煙氣,待煙氣揮發(fā)至肉眼不可見時,繼續(xù)保持5 min。取下冷卻。轉(zhuǎn)移試樣至500 mL燒杯中,加入50 mL硝酸(2.2.4),蓋上表面皿,待反應停止后,置于電熱板上低溫加熱至完全溶解,取下,用水吹洗表面皿及燒杯內(nèi)壁,冷卻,轉(zhuǎn)移試液到500 mL容量瓶中。
從表2中可以得出,灰化法有效地破壞了油脂,消除了油脂干擾,有利于后期分析的順利進行。
表2 與直接溶解樣品對比容量瓶刻線處油脂量的情況
3.2.1 加熱瓷坩堝除油溫度實驗
平行稱取3 g試樣于50 mL瓷坩堝中,調(diào)節(jié)電熱板溫度為340 ℃,提前預熱,平行加熱兩份樣品,加熱時間20 min,取下,稍冷,放入干燥器中1小時后稱量。電熱板每增加20 ℃,提前預熱,平行加熱兩份樣品,加熱時間20min,取下,稍冷,放入干燥器中1小時后稱量。最大溫度實驗為420 ℃。
從表3數(shù)據(jù)中可以得出,加熱溫度達到380 ℃以上樣品中油的汽化比相對穩(wěn)定。將這些樣品進行溶解,溶解后的試液轉(zhuǎn)入500 mL容量瓶。對比除油前、后試液,在容量瓶中定容刻線處觀察現(xiàn)象見表4。
表3 不同溫度加熱后汽化量情況
表4 除油前、后試液在容量瓶中刻線處的觀察現(xiàn)象對比
從表4的現(xiàn)象中可以得出,380 ℃~420 ℃加熱除油完全,消除了后期油脂附著于容量瓶內(nèi)壁導致刻線模糊難辨的現(xiàn)象,除油后的試液因能準確定容而有效提高了分析結(jié)果的準確性。
3.2.2 除油時間對油脂汽化量的影響。
樣品置于瓷坩堝中于380 ℃電熱板上加熱出現(xiàn)明顯蒸汽是在2 min以后,稱取相同的八份樣品3 g,精確至0.0001 g,分別加熱10 min、20 min、30 min、40 min,通過稱量計算得出的汽化量及汽化比見表1。
從表5數(shù)據(jù)中可以得出,4個時間段的汽化比無較大差異,除油加熱時間達到10 min樣品中的油脂汽化已接近完全。將這些樣品進行溶解,溶解后的試液轉(zhuǎn)入500 mL容量瓶。容量瓶刻線處清晰可辨,無油脂干擾。
表5 不同的除油加熱時間對汽化量的影響
方法從樣品前處理開始改進,因此我們選擇稱量樣品后直接加入不同質(zhì)量的純銅標準,全過程分析,得到的結(jié)果令人滿意,加標回收情況見表6。
表6 樣品加標回收實驗
從表6數(shù)據(jù)中得出,樣品加標回收率在99.65%~100.39%之間,滿足常量分析回收率要求,可見改進后方法的準確度較高,方法穩(wěn)定,可運用于日常分析工作中。
以兩個含油廢雜銅樣品為實驗樣品,分別稱取8杯,按照改進后的分析方法進行精密度試驗。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7。
表7 二個含油廢雜銅樣品的銅量測定結(jié)果
從表7數(shù)據(jù)中得出,兩個含油廢雜銅樣品8次測定結(jié)果的標準偏差均小于0.2%,說明改進后的方法精密度試驗滿足廢雜銅的分析要求。
經(jīng)過試驗和實際應用,在有色行業(yè)標準《碘量法測定粗銅中銅量》方法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樣品稱量后通過加熱消除油脂干擾,將胖肚滴定管改為酸度直滴定管以適用于低含量銅結(jié)果測定。改進前此方法局限于高含量段銅量測定,改進后的方法能準確測定含油廢雜銅不同含量段銅量,測定結(jié)果準確、可靠,且能滿足含油廢雜銅中銅量的日常檢測分析要求。